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2 10:0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是世人比较熟悉的一个王朝。每当提到它,人们就会联想到很多动人的故事,如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繁盛的京都长安,诗坛上的千古绝唱,去西天取经的唐玄奘,丝绸古道上的商旅,乘风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等。它的古老文明千余年来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东方,也影响着世界。
目 录
0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CONTENTS
03 “开元盛世”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问题1、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问题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是?
问题3、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
问题1、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治国措施
问题1、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治国措施?
问题2、唐玄宗统治期间的治世局面?
02 女皇帝武则天
第一部分
01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观看视频,
思考以下问题。
新课授课·知识讲解
问题1、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问题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是?
问题3、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
治国思想

材料一:……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论任贤》
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材料一: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材料二: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房谋杜断
唐太宗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魏征被称为“镜子”、房玄龄和杜如晦
唐太宗手下猛将、谋臣众多,人才济济。为怀念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
治国措施
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治国措施
3.制订法律,减省刑罚
唐律疏议
3.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治国措施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考察记诵经典的能力,容易考取,但官位不高。进士科考察实际策论,较难考,但考上后官吏级别较高。许多人学到老都还没考中进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又有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唐太宗?
太宗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
治国措施
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论务农》
治国措施
5.减轻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贞观之治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第二部分
02
二、女皇帝武则天
问题1、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治国措施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新课授课·知识讲解
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曾与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她废掉两个儿子取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地位
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措施
②打击官僚贵族
①完善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③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作用
《武则天万国来朝图》
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武则天弥留之际,立下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衬葬高宗乾陵,立一块石碑,上面不书一字,一生功过,让后人评说。这充分展示了她博大的帝王胸怀与气魄。
你如何评价武则天呢?我们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
第三部分
03
三、“开元盛世”
问题1、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治国措施?
问题2、唐玄宗统治期间的治世局面?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新课授课·知识讲解
分析唐玄宗在位时期采取的措施
官不滥升,才不虚授
先后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说、张九龄等人为相,使得朝野清明。
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
全国有321个郡,1538个县,5288万人,“户口之盛,极于此“
①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④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开元十三年(725年)十二月己巳,至东都。时累岁丰稔,东都米斗十钱,青、齐米斗五钱。
开元十四年(726年)五月癸卯,户部进计帐,今年管户七百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管口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九千七百一十二。
——《旧唐书·玄宗本纪》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有何启示?
1.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
2.重视发展生产
3.虚心纳谏,重用人才
4.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1.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 治理国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任用;
3.要重视经济发展;更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治世
盛世
开国统一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承前启后
(618年)
(627年-649年)
(690年-705年)
(712年—741年)
课堂小结
唐朝前期的统治者,都能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巩固边疆,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大唐的盛世局面,扩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1、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对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上留心理道”中的“上”即唐玄宗②“天下大理” 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③“河清海晏”指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清明④“革去弊讹”指唐太宗革除前朝弊病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下列能印证该观点的有(  )
①文景之治 ②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③文景之治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4、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