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 《春景》大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 《春景》大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2-22 14:5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基本内容
学科 音乐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级 五年级下册
单元主题 春景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春景”为主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通过《致春天》《春到沂河》等歌曲,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希望。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是表现春天美景和音乐情感的完美结合。此外,通过发声练习和切分音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提升音乐素养,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春天的音乐。柳琴的介绍则让学生们了解了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丰富了音乐文化知识。
单元对应学段目标 感知与体验:通过欣赏《致春天》《春到沂河》等音乐作品,学生能够感知春天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音色,体验春天带来的愉悦与希望。 表现与创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切分音,创造性地表现春天的音乐场景,如小鸟的歌唱、春雨的轻柔等。 文化与理解:通过学习柳琴这一中国传统乐器,学生能够理解其在表现春天音乐中的独特作用,增进对中华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单元大概念 通过音乐感受春天的韵律与生机。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对于春天的主题能够产生共鸣。他们对旋律和节奏有基本的把握,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时,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柳琴这一传统乐器的介绍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春天的音乐之美。
单元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能够聆听并感受春天主题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音色,体会其中的温暖和希望。 通过欣赏,能够辨识不同音乐元素如何共同营造出春天的氛围。 艺术表现: 运用所学的音乐技能,如切分音,以歌唱或乐器演奏的形式表现春天的音乐场景。 在演唱或演奏中,能够准确表达春天带来的愉悦和生机。 创意实践: 结合个人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段描绘春天的旋律或歌词。 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创作一个以春天为主题的小型音乐作品。 文化理解: 了解柳琴这一中国传统乐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认识其在表现春天音乐中的独特作用。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中的春天音乐,增进对多元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单元学习重难点 单元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春天主题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春天的音乐形象,并能够运用音乐元素进行表现。 难点:准确掌握切分音等音乐技巧,在演唱或演奏中恰当地表现春天的氛围和情感。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小鸟,小鸟》《致春天》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两首曲目中春天的气息与小鸟的活泼形象,体会音乐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相融。 艺术表现:准确演唱或演奏曲目的旋律,掌握其节奏、音色和音乐风格,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小鸟的灵动。 创意实践:尝试为曲目加入鸟鸣声或自然声音元素,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伴奏,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创意性。 文化理解:了解音乐如何描绘春天与小鸟,探讨不同文化中春天与小鸟的象征意义与音乐表达。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或演奏两首曲目的旋律,深入感受春天的气息与小鸟的形象。
教学难点 在《小鸟,小鸟》中准确模仿小鸟的鸣叫声,与曲目旋律相融合。
教学准备 曲目乐谱及教材。 音乐播放设备。 春天与小鸟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打击乐器、自然声音采样等教学辅助材料(根据具体创意实践活动而定)。
课时安排 45分钟(新课导入5分钟,曲目学习25分钟,创意实践1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修改
学习任务一:听乐曲,享春景 (一)、聆听《致春天》,感受异国春景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二)、小组合作画旋律线,三度创作展风采 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曲调相同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 2.三度(欣赏)创作。 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对歌曲进行理解讨论,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学习任务二:感知歌曲,歌唱春天 (一)、观看生态环保的图片及视频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聆听歌曲,感受画面、情绪及拍子 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 (1)初听歌曲,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该拍号在第9册第1课讲过。) 生:6/8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6拍 (2)复听歌曲,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生:稍快、欢快、亲切地 (3)再次聆听,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看谱学唱第一乐段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为单声部旋律)。 a.教师范唱。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看谱学唱第二乐段 1.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学习任务三:表演歌曲,赞美春天 (一)、完整表演唱歌曲 1.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2.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空 留到二次备课使用)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舞蹈、朗诵等)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同时复习今天学习的歌曲《小鸟小鸟》,准备下节课的表演。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听乐曲、感知歌曲和表演歌曲三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了春天的美好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特别是在小组合作画旋律线和表演歌曲环节,学生们展现出了极高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在学唱歌曲环节,部分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掌握还不够准确,需要后续加强练习。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了音乐,感受了春天。
