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下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同步练习(优生加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下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同步练习(优生加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22 15:2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一、单选题
1.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张吸有抗生素 X 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张吸有抗生素 Y 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呈浑浊
A.1、4、5 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将培养基 2 和 3 再放在 40 ℃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 Y 进行治疗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2.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己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2组,温度、消毒棉球 B.2组,温度、空气
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2组,温度、细菌
3.下列食品中,不是通过减少食品中含水量来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的是(  )
A.果脯 B.腊肉 C.鱼干 D.罐头
4.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一方面通过过滤、沉淀工业、生活污水中大的固体污染物,另一方面又利用细菌分解水中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水以及无机盐,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但利用细菌处理时,需向水中大量通气,原因是()
A.说明污水中有机物必须先经过通气形成均匀混淆液体才能被细菌分解
B.说明水中细菌是需氧细菌
C.通入空气是杀死除细菌外其他的微生物
D.因为氧气本身就能分解有机物
5.青霉是因为颜色而得名,其颜色来自()
A.绿色菌丝 B.青绿色孢子
C.菌丝中含叶绿素 D.灰尘
6.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
B.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
C.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7.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培养基的制作配方不正确的是(  )
A.牛肉汁与琼脂混合 B.牛奶与琼脂混合
C.蒸馏水与琼脂混合 D.土壤浸出液与琼脂混合
二、填空题
8.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
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
(1)甲、乙两组实验对照中,自变量是   。
(2)乙、丙对照实验可以说明微生物滋生需要   。
(3)甲、乙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应用到食物保存上,可以采用   法。
9.关于细菌和真菌,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结构上看,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在于:细菌没有成形的    .
(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是靠    来进行生殖的,而真菌则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
10.还记得制作发酵瓶的情形吗?看着瓶中液体冒出气泡、气球慢慢胀大,相信你也会感到自豪的.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发酵瓶,请回答:
(1)酵母菌属于    (选填“细菌”或“真菌”);
(2)气球慢慢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   
(3)另一位同学的发酵瓶及气球都是完好的,且气球与瓶口结合紧密,但气球还是瘪的,其实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
11.如图是几种细胞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是植物细胞.
(2)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3)克隆羊的实例告诉我们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    ]    .
(4)[    ]    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不需要的物质挡在细胞外面.
(5)丙细胞与甲、乙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    .
(6)除    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2.如图是两种微生物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 ]填序号,在 填文字)
(1)字母A、B代表的生物分别是   和   。
(2)这两种微生物都具有的结构是:[ ]   、[ ]   、[ ]   
(3)这两种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A只有[ ]   ,而没有真正的   。
(4)从生殖方式上看,生物A的生殖方式是   生殖,而生物B的生殖方式包括   生殖和   生殖。
(5)绝大多数的这两种微生物都不含叶绿素,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   生活。
13.如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的基因存在于图中   所指的结构中。
(2)图中1是   ,它使细菌能够   。
(3)当图中   所指的结构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   ,以抵抗不良环境。
(4)图中   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三、实验探究题
1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设计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皿号 A B C
实 验 步 骤 ①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
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1)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内没有   。实验步骤①中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
(2)C组在此实验中起   作用。
(3)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A、B两组取样面积要求是否需相同?   。
(4)C组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   。
(5)依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5.端午节妈妈端出了香甜的米酒,香甜的米酒是怎么酿出来的?小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查阅资料得知米酒是由糯米蒸熟后经过酵母菌发酵制成的,在制作过程中温度不同,制成米酒的质量以及时间也就不同,小明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如表是他们实验测得的米酒的甜度与制成时间、温度的关系:(“-”表示无法制成,“+”表示米酒的甜度,“+”越多表示甜度越高)
