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
物理试题
本试卷共8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个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黄光和紫光通过同一狭缝后,紫光的衍射现象更明显
B.雨后的彩虹是光的干涉现象
C.一束红光由空气射人玻璃中,这束红光的波长变长
D.激光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射线进人地球大气层时,中子撞击氮引发核反应产生碳14,其核反应方程为N
+n→4C+HH
B.石墨对X射线散射后,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有与入射波长入相同的成分外,还有
波长小于λo的成分
C.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作出假设:必须假定电磁波本身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即
认为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
D.根据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电子在跃迁时吸收或放出的光子的频率,由跃迁后的
能级决定
3.中国传统工艺一榫卯结构出现在当下流行的拼插玩具中,如图甲所示。凸出部分叫榫,
凹进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图乙是一种榫卯连接构件,相互连接的两部
分M、N,其中构件M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榫、卯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4,沿N的轴
线OP用大小为F的力才能将N从M中缓慢拉出。可认为各接触面间的弹力大小均为
FN,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大
小相等,N的下表面与水平地面未
接触,则榫、卯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以为
甲
物理试题第1页(共8页)
最
B.F
3FN
是D最
4,社团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如图所示为小冬同学制作的一台手摇式交流发电
机,当缓慢摇动大皮带轮手柄时,连接在发电机上的小灯泡就会一闪一闪的发光。若已
知大皮带轮的半径为R,小皮带轮的半径为r,R=6,摇动手柄的角速度为w,且摇动过
程中皮带不打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流频率为器
B.小灯泡闪烁的频率为
手柄
C.增大摇动手柄的角速度w,小灯泡的闪烁频率增大,但亮度不变
D.增大摇动手柄的角速度ω,小灯泡的闪烁频率不变,但亮度增大
5.杭州第19届亚运会跳水比赛于2023年9月30日至10月4日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举
行。我国跳水运动员包揽了全部的10枚金牌,
A:跳台
真正做到了“十全十美”。如图甲所示为10米跳
人标记点B
台冠军杨吴比赛时的精彩瞬间。图乙对跳水过
程进行了模拟,假设将杨吴看作质点,0时刻杨
昊到达最高点A,此后做自由落体运动,t时刻到
达标记点B,3t时刻到达落水点C,已知BC的高
C
度为9.6m,则AC的高度为
甲
A.10.m
B.10.4m
C.10.8m
D.11.2m
6.如图所示为电影《流浪地球》中我国歼击机垂直起降的剧照。假设该歼击机的质量为25吨,
起飞时,单位时间竖直向下喷出气体的质量为300千克,喷气速度为1000/s。重力加速度
g取10m/s2,则起飞瞬间该歼击机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A.1 m/s2
B.2 m/s2
C.3 m/s2
D.4 m/s2
7.如图所示为单反相机的取景五棱镜原理图,光线α经平面镜反射后以垂直AB面的方
向射入五棱镜,以平行于AB面的方向射出五棱镜。已知玻璃相对空气的折射率为
1.5,CD面与AB面的夹角为30,∠ABC=90.已知sin42=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在F点的折射角的正弦值为0.75
B.光线在F点发生全反射
C.调节CD面与AB面的夹角,使得光线a由CD面射向空气
30C
至人眼
时,恰好发生全反射,调整后CD面与AB面的夹角为48°
D.如果左下角的三角形表示一正立的物体,经过多次反射后
不平面镜
在取景窗中得到的是正立的像
‘
物理试题第2页(共8页)
SD山东高三2月联考物理评分细则
13题:共6分。
(1)填“1.58”---1分,其他结果均不得分;
(2)填“100”---1分,其他结果均不得分;
(3)填“9.74”---2分,其他结果均不得分;
(4)选“BC”---2分,其他结果均不得分。
14题:共8分。
(1)第一个空填“2.7 V~2.9 V”得2分,第二空填“1.0 Ω~1.2 Ω”得2分,其他结果均不得分,不写单位扣1分;
(2)第一个空填“1”得2分;第二个空填“EA”得1分;第三个空填“”得1分,其他结果不得分。
15题:第(1)问4分,第(2)问3分,共7分。
【解析】(1)设第一次抽气后气体的压强变为p1,由等温变化得
p0V0= p1(V0+V)(1分)
代入数据得p1=p0
设第二次抽气后管内气体的压强变为p2,由等温变化得
p1V0= p2(V0+V)(1分)
代入数据得p2= (1分)
依此规律得第十次抽气后P10==1.61×104 Pa(1分)
每一个方程给1分,最后结果正确,中间不写,不扣分;最后结果错误,按照所列方程给分,写出各给1分
