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基本内容
学科 音乐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级 四年级下册
单元主题 少年的歌
单元内容分析 “少年的歌”单元聚焦少年主题,选取了一系列表现少年心情和梦想的歌曲。这些歌曲既有欢快的旋律,也有深情的表达,充分展现了少年的多样性和成长性。通过演唱这些歌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少年的内心世界,感受成长的喜悦和挑战。同时,本单元还引入了变音记号——升记号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展音乐理论知识,提升音乐素养。
单元对应学段目标 感受与欣赏:通过欣赏少年主题的歌曲,学生能够体会少年的心情和梦想,培养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表现:学生能够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少年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经历。 创造:鼓励学生进行歌词或旋律的创作,以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成长感悟和梦想。 音乐与相关文化:通过学习变音记号等音乐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了解其与少年文化的联系。
单元大概念 以少年的视角,通过歌曲表达成长的心情与梦想,体验变音记号的音乐色彩。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对少年主题的歌曲容易产生共鸣。本单元的歌曲内容丰富,既有欢快的旋律,也有深情的表达,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情感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变音记号感到陌生,需要耐心讲解并辅以实践练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少年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旋律美,体会少年的内心世界。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少年歌曲,准确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改编或创作与少年主题相关的歌词或旋律,展现个人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少年歌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单元学习重难点 单元学习重点:感受少年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旋律美,用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 单元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少年歌曲的情感内涵,准确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同时展现个人的演唱风格。
单元课时安排 2
课题: 《小小少年》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歌曲中少年的纯真与活力,体验音乐传达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艺术表现:准确演唱歌曲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表现少年的阳光形象。 创意实践:尝试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打击乐伴奏,增强音乐表现力。 文化理解:了解歌曲背景,认识到不同文化中的少年形象,感受音乐的跨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旋律,把握少年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在演唱中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变化,保持旋律的连贯性。
教学准备 歌曲乐谱及教材。 高品质的音乐播放设备。 相关的少年形象背景资料或图片。 打击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修改
学习任务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环节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德国朋友 ,你们看,这个阳光帅气的男孩叫海恩切,他虽然从小失去了母亲,但是他和爸爸相依为命,生活的很快乐。直到有一天,他的爸爸被坏人诬陷,惨遭入狱,烦恼和忧愁一下子涌上海恩切的心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是怎样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2、播放视频《小小少年》,电影原版片段,并拍击节奏感受重拍。 通过视频,体会电影原声的魅力,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简介海恩切和电影内容,帮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以情致情,直击学生心灵。 学习任务二:学唱歌曲《小小少年》 (一)出示歌谱、歌词(将图片展开) 1、师:聆听歌曲《小小少年》并思考:歌曲的演唱情 绪是怎样的? 生:淡淡的忧伤、勇敢..... 歌曲学唱 聆听歌曲,并想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分析歌曲、解决难点。 探究乐曲开头的弱起节奏,找出歌曲中连音线部分,提示学生要演够时值。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通过多次聆听,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走势,为下一步学唱打下基础。 (三)师范唱。(带入动作) (四)学唱歌曲 1、放录音。师:学生轻声跟唱,在跟唱过程中,咬字、吐字要准确、清楚。 学唱第一段歌词,请同学们找出这部分的典型节奏---附点节奏。 (师引导学生画节奏并唱一唱) 2、教师弹琴伴奏。 师:接下来和老师一起用“lu”来模唱歌曲。 3、加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师:现在请同学们填入歌词演唱,比比看谁唱的准确。 4、再次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通过音乐节奏、旋律等的变化,划分出主歌与副歌。 (五)学习音乐知识:主歌、副歌。 主歌一般是歌曲开始或者中间比较平淡的铺垫部分 ,即使是重复也大多会转变歌词的部分,常带叙述性。 副歌就是中心也就是歌曲的高潮以及精华的所在 ,一般都会重复而且很少改变歌词 ,即使改变也是个别句子为了强调意义,常带抒情性。 小组合作,歌曲处理。 小组合作,探讨如何对这首歌曲的演唱进行处理,提示学生从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角度综合考虑。 教师引导学生:主歌部分的歌词内容是在叙事,节奏比较简单,情绪上比较平稳,应该用连贯、流畅、舒缓的声音来演唱;副歌部分在情绪上有了起伏变化,将歌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应该用嘹亮、悠扬、饱满的声音来演唱。 教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以上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会演唱歌曲。 学习任务三:聆听《小小少年》 聆听《小小少年》,初听时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乐器声?(口哨) 教师可以请班里会吹口哨的同学吹奏一下,其他同学学习吹一吹口哨。 复听时跟着音乐,模仿口哨声吹一吹。听一听,歌曲的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四次) 4、学生小组讨论,口哨独奏的《小小少年》带给你什么感觉?。 (口哨带有一些轻松、悠闲的感觉,可以表现少年的阳光、自信和潇洒。) 根据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结合学生经验,在学生感知音乐魅力的同时,提高了综合艺术素质。并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学习任务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影视歌曲《小小少年》,在歌曲中小主人公遇到了不小的烦恼,但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将困难克服掉,希望同学们像他学习,能够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战,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我们也知道了同一个音乐作品,表现形式不同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歌唱和口哨都是我们随身携有的最方便的“乐器”,我们要好好地利用他们来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 (空 留到二次备课使用)
