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基本内容
学科 音乐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级 二年级下册
单元主题 春天来了
单元内容分析 《春天来了》这一单元以春为主题,通过四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歌曲,带领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从《春之歌》的欢快旋律到《春风》的轻柔吹拂,再到《大树妈妈》和《郊游》的生动描绘,每一首歌曲都展现了春天不同的面貌。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生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单元对应学段目标 1. 感知与体验:通过《春天来了》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感知春天的自然景色和音乐中表现的春天氛围,体验音乐作品带来的愉悦感受。 2. 表现与创造: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动作和声音表现春天的景象和音乐中的情感,尝试创造与春天相关的音乐小品或节奏。 3. 文化与理解:了解春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初步理解音乐如何描绘和传达春天的美好。
单元大概念 通过音乐感受春天的气息,用歌声和动作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春天已有直观感受,喜欢户外活动,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春天来了》单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简单易懂,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单元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知春天自然景色的美,通过音乐感受春天的氛围和情绪。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用合适的音色和表情演唱春天的歌曲,表现春天的欢快和生机。 创意实践:学生能够结合春天的元素,创作简单的节奏或旋律,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文化理解:学生了解春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理解音乐如何描绘春天的美好。
单元学习重难点 单元学习重点: 1. 感受并表现春天音乐作品的欢快情绪和生机。 2. 学习用合适的音色和表情演唱春天的歌曲。 单元学习难点: 1. 准确掌握春天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 创作与春天主题相符的简单音乐或节奏练习。
单元课时安排 2
单元结构梳理 (空 集体备课完成)
课题: 《大树妈妈》《春之歌》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聆听《大树妈妈》与《春之歌》,感受两首曲目所表达的春天和大自然的温馨与生机。 引导学生体会两首曲目中的旋律美、和声美以及节奏变化所带来的情感变化。 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大树妈妈》与《春之歌》的旋律,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准。 通过模仿和学习,学生能够表现出两首歌曲的情感特点,如《大树妈妈》的慈爱与温暖,《春之歌》的欢快与活力。 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结合《大树妈妈》与《春之歌》的音乐元素,尝试创作与春天或大自然相关的绘画作品或诗歌。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编排与两首曲目主题相关的歌舞表演或小型音乐剧。 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大树妈妈》与《春之歌》,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春天和大自然的描绘与表达。 引导学生探究两首曲目中所蕴含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加深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理解。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大树妈妈》与《春之歌》的旋律,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准,并表现出两首歌曲的情感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并表现出两首曲目中的音乐元素与情感变化的对应关系,以及在创意实践中如何有效融合所学知识与技能。
教学准备 钢琴、PPT、多媒体、板书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修改
学习任务一:学唱歌曲《大树妈妈》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环节 1、感受春天变化 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寒假里你们过得愉快吗? 生:很愉快; 师:春天来了,你们感受到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天气变暖和了;小草发芽了。。。。。。 师:嗯,同学们说得很好,观察得都很仔细。 (三)出示歌谱、歌词(将图片展开) 师:请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歌曲《大树妈妈》。 1、范读,边拍节奏边读歌词。 师:现在和老师一起读读歌词吧 ! 2、拍节奏,学生按着节奏读歌词。 师:你们很聪明,声音非常好听。 (四)听歌曲录音,感受意境。 师:下面请听歌曲范唱。(师放录音) 师: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一定更想学啦 (五)学唱歌曲 1、放录音。 学生轻声跟唱,在跟唱过程中,咬字、吐字要准确、清楚。 师:大家好认真呀!我为你们骄傲。 2、弹琴演唱歌曲。 学生和老师一起用“啦”来模唱歌曲旋律。(反复) 3、轻声跟琴唱歌词。 学生小声来唱歌词,比比看谁唱的准确。(反复唱) (六)学习音乐知识:休止符。 师:唱的很棒,我想考考你们,认识它吗? (板书:“0”)生:( 答 ) 师:它在数学中的名字是零,而在音乐中它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休止符。你们呀可别小看它,他在这儿作用可大啦!