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
一、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 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
喜爱之情。
二、整体设计思路
课文结构清晰,可在读通的基础上,先了解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方面的内 容。从“发现位置、观察叶子、探究脚的秘密”等方面理清课文顺序,初步感知课 文容。在此基础上,细读描写爬山虎叶子、脚以及攀爬过程的语句,在品词析句中
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会写“爬
山虎、操场”等14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4.学写观察记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难点: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五、教学策略
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
快。
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猜一种植物,是什么?
第一条难不住大家,那接下来这一条你能猜到吗?它跟葡萄一样,也是爱爬
架。
第二条:青藤弯弯细又长,绿叶密密两相傍。藤上长出卷胡须,轻轻松松爬高
墙。
2.出示谜底,引出课题。(出示爬山虎照片)(多媒体插入图片、蒙层功能 ) 对,这个谜底就是爬山虎,爬山虎是一种攀援在墙壁上可供观赏的植物,它是
怎样爬上高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的《爬山虎的脚》。
3.板书课题,生字教学(生字助手)(汉字学科工具)
“虎”这个字是本节课生字,请你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写。注意第三笔是横钩。
4.齐读课题,质疑生趣
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⑴爬山虎的脚什么样?
⑵爬山虎为什么有脚? ......
【设计意图】
学生在猜谜语、查资料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体验、探究与阅读欲望已经被激
发,带着猜测、期待,他们主动阅读、积极思维的内驱力也就悄然而至了。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本节课词语 ,学生指读 (指针动画,随机点学生)(转盘小游戏)
2.出示多音字“曲”在字典中的解释,根据读音设计课堂活动分类。(思维导图,
超链接)
曲[qǔ]
(1)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2) (~儿)歌曲 3. 歌谱
曲[qū]
(1)弯曲(跟“直”相对) (2)使弯曲 (3)弯曲的地方 (4) 不公正;
无理 (5)姓。
(6) 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
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根据读音,给下面词语分类 (趣味分类的课堂活动)
高歌一曲 曲径幽深 是非曲直 河曲 歌曲 元曲
3.生字教学
出示“操、均、隙、漾、柄、蜗”几个左右结构的字,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汉字学科工具)
强调:隙 第三笔是短竖。日要稍扁。
漾 右半部分要紧凑,十一笔是横折钩。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爬山虎的?分别是第几自然的写的?(思维导图功 能)
爬山虎位置(第1自然段) 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2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及爬山
【设计意图】
课堂活动可以让课堂更加有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曲的读音。思维导图让学
生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为接下来学习打好基础。
(三)品味语言,感受观察
1.品读描写叶子的语句,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 (选词填空的课堂活动)
(1)请你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圈画出
关键词。
(2)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画出关键词。嫩红、嫩绿、绿的新鲜、叶尖一顺儿 朝下、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 (形状工具)
(3)叶子的颜色由“嫩红”变成“嫩绿"说明作者进行了怎样的观察?
长时间连续观察
(4)出示爬山虎叶子的照片,与作者描写进行对比。说说作者的哪些描写与实 际景物一模一样?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蒙层功能)
叶尖一顺儿朝下、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
作者描写非常准确、生动。
(5)播放风吹爬山虎叶子的视频,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多媒体插入动图)
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一场景的?你感受如何?
一阵风拂过, 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蒙层功能)
描写准确生动,观察细致。
2.品读爬山虎脚及攀爬过程的语句,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1)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选词填空的课堂活
动)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
脚。
(2)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读完之后,请同学
(3)出示爬山虎脚的图片对比自己画的照片。我们按照作者的描述,竟可以画
出爬山虎的脚,这说明什么?
作者描写非常准确。(蒙层功能)
(4)作者想写得这么准确,必须怎样做呢?
进行细致地观察 (蒙层功能)
(5)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画出相关语句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 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
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6)圈出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语(克隆功能)
触 巴 拉 贴
(7)“巴”是什么意思 换成“粘”“贴”可不可以?
将自己的手掌巴在墙上,“巴”字接触面大,力量强。只有细致的观察,才
能发现爬山虎的细微之处。
(8)用你的手代替爬山虎的脚,演示一下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 一边演示, 一 边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 爬的。(拖曳功能 )
(9)作者要经过怎样的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拖曳功能 )
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蒙层功能 )
(10)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最后一自然段
3.关注提示语,加深体会
课文准确生动地表达,源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明确
提示作者采用的观察方式的词语。
【设计意图】
(四)了解观察方法,学写观察记录
出示资料袋中两份观察记录,对比两种记录的异同。
同:显示出记录者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观察对象在状态、颜色方面的变化,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记录。
异:图文结合的形式,比单纯文字记录更加形象形象直观;表格的形式进行让 事物在状态、颜色等方面变化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
对比观察记录,明白观察记录的记录形式。
积累运用,总结升华
叶圣陶老爷爷对爬山虎的脚不光进行了细致观察,而且经过了长期的观察, 否则不可能写得这么清楚。这正是我们所要努力学习的。罗丹也说过: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课下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观察对象,填写好观察记录。
布置作业:(1)填写观察记录
积累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观察仔细
叶子特点 连续观察
教学反思
一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但是朗读方面有些欠缺,课堂过渡语比较单调,需要多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