作业设计
观看电影《英俊少年》片段,了解海恩切的故事背景。 聆听歌曲《小小少年》,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变化,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反思
课题: 《我时少年阿凡提》《牧羊姑娘》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两首歌曲中不同的音乐风格与情感表达,体验音乐的多样性。 艺术表现:准确演唱歌曲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表现阿凡提的智慧与牧羊姑娘的柔情。 创意实践:尝试改编歌曲的旋律或节奏,为歌曲创作新的伴奏或编排简单的表演。 文化理解:了解阿凡提与牧羊姑娘的文化背景,认识到音乐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两首歌曲的旋律,体会并表现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在《我是少年阿凡提》中感受并表现出阿凡提角色的智慧与机智。
教学准备 歌曲乐谱及教材。 清晰的音乐播放设备。 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或图片,如阿凡提的故事、牧羊文化等。 创作工具(如乐器、纸张等)。
课时安排 45分钟(新课导入5分钟,歌曲学习30分钟,创意实践5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修改
学习任务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环节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我们来看画面中描绘的是我们国家的那个地方呢?同学们边看边想。(播放阿凡提伴奏并播放幻灯片)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这是哪个地方呢?你来说 生:新疆 师:通过哪里让你觉得是新疆呢 生:新疆的葡萄。 师:吐鲁番的葡萄世界闻名 生:新疆的火焰山。 师:对,在西游记里面就有一段火焰山的故事。这些的确是新疆的特色了解了新疆的风景和风土人物。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认识一个新疆人物,他呢在新疆家喻户晓,是智慧与勇敢的化身,他经常与恶势力做斗争。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生:阿凡提。 师:相信大家都听过阿凡提的故事,好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就是阿凡提{播放阿凡提图片及介绍}师:阿凡提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阿凡提在新疆人民的心中是智慧与勇敢的化身,小朋友们都非常的崇拜和喜爱他,那么今天让我们跟随阿凡提一起走进新疆来感受一下新疆的风土人情。 初听音乐,了解阿凡提故事,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 歌曲学唱《我是少年阿凡提》 播放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很有特色,为什么这首歌曲那么有特色 又富有新疆歌曲的韵味呢? 是因为这首歌曲让大家听了就想跟着一起舞蹈的节奏和音乐符号。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画面中最明显的音乐符号是哪一个呢? 生:升记号。 师:像井一样的叫做升记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键盘上的位置。1和2之间的这个黑键就是升记号。(老师范唱2#12)请大家跟着老师来唱一唱。 师:我们来看一下旋律,看老师的手势来一起唱。 师:还有什么记号让大家感到非常的特殊?你来说 生:有一个往下的箭头。 师:这个音乐符号的名字叫下滑音,让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就明白了。(师示范,生跟着演唱)非常好,让我们再来一次。这一句是不是非常有新疆特色?让我们再大胆一点,加上我们的肢体。 师:让我们把歌词加进去更能体现新疆的特色了。老师范唱“我骑着心爱的小毛驴心中多欢喜”唱完一遍,让学生跟着唱一遍。 解决歌曲的两个知识点,升记号和下滑音。 师范唱。(带入动作) 完整演唱歌曲、表现风格 1、我们现在来完整演唱这首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老师伴奏,速度放慢。 2、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3、.再完整的演唱歌曲。 4、.每一句都代表着阿凡提不同的情绪,让我们来看看:我骑着心爱的小毛驴——鸟儿为我啼(高兴、得意的)谁要打鸟儿——不客气(生气、愤怒)啦啦啦——唻唻唻(活泼、自豪的歌唱)我是阿妈的好孩子——我是少年阿凡提(自豪、勇敢的) 5、播放伴奏音乐,用圆润的声音,诙谐、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提高音乐表现力,升华音乐的主题。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课堂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了德育环保的教育,以达到德育渗透音乐教学的效果。 (六)加入乐器,表现歌曲。让学生们加入铃鼓以及沙筒完整的表现歌曲,其他同学伴唱。 学习任务二:聆听 双簧管与乐队《牧羊姑娘》 教师介绍同名歌曲,以便学生了解乐曲所描绘的基本情绪和内容。 复听歌曲,教师弹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哼唱歌曲。 师: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的呢? 生讨论,代表回答:这首歌曲是苍凉、悲伤的。 认识双簧管,了解其音乐特色。 教师简介双簧管知识。 双簧气鸣乐器,西洋吹管乐器中的木管乐器。它的音质甜美纯净,音色很有特点,优美中带点鼻音,温暖宽厚又非常富有表现力,具有民间牧笛或芦笛特色,适于表现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绪。常担任独奏性的旋律部分,尤以表达连绵性歌唱音调为其所长。(配图双簧管图片) 再欣赏乐曲中的华彩乐段,引导学生感受双簧管的独特音色。 (七)拓展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乐曲的情绪,为《牧羊姑娘》乐曲编创新歌词并唱一唱。 通过创编歌词演唱,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任务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具有浓郁新疆民歌风格的《我是少年阿凡提》,聆听了双簧管曲《牧羊姑娘》,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新疆民歌、双簧管曲,小组内分享欣赏。 (空 留到二次备课使用)
作业设计
小组内分享搜集的新疆民歌和双簧管曲目,讨论并总结这两种音乐形式各自的风格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唱《我是少年阿凡提》和聆听《牧羊姑娘》,让学生体验了不同地域和音乐形式的魅力。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较好地掌握了新疆民歌的演唱技巧,对双簧管的音色也有了初步认识。但在歌曲情感表达和创编歌词环节,学生的表现略显生涩,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同时,课堂时间分配上还需优化,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展开。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