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基本内容
学科 音乐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级 二年级下册
单元主题 难忘的歌
单元内容分析 《难忘的歌》这一单元选取了四首具有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经典儿童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深刻,每一首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共产儿童团歌》让学生了解到少先队和共产儿童团的光辉历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荣誉感。《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卖报歌》则通过生动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并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单元对应学段目标 1. 感知与体验:通过聆听和演唱《难忘的歌》单元中的经典儿童歌曲,学生能够感知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体验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2. 表现与创造:学生能够用合适的表情和声音表现歌曲中的情感,尝试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创造符合歌曲氛围的音乐表现。 3. 文化与理解: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理解红色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单元大概念 经典儿童歌曲传承着历史与文化,通过学唱与表演,感受歌曲背后的精神力量。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初期,对红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不够深入。《难忘的歌》单元通过经典儿童歌曲,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歌曲历史背景深厚,教学中应注重讲解与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单元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经典儿童歌曲中的旋律美和情感深度。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用声音传达歌曲中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创意实践:学生尝试为歌曲加入简单的动作或打击乐器伴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文化理解: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单元学习重难点 单元学习重点: 1. 感受经典儿童歌曲中的情感深度和历史背景。 2. 准确演唱歌曲,传达歌曲的精神内涵。 单元学习难点: 1. 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2. 为歌曲加入合适的动作或打击乐器伴奏,增强表现力。
单元课时安排 2
单元结构梳理 (空 集体备课完成)
课题: 《共产儿童团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共产儿童团歌》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两首歌曲所传递的革命精神和青春活力,体验音乐中的坚定、激昂的情感。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用饱满、有力的声音演唱两首歌曲,通过歌声展现革命先辈的英勇形象和少先队员的朝气蓬勃。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结合歌曲内容,创作与革命主题相关的朗诵、舞蹈或小型表演,以丰富对歌曲情感和主题的表达。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革命历史和少先队的发展历程,认识到音乐作品在传承红色基因和培育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演唱两首歌曲。
教学难点 理解并传达歌曲中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确保演唱时的情感真挚和声音饱满有力。
教学准备 钢琴、PPT、多媒体、板书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修改
学习任务一:演唱《共产儿童团歌》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学生在《共产儿童团歌》声中进入教室。 1、多媒体演示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红星,五角星) 师:你们都在哪里见过它?你能讲述一个关于红星的故事吗? 生:(回答问题,讲述) (形象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师生互动) 2、历史背景介绍: 师:今天请大家看一个有关红星的故事。(播放《闪闪的红星》电影片段,边播放,边讲述历史背景)。那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影片使学生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及了解历史的兴趣。初步产生情感体验) 师:影片中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说出影片中歌曲的名字吗? 生:(回答) 师:当你听到这首歌时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激动等) 师:在那个年代边儿童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和敌人做斗争。你们想和儿童团员们一样和敌人做斗争吗? (学习歌曲中的节奏) 师:现在就交给你们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们愿意接受吗? 生:(愿意) 师:红军要开会,为了防止有敌人混进来,邀请儿童团员站岗,每位来开会的红军都有一个暗号,只有拍对暗号的红军才能进去开会。 (出示两条节奏) (学生做动作: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红军,另一组扮演儿童团员。拍对的红军,儿童团员为他们贴上红星。) 二、新授: (一)出示歌谱、歌词: 1、范读:教师边拍节奏边读歌词。 师:现在和老师一起读读歌词吧! 2、教师拍节奏,学生按着节奏读歌词。 师:同学们的节奏掌握得很好,声音非常好听。 (二)聆听歌曲,感受意境: 师:下面请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师放录音) 生:(坚定地) (三)师范唱。(加动作): (四)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胜利的完成了任务,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儿童团员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我们的团歌。(播放歌曲)。 2、再次聆听歌曲: 学生用手击打节拍、踏步走等形式感受歌曲,在多次不同方式的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要注意咬字准确、吐字清晰。 4、跟琴小声熟悉歌曲,对准歌词,尤其是一音多字处。 (五)创编与活动。 学会歌曲后,在歌曲演唱前加入自编的小军鼓的节奏,或拍击或读出,使歌曲的演唱更有气势(小军鼓的节奏分小组完成,尝试加入的效果)。 1、按固定音型伴奏的方式,用最简单的方法,尽快加入器乐表演中去,尝试伴奏、合作的愉快。 2、听着歌曲录音伴奏,试着跟上歌曲的节奏。 3、分组互相伴奏。歌曲是4/4拍,要注意突出强拍,第一拍要强,第三拍次之。 学习任务二: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师:同学们,儿童团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儿童组织,那么这个组织发展到今天是什么组织? 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 思考: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思考:歌曲中对少先队员提出了哪些要求?