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2 13: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中考复习
《朝花夕拾》
1
课标
解读
2
复习
目标
3
知识串讲
4
聚焦中考
5
当堂
自测
目录
课标解读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重要概念 学业要求 复习提示
消除与经典 的隔膜
1.了解分析作品人物、主旨的阅读方法
2.重点复习相关专题探究和名著勾连
3.结合中考真题学习阅读和解题方法
1.复习梳理《朝花夕拾》名著内容
2.结合中考真题实战演练
3.建议教学课时:两课时
1.《语文》课本: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朝花夕拾》原著
3. 《讲义本》:名著阅读专题
4.《练测本》:名著阅读专题素养综合训练
课前准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以议论为中心,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侧重记事
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旧礼制的批判。
侧重写人
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琐记》
《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父亲的病》
《朝花夕拾》的原名叫作《旧事重提》,写了作者少年时代到青年时期再到日本学习生活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是作者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出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专题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体现了儿童的天真与天性的活泼;也叙述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封建私塾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压抑了儿童快乐的天性。
1.反对束缚儿童天性,认同儿童个性发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三味书屋询问心中的疑惑,却得不到先生的解答,挫伤了孩子的求知欲。
2.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求知欲。
1
专题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①封建礼教对儿童的毒害。《<二十四孝图>》叙述了“我”幼时看《<二十四孝图>》的心理,听完二十四个故事后,对于“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尤其是其中“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更是使少年鲁迅产生深深的畏惧。
②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破坏。《五猖会》中父亲要求“我”背《鉴略》,背不熟就不准去看五猖会。“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简单的一句心理描写,就写出了儿童心中不能弥补的裂痕。
3.对旧式教育的批判。
1
《阿长与<山海经>》:
①“我”常常去叔祖的书斋看书,随着自己的兴趣,既看了“制艺和试帖诗”,也看了“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而且还有模有样地评出了自己最爱看的一本。这种读书方式与私塾中、家庭教育中的方式完全不同,“我”非但没有反叛、害怕,反而是主动地找书阅读。
②“我”对《山海经》十分痴迷,在得到它后欣喜若狂。
4.提倡乐学。
专题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1
《朝花夕拾》中,鲁迅采用了双重视角。他一方面以孩童的眼光、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传统文化,展现孩童眼中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又以成人视角来反观儿童时期的生命体验,以成人视角来思考和反省成长过程,突出传统和乡村的种种弊端。
《五猖会》
儿童视角:以儿童的视角写“我”儿时盼望观看五猖会的急切与兴
奋,以及被父亲强迫背书时的失落和苦恼。
成人视角: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
压抑和摧残。
专题 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双重转换
2
《狗·猫·鼠》
儿童视角:以儿童的视角追忆童年时期“我”的小隐鼠遭受摧残的
事,交代了“我”讨厌猫的原因。
成人视角: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对暴
虐者的讽刺和憎恨。
《父亲的病》
儿童视角:以儿童的视角描写父亲在“我”的大声叫嚷中痛苦地咽
气的惨状。
成人视角:以成人的视角沉痛忏悔,批判了封建孝道,抨击了庸医
误人和封建文化对儿童心灵的腐蚀。
专题 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双重转换
2
①擅长攫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如在《无常》中,写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既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讽刺了生活中虚伪的知识分子;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长妈妈教鲁迅吃福橘、讲“吉利”话和等待“恭喜”等,表现长妈妈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善良、淳朴。
②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糅合为一体。
如对藤野先生简朴外表的勾勒;对百草园的精细描述,对捕鸟游戏的复述,绘声绘色,喜爱眷念之情溢于言表。
专题 撰写人物的方法
3
③对比、反讽和欲扬先抑的巧妙运用。
对比手法:如《五猖会》“我”前后心境的对比;《无常》中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的对比;《狗·猫·鼠》中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的对比。
反讽手法:如在《藤野先生》中用“标致”“精通时事”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和无聊;《琐记》中写衍太太“和蔼地笑着”、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反讽衍太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父亲的病》用“昆虫也要贞洁”“打破的鼓皮”反讽陈莲河故弄玄虚、草菅人命。
专题 撰写人物的方法
3
③对比、反讽和欲扬先抑的巧妙运用。
欲扬先抑:如最初描绘长妈妈时写出“我”对她的不喜欢,然后写她为“我”买来《山海经》;刻画藤野先生时,从他自我介绍被笑、“穿衣服模胡”写起,到后面写他关心“我”的一系列事件;写范爱农时,鲁迅先写在日本认识时觉得他可恶,再写在国内重逢对范爱农的改观。
④通过对典型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老先生读书神态、动作的描写。
专题 撰写人物的方法
3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不歧视“我”这个弱国学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是保尔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人物勾连
人物勾连
《水浒传》:宋江初见李逵即大方赠银;李逵喝酒吃鱼鲁莽行事,宋江仍满足其要求,这让李逵看到了宋江做人的忠义,以此以后,李逵一直以忠诚待宋江,即使最终被宋江毒死,也毫无怨言。
《骆驼祥子》: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曹先生和气待他,祥子摔伤曹先生,曹先生没有责备他。这些让祥子悟出:尊严似乎比命更重要。
