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2 17:3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中考复习
《儒林外史》
一、名著梳理
二、专题探究
三、名著勾连
四、中考真题
五、巩固训练


名著梳理
第一课时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自号“秦淮寓客”“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全书共五十六回,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格,而是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
人物简介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吝啬鬼的典型 ——严监生;
·地痞恶棍 ——严贡生;
·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1.独特的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是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它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为线索,故事之间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形成艺术整体,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
2.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辛辣的讽刺。
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显示客观真实性,对不同人物的讽刺程度不同,方式不同,借喜剧性的情节揭示悲剧的内核,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显示出作品讽刺的深刻性。




3.善于运用鲜明的对比、夸张手法和细节描写等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善于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也善于运用夸张手法、细节描写等揭示人物的真实面目,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根手指头迟迟不肯断气,再如胡屠户打范进的手隐隐作痛等。
4.语言特点是准确、生动、凝练、含蓄而富有形象性。
作者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吴敬梓把人民群众的口语运用得相当成功,人物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恰切自然。
专题探究
【专题一】故事会
探究提示:《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真儒
王冕
①家境贫寒,十岁时辍学放牛,善画荷花;②拒绝京官危素召见,因不愿结交官绅,遂远走山东;③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促膝长谈;④朱元璋取了天下,王冕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杜少卿
①在府上照护娄太爷,赠其家人钱财;②资助杨裁缝葬母、黄大修房、臧三爷还钱、张俊民修学宫、鲍廷玺建戏班子等;③搬去南京,与朋友互相拜访,携妻游山饮酒,赞美沈琼枝的反抗;④被举荐做官,装病不去;⑤向众朋友募集资金,修建泰伯祠。
【专题一】故事会
探究提示:《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假儒
周进
①还是老童生时饱受秀才梅玖和王举人的嘲弄和冷遇;②因不会讨好夏总甲而被辞退;③在贡院里受刺激过度,撞号板而哭;④考中举人后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⑤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将他取为第一。
范进
①中举前受丈人胡屠户嘲笑和斥骂而默默忍受;②考中举人后,喜极而疯,胡屠户态度大变;③丁忧期间,不用“银镶杯箸”、象牙筷子,却吃“大虾元子”;④考中进士,钦点山东学道。
【专题一】故事会
探究提示:《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陋儒
匡超人
①受马二先生资助,回家尽心尽力服侍匡太公;②因勤奋读书受知县赏识与资助读书;③在杭州与假名士交往;④结识潘三,伪造朱签、替人考试,并入赘郑家;⑤隐瞒婚史,逼妻回乡,再娶他人;⑥潘三入狱后,拒绝看望;⑦在牛布衣和冯琢庵面前自我吹嘘。
【专题一】故事会
探究提示:《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劣绅
严监生
①出钱赔偿、打点,替畏罪而逃的哥哥严贡生料理官司;②妻子王氏重病,妾赵氏被扶为正房。婚庆当天,王氏病亡;③临死前因两根灯芯而伸着两根手指迟迟不断气,直到赵氏挑走一茎才咽了气。
严贡生
①强占王小二的猪,并趁机讹诈王家钱财;②为了儿子的亲事去到省城,婚礼当天克扣吹手钱导致吹手不来;③利用云片糕讹诈船家,赖了船钱;④欺凌妾出身的弟媳赵氏,趁机霸占弟弟的房产。
【专题二】《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探究提示: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章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
1.真实的题材。作者遵循真实性原则,从现实中取材,塑造了一批儒生、官绅、假名士、市井百姓等令人熟悉的形象。将这些人物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用自己的文笔达到“以公心讽世”之目的,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于读书人的毒害,社会上追求功名、趋炎附势的风气。
