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3 11: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分)今年小强的爷爷更换了油菜的种植品种。小强帮助爷爷对新品种进行了发芽情况测试。任选取了1000粒油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40粒种子未发芽。那么该批种子的发芽率是(  )
A.96% B.4% C.9.6% D.90.6%
2.(1分)我们常食用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  )
A.胚芽 B.子叶 C.胚乳 D.种皮
3.(1分)常言说“根深才能叶茂”。根能够不断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根尖(  )
A.成熟区和根冠的生长
B.伸长区和分生区的生长
C.分生区和根冠的生长
D.成熟区和伸长区的生长
4.(1分)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观察根毛的实验”后,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筛管是运输水分的主要通道
D.水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根→茎→叶”
5.(1分)蔬菜富含维生素,有利于身体健康。叶菜类植物应适当多施(  )
A.含磷的无机盐 B.含钾的无机盐
C.含硼的无机盐 D.含氮的无机盐
6.(1分)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园林工人常常通过“挂吊瓶”输液来给树木补充水分和无机盐。输液针头应插入茎的(  )
A.筛管 B.髓 C.导管 D.树皮
7.(1分)辣椒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果实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不正确的是(  )
A.整个辣椒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B.一个辣椒果实中只有一个种子
C.辣椒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D.胚珠内的受精的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
8.(1分)有经验的果农,常在果树开花的时候,放养蜜蜂.这样做的意义不包括(  )
A.采蜜,获取经济效益
B.帮助消灭桃树的病虫害
C.帮助桃树传粉
D.提高桃树的结实率
9.(1分)通过生命周期的循环,绿色开花植物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学习完“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内容后,某同学记了笔记(见图)(  )
A.受精卵、胚 B.胚乳、果皮 C.胚珠、果皮 D.子房、种子
10.(1分)马铃薯中淀粉含量可以达到79%,合成这些淀粉的原料主要是(  )
A.水和无机盐 B.二氧化碳和水
C.无机盐和氧气 D.有机物和氧气
11.(1分)如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某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①~④代表有关的物质(  )
A.① B.② C.③ D.④
12.(1分)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h,选其中一片叶子,用两个圆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剪下叶片,去掉黑纸片,再滴加碘液观察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酒精脱色时可直接加热
B.①、②两处都能变蓝色
C.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13.(1分)浇花过勤,土壤中总是含有大量水分,容易导致植物烂根死亡(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使细胞大量繁殖,导致根烂掉
D.根吸收水分过多而死亡
14.(1分)北方的夏季,从上午8时起,随着光照强度增强,但到了中午12时反而减弱了,减弱的原因最多可能是(  )
A.淀粉消耗过多
B.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少了
C.时间过长,影响了光合作用
D.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片
15.(1分)沙漠地区有民谚“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新疆地区的瓜果很甜,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新疆地区的降水量少,糖分浓度高
B.新疆地区的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
C.新疆地区白天阳光充足,温度高,蒸腾作用旺盛
D.新疆地区土壤中的营养更丰富
16.(1分)“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存靠太阳。优美环境哪里来,植物绿叶立奇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了(  )
①空气来源
②能量来源
③氧气来源
④食物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1分)绿色植物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这里的“碳一氧平衡”指的是(  )
A.一氧化碳和氮气的平衡
B.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平衡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18.(1分)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对维持生物圈中的阳光碳─氧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过程中,甲和丙分别表示(  )
A.二氧化碳、氧气 B.二氧化碳、有机物
C.氧气、有机物 D.氧气、二氧化碳
19.(1分)近年来,我国政府制订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政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下列是植物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有(  )
①蒸腾作用旺盛,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②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
③光合作用旺盛,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分)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某校同学们进行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他们的设计方案中不恰当的是(  )
A.优先选择种植可吸收有害气体的绿化树种
B.教学楼临窗处选择种植高大的乔木,用于遮风挡雨
C.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得一年四季各有风景
D.注意植物的空间搭配,做到疏密相间、协调自然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3分)植物开花、传粉和    后,子房发育成果实,   发育成果皮,   发育成种子。
22.(1分)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种子决定大收益。在春耕前,农民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    ,以此检测结果反映总体情况,所用种子不能凭主观想法挑选,而应当做到    取样。
23.(4分)如图所示为一朵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①④⑤构成    ,②③构成    ,它们是一朵花的最重要部分。受精作用后,⑤将发育为    ,⑥将发育为    。
24.(1分)光合作用是在绿色植物细胞的    中进行的,其实质是合成有机物,产生氧气。
25.(4分)植物表皮上的    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它是由成对的    围成的;白天它就    ,晚上大多数    。
26.(7分)袁隆平院士带领的海水稻研究团队为践行“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团队科研人员在25℃条件下,设计并实施了系列实验,统计了两种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萌发率
(1)实验前要选择籽粒    (填“饱满”、“干瘪”或“残缺”)、胚有    的水稻种子作为实验材料,以满足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实验中,设置普通稻组起    作用。
(3)每个培养盒放置100粒水稻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并重复三次,取三次实验的    作为测定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    。