温度(℃)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制成时间(日) - 8 6 4 2 1 3 5 7 - -
米酒的甜度 - + + ++ +++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用开水冲洗容器,这样做的目的是   。
(2)整个酿制过程中要对糯米饭进行保温,保温的作用是   。
(3)对照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要想酿制香甜的米酒,最好选择的温度范围为   。
16.日常生活中常看到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馒头表面很快会生出霉菌,而在冰箱低温储存室内的馒头则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以下是某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的“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影响的实验”,请你来和他们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⑴提出问题: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
⑵作出假设:   。
⑶制订计划:①实验材料:2个相同的馒头、2个塑料袋、冰箱、线绳、记录纸、笔。
②实验步骤:将2个馒头分别装入塑料袋,用线绳扎紧袋口,一个放在温暖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里。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5天,并记录看到的现象。
⑷记录实验结果如下: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温暖潮湿 没有发霉 少许霉菌 很多霉菌 非常多霉菌 长满了霉菌
低温潮湿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⑸写出实验中需要控制相同的量:   (写出一个即可)。
⑹得出结论:   。
17.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装置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
(5)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18.学习细菌的有关知识后,小敏知道与动植物相比,细菌的细胞没有   
他想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温度(℃)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
20.5 2.0
30.5 3.0
36.0 2.5
39.2 1-2
表中数据   (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假设。
他又猜想:“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
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则丙应控制成   (填“酸”“碱”或“中”)性环境。
请提出一个与上述猜想不同的,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因素:   。
19.随着气温的升高,买回来的猪肉容易变质,老师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让猪肉保鲜时间较长,多数同学提出将鲜肉放在冰箱就能延长保存时间,为了验证这一方法,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的图象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保存时间 现象
甲 鲜猪肉100g 5℃ 一天 鲜猪肉不变质
乙 鲜猪肉100g 28℃ 一天 鲜猪肉变质
(1)它们提出的条件问题是    ;
(2)甲、乙两组实验中所涉及的变量是    ,甲、乙两组鲜猪肉都采用100g的原因是    ;
(3)鲜猪肉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0.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材料用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若干个、无菌棉棒、标签纸、培养箱。
检测环境:手和教室的空气。
实验设计: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拭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设计3号的目的是    ;它最适合与    号实验组合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    。
(3)科学地讲,3号是否可以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     ,理由是    。
21.某实验小组探究“比较裸地、草地、灌丛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案如下
步骤 裸地 草地 灌丛 空白对照
配制培养基 装有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A 把三个地点的培养皿盖打开,暴露5-10分钟,然后盖上盖 密封,不打开
培养 将四组培养皿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菌落数) 28 10 5 0
(1)在制备培养基时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   。
(2)表中A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一般方法中的哪一步骤?   
(3)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你认为成怎样改进该探究方案?   。
(4)在观察和记录时所肴到的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那么,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分别是   。
(5)比较1,2,3号培养皿内的菌落数,你得出的结论是      。
22.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郝思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凉开水;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蒸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等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内含酵母菌);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据此,请分析回答:
(1)郝思的实验中有   组对照实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   。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   。
(3)你认为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什么作用?
(4)郝思同学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   。
23.某学校两位同学对学校废纸处理产生了分歧,甲说,可以用焚烧法,速度快。乙反对这种方法,他设想土埋法,利用细菌、真菌分解废纸。为了证明他的想法正确,拟定了三个方案,把同类型废纸分A、B两组(纸保持潮湿): ①将A组放在无菌土中,B组放在自然条件下。②将A组灭菌后放在无菌土中,B组放在自然条件下。③将A、B组都灭菌处理,A放在无菌土中,B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土中。 请回答:
(1) 你赞成甲还是乙的方法 为什么
(2)A、B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废纸
(3)使废纸保持潮湿,理由是?
