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中学校2024年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六安市中学校2024年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2 10:4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下列气体中,颜色是红棕色的是
A. B. C. D.
2.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氯分子的是(  )
A.氯水 B.液氯 C.盐酸 D.食盐
3.下列仪器及其名称不正确的是(  )
A.容量瓶 B.蒸馏烧瓶 C.蒸发皿 D.分液漏斗
4.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假说是一种推测性说明,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个必要步骤
B.化学家们已能够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器件 等
C.运用分类的方法,可根据物质所属的类别预测物质的性质
D.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5.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合成新核素锕 204()。锕 204的中子数为
A.89 B.115 C.204 D.293
6.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B.Na2O2可与CO2反应放出氧气,可用于制作呼吸面具
C.钢是一种铁合金,熔点比纯铁高,机械性能比纯铁好
D.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7.足量块状铁与100mL 0.01mol/L的稀硫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生成的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②加NaOH固体③将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④将块状铁改为铁粉⑤加入固体⑥升高温度
A.③④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8.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 B.与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Fe(OH)3胶体中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D.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10.某兴趣小组模拟纸电池进行实验(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Zn为正极
B.工作时Cu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C.工作时电子经外电路由Cu流向Zn
D.工作一段时间后Cu电极质量增加
11.下面古代诗词或现代文章中的化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进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丁达尔效应
B.“日照香炉生紫烟”描述的是碘的升华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说明玉的熔点较高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很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芯的原材料铅,儿童使用铅笔时如果用嘴吮咬能够引起铅中毒
B.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除了有物质的变化外还作随着能量变化
C.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可用速滤纸过滤的方法
D.氯元素有毒,人体不可摄入过多的氯元素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
B.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C.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气态烯烃
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14.“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源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加工成饲料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制造沼气 D.就地焚烧
15.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金属钠跟水反应:Na+2H2O =Na++2OH-+H2↑
B.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的原因:4HNO34NO2↑+O2↑+2H2O
C.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2﹣+2H+= H2O
D.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2H+ = H2SiO3↓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试样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试样中含有K+
B.用广泛pH试纸测得NaClO溶液的pH值为12
C.可用酒精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D.金属镁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
17.下列哪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
A.K+、、Al3+、 B.Na+、、K+、Cl-
C.、Ag+、Cl-、K+ D.Fe2+、Cl-、H+、
18.双氧水(H2O2)是一种重要的绿色氧化剂,在双氧水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紫色KMnO4溶液迅速褪为无色,同时产生气泡,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O2+6H+=2Mn2++5O2↑+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在该反应中是还原产物
B.H2O2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只作氧化剂
C.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2∶5
D.当有2个KMnO4完全反应生成Mn2+时,转移电子数为5个
19.异秦皮啶具有镇静安神抗肿瘤功效,秦皮素具有抗痢疾杆菌功效。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转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异秦皮啶与秦皮素互为同系物
B.异秦皮啶分子式为C11H12O5
C.秦皮素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
D.1mol秦皮素最多可与2molBr2(浓溴水中的)、4molNaOH反应
20.现有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Cu+2H2O=Cu(OH)2+H2↑,有人想根据该反应设计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铜为负极,碳为正极,氯化钠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
B.可以铜为正极,碳为负极,氯化钠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
C.可以铜为负极,碳为正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构成原电池
D.该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