课题: 《春雨蒙蒙地下》《春到沂河》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两首曲目中春雨的细腻与河流的生机,体会音乐如何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观。 艺术表现:准确演唱或演奏曲目的旋律,掌握其节奏、音色和音乐风格,表现春雨的轻柔与河流的流淌。 创意实践:尝试改编曲目的旋律或节奏,为其创造新的伴奏或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展现春天的多样性与音乐的创意性。 文化理解:了解音乐如何表达春雨与河流的美,探讨春天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音乐描绘与内涵。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或演奏两首曲目的旋律,深入感受春雨与河流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在《春到沂河》中准确表现河流的流淌感,掌握其独特的节奏与音色变化。
教学准备 曲目乐谱及教材。 音乐播放设备。 春雨与河流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打击乐器、简易编曲工具等教学辅助材料(根据具体创意实践活动而定)。
课时安排 45分钟(新课导入5分钟,曲目学习25分钟,创意实践1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修改
学习任务一:感受柳琴之韵 (一)、认识柳琴、琵琶,了解柳琴历史 1.出示琵琶柳琴图片,初步了解乐器名称。 2.分小组观察琵琶与柳琴分别在形状、音高、大小、弦数上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琵琶演奏《春到沂河》引子部分。 4.欣赏柳琴演奏《春到沂河》引子部分。 5.讲述柳琴历史。 (二)、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我国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 1.复听引子,感受沂河化冻流水潺潺的景象。 2.初听快板,教唱主旋律。 3.对比快板加花片段,全班分组进行游戏。 4.感受两段快板表达的意境,分辨哪段更激烈。 5.聆听慢板,感受农闲休息时人们放松的心情和对大丰收的向往。 6.带动作完整欣赏全曲。 (三)、延伸拓展 简介曲作者王惠然老师。 王惠然(1936-)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首届中国艺术节金杯奖、会演指挥奖获得者,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琵琶研究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多次出任中国和国际级比赛评委,乐器制造厂顾问,现任珠海女子室内中乐团艺术总监,前卫民族乐团艺术指导兼指挥。是一位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及乐器改造於一身,成就显赫的著名民族音乐家。生于上海。从小酷爱民族民间音乐,十三岁起自学琵琶、月琴等,立志从事民族器乐的演奏和创作。其演奏富有激情,处理细腻。曾创作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春到沂河》等乐曲,多次在全军文艺会演和全国调演中荣获创作奖。在演奏法方面,他首创了琵琶“四指轮”技法,大大扩展了琵琶的表现力,并参与发明三弦柳琴、四弦高音柳琴。另著有《柳琴演奏法》一书。 学习任务二:听歌曲,赏春雨 (一)、观看春天生机勃勃的图片、视频 1.观看视频问题导入。 设问: 春天和其他季节有何不同?春雨呢? 生: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春雨润物细无声。 、聆听歌曲,感受画面、情绪 1.聆听范唱《春雨蒙蒙地下》。 设问: 初听歌曲,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生:稍快、欢快、亲切地 复次聆听,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生:春雨蒙蒙,润物细无声的画面。 (3)再次聆听,用手或笔画出旋律线 学习任务三:听歌曲,唱春雨 (一)、看谱学唱第一声部 1.师范唱歌曲,学生熟悉歌词 设问:歌曲第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第二拍起唱)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读歌词过程中应纠错、讲解与练习切分节奏型,唱准歌曲中尾音的时值,为接下来解决歌曲中出现的一字多音做好准备。 跟钢琴用“lu来轻声地哼唱旋律 (二)、看谱学唱双声部旋律 1.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竖笛吹奏歌曲中出现的第一个双声部旋律。注意双声部间平衡均衡的三度关系。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吹奏歌曲中结尾处出现的双声部旋律,并强调出现的强弱记号mp pp。 e.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f.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 学习任务四:表演歌曲,赞美春雨 (一)、完整演唱歌曲 1.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唱准强弱记号,唱出和风细雨的画面。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2.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加入打击乐器沙锤(学生也可自己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空 留到二次备课使用)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春雨蒙蒙地下》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春雨画面,并思考如何在演唱中更好地表现出春雨的细腻与生机。同时,复习今天学习的柳琴与琵琶的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感受柳琴之韵、听赏春雨歌曲,让学生深入体验了我国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和春雨的美好。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柳琴与琵琶的对比、春雨歌曲的画面描绘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双声部旋律学唱环节,部分学生的音准和声部配合还需加强练习。今后应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总体而言,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音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