就请你们找找歌谱中的它在那儿吧! 生:( 答 ) 师:我们在唱歌时要把它表现出来,做到音断气不断,下面你们听老师两次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1)唱出休止符。 (2)不唱出休止符。 生:第一次唱的动听。 师:嗯!遇到休止符就要听话这就是它的作用。同学们知道了吗?让我们一起跟琴唱唱。 (七)歌曲处理 有感情的唱歌曲。 师:学完这首歌曲想一想,你认为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亲切地,温柔地 师:小鸟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声音才能表达出这样的情感呢? 生:用中速轻柔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学习任务二:聆听《春之歌》 1、聆听、感受钢琴独奏曲《春之歌》。教师提问: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再次聆听、感受钢琴独奏曲《春之歌》。教师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以下哪种感受?(优美地、欢快地、悲伤地) 3、简要介绍乐曲,出示乐曲名称。 4、反复播放乐曲主题并弹奏乐曲主题,学生随音乐的起伏画旋律线。 5、完整聆听乐曲,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嫩绿的柳枝,随音乐做律动。 6、课堂小结 师:在大树妈妈的摇篮里,小鸟感到很幸福,如果这时候有人要砍伐大树妈妈,你是小鸟,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生:( 答 )师: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相信在大家的保护下大树妈妈一定长得更加茂盛,小鸟也会更幸福快乐,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吧! 学习任务一:学唱歌曲《大树妈妈》 一、组织教学,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候。 二、通过感受春天的变化,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三、展示歌谱与歌词,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并感受歌词的意境。 四、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和歌曲的整体情感。 五、教唱歌曲,先让学生轻声跟唱,再与老师一起用“啦”模唱旋律,最后小声唱歌词,确保咬字清晰。 六、引入音乐知识——休止符,通过对比演唱让学生感受其重要性,并确保在演唱中正确表现。 七、进行歌曲处理,指导学生用中速轻柔的声音演唱,以表达歌曲中的温柔与亲切情感。 学习任务二:聆听《春之歌》 一、引导学生聆听钢琴独奏曲《春之歌》,并提问乐器种类。 二、再次聆听,让学生感受乐曲带来的情感,并选择相应的形容词描述。 三、简要介绍乐曲背景,并出示乐曲名称。 四、通过反复播放乐曲主题,让学生随音乐起伏画旋律线,进一步感受旋律的变化。 五、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嫩绿的柳枝,随音乐进行律动,增强体验感。
作业设计
一、请学生在家中复习歌曲《大树妈妈》,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并记录下自己的演唱感受。 二、请学生聆听《春之歌》,想象春天的景象,并尝试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唱歌曲《大树妈妈》和聆听《春之歌》,让学生感受了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温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和乐曲的情感,通过朗读、模唱、律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引入休止符等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然而,在个别环节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上还有待加强,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愉悦和成长。
课题: 《郊游》《春风》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聆听《郊游》与《春风》,感受两首曲目所表达的春天外出游玩的愉悦心情和春风拂面的舒适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两首曲目中的旋律美、节奏美以及音色变化所带来的情感共鸣。 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郊游》与《春风》的旋律,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准。 通过模仿和学习,学生能够表现出两首歌曲的情感特点,如《郊游》的欢快与期待,《春风》的轻柔与宁静。 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结合《郊游》与《春风》的音乐元素,尝试创作与春天郊游或春风相关的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编排与两首曲目主题相关的舞蹈表演或小型音乐会。 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郊游》与《春风》,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春天和自然的描绘与表达方式的异同。 引导学生探究两首曲目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加深对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理解。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郊游》与《春风》的旋律,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准,并表现出两首歌曲的情感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并表现出两首曲目中的音乐元素与情感变化的对应关系,以及在创意实践中如何有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创作与表达。
教学准备 钢琴、PPT、多媒体、板书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修改