(2)第一次抽气后气体体积变为V0+V,质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
(1分)
依此规律得第二次抽气后
(1分)
联立得
依此规律得第十次抽气后(1分)
列出一个等温变化方程,得1分,最后结果正确得2分,中间没有列,不扣分;若最后结果错误,按所列方程得分。
若用其他方法,比如密度公式求解,最后结果正确,同样给分,结果错误,不得分。
16题:第(1)问4分,第(2)问5分,共9分。
【解析】(1)线圈相对于磁场向上以速度v0运动,根据右手定则,电流I的方向从M到N(1分
)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
E=BLv0 ① (1分)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
② (1分)
联立①②得 ③ (1分)
判断出电流方向得1分;每个方程得1分,若列出综合算式,结果正确给3分,综合算式出现错误得零分;
(2)当蛋仓主体及导轨受力平衡时,速度不再减小,速度最小,根据力的平衡可知
④ (2分)
解得 ⑤ (1分)
列出方程得2分;结果正确得1分;其他方法正确,同样给分;
从表达式可看出,要想减小这一最小速度,①适当增加缓冲底座上线圈的个数;②使用电阻率更小的材料绕制缓冲底座上的线圈;③适当减小蛋仓主体及导轨部分的质量M;④适当增加通电线圈中的电流以增加磁感应强度B(2分)
说明:回答出一条得1分,两条得2分,最多得2分。若有其他措施且合理也给相应分数。
第17题:第(1)问2分、第(2)问4分、第(3)问3分、第(4)问5分,共14分。
【解析】(1)在xOz平面内,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类平抛运动,则
(1分)
解得(1分)
按照类平抛运动列式,方程得1分,最后结果正确给1分;
(2)在到时间内,在平行于xOy平面内,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该平面内速度分量为v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分)
解得R=L
由圆周运动周期公式得
(1分)
则在该平面内,刚好转半圈,即x轴坐标为2L,y轴坐标为-2L(1分)
在z方向,分速度为v0,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沿z轴运动的距离为
即在时粒子的位置坐标为(2L,-2L,L+πL)(1分)
方程正确、结果正确给4分(没有写出及x、y、z表达式,不扣分);结果错误,按表达式酌情给分,每个表达式给1分,最多不超过2分;
(3)在至时间内,在xOz平面内,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类斜抛运动,则沿z轴有(1分)
此时,z轴方向的分速度
(1分)
在至时间内,平行于xOy平面内,粒子仍旧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该平面内速度分量仍然为v0,则该段时间结束时,回到z轴,该段时间内,在z方向,分速度为2v0,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则此时z轴坐标为z求=z1+z2+z3+z4=4L+3πL(1分)
只要写出、,最后结果正确就得3分;(不写中间步骤不扣分);最后结果错误,按公式给分,得分最多不超过2分。
(4)在到时间内,磁场方向变化后,在x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方向速度分量依然为v0,该段时间内 ,则x轴坐标变为x=2L+πL(1分)
在平行于yOz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依然为L,z轴坐标为L不变,y轴坐标为2L
在至时间内,在xOz平面内,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类斜抛运动,z方向减速为零,则y轴坐标不变仍为2L,z轴坐标减为零,x方向速度不变,该段时间内 ,则x轴坐标变为x=4L+πL(1分)
在至时间内,只在x方向有速度v0,此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段时间内 ,则x轴坐标变为x=4L+2πL;z轴坐标仍为零,y轴坐标仍为2L(1分)
在至时间内, 在xOz平面内,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类平抛运动,z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z轴坐标再次变为L,则y轴坐标不变仍为2L,x方向速度不变,该段时间内 ,则x轴坐标变为x=6L+2πL(1分)
在至时间内,在平行于yOz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依然为L,z轴坐标为L不变,y轴坐标为4L;x轴方向,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段时间内 ,则x轴坐标变为x=6L+3πL
因此,在时粒子的位置坐标为(6L+3πL,4L,L)(1分)
每个方程1分,最后结果正确得5分,用其他方法如轨迹方程求解,结果正确同样给分;结果错误,按照所列方程给分,但最多不超过4分。
第18题:第(1)问2分、第(2)问4分、第(3)问6分、第(4)问4分,共16分。
【解析】(1)根据摆块P圆锥摆规律得
(1分)
代入数据得v0=3 m/s(1分)
列出方程得1分,结果正确,得1分;用其他方法,结果正确同样得分;
(2)摆块P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则由几何关系得到达A点时的速度v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53°
