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2 10:4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教学目标和要求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高效的有机杀虫剂DDT‘
瑞士化学家米勒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机杀虫剂DDT(二氯联苯三氯甲烷),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
DDT的广泛使用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01
02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排放的汽车尾气,约400人死亡。
1943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气,造成千人中毒,约60人死亡
1930年
03
04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排放的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取暖燃煤废气,最严重一次5天4000人死亡
1952年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排放的工业废气,小镇43%的居民患病,20人死亡。
1948年
05
06
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排放的工业废气,导致500多人患病,36人死亡。
1958年
日本水俣[yǔ]病事件
主要污染源为排放的工业含汞废水,导致2000多人患病,1000多人死亡。
1952年
07
08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污染源为排放的工业废水含镉,确诊患者258人,200多人死亡。
1975年
日本米糠油事件
因食用米糠油受污染,导致10000多人受害,15人死亡。
1968年
环境问题的表现:
①自然资源短缺
②环境污染
③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环境问题的产生
01
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太阳能
、 消费者
非生命因素 、
生产者
分解
②特点:物质在系统内 流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自然环境能够通过 维持自然系统的稳定。
循环
自我调节
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行机制
(1)自然系统。
①组成。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类系统的特点:
人类系统是通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自然资源,并排放废弃物来维持人类系统的运行。
人类系统的运行机制
人类系统所形成的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降解。当人类索取和排放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能力时,就会干扰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转,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就会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臭氧洞、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这就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物质 获取方式
流动方向
能量 获取方式
流动方向
废弃物
生物多 样性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
什么不同?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循环
单向
环境自主输入
人类输入
环境自主输入
人类输入
单向
单向
通过调节服务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维持系统的稳定
部分得到循环消纳,未被消纳的部分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环境问题,系统稳定性受破坏


2.自然系统;因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服务功能,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和种类 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平衡,靠的就是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而人类系统没有这种功能,它的稳定与平衡要靠人类调控。
合作探究一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人口占比低,消耗资源多,污染物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
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
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①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大量进口资源和原材料,而把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破坏转嫁到发展中国家;
②通过输出垃圾和转移低端产业,把环境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和输出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01
02
工业革命前
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能满足人类需要
工业革命后
人类排出的废弃物可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化解
环境稳定,问题小
人类所需超出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
人类排出的废弃物超出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能力
环境稳定状态被破坏,出现环境问题
(二)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水污染、
生态退化、全球变暖
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原因
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①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
②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
环境问题 举例 人为原因 典型事例
自然资源 枯竭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的排放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水体污染 多瑙河的污染
土壤污染 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 市区垃圾场
噪声污染 工矿企业、交通工具 机场附近的噪声
放射性污染 核废料处理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福岛核泄漏事故
海洋污染污染 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露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生态破坏 森林调节功能下降 毁林开荒 热带雨林的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砍伐森林、开垦草原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盐碱地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温室气体、氯氟碳化物的排放 南极“臭氧空洞”
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02
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因素
(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资源和废弃物数量增加;
(2)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影响越大;区域差异显著。
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因素
(3)技术水平:一方面,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另一方面,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科技水平
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
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自动化采煤技术
尾气净化技术
环境问题的危害
03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1.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供给服务功能下降,使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
调节服务功能失常
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
文化服务功能降低
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1.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例如人类排放的大气,大量细颗粒物等,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形成雾霾天气)
2.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例如:DDT在环境中难降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气管炎:发生在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化时。
肺炎:空气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哮喘:雾天风力小,空气流动慢。
雾霾会诱发多种疾病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量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治理雾霾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①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是治理雾霾的根本,减少汽车尾气、工业企业和家庭生活排放的污染物;
②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城市中机动车数量;
③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研究与生产,提倡使用太阳能等低碳、绿色能源,全面推进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向及机制;(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④加大控制扬尘污染的力度;
⑤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地区空气质量的日常监测,加强空气污染的预报及预警工作。
⑥.调整工业结构
2.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例如:许多贫困地区生态破坏发展经济,容易导致自然环境退化退化的环境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构成贫困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读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C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
A.农牧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第三产业
2.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 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  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B
C
 随着“互联网+”经济模式的不断推进,餐饮服务领域迎来了新的机遇。我国在线外卖市场发展迅速,营业额不断提升,2018年收入约 4 712亿元,占全国餐饮业收入的比重为10.6%。与此同时,由外卖送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交通隐患也日益突出。(1)说明外卖送餐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2)就外卖送餐带来的环境问题现状为城市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
①外包装塑料袋、一次性餐盒、餐具等用量巨大,产生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②塑料制品包装难以降解,大量堆放占用土地,造成土地污染;
③塑料制品包装等废弃物通过雨水径流、下渗等,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④焚烧塑料制品包装等废弃物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①加强外卖包装的减量化、可降解化管理,减少白色污染;
②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人们到店就餐;
③健全和监督落实垃圾分类回收、无害化处理。
【例2】阅读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填埋/% 堆肥/% 焚烧/% 回收/%
美国 63 8 10 19
德国 46 2 36 16
西班牙 64 17 6 13
中国 70 20 5 5
(1)据表中信息,比较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的异同。
(2)指出简单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并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合理化措施。
【例2】阅读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中信息,比较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的异同.
相同点:以填埋为主。
不同点: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
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
国家 填埋/% 堆肥/% 焚烧/% 回收/%
美国 63 8 10 19
德国 46 2 36 16
西班牙 64 17 6 13
中国 70 20 5 5
【例2】阅读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2)指出简单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并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合理化措施。
危害:①占用(大量)土地;②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导致土壤污染等);③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①加强宣传,增强环保意识;②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③分类处理,
综合利用;4.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国家 填埋/% 堆肥/% 焚烧/% 回收/%
美国 63 8 10 19
德国 46 2 36 16
西班牙 64 17 6 13
中国 70 20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