2.夸张的描写。如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周进贡院哭号板、严监生临死前伸两个指头等。
3.巧妙的对比。有不同人物间的对比,如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有同一人物间的对比,如匡超人的前后变化、梅玖对周进中举前后态度的不同、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不同等。
4.冷峻的白描。如胡屠户替中举后的范进扯了几十回的衣裳后襟;严贡生一片一片剥着吃云片糕;马二先生游西湖等。
名著勾连
第二课时
人物形象勾连
《朝花夕拾》
阿长:唠叨、善良、朴实、爱孩子。
衍太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的市侩人物。
《骆驼祥子》
虎妞:长得虎头虎脑,大胆且泼辣爽利;好吃懒做、粗俗霸道。
小福子:要强、勤俭、善良、可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冬妮亚:热情大方、勇敢善良,有小资产阶级情调。
丽达:漂亮、机智、打扮简单、干练勇敢,心地善良坚定,有顽强的革命意志。
达雅:内向、害羞、温柔体贴、积极向上、勤奋上进。
《水浒传》
王婆:巧言令色、贪婪奸诈、心肠歹毒。
阎婆惜:得势不饶人,且十分贪婪。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勾连
《水浒传》
孙二娘:胆大、武艺高强、行动野蛮、杀人成性、有智慧、精明豪放。
扈三娘:武艺高强,情深义重。
顾大嫂:性情彪悍,颇有武艺,人称“母大虫”。
《儒林外史》
沈琼枝:才貌双全、自尊自立、智勇兼备、刚柔相济。
《简·爱》
简·爱:有反抗精神,有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勇敢面对爱情,向往自由。
谭波尔:温柔、和善、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海伦:善良,关心他人,是简·爱的第一个朋友。
女性形象
主题勾连
《儒林外史》
讽刺了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朝花夕拾》
①《藤野先生》中用反语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和无聊、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日本青年;
②《狗·猫·鼠》中用动物喻人,讽刺了与“猫”类似的人;
③《无常》中用反语、对比讽刺所谓的“正人君子”;
④《父亲的病》反讽了草菅人命、故弄玄虚、勒索钱财的庸医;
⑤《琐记》中讽刺了表里不一、自私自利的衍太太;
⑥《二十四孝图》中讽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残酷。
讽刺
中考真题
1.(2023·江苏苏州)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在此之前,范进、严监生等儒林中人已经登场,以杀猪为业的胡屠户也因为女婿得以亮相……当你初读这部小说,在那些可笑的身影之间看到“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人”时,内心或许有过不一样的感受。请再读这段文字,在范进、严监生、胡屠户中任选一人与这“两个挑粪桶人”作比较,请简述你有什么新感受和理解。(3分)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
【解析】本题属于高阶思维训练的理解信息类和概括洞察类,即考查对名著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关联、分类、对比分析。
【答案】示例一:范进中举之前,唯举业是问,不治生产,生活潦倒,精神紧张;中举后,因大喜过望外而发疯,上演了一出斯文扫地的闹剧;做官后,大肆敛财,干预词讼,可见其眼中只有名利。雨花台上的两个挑粪桶人,在完成一天的劳作后,相约喝茶、看落日,地位卑微却不失诗意。两者相比,挑粪桶人的存在更能折射出范进们的鄙陋和龌龊,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和批判力。
示例二:严监生是守财奴,对人悭吝,对己也是吝啬异常:在病得饮食不进、骨瘦如柴时,仍然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临终时,又因灯盏里多了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雨花台上那两个挑粪桶人,虽身处社会底层,但在一天的劳作之后,尚且能想着喝茶、看落日,骨子里自有一股不俗之气。两者相比,更能见出作者对儒林中人的辛辣讽刺。
示例三:胡屠户是势利眼(市侩):范进才中了秀才,他就教训女婿凡事要有体统,不得与做田的、扒粪的平头百姓平起平坐;范进向他借钱去参加乡试,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范进中举发疯,他不敢轻易答应打范进嘴巴以治其疯病;范进赏了他六两多银子,他又是千恩万谢。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人,在劳作之后相约喝茶、看落日,言行中有风雅脱俗的一面。他们和胡屠户虽同在社会底层,但内心世界迥异,是污浊社会中的一抹亮色。
2.(2023·浙江台州·部分原创)阅读锦囊:小说是虚构的故事。阅读时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写作手法等角度探究小说主题。阅读讽刺小说还需要关注夸张、对比和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请选择“阅读锦囊”中的一种讽刺手法,结合一本备选名著的内容,分析这一手法的讽刺效果。(3分)
备选名著:A.《儒林外史》 B.《格列佛游记》 C.《镜花缘》
【解析】本题属于高阶思维训练的概括洞察类,即在多角度探究小说主题中考查对名著写作手法的分析、判断、评价。说出某种讽刺手法(1分),简述这种讽刺手法在书中的具体运用(1分),总结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1分)
