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2 17:5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陆海空交通的发展
1.(2022黑龙江鹤岗一中期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汽车制造业大亨亨利·福特在实行泰勒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组织大批量生产,首创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作业,通过连续不断的传送运转,使劳动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这说明  (  )
A.福特首创了标准化生产
B.廉价产品出现成为可能
C.人被机器取代,失业贫困
D.垄断组织成为生产形式
2.从新中国生产第一辆汽车的1955年到1979年,汽车产量达158.7万辆;1980年至2009年8月,我国汽车产量达6 882万辆,是前三十年的42倍;2020年中国全年生产汽车2 522.5万辆、销售汽车2 531.1万辆。材料反映出(  )
A.民众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大众心态从保守逐渐走向开放
C.汽车工业发展适应了社会需要
D.中国制造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
3.(2022山西太原期末)1956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同时出台法案建立了“联邦公路信托基金”,基金中87.6%的资金来自机动车燃油税。这打破了美国国会不将税收专门用于指定目的的惯例。据此可知,美国(  )
A.三权分立体制有所调整
B.联邦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政府重视公共交通建设
D.税收政策为国防而服务
4.下表是《世界各国典型高速铁路建设工期对比表(2015年)》,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 线路(设定距离大致相等) 工期(年)
中国 北京—上海 3
日本 东京—新大阪 5
德国 科隆—法兰克福 7
英国 伦敦—福克斯通 11
韩国 首尔—大丘 12
意大利 罗马—佛罗伦萨 22
A.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中国科技迅速提升
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D.西方各国普遍衰落
5.为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20年来,时速30节以上的高速气垫船、水翼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为20~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这体现了现代船舶制造的(  )
               
A.大型化 B.专业化 C.自动化 D.高速化
6.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1960年4月23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东风号”从投料到下水,只用了八十八天时间。1957年,日本川崎重工建造的载重一万零五百吨的“西风号”远洋货轮,从投料到下水花了四个月零九天时间。这体现了中国 (  )
A.经济建设盲目追求高速度
B.人民快速实现现代化的愿望
C.船舶制造技术已领先世界
D.制造业实现了自动化和高速化
7.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进行了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航空史上的新纪元。此次飞行(  )
A.是蒸汽机的新应用
B.加速了内燃机的创制
C.开创人类立体交通新时代
D.是石油工业发展的结果
8.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表格中中国客运量数据的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铁路 公路 水运 民用航空
1978 81 491 149 229 23 042 231
1988 122 645 650 473 35 032 1 442
A.改革开放促进交通运输发展
B.科技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化
D.对外开放政策加速了航空业发展
题组二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9.(2022江苏无锡期末)19世纪90年代,美国知名记者拉尔夫这样描述电车:“以极快的速度呼啸而过,因此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那里配有独立的花园,可以享有宽敞的空间。”据此可知,电车(  )
A.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减少市政服务费用
D.消除交通拥堵现象
10.在清末,即使不说随铁路引进的标准时,火车自身也充当了钟表的角色。定时的列车、班车、轮班,周而复始,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也往往成为某一时间的代表了。这一现象说明(  )
A.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火车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11.(2022河北邯郸期末)有学者在记述近代天津时指出:“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发展。”这反映出(  )
A.城市区域分工更加明确
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人口增长推动城市扩张
12.(2022湖北三校检测)在古代,旅游多是限于少数人的奢侈活动。到了近代,旅游主体队伍日益扩大,人们不再满足于在本国的疆土上游历观光,竞相憧憬并实践着到异域畅游。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殖民扩张的进行
B.思想解放的推动
C.国家政策的转变
D.交通成本的降低
13.曾经作为中国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在汽车、摩托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几乎失去立足之地。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它又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群中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 (  )
A.中国人社会生活节奏变慢
B.自行车具有更便捷的特点
C.中国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D.人们环保与健身意识增强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陆海空交通的发展
1.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于1913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1913—1914年生产了约24.83万辆汽车,每天生产近800辆,平均每36秒生产1辆汽车,10年之后达到了每15秒生产1辆。福特的奇迹也是美国奇迹。材料说明(  )
A.汽车工业实现了人工智能
B.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提高
C.美国奇迹等同于福特奇迹
D.垄断组织造成了生产集中
2.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的一篇报道中写道:“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是成功的史篇,也是失实的研究报告。”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
B.政策环境不利于外企发展
C.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
D.工业发展未融入世界潮流
3.“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  )
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
B.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
C.科技引导石油高效利用
D.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
4.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09—1949年,我国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学习军事航空和飞机制造技术。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这说明(  )
A.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发展
B.航空救国是所有知识分子的理想
C.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
D.中国近代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
题组二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5.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山东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6.1900年,第一条巴黎地铁在塞纳河右岸投入运行,其他线路也随后开放,人们因地铁可以居住在距离单位很远的地方。这表明(  )
A.大众交通改变了城市居住格局
B.交通革命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C.社会各阶层间实现了快速流动
D.民众之间的情感联系日益密切
7.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间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这表明 (  )
A.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B.新式交通工具推动思想观念的革新