(4)方案1中,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 方案2中,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 方案3中,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
(5)你赞成哪一个方案 为什么
24.暑假的一个星期三,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小明买了爸爸和妈妈喜欢吃的桃子、梨等水果,并洗好装在干净的塑料袋里,放在厨柜里,准备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上海边玩的时候吃,没想到周末拿出来一看,好多水果都烂了,还散发出一股酒味.请分析回答:
(1)请你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帮助小明分析一下造成水果腐烂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能使腐烂的水果散发出酒味的微生物是   
(3)小明若想使水果保存较长的时间不腐烂,比较好的方法是______
A.放入冰箱中 B.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中
C.放在餐桌上 D.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在餐桌上
(4)请你再为小明介绍两种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   、   
25.下面是探究笔帽上是否有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请帮助完成。
材料用具:1号和2号装有牛肉汁和琼脂的培养基(已经高温灭菌并冷却)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1号培养皿不作任何处理,在本实验中起   作用。2号培养皿处理方法是   。
②把两个培养皿放在   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4)如果出现   的结果说明笔帽上有细菌和真菌。
四、解答题
26.微生物对人类有有益的一面,如乳酸杆菌可以用来制酸奶,青霉菌可以用来制造抗生素——青霉素。
(1)乳酸杆菌与青霉菌相比,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①乳酸杆菌不能进行有性生殖②青霉菌因为有叶绿体,所以是绿色的③新型冠状病毒也具有与乳酸杆菌一样的细胞结构
27.下面描述的是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特征。
(1)请将属于细菌和真菌的特征区分开来,并把序号写在相应横线上。细菌的特征   ,真菌的特征   。
①个体微小,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③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
④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
(2)细菌的细胞和真菌的细胞共同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核
28.小红同学为探究食品保存原理做了以下实验(如图),小红同学将甲、乙两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干分钟,然后都放在室温 25 ℃的环境中若干天。若干天后,结果发现甲中肉汤会腐败,而乙没有腐败。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这个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   。
(2)弯玻璃管的作用是:   。
(3)从实验知道食品保存原理是:用一定的方法   。
29.如图所示的四种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都能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存在。
(1)A、B 都属于菌类,A 在细胞结构上与B 最主要的区别是   ;
(2)D 属于动物,它在细胞结构上与其它三种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3)B 的生殖方式是   ,A 的生殖方式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本实验总计有4组对照,分别是1和2,变量是温度;1和3,变量是温度;1和4,变量是抗生素X;1和5,变量是抗生素Y。
【解答】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A不符合题意;
B、由表格信息可知,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细菌繁殖形成菌落.因此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浑浊现象,而不是全表面清晰,B符合题意;
C、4全表面呈浑浊,表明抗生素X对该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5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表明抗生素Y对该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那么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若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C不符合题意;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细菌
【解析】【解答】此题是关于食品腐 败原因的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其它条件要都一样.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 是温度;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无细菌进入,可见甲和丙只有有无细菌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 验,变量是细菌;
乙和丙的温度不一样,有无细菌也不一样,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条件,不是一组对照试验.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3.【答案】D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解答】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果脯是用大量的糖渗出水果中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腊肉、咸鱼干都是用较多的盐渗出食品内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罐头食品所采取的主要保存方法是灌装法,原理是密封前灭过菌,且密封严,细菌不能进入,空气也不能进入,从而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解答时可以从保存食物方面来切入。
4.【答案】B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解答】通气是因为要提供足够的氧气,细菌需要氧气才能分解水中废物,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方面来切入。
5.【答案】B
【知识点】细菌
【解析】【解答】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青霉和曲霉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其实是它们孢子的颜色。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菌的生殖方式.解答时可以从青霉、曲霉的生殖方式方面来切入。
