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2 18:1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北宋的政治
一、基础通关
1.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历史时空观念,下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2.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的重要措施是(  )
A.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B.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D.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3.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统治者(  )
A.实行养兵政策
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4.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时期实行了(  )
A.商鞅变法 B.“庆历新政”
C.宋金和议 D.王安石变法
5.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
A.重武轻文 B.重农抑商
C.奖励耕战 D.重文轻武
6.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其中,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的措施是(  )
A.农田水利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
7.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夺其权”措施的是(  )
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能力突破
8.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下列属于他统治期间实施的政策的是(  )
①结束割据,完成大一统
②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③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④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土,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朝实行文治政策。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创立殿试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宋初,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与当地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共同治理地方事务。其目的是(  )
A.分散地方长官权力
B.收归军事指挥权
C.增强地方长官势力
D.分割宰相行政权
11.王安石变法数年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田面积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达到3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
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12.古代的丞相制度始于秦朝,秦汉时期宰相在朝堂之上可以与皇帝坐而论道。北宋宋太祖赵匡胤悄然撤去了朝堂宰相的座位,从此宰相要和文武百官一样,站着同皇
帝讲话。这表明北宋时期(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削弱了相权
C.地方割据严重
D.宰相权力得到加强
三、素养达标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窃闻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武人为总管,领兵马,号将官,受节制,出入战守,唯所指挥。国家承平百有二十余年,内外无事,以其制御边臣,得其道也。
——刘挚《上哲宗论祖宗不任武人为大帅用意深远》
材料二 宋太祖既然认为读书能为政治带来实用功能,也深信文官不具有篡夺皇位的野心与能力,乃倾向将权力托付给文臣。太祖曾明白地宣称,将以文职官员取代武臣作为地方长官。
——方震华《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唐宋之际的文武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祖宗”“不以武人为大帅”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调整文武关系的重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 2.B 3.C 4.D 5.D 6.D 7.D
二、 8.B 9.A 10.A 11.A 12.B
三、13.(1)措施: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等。
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或避免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
(2)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科举制的改革和发展;束缚了武将统军的指挥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