(4)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氯化钠浓度的逐渐升高   。
(5)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可知,   (填水稻品种)更适合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实现对盐碱土壤的合理利用,为我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27.(6分)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银边天竺葵作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
②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小烧杯;
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⑤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
(1)兴趣小组的同学粗心地把实验步骤打乱了,请你帮助他们写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排序:(填写题中序号)    。
(2)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步骤中,有操作错误的是步骤    (填写题中序号)。
(3)其中步骤③的目的是    。
(4)从步骤④中可得知,B处变蓝,A、C两处不变蓝。原因是A处    ,C处    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    产生。
28.(4分)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请据图分析作答:
(1)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时移动到最右端(填数字);判断该植物在24小时后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曲线中A点低于    点(填图中字母)。
(2)请写出在图二AF段中,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3)若用图一装置继续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分,则对该绿色植物进行的处理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分)今年小强的爷爷更换了油菜的种植品种。小强帮助爷爷对新品种进行了发芽情况测试。任选取了1000粒油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40粒种子未发芽。那么该批种子的发芽率是(  )
A.96% B.4% C.9.6% D.90.6%
【分析】种子的发芽率是指萌发的种子占供检测种子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发芽率=萌发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种子的发芽率只有超过90%,才能达到播种要求
【解答】解:发芽率=萌发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1000﹣40)÷1000×100%=96%。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种子的发芽率的计算,应掌握发芽率的计算公式。
2.(1分)我们常食用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  )
A.胚芽 B.子叶 C.胚乳 D.种皮
【分析】水稻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
【解答】解:大米是由水稻种子加工而来。水稻是单子叶植物、胚乳和胚三部分;胚乳里贮存着营养物质。
故选:C。
【点评】掌握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3.(1分)常言说“根深才能叶茂”。根能够不断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根尖(  )
A.成熟区和根冠的生长
B.伸长区和分生区的生长
C.分生区和根冠的生长
D.成熟区和伸长区的生长
【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这些细胞上下连接,形成导管。表皮密生的绒毛即根毛。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其外观透明。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个体小、细胞壁薄、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
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
因此,根能够不断长长主要依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根尖的结构以及特点功能。
4.(1分)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观察根毛的实验”后,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筛管是运输水分的主要通道
D.水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根→茎→叶”
【分析】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2、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解答】解:A、成熟区由于根毛的出现增大了吸水和无机盐的面积,根毛细胞也更适于吸水。
B、根、茎、叶处都有导管并且是连通的,而且将植物体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C、导管的功能就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D、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叶、花、种子。
故选:C。
【点评】导管的功能就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5.(1分)蔬菜富含维生素,有利于身体健康。叶菜类植物应适当多施(  )
A.含磷的无机盐 B.含钾的无机盐
C.含硼的无机盐 D.含氮的无机盐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解答】解: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需要多施含氮的无机盐。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6.(1分)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园林工人常常通过“挂吊瓶”输液来给树木补充水分和无机盐。输液针头应插入茎的(  )
A.筛管 B.髓 C.导管 D.树皮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解答】解:导管可以输导水分和无机盐,位于茎的木质部。
故选:C。
【点评】掌握导管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7.(1分)辣椒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果实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不正确的是(  )
A.整个辣椒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B.一个辣椒果实中只有一个种子
C.辣椒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D.胚珠内的受精的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
【分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解答】解:A、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最终发育成果实,A正确。
B、一个辣椒果实中有许多粒种子。
C、子房壁发育成果皮,C正确。
D、由分析中的图可知,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果实、种子的形成。
8.(1分)有经验的果农,常在果树开花的时候,放养蜜蜂.这样做的意义不包括(  )
A.采蜜,获取经济效益
B.帮助消灭桃树的病虫害
C.帮助桃树传粉
D.提高桃树的结实率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有:能维持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
【解答】解:果园里放养蜜蜂,蜜蜂不但可以采蜜,为花粉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果树的产量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可获取经济效益,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知道植物让蜜蜂采食花粉的目的也是为了招引其前来为其传粉.