21.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B.的结构式:
C.的空间填充模型: D.的电子式:
22.由多糖和多功能无机纳米颗粒组成的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粒径10-9-10-7 m]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具有协同性能和功能。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分散到水中,下列关于该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B.该分散系属于胶体
C.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很不稳定
D.丁达尔效应不能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
二、填空题(共8分)
23.(本题8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为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上述元素c原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 ; d+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 。
(2)请写出一个能比较f、h非金属性强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比较f、h、i 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 (写元素符号);b、e、j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写元素符号)。i2-与b+两种微粒半径大小: i2- b+ (填>、=或<)。
(4)请写出e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b、i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 。
三、解答题(共26分)
24.(本题12分)已知:从石油中获得A是目前工业上生产A的主要途径,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 ,② ,④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25.(本题14分)钴的氧化物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及超导材料等领域。一种利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Co2O3,含少量Al2O3、MgO、SiO2等)制备钴的氧化物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浸出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2)“酸浸、还原”过程中溶解Co2O3的离子方程式为 。稀硫酸和Na2SO3也可用盐酸替代,工业生产中不用盐酸的理由是 。
(3)NaF的作用是 。
(4)“沉钴”时生成Co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在空气中焙烧CoCO3分解生成CoxOy和CO2,测得充分煅烧后固体质量为4.82g,CO2的体积为1.344L(标准状况),则CoxOy的化学式为 。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为有刺激性的无色气体,故A错误;
B.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故B错误;
C.为红棕色的气体,故C正确;
D.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错误;
选C。
2.B
【详解】A.氯水中含有三分子、四离子:水分子、氯分子、次氯酸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A项错误;
B. 液氯是纯净物,其中只含有氯分子,B项正确;
C. 盐酸是氯化氢溶液,含有水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C项错误;
D. 食盐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D项错误;
答案选B。
3.C
【详解】A.该仪器为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名称为容量瓶,故A正确;
B.该仪器为蒸馏实验需要的仪器,具有支管,名称为蒸馏烧瓶,故B正确;
C.该仪器为坩埚,蒸发皿为,故C错误;
D.该仪器为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C。
4.A
【详解】A. 假说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个步骤,不是必要步骤,A错误;
B.化学科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化学家们已能够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器件等,B正确;
C. 同类物质有结构或性质上的共同点,故运用分类的方法可根据物质所属的类别预测物质的性质,C正确;
D. 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理解一些化学现象,例如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D正确;
答案选A。
5.B
【详解】A.新核素锕 204(),则质子数为89,故A错误;
B.新核素锕 204(),则质子数为89,中子数=204 89=115,故B正确;
C.新核素锕 204(),则质量数为204,故C错误;
D.新核素锕 204(),则质量数为204,质子数为89,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B
【详解】A..碳酸氢钠是抗酸药,能中和胃酸,服用时喝醋会降低药效,A错误;
B..Na2O2可与CO2反应放出氧气,可用于制作呼吸面具,B正确;
C..钢是一种铁合金,熔点比纯铁低,机械性能比纯铁好,C错误;
D..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能证明原粉末中有Na+,但不能证明是否含K+,因为钾的焰色是紫色,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错误;
答案选B。
7.B
【分析】①铁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单质,形成铁铜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正确;②加NaOH固体,硫酸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错误;③将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与铁反应不发生氢气,且常温下钝化,故错误;④将块状铁改为铁粉,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⑤加NaNO3固体,不影响反应速率,故错误;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
【详解】A.③将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与铁反应不发生氢气,且常温下钝化,不能加快反应速率,A错误;
B.①④⑥均符合要求,B正确;
C.②加NaOH固体,硫酸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C错误;
D.⑤加NaNO3固体,不影响反应速率,D错误;
故选B。
8.B
【详解】A.氧化铝和盐酸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
B.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吸热反应,选项B正确;
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选项C错误;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9.D
【详解】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Fe(OH)3胶体,故A不选;
B.胶体能通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的原理,故B不选;
