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5.70°,东经102.79°。积石山县地震后,低温将持续一周左右。本次地震已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完成下面小题。
1. 地震发生后逃生的窗口期(最佳逃离时间)长短,和震源深度呈正相关,原因正确的是( )
A. 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 B.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C.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D. 人体应激反应能力
2. 本次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有( )
①低温天气②震源深度大③建筑物抗震等级高④地震发生时间在夜间⑤地震等级较高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④
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的沙丘。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不同,平面图像马蹄,又像一条抛物线。在特定情况下,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丘相互演变。下图为某地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形沙丘( )
A. 分布区域风向相对稳定 B. 迎风坡均较陡
C. 上图沙丘演化主导因素是地形 D. 两翼均指向风向
4. 在图示地区抛物线形沙丘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风为( )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和平精荚”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图中,甲为模拟海岛地图,而乙为队员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丙为“气温变化特征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据图丙,队员降落后可能感觉海风的时间段是( )
A. 6时至18时 B. 8时至16时 C. 16时至次日8时 D. 18时至次日6时
6. 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低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023年10月18日,我国某市气象局发布未来5天的天气情况(如下表所示),并预报近日局部地区将会有轻微霜冻出现,提醒市民早晚外出要注意保暖。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19日 20日 21 日 22日 23日
天气 状况 晴转多云 晴转多云 多云间阴 晴间多云 晴
9°C~21℃ 10°C~20℃ 13°C~19°C 10°C~22℃ 1°C ~19℃
南风3~4级 南风3~4级 南风3~4级 南转北风3~4级 北风3~4级
7. 可能出现轻微霜冻的时间是( )
A. 19日凌晨 B. 23日傍晚 C. 22日凌晨 D. 23日凌晨
8. 与23日相比,21日昼夜温差小的原因( )
①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②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③夜间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④夜间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海洋混合层是指海一气相互作用和风浪搅拌作用使海洋近表层产生的厚度一定、水温均一的水层,其下为水温急剧下降的温跃层,这里常常成为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分界面。下图为2022年8~11月我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多个观察站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与混合层相比,温跃层( )
A. 密度较小 B. 盐度较低 C. 温度较高 D. 水深较深
10. 图中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表径流丰富 B. 蒸发量小 C. 降水丰富 D. 寒流影响
2023年7月29日起,受台风、地形等综合作用影响,中国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出现灾害性特大暴雨天气。7月31日洪峰形成后,北京市第一次动用了1998年建成的滞洪水库蓄洪,最大限度发挥水库的蓄洪调峰作用,减轻了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1. 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 B. 地表径流 C. 地下径流 D. 降水
12.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于水体更新
②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④是海洋和陆地联系的唯一纽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 地表径流 B. 地下径流 C. 地形 D. 生物
14. 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地表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较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下面三幅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完成下面小题。
15. 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条件不同 B. 光照条件差异 C. 土壤性质不同 D. 水分条件差异
16. 图中骆驼刺典型分布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青藏高原 B. 华北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东南丘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综合题(共四题,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地区(图1),全岛8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是全球第二大冰盖(覆盖广大地区的极厚的冰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增温现象明显。融池是冰盖融化后,流水聚成的水池。近30年来,格陵兰冰盖表面融池增多,冰盖边缘冰川融化崩解现象加剧。图2为融池造成的冰盖边缘崩解示意图。
(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融池的形成对加速冰盖边缘冰川崩解的作用。
(2)近些年,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冰山增多。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海域冰山增多的原因。
(3)分析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冰山增多对表层海水盐度可能带来的变化。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7月的一天,南阳市某学校师生来到宁夏环香山地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环香山地区海拔1600一1800米,年降水量不足180毫米,蒸发量却达2400毫米,太阳能资源丰富,建有光伏产业园。
材料二: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坡地的砂石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左图)。经过了解,这是当地农民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创造的“砂田”耕作方式。同学们对环香山地区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量,并绘制了示意图(右图)。