竖直方向速度
(1分)
平抛过程时间
水平方向位移x=v0t=1.2 m(1分)
竖直方向位移
相对于悬挂点,竖直方向距离为(1分)
由空间几何关系得(1分)
方程规范、最后结果正确,得4分;采用综合列式,最后结果正确,不扣分;最后结果错误,按所列公式给分,每个方程1分,最高不超过3分;
(3)摆块P由A点到B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1分)
解得vB=7 m/s
在B点摆块P与滑块Q发生弹性碰撞,则
m1vB=m1v1+m3v2(1分)
(1分)
解得v2=7 m/s
滑块Q刚好不脱离木板M,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1分)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因摩擦产生的热量(1分)
解得Q=35 J
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等于平均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
其中
f1=0.1m3g,(1分)
联立解得L=3.5 m(1分)
方程规范、最后结果正确,得4分;采用综合列式,最后结果正确,不扣分;最后结果错误,按所列公式给分,每个方程1分,最高不超过5分;
(4)滑块Q与木板M同时撞墙,同时反弹,之后同时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木板M左端再次到达B点时,迅速被锁定静止,滑块Q继续减速前进,到达B点时,速度变为vB′,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1分)
解得
滑块Q与摆块P弹性碰撞,摆块P的速度又变为,假设减速到A点能够飞出,由动能定理得
vP无解,故摆块P不能由A点飞出,之后返回B点,再次与滑块Q弹性碰撞(1分)
此时滑块Q的动能为27.5 J<35 J,故滑块Q不能滑离木板M,设前进距离x后速度减为零,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f1=0.1m3g,(1分)
联立解得(1分)
即滑块Q停在距B点处
列出得1分(没有写出不扣分);能判断出摆块P不能从A点飞出,返回B点再次与滑块Q弹性碰撞,得1分;最后四个式子都正确得1分(或者综合列式、用图像法等,只要正确均给分),结果正确得1分;结果错误,所列式子最多得1分。参考答案及解析
物理
2024届高三年级2月份大联考
物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D
1.D【解析】黄光比紫光波长长,衍射现象更明显,A
项错误;雨后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B项错误;红光
由空气射人玻璃,波速减小,波长变短,C项错误;全
取景窗
息照相利用了光的干涉,故D项正确。
2.A【解析】核反应方程为N+→C+H,A项
正确:石墨对X射线散射后,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
了有与人射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人射波
长的成分,B项错误: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时,假设
△平面镜
电磁波能量是不连续的,C项错误:电子在跃迁时吸
收或放出的光子的频率,由跃迁的能级差决定,D项
由图可知在取景窗中得到的是倒立的像,D项错误。
错误。
8.C【解析】夹角由37°变化为53°,由几何关系得到
3.C【解析】榫卯结构有4个接触面,则4uF、=F,解
L=15m,L:=20m,故a在竖直方向上升了△h
F
5m,b在水平方向前进了L=7m,b的水平速度沿绳
得=4F,故C项正确。
方向的分量为0.8,即此速度为4的速度,由功能关
4,B【解析】由于R=6r,两皮带轮边缘线速度相等,
系得FL=m,g△h+m,+m,,代人数据解得4
故发电机转子的角速度为手柄角速度的6倍,发电机
2
2
产生的交变电流额率为3,A项错误:小灯泡闪烁的
6m/s,,=4.8m/s,故C项正确。
开
频率是交流电频率的两倍,为,B项正确:最大感应
-539
电动势E。=NBSw,增大摇动手柄的角速度,小灯
37
泡的闪烁频率增大,亮度也增大,故C.D项错误。
5.C【解析】从最高点开始杨吴做自由落体运动,相同
时间间隔位移之比为1:3:5,则AC的高度为9.6×
8m=10.8m,C项正确。
9
二、多项选择题
6.B【解析】对喷出气体列动量定理有Ft=0一0,t
=1s,解得F=300000N,对飞机受力分析,有F-
9.AD
【解析】由GM=mg可得月球的质量M
R
mg=ma,解得a=2m/s2,B项正确。
ER
GMm'
7.A【解析】已知玻璃相对空气的折射率为1.5,则发
,A项正确;由
R干)=mR十万可得组合体的
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满足mC=:由儿何关系可
线速度v=
AR
√干方B项错误:上升器与组合体成功
知光线在F点的入射角为30,因为sim30°=
2
对接时上升器的动能为E=号
2 m=mgR
2(R+,引力
·,所以人射角小于临界角,不能发生全反射,设折
1
势能E=一g=一贸式则能量为E=E,十6
射角为a,则品=n=1.5,解得n=0.75,故A
2(R干C项错误:上升器从月球表面升空并
mgR
项正确,B项错误;调节CD面与AB面的夹角,使得
与组合体成功对接至少需要的能量为△E=
光线a由CD面射向空气时,恰好发生全反射,调整
后CD面与AB面的夹角为42°,C项错误:从三角形
2-(-)=mR-D项
R
下方作出光线,如图所示:
正确。
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