6.【答案】C
【知识点】细菌
【解析】【解答】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也有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它不属于分解者,故A说法错误;
B、芽孢是细菌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故B说法错误;
C、细菌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洋葱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故C说法正确;
D、冰箱防止腐败的原因并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而是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故D说法错误;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细菌,学生熟记细菌的营养方式,才能准确解题。
7.【答案】C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解答】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某些细菌和真菌还需要特定的生活条件,如:乳酸菌生活在无氧的条件,有氧条件下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分析】细菌、真菌体内不含有叶绿体,大部分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牛奶、牛肉汁、土壤浸出液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因此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也可以牛奶与琼脂混合、土壤浸出液与琼脂混合熬制,蒸馏水内没有有机物,琼脂主要起使培养液凝固的作用,细菌不能利用琼脂,因此不能用蒸馏水与琼脂混合。
8.【答案】(1)水分
(2)有机物
(3)干藏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有机物(营养物质)等。
【解答】(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在甲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水分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自变量是水分。
(2)在乙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面包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变量是面包。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而丙中没有微生物的原因,是由面包引起的,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有机物。
(3)甲、乙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应用到食物保存上,可以采用干藏法。
故答案为:(1)水分(2)有机物(3)干藏
9.【答案】(1)细胞核
(2)分裂生殖;孢子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解答】:(1)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分裂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等,其中霉菌和蘑菇菌等大多是由大量的菌丝组成的,菌丝上面能产生大量的孢子,孢子可以发育成新个体,所以多细胞真菌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故答案为:(1)细胞核;
(2)分裂生殖;孢子.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项目 形态结构 结构特点 生殖方式 营养方式 菌落
细菌 个体十分微小,宽度(或直径)约0.5~1微米;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有的有荚膜、鞭毛,有的可以形成芽孢 分裂生殖 多数异养,少数自养 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 个体大小差别较大,有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也有大型的多细胞个体;多数为由菌丝构成的菌丝体 少数为单细胞个体,多数为多细胞个体,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菌丝一般有隔膜 孢子生殖,有的还进行出芽生殖(酵母菌) 异养(寄生或腐生) 较大,霉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有时呈现黄、褐、红、绿、黑等颜色
10.【答案】(1)真菌
(2)二氧化碳
(3)温度太低
【知识点】真菌
【解析】【解答】:(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
(2)气球慢慢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
(3)另一位同学的发酵瓶及气球都是完好的,且气球与瓶口结合紧密,但气球还是瘪的,其实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太低,原因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故答案为:(1)真菌;
(2)二氧化碳;
(3)温度太低.
【分析】在发酵现象演示实验中,加入的酵母菌会分解水中的葡萄糖,刚开始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二氧化碳是气体,因此会出现气泡,气球不断地胀大,后来氧气被消耗干净,无氧时,酵母菌会分解水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因此去掉气球,在瓶口能嗅到淡淡的酒味.
11.【答案】(1)甲
(2)线粒体
(3)③;细胞核
(4)②;细胞膜
(5)成形的细胞核
(6)病毒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细菌
【解析】【解答】(1)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乙图细胞中有1细胞壁、4叶绿体,因此,该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甲图细胞的外层是细胞膜,没有液泡和叶绿体,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2)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3)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4)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2细胞膜
(5)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而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6)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它是以自我复制方式进行繁殖的.
故答案为:(1)甲
(2)线粒体
(3)[③]细胞核
(4)[②]细胞膜
(5)成形的细胞核
(6)病毒
【分析】图甲表示植物细胞结构图,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图乙表示动物细胞结构图,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图丙表示细菌结构图,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有的有鞭毛和荚膜.没有成形细胞核、叶绿体,据此解答.
