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23 07:4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段 初中 学科 物理
使用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 声音的特性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各样的声现象,虽然我们就来学习看起来简单,但是又藏有许多奥秘的声现象。
2.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材料中涉及了音调,响度,音色,知道决定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是什么?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有重要的意义。其中频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应在学习之后及时巩固: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应引导学生加以区别。 此外,本节内容又都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3.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是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4.学习目标确定
通过观看大屏幕,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5.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重点的策略是:1,板书-突出显示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认真选择突出重点的板书内容,精心设计板书,并力求做到板书的形式新颖,布局合理,有层次,别具一格,突出重点。2.巧设计多探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积极探索,共同体验,亲自的动手,亲自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重点和难点在活动或项目完成的过程中逐步化解,逐步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动手能力。
6.教学准备
PPT,尺子,音叉,乒乓球,黑板,粉笔
7.学习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回答
创设情境引入包新课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学生思考
进行新课 第一:音调 音调的定义?那么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师生总结;声音的高低 频率:(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3)单位:赫兹 符号(Hz) 第二:响度 响度的定义?那么响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教师总结;声音的强弱(大小),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第三:音色 音色的定义?那么音色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师生总结:音色是声音的品质。 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学生讨论并回答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声音的三个特性,如何区分这三个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音调与响度比较难于区分,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内容
作业 课后练习 学生练习
8.板书设计
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的影响因素: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 赫兹的符号(Hz) 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 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影响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品质。音色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等。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巩固: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作出课后习题。 预设学生完成情况:50%的学生完成了了前三道题,其他的学生没有完成。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我更新了教育理念,明确了教育目标, 改进策略:要教会学生学习。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