C.由B分析可知Fe(OH)3胶体中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故C不选;
D.用平行光照射Fe(OH)3胶体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时无明显实验现象,故选D。
答案选D
10.D
【分析】本题以课本中铜锌原电池的变式,由于Zn比Cu活泼,故Zn作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Cu作正极,Cu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故正极反应为:Cu2++2e-=Cu,原电池中的电子是由负极经外电路导线流向正极,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于Zn比Cu更或活泼,故Zn为负极,A错误;
B.工作时Cu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u2++2e-=Cu,B错误;
C.工作时电子经外电路由负极Zn流向正极Cu,C错误;
D.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说明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工作时Cu2+在铜电极得电子生成Cu,电极反应为:Cu2++2e-=Cu,工作一段时间后Cu电极质量增加,D正确;
故答案为:D。
11.C
【详解】A.“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进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是丁达尔效应,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胶体的胶粒直径约为1 nm~100 nm,A 错误;
B. “日照香炉生紫烟”,描述的是丁达尔效应,B 错误;
C. “试玉要烧三日满”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说明“玉”的熔点较高,C 正确;
D. “真金不怕火炼”指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D 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A.铅笔芯的原材料为石墨,虽然无毒,但儿童也不能随便用嘴吮咬,防止扎伤,故A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旧键断裂要吸热,形成新键要放热,所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除了有物质的变化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正确;
C.胶体粒子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离子半径都比较小,都能通过滤纸,但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可以采用渗析法进行分离,过滤达不到目的,故C错误;
D.氯气有毒,但氯离子无毒,故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选项A错误;
B、通过石油的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丙烯等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所以石油的裂解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液化是使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正确;
C、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汽油等轻质油,选项C错误;
D.煤中不含苯和甲苯,煤干馏后获得煤焦油,煤焦油蒸馏能分离出苯和甲苯,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4.D
【详解】A、加工成饲料,不产生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A正确;B、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发酵后作为农家肥,可循环使用,不产生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B正确;C、制造沼气,可提供清洁能源,不产生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C正确;D、就地焚烧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会产生大量污染性气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错误;故选D。
15.B
【详解】A.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B.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的原因是浓盐酸会在光照得条件下发生分解,方程式为:4HNO34NO2↑+O2↑+2H2O,故B正确;
C.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gO+2H+=H2O+Mg2+,故C错误;
D.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离子方程式为:SiO+2CH3COOH =H2SiO3↓+2CH3COO-,故D错误;
故选B。
16.D
【详解】A.含钠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黄色,所以某试样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试样中含有钠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K+,A项错误;
B.NaClO溶液具有漂白性,测量时pH试纸变色后很快褪色或颜色变浅,无法测量NaClO溶液的pH,B项错误;
C.酒精与水互溶,不可用作碘水的萃取剂,C项错误;
D.金属镁能与热水反应生成H2:Mg+2H2OMg(OH)2+H2↑,H2能在空气中燃烧且能发生爆炸,所以金属镁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D项正确;答案选D。
17.B
【详解】A.Al3+、等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B正确;
C.、Cl-与Ag+能形成沉淀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Fe2+、H+、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B。
18.C
【详解】A.该反应中H2O2中-1价的O被氧化生成氧气,氧气为氧化产物,故A错误;
B.题目所给反应中,H2O2中-1价的O被氧化生成氧气,氧气为氧化产物,H2O2在此反应为还原剂,故B错误;
C.该反应中KMnO4为氧化剂,H2O2为还原剂,根据方程式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2∶5,故C正确;
D.该反应中Mn2+为唯一还原产物,+7价的MnO被还原成Mn2+,转移5个电子,当有2个KMnO4完全反应生成Mn2+时,转移电子数为10个,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D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异秦皮啶与秦皮素含有的羟基数目不同,不是同类物质,不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异秦皮啶分子式为C11H10O5,故B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秦皮素分子中不含有醇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秦皮素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的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秦皮素最多可与2mol溴反应,分子中含有的酚羟基、酚酯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1mol秦皮素最多可与4mol氢氧化钠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0.D
