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 感受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音乐美、 意境美、 情感美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 歌唱诗歌和品诗歌的画中感受诗歌带来的魅力。学会有序地开展小组活动, 提高成员间团结协作、 交流沟通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 增强学生探究学习古典诗歌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活动, 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音乐美、 意境美、 情感美等特点。
难点: 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增强学生探究学习古典诗歌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将古典文化发扬光大。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准备工作:PPT 配乐
教学方法和手段:小组合作探究 朗诵法 教师引导法 跨学科学习
四、 使用教材的构想
本次综合性活动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这个学习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量, 对生活和古诗有一定的认识, 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同时,经过前三个学期综合性学习模块的学习,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经验。课堂上, 教师帮助学生适时搭建学习支架, 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从古诗的绘画美、 音乐美、 意境美等多个角度发现、 品味古典诗词的魅力。
五、 教学环节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记得吗?在防疫期间, 有两句古诗突然火了, 那就是日本给中国捐献物资的寄语 ——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两句诗不 仅表达两国守望相助的友谊,同时含蓄优美, 富有韵味。 难怪微博上, 大家都在感叹诗词之美, 感叹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吸收。
后来我们给世界各地捐献物资也运用了许多诗词, 中国诗词来了个环球之旅,这何尝不是一次中华古典文化的输出?
孔子说: “不学诗, 无以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特别是古典诗歌, 源远流长, 名家辈出, 佳作如林。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几个有趣的活动,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 一起来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二) 活动展示
1. 声情并茂诵古诗
周密曾说:三分诗, 七分读。 诗歌是诗人熔铸的灵魂, 而读则是触摸诗人灵魂,与他产生共鸣的最好方式。
有请我们朗诵古诗组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古诗朗诵。 (侯淑芳、 马一宁)
小结: 气氛渲染得当、 朗诵抑扬顿挫, 表情真诚, 情感充沛 -—— 教师适当评价
最早的《诗经·国风》就是民歌, 宋词、 元曲最初也 是配着曲子写的。 现在唱古诗, 途径有两种, 一种是今人 为古诗谱曲, 还有一种就是现成曲子与古诗联姻。
有请歌唱组上台演唱古诗。
(学生上台展示歌唱古诗)
学生谈感受, 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 古诗讲究对偶、平仄和押韵, 它具有了一种与内容十 分协调的韵律美感。在歌唱古诗中更好地体会它的韵律美、 节奏美、 音乐美。
2. 别出心裁品古诗
(过渡) 我们已经在吟唱朗诵中体会古诗之美。其实诗歌和很 多艺术形式都有相通之处,比如绘画、 舞蹈、 戏剧等等。接下来我们就用绘画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古诗。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的确, 不单是王维, 许多名篇名句读来总觉得真切如画, 或意境悠远, 或清新雅, 或绮丽似锦。
【活动一】看图猜诗
教师出示诗歌, 学生抢答猜测
【活动二】看图品诗
按示例对展示图画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品读诗 歌。
小结: 诗人取天地之灵秀, 成诗作之丰盈。 诗人用独特的意象、 唯美的画面、 各种表现手法构成纯美的意境。 而画家则用构图、 线条、 色彩等重现诗的意境。画家和诗人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他们相互借鉴, 才使得中国诗和中国画有着独特的魅力。
(三) 课堂小结
在诗情画意、 轻歌曼舞中, 我们品味古诗之美, 感受中华文化之韵律! 同学们准备得很充分,每一个节目都充满巧思,每一位同学都积极演绎,让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节课。
古诗词是我们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去发现它的美, 欣赏它的美。 让古典诗词丰富我们的人文素养, 让民族文化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让文化风骨支撑我们脊梁, 让令我们骄傲的中国传统诗词文化, 走出中国, 走向世界!
六、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让人轻松愉悦的课堂,亦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课堂。在这节课中,与学生一起诗词游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气氛;与学生一起赏诗赏画,沉浸在古典文化的美妙之中。另外,需要提升和完善的是对于水墨诗画的融合讲解,教师应该对水墨画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