12.【答案】(1)细菌;真菌
(2)[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⑤]细胞质
(3)[③]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胞核
(4)分裂;出芽;孢子
(5)异养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解答】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有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加速物质的交换)和未成形的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些外还有鞭毛、芽胞等特殊结构;营养方式有自养和异养两种,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来源,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细菌繁殖速度快,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的基本结构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有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加速物质的交换)和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同时还含有液泡,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两种。因此,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图A是细菌,图B是真菌,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未成形的细胞核、④细胞核、⑤细胞质、⑥液泡。(1)字母A.B代表的生物分别是细菌 和真菌;(2)这两种微生物都具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⑤]细胞质;(3)这两种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A只有[③]未成形的细胞核,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4)从生殖方式上看,生物A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而生物B的生殖方式包括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5)绝大多数的这两种微生物都不含叶绿素,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和功能、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同时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异同点。
13.【答案】(1)5
(2)鞭毛;运动
(3)3;芽孢
(4)4
【知识点】细菌
【解析】【解答】(1)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里面有遗传基因,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5DNA集中的区域,内有遗传物质。(2)1鞭毛的作用是运动,故具有鞭毛的细菌会运动。(3)当3细胞壁增厚的时候,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4)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出不去,有害的物质也进不来,故4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细菌的结构和特点。
14.【答案】(1)细胞核;排除原有杂(细)菌的干扰
(2)对照
(3)是(或需要)
(4)无菌落
(5)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中要设置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必需具备的。
【解答】(1)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实验步骤①中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排除原有杂(细)菌的干扰。
(2)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属于空白对照,属于常用的方法,而C组并不作任何处理,因此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3)对照实验中,必须控制其他条件的相同,因此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A、B两组取样面积要求是应该相同。
(4)C组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无菌落。
(5)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洗手后的培养基表面相比不洗手的培养基表面菌落要少得多,因此依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故答案为:(1)细胞核;排除原有杂(细)菌的干扰(2)对照(3)是(或需要)(4)无菌落(5)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15.【答案】(1)杀死容器中原有的微生物,以免污染米酒(合理即可)
(2)让酵母菌大量繁殖
(3)30~40℃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发酵都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或低温都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酵、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根据酒精发酵特征解答。
【解答】(1)实验前要用开水冲洗容器,由于开水具有杀菌作用,因此该操作是为了杀死容器中原有的微生物,以免污染米酒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2)整个酿制过程中要对糯米饭进行保温,保温的作用是让酵母菌大量繁殖。
(3)对照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要想酿制香甜的米酒,30~40℃时米酒甜度最高,因此最好选择的温度范围为30~40℃时。
故答案为:(1)杀死容器中原有的微生物,以免污染米酒(合理即可)(2)让酵母菌大量繁殖 (3)30~40℃
16.【答案】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两包馒头的大小要相同;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真菌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解:假设是对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故作出的假设是: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或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没有影响;在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其它量必须保证相同,故相同的量有:馒头的来源相同、材料相同、出锅时间相同、大小相同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温暖潮湿的馒头最终霉了,而低温潮湿的没有发霉;故实验结论为: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
故答案为: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两包馒头的大小要相同、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
17.【答案】(1)将装置内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杀死
(2)B
(3)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并生长繁殖
(4)温度
(5)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分析实验和实验数据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实验中,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将装置内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杀死 。(2)分析实验可知,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并生长繁殖。(4)分析实验可知,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温度。(5)分析实验可知,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故答案为:(1)将装置内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杀死 ;(2)B;(3)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进入肉汤并生长繁殖;(4)温度;(5)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18.【答案】成形细胞核;不支持;中;盐度
【知识点】细菌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分析实验和实验数据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与动植物相比,细菌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表中数据不支持他的假设。由图可知,甲为酸性环境,乙为碱性环境,故丙应控制成中性环境。除了探究实验中的因素之外,盐度也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
故答案为:成形细胞核;不支持;中;盐度
19.【答案】(1)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吗?
(2)温度;为了保持变量的唯一性
(3)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解答】(1)由题中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乙两组除了环境温度这个条件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即变量惟一,因此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温度,因此,探究的问题应该是: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吗?(意思相近即可)
(2)从表格可以看出,甲和乙唯一不同的是温度,所以变量是温度,为了保持变量的唯一性,必须都选择100g猪肉.
(3)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鲜猪肉,并利用鲜猪肉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4)由表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甲组温度低鲜猪肉不变质,乙组温度高猪肉变质,可得出结论: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意思相近即可)
故答案为:(1)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吗?
(2)温度;为了保持变量的唯一性
(3)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鲜猪肉在低温下能延长保鲜时间;
【分析】1、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
20.【答案】(1)手和教室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一样多吗
(2)形成对照;2;是否接触细菌
(3)不能;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进入,因此有两个变量。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菌
【解析】【分析】(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解答】(1)根据检测环境:手和教室的空气和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可以提出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手和教室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一样多吗?
