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3 09:1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
何以中国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
上万年的文明起步,
五千年的古国,
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曙光初露
石器时代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
一、旧石器时代
主要特征:
①从事渔猎和采集;②群居生活;③已经学会使用火。
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
3万年√

一、旧石器时代
问题:观察地图,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1)分布范围广。
(2)多分布于大河、大江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良、生存空间比较大的区域。
(3)多处于平原地带。

二、新石器时代
1、新石器时代早期
时间:距今7000~5000年
空间:黄河中游
特征:彩绘陶器 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时间:距今7000~5000年
空间:黄河下游
特征:红陶

二、新石器时代
1、新石器时代早期
时间:距今7000~5000年
空间:长江下游
特征:干栏式房屋、水稻、养蚕缫丝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时间:距今约5000年
空间:黄河一带
特征:黑陶 精美玉器 城墙 祭坛神庙
2、新石器时代晚期

二、新石器时代
2、新石器时代晚期
时间:距今约5000年
空间:辽河上游
特征:精美玉器 城墙 祭坛神庙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时间:距今约5000年
空间:长江下游
特征:精美玉器 城墙 祭坛神庙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渔猎、采集 渔猎、农业、畜牧业 农业、畜牧业
原始群落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
元谋人
北京人
旧石器(打制石器)
新石器(打磨结合制作石器)
新石器时代早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时间轴——石器时代
源远流长 多元一体 中原核心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辽河流域 - 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长江下游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苏秉琦提出“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这些文化系统各有其根源,分别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国”。
——摘编自张清俐《探索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进程》
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了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了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合作探究一:何为文明?
文明起源的时间?
文明起源的空间?
单以填充莫角山平台的工程为例,30万平方米的平台,估计需用200万立方米的土方,至少要动员60万人日工。按照历史学家许倬云的分析,一般农业社会,劳动力如果投入到正常生产工作以外,每年超过了3个月,就会严重影响社会运行。那么假设100天完成这个工程,就需要动员6000人连续工作,这6000人的组织、管理和给养又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支持。如果以使用1万人计算,人口动员占可用劳动力的1/10,那么莫角山工程即需有10万人为劳动力储备基础。
-李伟:《寻找中国之始》,《三联生活周刊》
通过庞大的工程量,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怎样的发展程度?
公共权力的出现——统治者的强大的调动、组织能力。
五千年文明探源—良渚古城遗址
时间:
第一等级以大量玉礼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二等级既随葬少量玉礼器,又有生产工具随葬的;第三等级仅以少量陶器和石器随葬为代表;第四等级以无随葬品的殉葬墓为代表。
——姜军《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综述》
五千年文明探源—良渚古城遗址
时间:
国家是在私有制和阶级发生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私有制、阶级与国家
国家雏形
万邦时代

三皇:
伏羲——教人结网驯服鸟兽。
有巢氏——教人构木而居。
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
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
女娲——女性,补天造人。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青铜时代

天下归一

一、夏王朝觅踪
时间
地位
统治措施 中央:
区域统治:
考古(相关遗址)
时间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地位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统治措施 王位世袭
中央: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区域统治: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考古(相关遗址) 二里头遗址

一、夏王朝觅踪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可靠的史料不足;
记录者的立场、能力和时代环境不同;

(一)夏王朝觅踪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礼记》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
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部落联盟显贵家庭
公有制
禅让制
宗族血缘成为国家
的基本政治关系
私有制
世袭制

(二)商朝
文献与出土文物相互印证
司母戊鼎

用卜询问天地意志是殷王的特权,它意味着殷王就是天帝在地上的代理者。
——贝冢茂树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左传》
1. 神权色彩浓厚
商朝的国家特征
有何影响?
以神权强化王权,维护统治

2.内外服制,内严外驰
商朝的国家特征
王室与附属国是怎样的关系?
内服:天子的直辖领土。
外服:周边的独立或半独立的诸侯国。(既臣服又独立)
为什么实行内外服制?
生产力不足,社会组织中的血缘关系尚未完全被打破,商朝没有能力对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实行直接控制。
夏:通过控制部族间接统治
商:“诸侯承认天子式”

(三)周朝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周人制度和商最大的不同,一是立子立嫡之制,由此产生了宗法和丧服之制,并由此产生了分封子弟的制度;二是庙数之制;三是同姓不婚之制。
——王国维

1、分封制
(三)西周
商:诸侯承认天子式
周:天子封立诸侯式
朝觐述职
镇守纳贡
随从征战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周天子
诸侯
人民
疆土
世袭统治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分封对象:亲族、功臣、先代贵族
1、使西周的统治区域扩大;
2、强化了中央的控制能力,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三)西周
该把王位
传给谁呢?
我是您的长子,
当然是传给我了。
拍案说法:王位该由谁继承呢?
嫡长子继承制
  天子老了,欲立继承人,他有三个儿子:长子为妃子所生,次子和幼子都为王后所生。天子还有三个兄弟。
我是正室夫人所生,
继承王位,舍我其谁?
父王最疼我,他
一定会选我的。
我们哥三也能继承
哥哥的王位呀!
次子
幼子
长子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
庶人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大宗
(宗主)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2.宗法制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小宗是相对的;余子再分封;
……
(三)西周
1、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贵族政治: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3、形成政权和族权的结合,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目的: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
列鼎列簋制度一览表

3.礼乐制度
(三)西周
礼:贵贱有序
乐:上下和同
材料一:
礼者为异。
--《礼记》
材料二: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乐在闽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乐礼正义》

4、德为中心 敬天保民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泰誓上》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泰誓中》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三)西周
礼乐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井田制
保障:准则
基础:王土
互为表里
王臣
血缘
文化
政治
经济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四)商与西周的经济
1. 农业——(1)农具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中主要是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
青铜农具极少
1. 农业——(2)井田制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土地不得随意买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思考:井田制能够长久运作吗?
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特征?
思考
王位世袭;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甲骨文、祭祀);
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
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课后习题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B
总结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元谋人、北京人
仰韶、大汶口、河姆渡
龙山、红山、良渚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政治
文化
经济
王位世袭
内外服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
礼乐制
井田制、青铜文明
早期国家
文明起源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
③最高执政权力尚未集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