那么作为今天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再次复听,学生轻声合着音乐唱一唱,并用手击打节拍。 师:让我们接过烈士手中的枪,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随音乐全体起立,情绪高涨的演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4:课堂小结 难忘的旋律,难忘的情怀,儿童团员们的飒爽英姿在这许许多多歌曲中体现,在我们小朋友的歌声中得以体现,我们似乎又见到了那一个个小英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美满,我们也要做和平年代的小英豪,好好学习,好好努力,为身边的朋友,为家,为校,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任务一:演唱《共产儿童团歌》 一、组织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红星及《闪闪的红星》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介绍历史背景,深化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通过模拟红军与儿童团员的互动游戏,让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出示歌谱、歌词,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感受歌曲坚定有力的情绪。 四、教师范唱并加动作,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确保咬字准确、吐字清晰。 五、创编与活动环节,鼓励学生加入自编的小军鼓节奏,为歌曲演唱增添气势。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任务二: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一、引导学生了解儿童团的历史沿革,导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聆听。 二、播放歌曲,让学生完整聆听并思考歌曲表现的情绪和内容。通过复听,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对少先队员的要求,并讨论作为今天的少先队员应该如何行动。 三、再次复听歌曲,鼓励学生轻声跟唱并用手击打节拍,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四、课堂小结,回顾两首歌曲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作为和平年代的小英豪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业设计
请学生回家后背唱《共产儿童团歌》,并尝试加入自己的动作或节奏进行表演。 要求学生收集更多关于红星和少先队的历史故事或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演唱《共产儿童团歌》和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历史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游戏和创编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同时,我也注重了歌曲的情感处理和节奏把握,使学生在演唱中能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然而,在部分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够细致,如学生的发音纠正和节奏掌握等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今后在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体验,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课题: 《卖报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卖报歌》与《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首歌曲所描绘的旧时代生活场景和人物情感,体验音乐中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两首歌曲,通过歌声和表情传达出歌曲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结合歌曲内容,创作与旧时代生活相关的绘画、舞蹈或情景剧表演,以拓展对歌曲情感和主题的理解与表达。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旧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认识到音乐作品在反映时代风貌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独特作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两首歌曲,深入感受并表现歌曲中的生活气息和人物情感。
教学难点 确保演唱时的情感真挚和声音自然流畅。
教学准备 钢琴、PPT、多媒体、板书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修改
学习任务一:学唱歌曲《卖报歌》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要把你们的表情写在脸上,把你们的歌声放在心里。(播放“国歌”) 师:欣赏了这首歌曲,你们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升国旗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的曲名是什么?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它还有另外一个曲名,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思考) 师:《义勇军进行曲》 师:同学们已经无数次聆听过这首歌,但它却依然那么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么伟大的作品曲作者是谁呢? 生:(聂耳) (二)作者简介: 《卖报歌》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30年代创作并流传至今的优秀儿童歌曲。这首歌以朴素的语言,辛辣的笔调,刻画了旧社会卖报儿童的苦难生活,F调,2/4拍子,一段体结构,分节歌形式。歌曲既反映了孩子们对旧社会的控诉,又表现了孩子们对光明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小学时就学会了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乐器。1927年聂耳考入云南第一师范,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演出活动,同时积极创作歌曲,用音乐鼓舞人民起来斗争。1936年国内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迫使聂耳出国学习,赴苏途中,不幸在日本溺水身亡,年仅23岁。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41首作品,为中国无不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聂耳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金蛇狂舞》、《大路歌》、《码头工作歌》等。 I(三)新授: 1、聆听范唱: 师:聂耳不仅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还为小朋友写了一首歌曲,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曾唱过,你们知道是什么歌曲吗?(播放歌曲范唱) 2、介绍《卖报歌》的由来: 师:1934年,在上海繁华的霞飞路上,常能见到一个瘦小的女孩,边跑边跳地大声通报着当天的新闻,吸引路人买报。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因为见她的头发散乱,就叫她“小毛头”。由于她活泼灵巧,叫卖又特别动听,人们都爱到她那儿买。在过往的行人中,小毛头发现有一位叔叔好像特别留意她的叫卖声。原来这位叔叔就是作曲家聂耳,他正打算写一首反映穷苦孩子生活的新歌呢!