C.京津地区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沿阵地
D.甲午战争战败激发了国人民族意识
答案与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 2.C 3.C 4.B 5.D 6.B 7.C 8.A
9.B 10.D 11.C 12.D 13.D
1.B “首创”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的标准化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体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商品成本下降,使廉价产品的出现成为可能,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人被机器取代,造成失业和贫困,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知识拓展   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几个大企业联合组成的经济同盟。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通过协议、同盟等形式,瓜分和垄断商品生产、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规定垄断价格,加强对外经济扩张,以此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思、跨国公司等。
2.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汽车的产量和销售量飞速增长,说明汽车工业的发展适应了社会的需要,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众消费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中国汽车产量和销售量飞速增长,与大众心态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中国汽车制造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且该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
3.C 根据材料中美国出台相关法案和建立“联邦公路信托基金”可知,美国政府重视国家公共交通的建设,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体制的调整,排除A项;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项;税收政策是为国家服务,并不仅仅只为国防服务,排除D项。
4.B 通过表格数据可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工期最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速铁路建设与国家科技水平相关,工期短说明中国的科技水平提升速度较快,B项正确;高速铁路建设工期本身不能直接反映出经济发展速度,排除A项;高速铁路建设工期长短与城市化水平无关,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D 材料阐述的是现代船舶在速度方面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的竞争,体现的是现代船舶制造的高速化特点,故D项正确。
6.B 由材料“从投料到下水,只用了八十八天时间……日本……花了四个月零九天时间”可知,中国同类型船只的建造速度比船舶工业发达的日本还要快,体现了人民建设的积极性和快速实现现代化的愿望,故B项正确。A、C、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
7.C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它的诞生使人类进入了海陆空立体化交通时代,故C项正确;飞机是由内燃机驱动的,故A、B两项错误;飞机的诞生与广泛应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而非石油工业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
8.A 表格中的时间是“1978—1988年”,显示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铁路、公路、水运和民用航空的客运量都大幅度上升,这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发展,故A项正确。表格中的交通方式在改革开放前已经存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故C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9.B 根据“以极快的速度呼啸而过,因此人们可以放心地将房子建在离他们的商店或办公室五六英里远的地方”可知,电车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市经济繁荣,排除A项;材料与减少市政服务费用无关,排除C项;电车的应用并不会消除交通拥堵,排除D项。
10.D A、C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与民主共和观念无关,B项错误。材料“火车自身也充当了钟表的角色”表明新式交通工具火车是按照标准时工作的,这促使人们有了新的时间观念,D项正确。
11.C 由材料可知,天津城市发展经历了沿河流、沿铁道线、沿电车道等阶段,这突出反映了交通发展对城市布局的影响,C项正确。
1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旅游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成本降低,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中的变化无直接联系,排除。
13.D 自行车出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可以锻炼身体,因此自行车“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群中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人们环保与健身意识的增强,故D项正确。“社会生活节奏变慢”的说法与实际不符,故排除A项。B、C两项内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能力提升练
1.B 2.D 3.B 4.A 5.D 6.A 7.B
1.B 由材料可知,福特公司采用先进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说明科技创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故B项正确。“实现”一词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一个企业的奇迹不能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奇迹,C项错误。在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垄断组织产生了,D项逻辑关系错误,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D 根据“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是成功的史篇,也是失实的研究报告”可知,此时中国的大众汽车厂好似“在一个孤岛上生产”,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未融入世界潮流,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1978年中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B项排除。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发和开放浦东,C项排除。
3.B 高速公路限速节省了石油,也降低了交通事故数量,美国设计师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以及研发电动汽车,题干所列的事项的共同点是能源问题,即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B正确;科技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非能源危机导致,排除A;题干涉及石油消耗量的减少而非高效利用,排除C;题干无法体现民众的时尚追求,排除D。
4.A 材料反映了中国留学生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贡献,说明留学生是促进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的内容,也不足以反映中国近代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排除C、D两项。
5.D 根据“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山东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可知,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山东省内多地之间都能够快速到达,说明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选D;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与材料中区域间经济联系加强无关,且高铁不属于新型交通工具,排除A;“彻底突破”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的竞争意识,排除C。
6.A 根据“人们因地铁可以居住在距离单位很远的地方”可知,新的交通工具改变了城市居住格局,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贫富差距和民众之间的情感联系,排除B、D两项;阶层的流动不是民众上下班的流动,排除C项。
7.B 淞沪铁路、京津间铁路的建成通车,推动了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步履维艰”,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各地区的对比信息,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人们乘坐火车与民族意识无关,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