【答案】示例:选择A《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作者在刻画范进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夸张、对比和细节描写的讽刺手法。
①夸张。文中写到范进参加科举考试20多次,总考不中,终于考中却高兴得疯了,可怜又可笑。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他的丑态,使他热衷于功名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既有喜剧效果,但又让人生出深深的悲凉。
②对比。范进中举后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胡屠户由之前看不起范进转变为奉承。作者用对比突出地表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增强小说的讽刺力量。
③细节描写。当范进在守孝之时,不使用银镶杯箸,甚至也不用磁杯和象牙箸,却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这一细节描述就像一把利剑,将范进虚假面具击得粉碎,从而也深深地刻画出了受到封建礼教影响下的文人内心深处的虚伪。这一白描手法生动地挖掘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展示其喜剧性的讽刺效果。
巩固训练
1.《儒林外史》名著阅读:班级拟开展“走进《儒林外史》,领略讽刺艺术”名著读书会,请你按照活动要求,积极参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采撷人物故事
《儒林外史》故事连缀,人物众多。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仿照示例,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故事
范进 一个“疯”举人的故事
①  严监生  一个“吝啬鬼”的故事
杜少卿 ②  一个“封建贰臣”的形象 
③  汤奉(或:王惠)  一个“贪官污吏”的典型
严监生 
汤奉(或:王惠) 
一个“封建贰臣”的形象 
任务二:评析讽刺手法
速读下面的选段,请从“哭”的角度,评析其讽刺手法对塑造周进形象的效果。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
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答案】选段从周进“哭”的次数之多(8次)、“哭”的范围之广(一号、二号、三号)、“哭”的程度之深(吐出鲜血)、“哭”的影响之大(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强化其丑陋的“哭相”,具有很强的讽刺效果和感染力。
2.文学名著中有不少女性人物的形象,下面名著片段中评价的女性人物形象是( )
我看这个女人实有些奇……若是说他①是人家遣出来的婢妾,他却又不带贱气;看他虽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侠的光景。他那般轻倩的装饰,虽则觉得柔媚,只一双手指却像讲究勾、搬、冲②的。论此时的风气,也未必有车中女子同那红线③一流人。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
【注释】①他:这里指“她”。②勾、搬、冲:武术用语。③车中女子、红线:都代指智勇双全的侠女形象。
A.《水浒传》中的孙二娘 B.《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
C.《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亚
【解析】选文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庄濯江话旧秦淮河沈琼枝押解江都县”,根据“若是说他是人家遣出来的婢妾,他却又不带贱气;看他虽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侠的光景”“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可知,这个女人是沈琼枝。“逃了出来”是因为不从盐商宋为富,于是只身流落金陵,以卖诗顾绣为生。故选C。
C
3.《儒林外史》描绘了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幅生动鲜活的士人百态图,作者对不同的读书人有不同的情感态度,试以下面两个人物为例简要概括。
⑴杜少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少卿淡泊名利,蔑视礼法,仗义在财,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作者对这类人物是欣赏、歌颂的。
⑵周进_______________
周进热衷科举,醉心功名,迂腐可笑,是一个典型的封建腐儒。作者对这类人物是批判、否定的。
4.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很有特点,它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通过夸张的描写来鞭挞丑恶,揭露虚伪。
B.《儒林外史》中作者吴敬梓把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是以王冕为例,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C.《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D.《儒林外史》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解析】此题属于基础能力训练,考查对名著文学常识、内容主旨及人物的理解。王冕是正面典型人物,与众多儒林丑相构成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所以选B项。
B
是正面典型人物




课时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