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使用教材版本 部编教材
课题 《桂花雨》(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桂花雨》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该单元的表达方式相同,都是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浓郁的情感,本课以“桂花雨”为题,“桂花香”为线索,写出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之情。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容易牵起学生思绪,是一篇对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指导学生朗读和培养学生分析感悟能力的好教材。
2.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桂花雨》全文虽没有一字让人顿生惊艳之感,但通篇读来却让人产生熟稔的代入感,易于亲近和理解,在悠悠桂花香中,对故土、亲人的怀念,爱意表现得温和平静,灼灼动人,是学生积累言语,审美情感不可多得的材料。
3.学习者分析
本文描写的是乡村生活,对于我们的孩子并不陌生,但是散文这一文本孩子们接触的较少,因此引导孩子们读懂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深思乡情,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4.学习目标确定
1.会认“萝、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梳理文章脉络,说说桂花给 “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淉文。
5.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梳理交章脉络,说说桂花給“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教学难点:梳理文 章脉络,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6.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7.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扣题导入 初识桂花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认识作者、介绍桂花。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文中的生字词。(完成目标一) 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会认生字词(评价目标一) 课题是文章的眼晴,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读好课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整体把握课文。由课题质疑,营造阅读期待,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其阅读的兴趣会更高一些。
环节二 整体感知 学习字词 活动一: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通过相关资料、朗读感悟等形式,体会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童年期回忆。 交流讨论说说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哪些美好的印象和童年回忆? 借助图片,通过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桂花带来的快乐。(完成目标二) 学生自学生字,边读边思考:桂花带给作者那些美好的童年回忆?(完成目标一) 能通过讨论交流,感受摇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并能用自己的话和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准确地书写生字、认读词语,辨析词义。(评价目标二) 通过童年的趣事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回忆童年,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学习字词,认读生字,解析词语,学习书写方式。(完成目标一) 能说出自己的干难受,读出快乐、兴奋之情。能把自己的感悟和认识说出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细读文本 理清脉络 朗读课文,利用学习单,梳理文章的脉络。 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总结梳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目标二) 能借助学习单,梳理文章脉络、进行交流分享,对课文主要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评价目标二) 首先出示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认识本课学习的植物,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环节四 领悟写法 升华情感 思考:回顾全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同学们初步学习了《桂花雨》。认识并会写了本课中的生字,对课文中生词有所了解。在学习字词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完成目标二)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评价目标二) 本环节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以及学生交流汇报问题等环节,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完成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
8.板书设计
赏桂花 桂花雨 花雨落 喜爱桂花 带桂花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生字 巩固作业: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提升作业:阅读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抓住重点句段读中悟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由闻香到享乐再到懂情,情感一步步升华。优秀的孩子能一步一步围绕问题展开阅读,但是个别学生在感悟慢或不到位时,没有预设更好的办法让他们提升,是一大遗憾! 我应在课堂上多注意引导孩子感悟母亲对作者的影响,还应放慢读书的节奏,让所有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