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高三一轮总复习验收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比较图例中的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类型,有“远郊”型、“近郊”型,有“城中村”型、“城市住宅”型,可以推断
划分标准是“与市中心距离”和“宅基地类型”。
2.【答案】D
【解析】远郊城中村型流动人口聚居区主要呈团块状分布在城市外围,地租低廉,推测土地利用类型以农村宅基
地和物流仓储用地等为主,生产景观与生活景观相互混杂。
3.【答案】B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处,降水差异较大,影响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利用方式的主导
因素为水分。B选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自然恢复是指利用自然力量和机制使受损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的时间周期较长,适用
于破坏较轻的草地,A选项正确;自然修复的草地适应性较强,B项错误;自然恢复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采取任何
人工措施或只采取某种措施,C、D选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该地区实施退耕还草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区域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治理区域贫困,实现人地协调。D选项
正确。
6.【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村庄每年有三个月得不到阳光照射,该村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月22日)的
前后各一个半月即为反射镜工作的时间段,起始时间大致为11月8日至次年2月8日。C选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随着太阳的移动,反射镜应相应进行倾斜(见图)和水平转动,始终让阳光向下反射照射村
庄。该地位于北半球,相比于11月份,12月份该村庄昼长更短,反射镜启动时间更晚。正午时刻,12月太阳高
度角较小,镜面反射光线应在11月的基础上继续下俯一定的角度,反射镜倾斜角度减小,故D项正确,A、B、C
选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由题可知,该地大致位于40N,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光伏面板倾斜角与
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为40°。B选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三亚具有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育种周期短、水稻生长周期短等自然优势,①④正确;降水丰
富不是三亚的独特优势,三亚位于热带沿海,受台风等气象灾害威胁大,②③错误。D选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与三亚相比,长沙位于水稻主产区,育种的基础条件好,A选项正确;长沙受病虫害影响大,B选项不符
合客观实际;劳动力资源和交通条件不是建设育种基地的必要条件,C、D选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湖北南部、赣北地区受偏北风影响,赣南大部分地区受偏南风影响,且偏北风风力较大,出现
暴雨天气,判断为冷锋天气。C选项正确。
地理第1页(共2页)江西省部分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
地 理 试 卷
试卷共4页,19 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流动人口聚居区是流动人口规模和比重均达到一定阈值的城市空间单元。下图示意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空间类型分布。据此完成1 ~2题。
1.推测流动人口聚居区空间类型划分依据是
①与市中心距离 ②外来人口占比
③出租房屋面积占比 ④宅基地类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地理 第1页(共4页)
2.最可能出现生产景观与生活景观相互混杂的流动人口聚居区空间类型是
A.近郊城市住宅型 B.远郊城市住宅型
C.近郊城中村型 D.远郊城中村型
科尔沁左翼后旗行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1950年和2000年,该地区先后启动了草地开垦和草地修复两项措施,草地修复分别采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方式。如图为该地区2020年土地利用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图示土地利用方式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
4.与人工修复相比,自然恢复
A.更适合破坏较轻的草地
B.形成的草地环境适应性较差
C.不需要采取任何人工措施
D.只采取播撒草种等生态措施
5.该地区实施退耕还草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牧业规模 B.缓解人口压力 C.构筑生态屏障 D.治理区域贫困
维加内拉是意大利的小村庄,大致位于40°N,该村庄坐落于深谷底部,四周高山林立,每年约三个月得不到阳光的照射。后来村民们安装了巨大的反射镜,并采用阳光同步技术,控制镜面随太阳的移动调整倾斜角度和水平角度,让阳光向下照射村庄。下图示意维加内拉小村反射镜工作原理。据此完成6~8题。
6.该村庄反射镜每年工作的起始时间大致为
A.5月8日 B.6月 22 日 C.11 月 8 日 D.12月22 日
7.与11月相比,12月该村庄反射镜
A.启动时间更早,正午倾斜角度更大 B.启动时间更晚,正午倾斜角度更大
C.启动时间更早,正午倾斜角度更小 D.启动时间更晚,正午倾斜角度更小
8.该村庄将上述阳光同步技术用于光伏发电,春分日正午光伏面板倾斜角为
A.30° B.40° C.55° D.60°
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是我国两个重要的水稻育种基地,培育出众多水稻良种,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图示意三亚地区地理位置。据此完成9~10题。
9.三亚水稻育种的时间效率高居全国之首,是因为三亚
①全年高温 ②降水丰富 ③气象灾害威胁小 ④水稻生长周期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与三亚相比,长沙建设水稻育种基地的关键优势是
A.位于水稻主产区 B.病虫害影响小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交通条件优越
2023年4月3~4日,江西境内出现一个狭窄的暴雨带。下图示意4日8时局部地区风向和风力。 据此完成11~13 题。
11.形成该暴雨带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12.下列地点位于该暴雨带内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3.此次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东北气流 B.东南气流 C.西北气流 D.西南气流
湖水透明度与水体悬沙量及浮游生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湖水悬沙来源:一是河流输入,二是湖底上泛。地处云贵高原的抚仙湖,水深较小,湖水清澈。下图示意抚仙湖气象要素的季节变化,受气象条件影响,湖水透明度冬季最小,秋季最大。据此完成14~16题。
14.抚仙湖风速最大的月份,月降水量约为
A.30 mm B.40 mm C.230 mm D.240 mm
15.夏季到秋季,抚仙湖透明度上升的原因是
①泥沙输入减少 ②泥沙输出增多
③浮游生物繁殖减慢 ④浮游生物消耗加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抚仙湖一年中冬季湖水透明度最低的原因是
A.河流输入泥沙较多 B.湖底上泛泥沙较多
C.浮游生物繁殖较快 D.水生植物繁殖较快
地理 第3 页(共4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 分)
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最大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下图示意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情况。
(1)云南省蔬菜生产由原来的自给农业转向商品农业,试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加以解释。(6分)
(2)说明云南高海拔山地产区的蔬菜大量输往广东的原因。(6分)
(3)作为区域间要素流动,云南蔬菜大量输往京津冀地区,分析这一部分蔬菜的产区及生产季节。(5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 分)
冰舌是冰川沿着地表移动的前沿部分,流动速度相对较快,呈舌状前突。下图是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冰山冰舌景观图,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慕士塔格冰山雪线有所上升。
(1)解释气候变暖导致雪线上升的原因。(4分)
(2)说明雪线附近日温差较小的原因。(4分)
(3)指出气候变暖对图示区域季节性积雪带来的时空变化。(5 分)
(4)分析图示冰舌明显前突的地形条件。(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某河流发育在青藏高原西部的一处某坡面上,干流流向自东向西,干流南北两侧形成了多条短小流急的支流。下图是该河流干支流纵剖面示意图,实线是北侧支流,虚线是南侧支流。
(1)指出甲支流流向,并阐述理由。(5 分)
(2)说明该河流流量大小及原因。(6分)
(3)甲支流源头位于原始坡面,据此说明甲支流长度增大的过程。(5 分)
地理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