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4 唐诗三首练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4 唐诗三首练习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2 13:25:2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唐诗三首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老妪( )  幽咽( ) 邺城戍( ) 怒号( ) 挂罥( ) 三重茅( ) 两骑( ) 翩翩( ) 口称敕( ) 辗冰辙( )( )  叱牛( ) 俄qǐng( )   布qīn( ) 突wù( )   sāng( )乱
2.请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有孙 母 未去,出入 无 完裙。
(2)安得 广厦 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 俱欢颜!
(3)可怜 身上 衣正单,心忧 炭贱 愿天寒。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吏呼一何怒(        )
(2)犹得备晨炊(        )
(3)八月秋高风怒号(        )
(4)俄顷风定云墨色(        )
(5)秋天漠漠向昏黑(        )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7)翩翩两骑来是谁(        )
(8)回车叱牛牵向北(        )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长林梢 长夜沾湿何由彻
B.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D.下者飘转沉塘坳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茅飞渡江洒江郊。
译文: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B.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译文: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虽然唯独吹破了我的茅屋,自己受冻而死就足够了!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称,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古体诗。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世称“元白”。
C.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7.根据提示,用诗歌原文填空。
(1)杜甫《石壕吏》中表达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自己虽然身处穷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炭翁》中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心理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班内开展“走进古诗词”的交流活动,晓琳找到一首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但漏掉了题目。请你从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阅读理解
(一)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下列对《石壕吏》艺术特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颇为紧张。
B.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典雅华丽,典故巧妙恰当,一唱三叹,高低抑扬,沉郁顿挫。
D.诗人通过新颖而巧妙的艺术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
10.如何理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诗?
11.“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请对“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一句进行赏析。
14.请描绘诗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所写的画面。
1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三)阅读《卖炭翁》,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7.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18.《卖炭翁》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传达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请结合两首诗的结尾,分析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19.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四)、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①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释】①宵:夜晚。
20.诗歌第一句从______角度写离家之远,第二句从______角度写战争之久。
21.诗歌第五、六句描写了诗人的反常之举。请你指出这种反常之举,并联系全诗分析此举背后的原因。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绝句漫兴·其二①
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②春风相欺得③,夜来吹折数枝花。
【注释】①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写作题为“漫兴”的一组绝句。②恰似:正如。③得:唐人口语,语助词。
22.品味“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中“欺”字的妙处。
23.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yù yè shù háo juàn chóng jì piān chì niǎn zhé chì 顷 衾
兀 丧
2.请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有孙 /母 /未去,出入/ 无 /完裙。
(2)安得 /广厦 /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 /俱欢颜!
(3)可怜/ 身上 /衣正单,心忧/ 炭贱 /愿天寒。
3.(1)多么 (2)还能够 (3)号叫 (4)一会儿 (5)接近 (6)贫寒的士人 (7)轻快的样子 (8)掉转
4.B 5.D 6.B
7、(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8、题目:田家。理由:因为这首诗写了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动的场景。
9、C
10.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对比鲜明,两个“一何”,加强了感彩,一方如狼似虎般凶横,一方悲愤凄苦,体现了诗人憎恶差役、同情老妇的感情。
11.“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现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12.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中遭受战争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官吏的凶残和兵役制度的黑暗。
13.示例:句子用“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狂风中茅草乱飞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痛惜之情。
14.示例:布被盖了多年,像铁板似的又冷又硬,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15.“示例: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16、D
17.D
18.“翩翩”本义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这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19.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20、空间 时间
21、示例:①诗人在清冷的月夜,忽步忽立,而在白天却卧看闲云,倦极而眠。这种夜晚活动、白天睡觉的行为是反常的。②从全诗来看,此举背后的原因有:从表面看是因为诗人远离家乡不能与家人团聚,思家思亲而辗转反侧;从深层看是因为战争持续时间长,百姓被迫流落在外,诗人忧国忧民而夜不能寐。
22、“欺”是欺侮的意思,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春风欺侮主人,一夜之间吹折了主人手种的数枝鲜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不满(怨春、恼春)或对时局的不满。
23、安史之乱,时局动乱,诗人背井离乡,流落西南,借埋怨春风,委婉地抒发了身世飘零的伤感,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动乱时局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