材料三:砂田种植西瓜,产量高、品质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一些瓜农为追求高产,不合理施肥、灌溉微咸水以及连年重茬种植,导致砂田退化。同学们了解到,宁夏政府已经提出要逐步有序退出砂田瓜种植。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环香山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出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并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砂田耕作方式的好处。
(3)结合材料三,从土壤特征角度说明砂田瓜种植对土壤产生的影响。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道路大多为普通沥青路面,其热容量和不透水性特点带来诸多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科研人员研究出大孔隙透水沥青,这种沥青铺设的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具有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内涝等诸多优点。下左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和不透水沥青路面温度日变化,下右图示意大孔隙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
(1)与不透水沥青路面相比,说明透水沥青白天近地面气温较低的原因。
(2)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透水沥青路面对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
(3)结合水循环的角度,说明铺设透水沥青在减轻城市内涝中的作用。
2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大峡谷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境内,与一般峡谷地貌不同,“V”形谷特征并不突出,峡谷两岸山壁几乎成900陡崖。它是喀斯特多层次地貌景观的集中表现,以地缝嶂谷、群瀑悬练、碳酸钙壁挂而著名。7000万年前,湍急的马岭河与地下暗河合力把地表撕开一条裂缝带,有人说这是“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
材料二: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中乔木高大挺拔,人们形象地称为“望天树”。板状根是热带雨林中的乔木为适应潮湿的自然环境和激烈的物种竞争而演化出来的支柱根和呼吸根。一些巨树的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数十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有利于马岭河大峡谷形成的自然条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板状根是如何体现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5.70°,东经102.79°。积石山县地震后,低温将持续一周左右。本次地震已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完成下面小题。
1. 地震发生后逃生的窗口期(最佳逃离时间)长短,和震源深度呈正相关,原因正确的是( )
A. 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 B.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C.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D. 人体应激反应能力
2. 本次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有( )
①低温天气②震源深度大③建筑物抗震等级高④地震发生时间在夜间⑤地震等级较高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不影响地震的发生,与地震发生后逃生的窗口期无关,A选项错误。由于地震波的横波与纵波传播速度和传播形式不同,两者传播速度时间大概相差十几秒,纵波传播速度快,且会导致地面上下颠簸,建筑物倒塌的可能性更小,横波传播速度慢,且会导致地面左右摇晃,建筑物倒塌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可以利用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的时间差逃生,且地震发生后逃生的窗口期(最佳逃离时间)长短,和震源深度呈正相关,震源深度越深,横波和纵波到达地面的时间差越长,逃生的窗口期越长,B选项正确。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影响地震烈度,与地震发生后逃生的窗口期关系不大,C选项错误。人体应激反应能力不是地震发生后逃生的窗口期的主要影响因素,D选项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本次地震发生在12月,是冬季,低温天气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①正确。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源深度小,破坏性大,②错误。建筑物抗震等级高破坏性小,损失小,③错误。地震发生时间在夜间,人们反映不及时,损失大,④正确。发生6.2级地震,地震等级较高,⑤正确。C正确。故选C。
【点睛】地震时室内逃生方法:地震发生时室内正确逃生方式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应采取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同时,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因燃气管线破裂泄漏的易燃易爆气体。
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的沙丘。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不同,平面图像马蹄,又像一条抛物线。在特定情况下,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丘相互演变。下图为某地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形沙丘( )
A. 分布区域风向相对稳定 B. 迎风坡均较陡
C. 上图沙丘的演化主导因素是地形 D. 两翼均指向风向
4. 在图示地区抛物线形沙丘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风为( )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知,抛物线沙丘是由新月形沙丘演变而来,故区域的风力稳定,A正确;两种沙丘都是风力堆积形成,迎风坡都较缓,B错误;图中的沙丘演变主要的外力是风力,C错误;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新月形沙丘两翼指向下风向,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相反,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据图可知,该沙丘向东南凸出,翼角指向西南,说明该地主导风是西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和平精荚”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图中,甲为模拟海岛地图,而乙为队员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丙为“气温变化特征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据图丙,队员降落后可能感觉海风的时间段是( )
A. 6时至18时 B. 8时至16时 C. 16时至次日8时 D. 18时至次日6时
6. 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低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热力环流的过程得知,当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时,海洋大气下沉形成高压、陆地为低压,即吹海风,由图可知,在8时至16时时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故此时吹海风。B正确,ACD错。故选B。
【6题详解】
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①气压大于②,④气压大于③,水平方向上气流由①向④运动、③向②运动,说明①气压比④高、③气压比②高,综上可知,①、②、③、④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①④③②,气压最低的为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陆风的成因为昼夜交替过程中海洋-陆地间的气温差,即日间海面上气温低于陆地,而夜间高于陆地。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
