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
中秋节
重阳节
腊八
除夕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谈话导入
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其中杜甫、白居易、元稹等都写过。韩翃写的这篇最为有名。它是个怎样的节日呢?我们到古诗中去看看吧。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
寒食节
1、古诗三首
寒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两日。在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而设的节日。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
解诗题
吃冷食
插柳条
担酒上坟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知作者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读出节奏。
读古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
gōng
hóu
hóng
[唐] 韩翃
宫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ɡōnɡ
侯
hóu
王侯、公侯
时候、等候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小组交流:
明诗意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词语理解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读古诗前两句思考、讨论:诗的开头描绘春天长安城怎样的画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点明暮春季节
这两句诗写春天京都长安城的寒食节景色。暮色临近,京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
无处不:双重否定加重肯定语气,有效烘托出全城都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表达效果更强烈。
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寒食》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注释,想一想: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处处“飞花”描写了什么?
为什么要写柳呢?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
五侯
传
散
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晚的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说一说:《寒食》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习俗?
(课后选做题)
寒食节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
悟诗情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烛火通明,烟雾缭绕。仅此一点,足见他们平日里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将这种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并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借古讽今
白描写实
再整体读读古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讽刺诗。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和权贵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品诗赏句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些什么?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的一般性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先写白昼,后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才能例外。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
韩翃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再读一遍:朗读时,要深刻体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前两句语气悠扬,语调轻快,后两句语气幽怨,语调低沉,读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并试着背诵。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拓展延伸
《寒食》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的融融春意和皇宫里的情景,暗讽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讽刺。
课堂小结
1、背诵古诗。
2、查查寒食节的来历。
3、搜集描写寒食节情景。
布置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