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
课题 3.岩石与矿物 授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地球表面除了土壤外,岩石也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地表物质。本课在研究土壤的基上,开展对岩石的观察和探究,让学生对地球表面的物质组成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为“观察岩石”,分为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学生介绍自己采集的岩石。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采集岩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采集的岩石进行交流和分享。第二个环节是观察不同的岩石,比较它们在颗粒、纹理和硬度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主要用感官观察不同岩石的外部特征,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不同岩石的硬度,在观察的基础上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第三个环节是交流不同的岩石都有什么特征,并鉴别身边的岩石。教科书中给出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自己采集的岩石进行鉴别。拓展与应用部分,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种类,知道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已经对土壤有了全面的认识,地球表面除了土壤,还有大量的岩石,学生对于岩石接触较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几种常见岩石如花岗类、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的主要特征。 (2)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具有多种用途。 科学思维 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岩石,并尝试鉴别身边的岩石。 科学探索 能够就岩石与矿物问题与同学开展讨论和交流。 责任态度 (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擅于总结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知道几种常见岩石如花岗类、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的主要特征。 (2)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具有多种用途。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岩石,并尝试鉴别身边的岩石。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采集岩石 在我们的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岩石,让我们到野外采集一些岩石吧。 1、安全提示: 采集岩石一定要有家长陪同,确保活动安全。 2、采集步骤 怎样采集岩石? 明确: (1)采集 (2)清理干净 (3)判断是什么岩石 (4)装入盒子里 (5)贴上标签 3、采集汇报 我们采集的岩石有什么特点? 4、讨论 我们采集的都是岩石? 二、观察岩石 1、观察几种岩石,比较它们在颜色、颗粒、纹理和硬度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 明确: 眼看:颜色、气孔、大小、斑点。 手摸:光滑或粗糙、软硬、掂量轻重。 耳听:敲打后发出的声音。 鼻闻:岩石气味。 2、除了用感官观察外,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观察?如何比较不同岩石的硬度? 3、观察过程 (1)先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纹理、颜色等特征 (2)然后借助钥匙、铁钉等工具刻画岩石,比较不同岩石的硬度。 (3)还可观察和比较不同岩石的光泽、轻重等特征。 (4)将观察到的特征记录下来。 4、注意 刻画岩石要注意安全! 5、知识讲解:怎么判断岩石的硬度 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6、我的岩石观察记录 三、鉴别岩石 1、常见的岩石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确: 花岗岩:颜色较浅,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颗粒较粗,很坚硬。 砂岩:多为白色、灰色或黄褐色,颗粒明显且粗细均匀,坚硬。 页岩:有灰色、黄色、黑色等各种颜色,颗粒较细,薄片状,较软。 石灰岩:多为白色、灰色或黑灰色,颗粒细,呈致密块状,硬度不大。 大理岩: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较软,容易雕刻。 2、根据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尝试鉴别我们采集的岩石。 首先给岩石编上序号,在表格中直接填写序号。自己无法鉴别的岩石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四、岩石与矿物 1、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岩石就是矿石吗?矿石有什么价值? 矿石与矿物例举: 雄黄:能提取砷化物 萤石:能提取氟 赤铁矿:能提炼铁 黄铜矿:能提炼铜 2、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岩石,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建房修路、制作雕塑等。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岩石?
作业布置 1.氟是由下列哪种矿石提取出来的( ) A.雄黄 B.黄铜矿 C.萤石 2.雄黄矿石中能提取的物质是( ) A.矿石 B.雄黄 C.砷化物 3.请你鉴别岩石: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较软,容易雕刻( )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4.在观察岩石时,我们可以利用铁钉对岩石的( )进行检验。 A.颜色 B.硬度 C.形状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