2023年10月18日,我国某市气象局发布未来5天的天气情况(如下表所示),并预报近日局部地区将会有轻微霜冻出现,提醒市民早晚外出要注意保暖。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19日 20日 21 日 22日 23日
天气 状况 晴转多云 晴转多云 多云间阴 晴间多云 晴
9°C~21℃ 10°C~20℃ 13°C~19°C 10°C~22℃ 1°C ~19℃
南风3~4级 南风3~4级 南风3~4级 南转北风3~4级 北风3~4级
7. 可能出现轻微霜冻的时间是( )
A. 19日凌晨 B. 23日傍晚 C. 22日凌晨 D. 23日凌晨
8. 与23日相比,21日昼夜温差小的原因( )
①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②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③夜间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④夜间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7. D 8. D
【解析】
【7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23日该地最低温度仅1℃,是19~23日中最低气温最低的一天;且23日为晴天,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容易出现霜冻,故可能出现轻微霜冻的时间是23日凌晨,选项中其他时间段最低温度都较高,不易形成霜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23日是晴天,21日多云间阴,21日白天多云,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近地面气温不高;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温度较高,因此昼夜温差小。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能量截留在大气中,然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的能量损失,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一般大气透明度越低、温室气体含量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气温越高。
海洋混合层是指海一气相互作用和风浪搅拌作用使海洋近表层产生的厚度一定、水温均一的水层,其下为水温急剧下降的温跃层,这里常常成为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分界面。下图为2022年8~11月我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多个观察站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与混合层相比,温跃层( )
A. 密度较小 B. 盐度较低 C. 温度较高 D. 水深较深
10. 图中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表径流丰富 B. 蒸发量小 C. 降水丰富 D. 寒流影响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与混合层相比,温跃层温度更低,盐度更高,故温跃层的密度大于混合层,A错误;混合层位于表层,读图可知,混合层盐度低于温跃层,B 错误;读图,水温随深度增大而递减,混合层的温度高于温跃层,C错误;混合层位于海洋近表层,温跃层位于其下面,温跃层水深较深,D正确。故选 D。
【10题详解】
图中所示海域位于中沙群岛附近,年降水量大,表层海水首先接收到雨水,导致表层海水盐度较低,C正确;中沙群岛岛屿面积较小,地表径流较少,A 错误;表层海水温度较高,蒸发量更大,B错误;中沙群岛位于南海,主要受暖流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负相关)、盐度(正相关)和深度(正相关)。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热膨胀。
2023年7月29日起,受台风、地形等综合作用影响,中国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出现灾害性特大暴雨天气。7月31日洪峰形成后,北京市第一次动用了1998年建成的滞洪水库蓄洪,最大限度发挥水库的蓄洪调峰作用,减轻了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1. 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 B. 地表径流 C. 地下径流 D. 降水
12.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于水体更新
②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④是海洋和陆地联系的唯一纽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是利用水库拦截地表径流汇聚形成的洪峰,使其洪峰流速减慢,流量下降,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而对蒸发、地下径流和降水环节影响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通过水循环环节,使得水体发生周而复始的变化,促进水体更新,①正确;水循环过程发生了热量交换,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正确;由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等环节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堆积等作用,会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③正确;水循环是海洋和陆地联系的主要纽带,而不是唯一纽带,④错误。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它维持了全球水量平衡;第二,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三,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第四,它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 地表径流 B. 地下径流 C. 地形 D. 生物
14. 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地表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较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3. D 14. A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生物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通过生物的循环才能把大量的太阳能纳入成土过程,才能使分散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的多种养分物质聚集于土壤之中,才能使土壤具有肥力,并使之不断更新,因此成土过程实质上就是母质在一定条件下为生物不断改造的过程,没有生物的作用,便没有土壤的形成,尤其是陆生植物与土壤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从属性.。所以,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生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图示区域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径流量越低;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土壤容易被冲走。①②对,A对。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岩石,地下径流量不受当地气温影响,③④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土壤的有关知识。
下面三幅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完成下面小题。
15. 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条件不同 B. 光照条件差异 C. 土壤性质不同 D. 水分条件差异
