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5 21:1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中图版必修一
2 019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植被的分布规律。
▋学习目标
结合图文材料,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标解读
植被的概念与分类
0 1
0 2
植被的环境适应性
0 3
全球性植被概况
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0 4
目录
CONTENTS
… …
… …
导入
2017年8月中旬,智利北部的沙漠地区出现罕见的丰沛降雨。之后,奇迹出现了,曾经不毛的沙漠,遍地野花绽放,俨然成为花的海洋。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
思考:
1.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洋
2.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
植被的概念
○概念: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The Concept of Vegetation
… …
… …
01
植被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vegetation
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
植被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vegetation
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草原。
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荒漠。
植被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vegetation
植被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vegetation
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植物的环境适应性
Plants have adaptability to the environment
新疆喀纳斯
02
植物的根系 The root system of vegetation
热带雨林板根————避免由于树冠宽大、树体上部沉重而导致的不稳的问题,有效地支撑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
植物的根系 The root system of vegetation
荒漠骆驼刺的根系———沙漠中地表缺水,骆驼刺为了获取更多的水分,进化出非常发达的根系以获得地下水和养分。
植物的根系 The root system of vegetation
红树林根系——根系发达,支撑根密集而具有韧性,能把红树林固定在淤泥中;呼吸根能让红树林在海水淹没树体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呼吸作用。
全球植被概况
Overview of global forest vegetation
森林、草原、荒漠
03
… …
… …
热带雨林
tropical rain forest
分布区域: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森林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每个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景观
Brazilian Amazon rainforest landscape
… …
… …
… …
… …
常绿阔叶林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分布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森林特点: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中国南方常绿阔叶林景观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Landscape in South China
… …
… …
… …
… …
落叶阔叶林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分布区域: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适宜
森林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葱绿,秋冬
季落叶,也称为夏绿林,结构简单
北京香山植物园景观
Landscape of Beijing Xiangshan Botanical Garden
… …
… …
… …
… …
亚寒带针叶林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分布区域: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气候特点: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森林特征:以松、杉等植物为主的针叶林。
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加拿大落基山脉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Coniferous forest landscape in the sub cold zone of Canadian Rockies
… …
… …
草原与荒漠
Grassland and desert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
而在水分更少的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 …
… …
… …
… …
热带草原
savanna
分布区域:一般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森林特征: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灌木和乔木
东非高原热带萨瓦纳稀树草原景观
Tropical savanna landscape on the East African Plateau
… …
… …
… …
… …
温带草原
temperate grasslands, savannas, and shrublands
分布区域: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
气候特点: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
森林特征: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温带草原景观
Grassland in the temperate zone of Hulunbeir, Inner Mongolia, China
… …
… …
… …
… …
荒 漠
wilderness
分布区域: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
森林特征: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
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温带沙漠景观
BWk Landscape in Aksu Prefecture, Xinjiang
… …
… …
… …
… …
苔原
tundra
分布区域:极地苔原气候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
森林特征:一种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
小灌木构成的植被带,为典型的寒带生态系统
… …
… …
俄罗斯北冰洋沿岸苔原景观
Tundra landscape along the Russian Arctic Ocean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始终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因而环境必然影响到植物的各个方面
… …
… …
04
○垂直结构: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
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的丰富程度:气温越、降水量越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
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草本层
灌木层
乔木层
… …
… …
植被的垂
直结构
碱蓬:生长于盐碱土壤
芒箕:生长于酸性土壤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土壤
纬度地带性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分异基础:热量(热量随纬度升高渐少)
分异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
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纬度差异导致的热量差异)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热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极地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纬度差异导致的热量差异)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经度地带性
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分异基础:水分(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分异表现: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差异)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差异)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垂直地带性
形成原因:山麓到山顶海拔的变化
分异基础:水热组合 (水分与热量)
分异规律:山麓与水平带(基带)一致,垂直带谱变化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Vegetation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海拔的变化的水热差异)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海拔的变化的水热差异)
喜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异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Class assignment
课堂练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 …
… …
课堂练习
… …
… …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 磷高累积区是
A. 高山草甸带 B. 高山冰雪带 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常绿阔叶林带
5.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 大气温度较低 B. 生物生产量较低
C. 土壤含水量较低 D. 地表径流量较小
课堂练习
… …
… …
下图为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
6.漫画中植物揭示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
A.地形平坦 B.生物丰富
C.气候干旱 D.地下水丰富
7.在图示环境中发育的土壤,其主要特点是(  )
A.腐殖质含量高 B.水分含量高
C.有机质含量高 D.相对较为贫瘠
课堂练习
… …
… …
8.下以下属于人工植被的是(  )
A.亚马孙雨林     B.撒哈拉沙漠
C.呼伦贝尔草原 D.江南丘陵柑橘林
9.家住北京的小明暑假到英国伦敦旅游,他发现两地的植被类型相同,北京和伦敦的植被类型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课堂练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