第二天,聂耳叔叔又来找小毛头,把她没卖完的报纸全买下来,高兴地说:“今天不用卖报了,我教你唱首歌吧”!“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真好听,小毛头很快就学会了。不久,聂耳叔叔请小毛头到电影厂的晚会上唱了首歌,歌声很快就传开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全中国的小朋友都爱唱这首《卖报歌》。 3、再次聆听: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描写旧社会报童的《卖报歌》,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首歌曲共有多少乐段?乐曲共有多少小节? 生:(三段、16小节) 4、听老师范唱: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第一段。先听老师范唱一遍,请你们轻声模仿。 5、学生跟琴小声模唱。 6、把歌词带进去唱。 7、带着歌曲的情绪演唱: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演唱? 生:(明快、活泼、稍快) 师小结:歌曲虽是反映孩子们对旧社会痛苦生活的控诉,但曲调色彩明朗。唱时声音要明快、活泼,速度稍快。第一段可以理解为“小毛头”为了生活,每一天都希望卖出更多的报纸,多赚点钱。这是一种天真活泼的想法。所以在演唱时要唱得天真活泼。 8、教唱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 9、完整地唱歌曲: ①分组唱:把学生分为甲乙两组。 ②分男女生唱。 ③齐唱 10、欣赏聂耳的其它代表作品: (四)歌曲创编: 请学生用沙槌、双响筒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再也不要像“小毛头”一样去街头卖报了,我们可以坐在这明亮的教室读书学习,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们的关爱,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 学习任务二: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大物博,有很多地方剧种,你能说出几种吗?(越剧、黄梅戏、京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京剧。谁知道,这是什么音乐?(播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对了,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京剧。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的世界。 (二)学习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介绍京剧。清代初年,湖北,安徽的(西)皮簧腔,徽调戏曲演员汇集于北京,彼此影响交流,逐步融会和一,并吸取昆腔和其它民间音乐形成京剧。因京剧产生与北京,故称京剧。至今有200年左右的历史。它博采众长,形成了唱、做、念、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唱腔有的悠扬委婉,有的铿锵有力,念白也有音乐性。表演上富有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乐队主奏乐器为京胡,其他还有板胡、月琴及锣、钹、鼓等。是我国影响最广的一种戏曲。 2、初听《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学们仔细聆听: 3.老师介绍歌词和歌曲讲述的故事: 师: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唱段是李铁梅在取密电码的交通员离开之后演唱的。她从家里的神秘气氛中感觉到,这些别叫做“表叔”的人,和他爹爹、奶奶一样,都不是一般人,他们都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都是好人,他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4.复听 师:你知道“表叔”是谁?“奥妙”指什么? 5.学念京白“奶奶您听我说”,并跟着歌曲范唱来唱。 6、再听,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激昂的情绪和委婉悠扬的唱腔。 7.巩固: 师:同学们跟着录音一起唱《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8:课堂小结: 同学们,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中国孩子,尤其是被流行音乐所包围的小学生,更应该了解她中,京剧不但有着辉煌的过去,她一样有着多彩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把她当成历史文物一样来瞻仰,而是去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欢京剧!下课! 学习任务一:学唱歌曲《卖报歌》 一、组织教学,通过播放国歌导入新课,引出《卖报歌》的作者聂耳,为学生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新授部分,首先聆听范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绪。接着介绍《卖报歌》的由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三、通过多次聆听和教师范唱,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在教唱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报童,感受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从而更自然地表达出歌曲的情绪。 五、进行歌曲创编活动,让学生用沙槌、双响筒和三角铁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学习任务二:聆听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一、通过播放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二、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一国粹的起源和发展。 三、初听选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唱腔和音乐特点。复听时,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和故事情节,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精神风貌。 四、学念京白和跟唱选段,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演唱方式和技巧。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咬字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模仿京剧的唱腔。 五、进行课堂小结,强调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我们的了解和传承。鼓励学生多听、多学、多唱京剧,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业设计
请学生回家后背唱《卖报歌》,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的情感。 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聂耳和《卖报歌》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唱歌曲《卖报歌》和聆听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让学生感受了不同音乐形式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和纠正,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京剧的唱腔特点。然而,在时间安排上还可以更加紧凑一些,以便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今后在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体验,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