人物勾连
人物勾连
《朝花夕拾》:鲁迅批判封建礼教对儿童的荼毒,反对束缚儿童天性,认同儿童个性发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勇敢、坚强,拥有顽强的毅力,相信自己的力量,具备“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的品质。
《简·爱》:简·爱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自尊自爱、坚毅执着、积极进取。
人物勾连
主题勾连
《朝花夕拾》:“理性的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黑暗现实等,揭露了当时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
《西游记》:批判了明朝后期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封建社会官官相护、徇情枉法、贪赃行贿等黑暗腐败的现实。
《骆驼祥子》:批判当时剥削和压迫底层劳动者的黑暗社会。
《简·爱》:批判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
人物勾连
主题勾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批判了沙皇的独裁统治。
《水浒传》:批判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儒林外史》: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不合理及对士人精神的毒害,追求功名富贵的社会现实。
人物勾连
主题勾连
1.(2022·重庆A卷)根据《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鲁迅写人常用白描,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请根据书中两处白描填出对应的人名。(2分)
①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
( 陈莲河)
陈莲河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范爱农)
范爱农
此题考查白描手法和人物形象的认识,根据人物的外貌特征判断文中人物。
(2)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朝花夕拾》全书的理解,如“慈爱与悲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等。请另用一个短语表达你的理解,并简述这样表达的理由。(4分)
短语:  温情与冷峻   
理由:  鲁迅回忆故人故事,往往饱含深情,如回忆保姆阿长,回忆与范爱农同去看光复后的绍兴城;鲁迅又用冷峻的态度审视这些旧事,如《二十四孝图》中对愚孝的批判。 
温情与冷峻   
鲁迅回忆故人故事,往往饱含深情,如回忆保姆阿长,回忆与范
爱农同去看光复后的绍兴城;鲁迅又用冷峻的态度审视这些旧事,如《<二
十四孝图>》中对愚孝的批判。 
此题考查对名著作者情感态度的认识和理解。结合示例可知,《朝花夕拾》中作者是叙中有思,既有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和思念,也有对传统糟粕的反思和批判。然后选取合适的词语,结合作者情感态度分别阐述。
2.(2023·湖南邵阳)下列关于名著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英国作家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描写出来,著成《昆虫记》。这部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C.《朝花夕拾》一书既有“温暖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D.《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的虎妞等人物。
B
法布尔是法国作家
此题考查对不同名著作者、内容、人物及主题的正确理解。
A、C、D项表达准确,B项中《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是法国作家,而不是英国作家,所以选B项。
1.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名著内容和人物相符。
人 物 特 点 名著内容
寿镜吾(老师或先生) 极方正、质朴、博学又有些严厉 ①  A   
父亲 重视孩子读书,但对孩子严厉,不顾及孩子心理 ②  C   
A.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B.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C.“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A 
C 
此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和运用。可按照特征判断人物的方法分析得出:
A是寿镜吾先生的表现;C是父亲的表现。
2.(1)《朝花夕拾》塑造了多个丰满的人物形象,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分 类 形 象 及 特 点 家仆、 师长 粗俗好事、心地善良的阿长 ①  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 
邻人、 庸医 ②  多嘴多舌、自私阴险的衍太太  故弄玄虚、勒索钱财的陈莲河
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 
多嘴多舌、自私阴险的
衍太太 
此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性格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可按照表格要求和判断人物身份特征的方法分析。第一项分类中家仆阿长的总结已填出来,师长可以写:严谨正直、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或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第二项分类中庸医陈莲河的总结已填出来,邻人可以写:尖酸刻薄、造谣自私的杨二嫂或多嘴多舌、自私阴险的衍太太。
(2)在《朝花夕拾》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喜欢她/他的原因。
我最喜欢  藤野先生,理由:  藤野先生是一个严谨正直、没有民族偏见的人。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藤野先生对他毫无民族偏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他治学严谨,对鲁迅讲义中的细小差错也指出来纠正。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良师。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个严谨正直、没有民族偏
见的人。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藤野先生对他毫无民族偏见,对所有学生一
视同仁;他治学严谨,对鲁迅讲义中的细小差错也指出来纠正。他是一位
真正意义上的良师。
此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性格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的人物一般尽量选取正面人物,针对其中最喜欢的某个性格特征结合事件内容分析原因,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课后小结
1
5
名著勾连
3
名著梳理
专题探究
2
当堂自测
训练表格题中的人物性格归纳判断
4
聚焦中考
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
作品主题
作者简介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双重转换
撰写人物的方法
人物勾连——人生导师
主题勾连——青少年的成长意义——批判社会现实
考查人物性格特征的运用
考查内容、手法及主旨
训练分析题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