(2)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设计3号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它最适合与2号实验组合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否接种细菌。
(3)3号和1号,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进入,因此有两个变量。科学地讲,3号不能以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
故答案为:(1)手和教室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一样多吗?;
(2)形成对照; 2;
(3)不能;打开1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接种时空气中的细菌也进入,因此有两个变量。
21.【答案】(1)杀死其中的细菌(或杀死其中细菌和真菌)
(2)接种
(3)设置重复组(或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
(4)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顺序不可颠倒)
(5)裸地处的菌落最多,草地处次之,灌丛处最少(或灌丛减菌、杀菌能力最强,草地次之,裸地最弱)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解答】①配制培养基一般在常温下进行,培养皿的表面、培养基中可能混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如不把它们除去,就不能确定长出的菌落是不是接种的微生物繁殖形成的;因此,在接种前,必须把培养皿、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高温灭菌的目的就是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避免影响实验.
②池水中带有细菌或真菌,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接触培养基,就会将池水中的微生物种植到培养基中,表中A这一过程就是接种.接种后,要将培养皿放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以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③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可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
④细菌是单细胞个体,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大多数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也有的真菌具有出芽生殖等生殖方式.
⑤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说明空气里有多种细菌和真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2.【答案】(1)两;甲和乙
(2)甲
(3)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4)酒曲中除了酵母菌,还有其它杂菌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解答】(1)甲和乙除了酒曲这个条件不一样,其它什么条件都一样,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标准,因此甲和乙是一组对照实验;甲和丙除了糯米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因此也是一组对照实验。(2)甲中既有糯米,又有酒曲的发酵作用,同时也密封确保无氧,使得酒曲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乙中无酒曲,米中的淀粉不能被分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不能被进一步分解产生酒精;甲中无糯米,酒曲不能对此分解产生酒精,因此能产生酒的应该是甲。(3)在制酒的过程中,酵母菌先是分解米中的淀粉产生葡萄糖,进一步再把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4)做酒的关键是干净,不能有其它杂菌的掺入,因此整个过程要保持清洁,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洗,严谨油污,以防止杂菌的污染,使酒出现酸味.郝思同学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还带有酸味,则空气中的杂菌不能进入,那么只能是酒曲不纯,除了有酵母菌外,还有其它杂菌。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记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尤其是酵母菌的作用。
23.【答案】(1)乙;环保促进物质循环
(2)形成对照
(3)细菌和真菌繁殖需要潮湿的环境
(4)A;B;A;B;A;B
(5)③;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证明了细菌对树叶的分解作用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解答】(1)焚烧废纸,会造成污染和浪费。通过填埋法,可以借肋于土壤中腐生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转化为无机物,回归自然环境,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2)进行对照实验,基本要求是唯一变量,其他影响因素要保持一样,所以实验中,要使用相同类型的废纸。(3)实验中,除了要探究的条件,其他条件一般要满足实验进行的基本需要。生物生活需要水,实验中保持废纸潮湿,可以满足细菌生活的需要。(4)三个方案中A组都是对照组,B组都是实验组。 (5)A、B两土壤和落叶均进行灭菌处理,可以排除土壤和落叶原有细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真实可信。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4.【答案】(1)酵母菌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二氧化碳和水
(2)C
(3)B
(4)冷藏冷冻法;真空包装法
【知识点】真菌
【解析】【解答】(1)酵母菌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二氧化碳和水,而导致水果腐烂的并产生酒味。(2)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B、孢子囊成放射状或球状,是曲霉;C、有细胞核,有大液泡的单细胞真菌,是酵母菌;D、孢子囊成扫帚状,是青霉;如图中能使腐烂的水果散发出酒味的微生物是C酵母菌。(3)水果的呼吸需要氧气,用保鲜膜包好,隔绝了氧气与水果的接触,缺氧抑制了水果的呼吸;放入冰箱中,温度低,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了水果的保鲜期.因此小明若想使水果保存较长的时间不腐烂,比较好的方法是B.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中。(4)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冷藏冷冻法;真空包装法等。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记真菌的特点、功能及其相关的贮存方法。
25.【答案】(1)笔帽上是否有细菌和真菌
(2)笔帽上有细菌和真菌
(3)对照;将笔帽轻轻在2号培养皿中的不同位置按压几下;相同且适宜的恒温
(4)1号培养皿没有菌落或菌落很少,且2号培养皿出现菌落。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解答】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置培养基(一般为牛肉汁+琼脂)、高温灭菌,冷却(将培养皿和培养基上原有的菌类杀死,冷却是防止要接种的菌类被杀死)、接种(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恒温培养。
【分析】通过阅读题干“探究笔帽上是否有细菌和真菌的实验”可知道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笔帽上是否有细菌和真菌。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26.【答案】(1)细胞内无成形细胞核
(2)①
【知识点】细菌
【解析】【分析】(1)(2)根据细菌和霉菌的不同点解答.