16. 图中骆驼刺典型分布区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青藏高原 B. 华北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东南丘陵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左图“草原巨人”纺锤树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减少干季水分蒸发,形成图示植被外形特点,将水分储存在植物体内;中间的图中骆驼刺根系发达,主要是该地区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较深;右图热带雨林分布地区年降水丰富,树木可独木成林,因此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水分条件的差异,D正确;与光热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性质没有必然性的关系,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骆驼刺耐旱耐,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适合骆驼刺生长,C正确;北方华北平原和南方东南丘陵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降水多,地带性植被为森林,BD错误;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不符合骆驼刺生长条件,A错误。故选C。
【点睛】骆驼刺落叶灌木。枝上多刺,叶长圆形,花粉红色,6月开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开放20 余天,结荚果,总状呈花序,根系 一般长达20米。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分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新疆各地均有分布。骆驼刺有花 内和花外两种蜜腺,花外蜜腺泌汁凝成糖粒,称为刺糖,群产量可达30—40公斤。骆驼刺是骆驼的牧草,所以又称骆驼草 ,是一种矮矮的地表植物。 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刺尽量使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同时将宠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如此庞大的根系能在根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综合题(共四题,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地区(图1),全岛8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是全球第二大冰盖(覆盖广大地区的极厚的冰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增温现象明显。融池是冰盖融化后,流水聚成的水池。近30年来,格陵兰冰盖表面融池增多,冰盖边缘冰川融化崩解现象加剧。图2为融池造成的冰盖边缘崩解示意图。
(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融池的形成对加速冰盖边缘冰川崩解的作用。
(2)近些年,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冰山增多。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海域冰山增多的原因。
(3)分析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冰山增多对表层海水盐度可能带来的变化。
【答案】(1)融池形成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加速冰盖融化;冰盖边缘受重力影响而崩解。
(2)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和格陵兰岛冰川加速融化,冰山增多;更多的冰山在洋流作用下被带至纽芬兰岛附近。
(3)盐度降低;冰山增多,水温下降,蒸发减弱,盐度降低;冰山融化,淡水增多,盐度降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格陵兰岛的融池”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候变暖、海水的性质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线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信息可以推知,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融池形成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使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被转化为热能,加速冰盖的融化;融池中的水在冰盖边缘流动,会对冰盖产生冲刷和侵蚀作用,使得冰盖边缘逐渐变薄,最终导致冰盖边缘在重力作用下崩解;融池的形成还会改变冰盖表面的温度分布,使得冰盖内部的温度结构发生改变,进一步加速冰盖的融化和边缘的崩解。
【小问2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推测,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冰山增多,应该是由洋流带过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上升,使得冰山在海洋中的融化速度加快,进一步加剧了冰山的增多;纽芬兰岛在千岛寒流及附近海域洋流的作用下,将北极地区更多的冰山带到了该地区。
【小问3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冰山融化后会向海洋中注入大量的淡水,使得海水盐度降低;冰山增多会导致海洋水温下降,从而减弱海水的蒸发作用,进一步降低海水盐度;融化的冰山水会增加海洋中的淡水含量,使得海水盐度降低。
【点睛】冰山对航运安全、海洋生态环境、沿海城市和村庄、全球气候变化、旅游业等都有影响。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7月的一天,南阳市某学校师生来到宁夏环香山地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环香山地区海拔1600一1800米,年降水量不足180毫米,蒸发量却达2400毫米,太阳能资源丰富,建有光伏产业园。
材料二: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坡地的砂石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左图)。经过了解,这是当地农民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创造的“砂田”耕作方式。同学们对环香山地区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量,并绘制了示意图(右图)。
材料三:砂田种植西瓜,产量高、品质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一些瓜农为追求高产,不合理施肥、灌溉微咸水以及连年重茬种植,导致砂田退化。同学们了解到,宁夏政府已经提出要逐步有序退出砂田瓜种植。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环香山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出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并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砂田耕作方式的好处。
(3)结合材料三,从土壤特征角度说明砂田瓜种植对土壤产生的影响。
【答案】(1)海拔高,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白天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2)差异:同一深度砂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裸田;随着深度增加,砂田土壤含水量变化小,裸田土壤含水量变化大;
好处: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砂田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
