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物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银川市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物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22 16: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学考
八年级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选出各题唯一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42分)
1.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正常体温是37. 3℃ B.某八年级学生的身高为27dm
C.人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30次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6km/h
2.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下列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B.行星转动
C.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D.枯叶飘落
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山和船
C.船和地面 D.风和地面
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本刊物的长度,下列测量记录中,正确的是
A.28.1cm B.28.152cm C.28.15cm D.28.10mm
6.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C.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D.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
7.用皮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将( )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判断
8.如图所示为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图象,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
A.(1)(2) B.(2)(3) C.(2)(4) D.(1)(4)
9.如图是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小
C.前10秒,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0.2017年4月22号我国“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列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
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天舟一号”飞船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地球
1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12.如图所示,是南京红山动物园“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关于比较它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①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 ;②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③物理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④物理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兔子运动快慢程度.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④
13.关于速度,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
D.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14.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两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15.《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B.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C.睡在地上能感觉地面振动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6.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旷野里空气比较稀薄
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不利于声音的传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7.关于音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B.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
C.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D.“女高音”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18.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扩音器的作用是(  )
A.让声音传播的更快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改变声音的音色
19.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人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是利用声音特性中的(  )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
20.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21.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二、选择说明(选出各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并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8分。不选、错选、多选均得0分)
22.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HZ”、“512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
A. 甲响度小 B. 甲音调低
C. 乙振幅大 D. 乙声速小
理由:
23.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
A. 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 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 汽车速度最大 D. 三者速度一样大
理由: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6分)
24.在甲图中,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为 cm;在乙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
25.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实验记录是12.82cm、12.81cm、12.28cm、12.81cm,这四次记录中第 次错了,该物体的长度应是 。
26.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的“竹排”是以 为参照物;后一句中的“青山”是以 为参照物。
27.单位换算:54km/h= m/s, mm= m。
2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 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 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 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 m/s,所用的时间是 s.
29.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
30.“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
四、应用题(共18分)
31.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公路上以5m/s 的速度匀速行驶800s,紧接着又以15m/s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了3000m。求:
(1)该汽车在前80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该汽车以15m/s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3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
(1)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
(2)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多少,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3.一辆汽车向着山崖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700m的A处鸣笛,经过4s后在B处听到回声。问:汽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大?
34.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 km,全程限速120 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 km/h和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3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从A点开始沿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已知小球甲与小球乙通过AE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则小球甲在A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小球乙在A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球甲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3)小球甲从B点运动到D点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甲从A点运动到F点的速度;
(4)如图中三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大致反映出小球乙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36.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1)该实验的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的原理是 ;
(3)实验中根据表中已经测得的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m/s;前半段的平均速度 m/s;以及后半段的路程 cm;时间 s;平均速度为 m/s;进一步比较可知: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并由此判断出该小车在做 (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中,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 (选填“较小”或“很大”)的坡度。
37.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选填3个编号字母);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选填3个编号字母);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答题卡中填上所缺数据;( )( )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试卷第8页,共8页
1.A
【详解】A.人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变化很小,故A符合题意;
B.八年级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即16dm,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80次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约合,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相对于地面飞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行星转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树上苹果由绿变红,属于一种生长现象,其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
D.枯叶飘落,枯叶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山与风和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相对于水和风,山是运动的,而仔细看山山不动,山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参照物一般不选择物体自身,故B不符合题意;
C.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山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山的位置未发生变化,故山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D.以地面为参照物,山始终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A.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故A错误;
B.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
C.不遵守操作规程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C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结果应准确到1mm,在1mm之后还应再估读一位;
A、28.1cm,准确到1cm,故A错;
B、28.152cm,准确到0.1mm,故B错;
C、28.15cm,记录结果准确到1mm,故C正确;
D、28.10mm,准确到0.1mm,故D错.
故选C.
【点睛】牢记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分度值,在刻度尺分度值之后应再估读一位,记录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
6.A
【详解】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故A正确,C错误.
以乘客或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与乘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楼房的窗户是向下运动的,故B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1)(2)两图象是s-t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图(1)表示随时间的增加,物体的路程不变,则该图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图(2)表示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4)两图象是v-t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3)表示随时间的增加,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则该图象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图(4)表示随时间的增加,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知,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2)(4)。
故选C。
9.C
【详解】A.乙车在7 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 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即第10秒时,甲车追上乙车,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所以前10秒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符合题意;
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A.以发射塔架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相对于“天舟一号”飞船,”天宫二号”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以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详解】A.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测量时,如果没有零刻度,也可以选定刻度尺上某一个刻度作为零刻度进行测量,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测量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边缘一致,不能歪斜,否侧测量结果可能会偏大,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否则测量结果没有意义,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解答:开始比赛后,看到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兔子通过的路程要大于乌龟通过的路程,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得出的结论.而裁判员判定乌龟获胜,是根据跑到终点时,乌龟用的时间较短;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得出的结论.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平均速度)来判断运动的快慢.故选A.
点睛: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作答此题的关键:(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多,运动越慢.(2)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13.B
【详解】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故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正确,不符合题意.