【解答】 (1)乳酸杆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青霉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与青霉菌相比”,乳酸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2)①乳酸杆菌是细菌通过分裂方式繁殖,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故①正确;
②青霉菌属于真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②错误;
③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乳酸杆菌属于细菌有细胞结构,故③错误。
故选①。
27.【答案】(1)①④;②③
(2)A;B;C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孢子繁殖;
【解答】(1) 请将属于细菌和真菌的特征区分开来,并把序号写在相应横线上。细菌的特征①和④,真菌的特征②和③。
(2) 细菌的细胞和真菌的细胞共同有的结构是ABC;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1)①④;②③(2)ABC
28.【答案】(1)有无微生物(或有无细菌、或细菌、微生物均正确)
(2)防止细菌进入等(合理答案即可)
(3)杀死微生物或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菌
【解析】【分析】(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3)如图,甲是直玻璃管,乙是弯玻璃管,空气可以通过弯玻璃管,但空气中的细菌不能通过弯玻璃管。
【解答】(1)小红这个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或有无细菌、或细菌、微生物均正确)。
(2)弯玻璃管的作用是:防止细菌进入等。
(3)从实验知道食品保存原理是:用一定的方法杀死微生物或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9.【答案】(1)A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没有细胞壁
(3)出芽生殖;分裂生殖
【知识点】细菌
【解析】【分析】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可以分为分裂生殖(细菌及原生生物)、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等)、孢子生殖(蕨类等)、营养生殖(草莓匍匐茎等),具有缩短植物生长周期,保留母本优良性状的作用。像水螅出芽,和无心插柳柳成荫等生命现象,其实就是生物在进行无性生殖。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
【解答】(1)鞭毛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所以A、B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细胞核;故答案为: A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有成形细胞核;
(2)杆菌、酵母菌、衣藻都有细胞壁,而D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故答案为:没有细胞壁;
(3)酵母菌是通过出芽来繁殖的,而鞭毛杆菌则是通过分裂的方式生殖的;故答案为:出芽生殖;分裂生殖;
故答案为:(1) A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有成形细胞核;(2)没有细胞壁;(3)出芽生殖;分裂生殖.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57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38.0(24.2%)
主观题(占比) 119.0(75.8%)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1(37.9%)
主观题(占比) 18(62.1%)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填空题 6(20.7%) 34.0(21.7%)
解答题 4(13.8%) 13.0(8.3%)
实验探究题 12(41.4%) 96.0(61.1%)
单选题 7(24.1%) 14.0(8.9%)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13.8%)
2 困难 (86.2%)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观察细胞 8.0(5.1%) 11
2 真菌 114.0(72.6%) 1,3,4,7,8,9,10,12,14,15,16,17,19,21,22,23,24,25,27
3 细胞的结构 8.0(5.1%) 11
4 细菌 138.0(87.9%) 1,2,3,4,5,6,7,8,9,11,12,13,14,15,17,18,19,20,21,22,23,25,26,27,28,29
5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5.0(9.6%) 16,20,2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