9.(1分)通过生命周期的循环,绿色开花植物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学习完“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内容后,某同学记了笔记(见图)(  )
A.受精卵、胚 B.胚乳、果皮 C.胚珠、果皮 D.子房、种子
【分析】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为:
据图可知,①是子房,③是果皮。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0.(1分)马铃薯中淀粉含量可以达到79%,合成这些淀粉的原料主要是(  )
A.水和无机盐 B.二氧化碳和水
C.无机盐和氧气 D.有机物和氧气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马铃薯中的淀粉是有机物,是由马铃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分析作答。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水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而来,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所以马铃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需的原料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
11.(1分)如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某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①~④代表有关的物质(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图中表示的物质有: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水、④有机物。
【解答】解: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根据箭头方向可知:①表示进去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③表示运输到叶片的水分。因此,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12.(1分)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h,选其中一片叶子,用两个圆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剪下叶片,去掉黑纸片,再滴加碘液观察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酒精脱色时可直接加热
B.①、②两处都能变蓝色
C.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可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解答】解:A、在叶片脱色过程中,原因是酒精易燃,隔水加热能起到控温作用,A错误;
B、①处无叶绿体,没有淀粉产生;②处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滴加碘液不变蓝;
CD、在本实验中。叶片绿色部分③含有叶绿体。①不变蓝、③变蓝的实验结果,C错误。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光合作用的含义。
13.(1分)浇花过勤,土壤中总是含有大量水分,容易导致植物烂根死亡(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使细胞大量繁殖,导致根烂掉
D.根吸收水分过多而死亡
【分析】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解答】解:根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浇花过勤,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根无法呼吸,使植物死亡,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14.(1分)北方的夏季,从上午8时起,随着光照强度增强,但到了中午12时反而减弱了,减弱的原因最多可能是(  )
A.淀粉消耗过多
B.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少了
C.时间过长,影响了光合作用
D.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片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思考作答。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使通过气孔吸收的。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因此夏日中午12时,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散失过多的水分。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根的吸水能力下降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小,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片。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由叶的气孔进入,水通过根吸收。
15.(1分)沙漠地区有民谚“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新疆地区的瓜果很甜,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新疆地区的降水量少,糖分浓度高
B.新疆地区的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
C.新疆地区白天阳光充足,温度高,蒸腾作用旺盛
D.新疆地区土壤中的营养更丰富
【分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要想有机物多,就要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减少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有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解答】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并释放出能量,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就多,白天光合作用强。分解有机物少,所以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
故选:B。
【点评】理解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
16.(1分)“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存靠太阳。优美环境哪里来,植物绿叶立奇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了(  )
①空气来源
②能量来源
③氧气来源
④食物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据此作答.
【解答】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释放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
故选:B。
【点评】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才能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
17.(1分)绿色植物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这里的“碳一氧平衡”指的是(  )
A.一氧化碳和氮气的平衡
B.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平衡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解答】解: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向生物圈中排放二氧化碳,排出二氧化碳,以便获得所需要的能量,消耗了大量的氧气。然而,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会相对平衡。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原理是答题关键。
18.(1分)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对维持生物圈中的阳光碳─氧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过程中,甲和丙分别表示(  )
A.二氧化碳、氧气 B.二氧化碳、有机物
C.氧气、有机物 D.氧气、二氧化碳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解答】解:分析图可知,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乙代表氧气,而箭头向下的是叶子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19.(1分)近年来,我国政府制订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政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下列是植物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有(  )
①蒸腾作用旺盛,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②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
③光合作用旺盛,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且能抵挡风沙、美化环境。
【解答】解:①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降雨量增多;
②植物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增多,②不符合题意;
③森林地区中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③符合题意;
④植物的根系发达,可以起到防风固沙,④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植被的作用及保护的知识。
20.(1分)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某校同学们进行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他们的设计方案中不恰当的是(  )
A.优先选择种植可吸收有害气体的绿化树种
B.教学楼临窗处选择种植高大的乔木,用于遮风挡雨
C.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得一年四季各有风景
D.注意植物的空间搭配,做到疏密相间、协调自然
【分析】植被在调节碳—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
【解答】解:A.可以选择种植可吸收有害气体的绿化树种,A恰当。
B.校园绿化要错落有致,这样会阻挡光线,B不恰当。
C.栽培植物时需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四季绿满园。
D.校园绿化要注重植物的空间搭配、协调自然,D恰当。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植被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3分)植物开花、传粉和  受精 后,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 发育成果皮, 胚珠 发育成种子。