【详解】设计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一是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铜与水不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氢气,因此此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选项D正确。
21.C
【详解】A.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A错误;
B.HClO的结构式为H-O-Cl,B错误;
C.H2O的空间构型为V形,O原子半径大于H原子半径,空间填充模型正确,C正确;
D.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
故选C。
22.B
【详解】A.根据该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可知,其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可以透过滤纸,A错误;
B.根据该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可知,其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B正确;
C.胶体是介稳体系,较为稳定,C错误;
D.该物质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氯化钡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两者,D错误;
故答案选B。
23. 1s22s22p63s23p63d54s1 1s22s22p63s23p63d10 Na2CO3+2HNO3=CO2↑+2NaNO3+H2O N>O>C S>Al>Na > Al(OH)3+OH-=AlO2-+2H2O
【详解】(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c为24号元素Cr,原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d为29号元素Cu,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4s1;1s22s22p63s23p63d10;
(2) f为C、h为N,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可以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NO3=CO2↑+2NaNO3+H2O,故答案为Na2CO3+2HNO3=CO2↑+2NaNO3+H2O;
(3) i为O元素,N原子的2p为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能最大,C、N、O 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b为Na、e为Al、j为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数值越大,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Al>N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O2-的离子半径大于Na+的离子半径,故答案为N>O>C;S>Al>Na;>;
(4) a、b、i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掌握元素周期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1),要注意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即注意能级交错现象。
24. CH2===CH2 羟基 羧基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CH2===CH2+H2OCH3CH2OH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分析】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则A为CH2=CH2,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B为CH3CH2OH,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乙醛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得到D为CH3COOH,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CH3COOCH2CH3,以此来解答。
【详解】(1)A为乙烯,结构式为CH2=CH2,
故答案为CH2=CH2;
(2)B为乙醇,含有官能团为羟基,D为乙酸,含有官能团为羧基,
故答案为羟基;羧基;
(3)根据上述分析,反应①、②、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反应①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
反应②是乙醇被氧化物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故答案为CH2=CH2+H2OCH3CH2OH;2CH3CH2OH+O2 2CH3CHO+2H2O。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涉及烯烃、醇、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等,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把握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
25.(1)NaAlO2、Na2SiO3
(2) Co2O3+SO+4H+=2Co2++SO+2H2O 防止盐酸被Co2O3氧化为Cl2,污染环境
(3)除去镁离子
(4)Co2++2HCO=CoCO3↓+H2O+CO2↑
(5)Co3O4
【分析】含钴废料(主要成分Co2O3,含少量Al2O3、MgO、SiO2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其中Al2O3、SiO2溶解生成NaAlO2、Na2SiO3,Co2O3、MgO不溶,过滤则浸出液中含NaAlO2、Na2SiO3,向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和亚硫酸钠,Na2SO3将Co3+还原为Co2+,可得含Co2+、Mg2+的溶液,用NaF溶液除去镁,过滤后,滤液中主要含有Co2+,加入碳酸氢铵溶液得到碳酸钴,碳酸钴进过焙烧,得到CoxOy,据此分析作答。
(1)
Al2O3为两性氧化物,既可以与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SiO2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含钴废料经碱浸后,氧化铝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因此“浸出液”的主要成分是NaAlO2、Na2SiO3,故答案为:NaAlO2、Na2SiO3;
(2)
Co2O3与硫代硫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硫酸根离子、二价钴离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o2O3+SO+4H+=2Co2++SO+2H2O;盐酸具有还原性,导致产物有氯气,污染环境,因此工业上不用盐酸,故答案为:Co2O3+SO+4H+=2Co2++SO+2H2O;防止盐酸被Co2O3氧化为Cl2,污染环境;
(3)
氟离子与溶液中的镁离子结合成沉淀,经过滤除去镁离子,故答案为:除去镁离子;
(4)
除杂后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钴,硫酸钴与加入的碳酸氢氨反应生成硫酸铵、碳酸钴沉淀、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o2++2HCO=CoCO3↓+H2O+CO2↑;故答案为:Co2++2HCO=CoCO3↓+H2O+CO2↑;
(5)
CO2的体积为1.344L(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由CoCO3的化学式可知n(Co)=n(C)=0.06mol,则m(Co)=n(Co)×M(Co)=0.06mol×59mol/g=3.54g,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O)=,则n(Co):n(O)=0.06:0.08=3:4,因此灼烧后的化学式为Co3O4,故答案为:Co3O4。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