(3)不合理施肥会导致土壤板结;长期灌溉微咸水会导致土壤盐渍化;连年重茌种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宁夏中西部干旱山区西瓜种植铺压砂砾石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大气受热过程,水循环,土壤的养护的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宁夏环香山地区处在我国第二级阶梯、干旱半干旱区,第二级阶梯处海拔高,晴天多,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白天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散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小问2详解】
差异:读图可知差异是砂田土壤含水量折线位于裸田土壤含水量折线的右侧,说明同一深度砂田土壤含水量大于裸田土壤含水量;在深度为10cm时砂田土壤含水量约为12%、裸田土壤含水量约为7%,在深度为40cm时砂田土壤含水量约为16%、裸田土壤含水量约为14%,说明深度都增加30cm,砂田土壤含水量增加2%、裸田土壤含水量增加7%,判断砂田土壤含水量变化小、裸田土壤含水量变化大。
好处:根据材料可知好处是环香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80毫米、蒸发量达到2400毫米,水资源十分紧张,在坡地上覆盖砂石能够阻隔太阳辐射,从而减弱土壤水分的蒸发,保留土壤水分;同时,砂石增加了地表的粗糙程度,能够阻拦地表径流,增加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的时间,增加下渗量,从而增加土壤水分。
【小问3详解】
砂田西瓜需要施用化肥,保证养分供给,不合理施肥会导致土壤板结,宁夏处在干旱半干旱区,长期灌溉微咸水会导致土壤盐渍化,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连年重茌种植会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降低西瓜品质。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道路大多为普通沥青路面,其热容量和不透水性特点带来诸多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科研人员研究出大孔隙透水沥青,这种沥青铺设的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具有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内涝等诸多优点。下左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和不透水沥青路面温度日变化,下右图示意大孔隙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
(1)与不透水沥青路面相比,说明透水沥青白天近地面气温较低的原因。
(2)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透水沥青路面对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
(3)结合水循环的角度,说明铺设透水沥青在减轻城市内涝中的作用。
【答案】19. 原因: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与不透水沥青路面相比,透水性沥青孔隙大,白天有利于路面下方的水分蒸发,从而降低沥青路面白天的温度,近地面气温较低。
20. 透水沥青路面能有效降低城市的气温,减小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差,从而减小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气压差异,降低热岛环流强度。
21. 透水沥青有利于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和不透水沥青路面温度日变化和大孔隙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为载体,主要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水循环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左图信息,可明显看出透水沥青路面白天近地面气温较低,由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与不透水沥青路面相比,透水沥青孔隙大,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白天有利于路面下方的水分蒸发, 从而降低沥青路面白天的温度,地面辐射相对较弱,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相对较少,所以白天近地面气温较低。
【小问2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透水沥青路面近地面的白天气温较不透水沥青路面更低,因此透水沥青路面能有效降低城市的气温,减小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差,从而减小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气压差异,降低热岛环流强度。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透水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所以透水沥青路面有利于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
2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大峡谷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境内,与一般峡谷地貌不同,“V”形谷特征并不突出,峡谷两岸山壁几乎成900陡崖。它是喀斯特多层次地貌景观的集中表现,以地缝嶂谷、群瀑悬练、碳酸钙壁挂而著名。7000万年前,湍急的马岭河与地下暗河合力把地表撕开一条裂缝带,有人说这是“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
材料二: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中乔木高大挺拔,人们形象地称为“望天树”。板状根是热带雨林中的乔木为适应潮湿的自然环境和激烈的物种竞争而演化出来的支柱根和呼吸根。一些巨树的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数十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有利于马岭河大峡谷形成的自然条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板状根是如何体现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答案】(1)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性强;多雨的气候。
(2)乔木高大,板状根支撑作用更强;土壤过湿,裸露地表的板状根有利于保障正常呼吸;土壤贫瘠,板状根利于从更大范围吸取养分;可以抢夺其它物种的养分,避免其它物种竞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大峡谷和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峡谷的形成、植被与环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材料“国家级风景区马岭河大峡谷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境内,它是喀斯特多层次地貌景观的集中表现”说明贵州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形成基础上可溶性岩石广布;材料“7000万年前,湍急的马岭河与地下暗河合力把地表撕开一条裂缝带”说明地质历史时期,岩石透水性强,加上多雨的气候,马岭河不断的下切,而其河谷下方由于流水溶蚀形成暗河,随着马岭河不断的下切,暗河顶部溶岩被切穿,暗河顶部坍塌,形成“天沟地缝”。
【小问2详解】
从当地乔木的特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热带雨林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土壤过于潮湿,土壤中空气少,为适应潮湿的自然环境,热带雨林中的乔木演化出呼吸根,裸露在地表与更多的空气接触,利于植被进行呼吸作用;热带雨林生物繁多,为了获得更多的光照,热带雨林中乔木高大挺拔,同时演化出支柱根对乔木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倒覆;土壤贫瘠,为了获得更多的养分,一些巨树的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数十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可以抢夺其它物种的养分,避免其它物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