【分析】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
【解答】解:植物传粉、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由上图内容可知: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故答案为:受精;子房壁
【点评】此题考查的传粉和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各部分发育的情况。
22.(1分)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种子决定大收益。在春耕前,农民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  样本 ,以此检测结果反映总体情况,所用种子不能凭主观想法挑选,而应当做到  随机 取样。
【分析】抽样调查时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解答】解: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一般通过抽样检测进行。抽样检测就是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尽量避免主观的影响。
故答案为:样本;随机
【点评】关键是熟记掌握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
23.(4分)如图所示为一朵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①④⑤构成  雌蕊 ,②③构成  雄蕊 ,它们是一朵花的最重要部分。受精作用后,⑤将发育为  果实 ,⑥将发育为  种子 。
【分析】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图中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
【解答】解:雄蕊和雌蕊合称花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甲图中①柱头、⑤子房合称雌蕊、③花丝合称雄蕊,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受精作用后,⑤子房将发育为果实。
故答案为:雌蕊;雄蕊;种子。
【点评】掌握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4.(1分)光合作用是在绿色植物细胞的  叶绿体 中进行的,其实质是合成有机物,产生氧气。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通过叶绿体,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可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有机物和氧是产物。
故答案为:叶绿体。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
25.(4分)植物表皮上的  气孔 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它是由成对的  保卫细胞 围成的;白天它就  张开 ,晚上大多数  闭合 。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解答】解: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白天打开气孔以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关闭气孔闭合来减少水分蒸发。
故答案为:气孔;保卫细胞;闭合。
【点评】关于叶片的结构是中考的重点,一般以识图题的形式出现。
26.(7分)袁隆平院士带领的海水稻研究团队为践行“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团队科研人员在25℃条件下,设计并实施了系列实验,统计了两种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萌发率
(1)实验前要选择籽粒  饱满 (填“饱满”、“干瘪”或“残缺”)、胚有  生命力 的水稻种子作为实验材料,以满足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实验中,设置普通稻组起  对照 作用。
(3)每个培养盒放置100粒水稻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并重复三次,取三次实验的  平均值 作为测定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准确 。
(4)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氯化钠浓度的逐渐升高 下降 。
(5)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可知, 海水稻 (填水稻品种)更适合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实现对盐碱土壤的合理利用,为我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分析】(1)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2)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自身条件是种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度过休眠期的。
【解答】解:(1)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生命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2)通过实验数据可知,两种水稻中。对照性实验应设置对照。
(3)每个培养盒放置30粒饱满的海水稻种子进行萌发实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4)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海水稻与普通稻萌发率的整体变化趋势逐渐下降。
(5)通过图中实验数据可知,海水稻更适合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
故答案为:
(1)饱满;生命力;
(2)对照;
(3)平均值;避免偶然性,使结果更准确;
(4)下降;
(5)海水稻。
【点评】掌握对照试验的设计要求及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7.(6分)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银边天竺葵作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
②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小烧杯;
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⑤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
(1)兴趣小组的同学粗心地把实验步骤打乱了,请你帮助他们写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排序:(填写题中序号)  ③①⑤②④ 。
(2)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步骤中,有操作错误的是步骤  ② (填写题中序号)。
(3)其中步骤③的目的是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
(4)从步骤④中可得知,B处变蓝,A、C两处不变蓝。原因是A处  无叶绿体 ,C处  无光 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  淀粉 产生。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2)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解答】解:(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所以,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②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2)为防止叶片的绿色对滴加碘液的显色反应有干扰,②用酒精加热脱色、易燃烧,应水浴加热。
(3)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叶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尽。
(4)银边天竺葵A处无叶绿体,缺乏光合作用场所,不能产生淀粉;C处被黑纸片遮盖,缺乏光合作用的条件,C处不变蓝。
故答案为:(1)③①⑤②④。
(2)②。
(3)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4)无叶绿体;无光。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验证实验。
28.(4分)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请据图分析作答:
(1)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18 时移动到最右端(填数字);判断该植物在24小时后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曲线中A点低于  F 点(填图中字母)。
(2)请写出在图二AF段中,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呼吸作用 (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3)若用图一装置继续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分,则对该绿色植物进行的处理是 将一个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这样叶片前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叶片后部分就能得到水分,因此,叶片前后两部分就形成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的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因此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4)图一装置表示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中气体的变化;图二表示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
【解答】解:(1)根据图一和图二,6﹣﹣18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18时对应E点装置内氧气浓度最高。图二中A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相同,依据是曲线中F点高于A点。
(2)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图二中AF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
(3)若用图一装置继续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分,唯一变量是水分,导管被切断,叶片后部分就能得到水分,叶片前后两部分就形成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
(1)18;F;
(2)呼吸作用;
(3)将一个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叶片后部分就能得到水分,叶片前后两部分就形成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叶片的结构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知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