14.A
【详解】由图像知,两物体的运动图线是倾斜直线,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的,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详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16.B
【详解】在屋子里唱歌,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唱歌;在空旷地方唱歌,声音传播出去,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
故选B。
17.C
【详解】AD.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女高音”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故AD正确,不符合题意;
BC.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B
【详解】扩音器主要由铁、纸、磁铁、铜线构成,工作原理是通过线圈的音频交流信号与磁铁发生电磁相互作用,震荡周围的空气发出声音;扩音器是一种电子设备,主要作用是减少声音的扩散,对输入的声音进行放大,即提高声音的响度,使声音传得更远。
故选B。
19.D
【详解】不同的人说话时的声音由于声带结构、形状等因素的不同,音色不同,依靠录制好的手机主人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0.B
【详解】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符合题意;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B
【详解】在高架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故选B。
【点睛】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关键是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对应起来,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22. B 见解析
【详解】[1][2]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由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振幅相同,它们发声的响度大小相同;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甲音叉振动的频率低,音调低。
23. D 见解析
【详解】[1][2]汽车的速度是36km/h,运动员的速度是
10m/s=36km/h
自行车的速度
故三者的速度都等于36km/h,三者速度一样大。
故选D。
24. 1mm 2.70 228.7
【详解】[1][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4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4.00cm,右侧与6.7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6.70cm,物体的长度
6.70cm-4.00cm=2.70cm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8.7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即秒表的读数为
3min48.7s=228.7s
25. 3 12.81cm
【详解】[1][2]四次测量数据中,第三次数据12.28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该物体的长度
26. 青山 竹排
【详解】[1]“小小竹排江中游”,被研究的物体是竹排,竹排在运动,竹排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青山为参照物。
[2]“巍巍青山两岸走”,被研究的物体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青山和竹排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竹排为参照物。
27. 15 50 0.05
【详解】[1],所以单位换算为
[2][3]因为
所以单位换算为
28. 4 25
【详解】[1]物体的速度: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在最后100m内的速度是4m/s,物体在最后100m内的运动时间:
29. 水(或液体) 510
【详解】[1]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2]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
由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
30. 声源 传播过程
【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1.(1)4000m(2)200s(3)7m/s
【详解】(1)由 可得汽车在前800s行驶的路程:
s1=v1tl=5m/s×800s=4000m;
(2)汽车以15m/s速度行驶的时间: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
s=s1+s2=4000m+3000m=70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答:(1)该汽车在前800s行驶的路程是4000m;
(2)该汽车以15m/s的速度行驶了200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m/s。
32.(1) 5m/s;(2) 10m/s;(3) 6.7m/s
【详解】(1)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v前== =5m/s;
(2)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v后== =10m/s;
(3)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6.7m/s.
答:(1)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5m/s;
(2)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为10m/s;
(3)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7m/s.
33.10m/s
【详解】解: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的路程的总和
s总=700m×2=1400m
4s内笛声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4s=1360m
则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s总-s声=1400m-1360m=40m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答: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0m/s。
34.(1)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2)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详解】(1)因为
120km/h>110km/h>100km/h
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因为图中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
t= 10:41﹣10:31=10min=
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
v1==150km/h,150km/h>120km/h
所以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判超速。
35. 等于 匀速 见解析 等于 C
【详解】(1)[1]由图可知,甲、乙球在AE段运动的路程、所用时间相等,由可知小球甲在A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小球乙在A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2)[2][3]由图可知,小球甲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小球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3)[4]小球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甲从B点运动到D点的速度等于小球甲从A点运动到F点的速度。
(4)[5]小球乙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由可知,小球乙做加速直线运动;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所以能大致反映出小球乙运动的是C图。
36. 刻度尺 秒表 0.286 0.2 40.0 0.8 0.5 v3>v1>v2 变速 较小
【详解】(1)[1][2]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用秒表测量时间,由得到平均速度。
(2)[3]该实验需借助速度定义式计算平均速度,故原理为。
(3)[4]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5]前半段的平均速度
[6][7][8]后半段的路程
s3=s1-s2=80.0cm-40.0cm=40.0cm
后半段的时间
t3=t1-t2=2.8s-2.0s=0.8s
平均速度为
[9][10]v1、v2、v3的大小关系
v3>v1>v2
说明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4)[11]斜面倾角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为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坡度。
37. ABC ADF 80 1.02 见解析
【详解】(1)[1]为验证猜想一,探究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选择长度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应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
(2)[2]为验证猜想二,探究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长度不同的琴弦,应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
(3)[3][4]为了验证猜想三,需选择材料不同,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琴弦进行探究,由表中数据可知,编号为G、H的琴弦材料不同,长度均为80cm,横截面积均为1.02mm2,所以为了验证猜想三,选择编号为E、G、H的琴弦进行实验,需让编号为E的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与编号为G、H的琴弦一样,所以表中填上所缺数据为80、1.02。
(4)[5]为了验证猜想: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改变同一琴弦的松紧程度进行实验,所以须进行的操作是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度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答案第10页,共11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