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2 20:0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是的,国家是每个人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份,从古至今,有多少爱国之士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写此文是为记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法庭上与敌人英勇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
文章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
被捕前(2—7)
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
工友阎振三被抓
被捕时(8—18)
父亲不顾亲友劝说,坚持留在北京
父亲面对危险处变不惊
被审时(19—29)
父亲在法庭上镇定、沉着
被害后(30—33)
全家得知遇难消息,非常悲痛
用心地读一读“被捕前”的部分,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关注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语言描写
对比
对比:父亲此时的态度和他平常的耐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这两个方面的统一。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前后呼应
党的机密文件
父亲不愿意告诉我实情,原来是为了保护我。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语言描写
对比
从父亲的这番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严峻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明知形势严峻,处境万分危险,但他将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他忠于革命,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环境描写
形势严峻,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动作描写
从父亲的动作和神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慌不忙”说明父亲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表现出父亲面对险境时的从容不迫。
“惯有”说明父亲在敌人面前一直都是这样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这表现出了共产党人忠于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午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思考:面对亲人的哭喊,父亲为什么没说一句话
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处境下仍镇定自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伤痛。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她们化悲痛为力量。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语言描写
不想连累家人
不舍
这是前后照应的写法。“昨天是4月28”强调了父亲被难的时间,说明这一天天让作者印象深刻,永远难忘,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文章里还有几处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找出来,读一读。
如:“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前文中的“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相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前文中的“工友阎振三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
想一想: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1)在结构上,使文章显得更加紧凑和严谨,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在内容上,使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显得更加突出。
(3)在情感表达上,点明文章的中心,升华文章的主题,说明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中,永远也不会忘记。
通过学习本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先生?
一位对孩子慈爱,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和力量的慈父。
一位忠于革命、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伟大革命者。
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 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的 ,对反动派残杀革命者的 ,
以及对父亲 。
民族解放
敬佩
痛恨
深切的怀念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