学习任务一:组织教学,学唱歌曲《郊游》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范唱《郊游》歌曲。) 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 (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2、出示歌片挂图,学生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春天的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野外,这的景色多美呀!谁能来按节奏赞美,夸夸春天的变化? (学生按节奏夸春天。)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想来夸一夸春天,我唱着夸,“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师唱完这三、四、五乐句,然后让学生接着唱,把歌曲唱完。) 3、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示出春天美丽的景色: 师:春天的景色真迷人呀!你们能用舞蹈动作把你看到春天的景色表现出来吗? (学生用舞蹈动作表示春天景色) 学生随着歌声把看到的美丽景色用动作尽情地表现出来。 (放范唱,学生随歌曲做舞蹈动作) (三)用歌曲一、二乐句旋律作为哼唱练习——“登上山坡”: 1、师:让我们用“啦”哼唱这段旋律,顺着音乐的台阶,登上山坡吧!请同学们准备好,我们开始登山了! (教师弹琴,C~F调学生用“啦”哼唱,同时教师指导发声要求,哼唱旋律由慢到快,让学生熟悉旋律;F~C调填上歌词唱) (四)“在山顶上”——学唱歌曲: 1、学唱三、四、五乐句——解决难点: 师:我们终于登上山顶了,山下的景色可真美呀!使老师情不自禁地还想唱歌,听!(师唱)“白云悠悠,阳光柔柔,春山绿水一片锦绣。”你们想唱吗? (老师弹琴学生模唱三、四、五乐句、然后教师纠正指导唱错的地方、学生轻唱这段歌词、接着评价、最后唱会这一大乐句。) (五)歌曲处理 完整地唱歌曲: 学生随琴,完整的、慢速度的唱一遍这首歌曲。 师:速度加快了,用正常的速度能唱吗? (学生用中速稍快地速度唱歌) 男女生合作唱一唱,男生唱第一和第三大乐句,女生唱第二大乐句。 (男女生接唱歌曲。) (六)歌曲创编 用自制的沙槌为音乐伴奏。 可以按照“Ⅹ Ⅹ| ⅩⅩ Ⅹ|”的节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 学习任务二:聆听《春风》 (一)欣赏童声合唱《春风》(齐唱) 1、初次聆听作品,感受童声合唱的魅力和日本儿童歌曲的音乐特点。 2、再次聆听 学生对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学生注意体会作品演奏时的意境。(PPT,播放樱花的图片)认真聆听。 (二)介绍童声合唱 童声合唱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是因为它与成人合唱相比,具有清纯、率真、明快的特点,因此它除了具备与其他合唱一样的特点外,还有“儿童化”的特点。在发声方法方面,童声合唱采用正统美声发声方法,合唱专家认为10-14岁之间,是在变声期之前的男孩子,声音非常的丰满纯净,有一种近似女声,却又比女声更加纯净的音色,而女孩的嗓音则显得尖细,一些男童合唱团下属的合唱学校也会招收女生,但正式演出登台的团员多为男生。 (三)钢琴伴奏,学生边听边用“lu”进行模唱。 1、再次完整的复听歌曲,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几个简单的日本舞蹈动作。(强拍出跺脚,双手胸前击掌,弱拍处脚后跟点地,一首胸前翻手,另一手伸向斜上方。) 2、在听到合唱部分时,双手举起随歌曲的节奏挥动,从而表现出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绪。 3、闭上眼睛完整的聆听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所带给人们的柔美情感。 4、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春季的合唱作品和台湾儿童歌曲,这些作品描绘的都是关于春天优美的景色。春季来了,周末的时候可以让爸爸妈妈带着大家到野外春游去啦!我们这节课下课! 学习任务一:组织教学,学唱歌曲《郊游》 一、组织教学,与学生热情问好,为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通过教师范唱《郊游》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 三、引导学生用舞蹈动作表现春天的景色,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通过哼唱练习,让学生熟悉旋律,为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五、在山顶上教唱歌曲,解决难点,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六、进行歌曲处理,引导学生用合适的速度和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七、进行歌曲创编活动,让学生用自制的沙槌为音乐伴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学习任务二:聆听《春风》 一、初次聆听童声合唱《春风》,感受其清纯、率真、明快的音乐特点,以及日本儿童歌曲的独特魅力。 二、介绍童声合唱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通过钢琴伴奏和学生模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四、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日本舞蹈动作表演,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活力和美好。 五、闭上眼睛完整聆听乐曲,让学生在心中描绘出春天的美丽画卷。
作业设计
一、请学生在家中复习歌曲《郊游》,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春天的景色。 二、请学生聆听其他关于春天的音乐作品,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所描绘的春天景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唱歌曲《郊游》和聆听《春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音乐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歌曲教学和舞蹈动作表演方面,还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和技巧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同时,我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