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0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0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2 18:2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
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辅佐唐太宗17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强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的谏言大多被唐太宗采纳,以“犯颜直谏”而闻名。
魏征其人
贞观之初, 围绕着如何统治农民的问题,朝廷中有过一场争论。以封德彝为代表的一派人主张 “任法律,杂霸道”, 即实行严厉的镇压。魏征坚决反对这种政策。 他以雄辩的事实说明, 大乱之后应当实行“帝道”、“王道”,也就是说应当实行仁政。有雄才大略而又英明果断的唐太宗 ,立即采纳了魏征的意见,从而确立了贞观时期的施政总方针。
背景介绍
一个表现是,宫室土木之作,逐渐增多。另一个表现是,竭诚纳谏之心日见淡薄。“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此外还有畋猎频繁,颇失其度;责罚偏严,时有轻重;用人欠当,远贤近佞的问题等。
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为第二疏。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
“贞观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没有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太宗在一定程度上听取了魏征的这一劝谏。唐太宗也给予魏征很高的评价: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劝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庙号,即唐太宗李世民。
本意是条陈,即逐条陈说。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太宗

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十思
年 号 :贞观
庙号 :唐太宗
谥 号 :文皇帝(初谥)。文武圣皇帝(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 (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754年加谥)。
古代文体总结
疏,本意是条陈,即逐条陈说。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如 《出师表》《陈情表》。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如《马说》《师说》《爱莲说》。
记,包括: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
铭,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如《陋室铭》。
序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如《兰亭集序》;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如《指南录后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如《阿房宫赋》。
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六国论》《过秦论》。
求木之长(   ) 浚( )
殷( )忧 谗(  )邪
黜( )恶  谬( )赏
垂拱(  )  壅(  )蔽
塞( )源 载( )舟   
jùn
yīn
chán
chù
miù
gǒng
yōng
zhǎng

zài
字词正音
文章解读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要求,追求。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zhǎng):生长。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他们的道德仁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望、求、思:“指望”。
厚:丰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
况:何况。
于:介词,对。
明哲:明智的人。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要的地位。
极天:至高无上的皇权。
休:美好,福禄。
念:考虑。
安、危:形作动,安定的生活,危险的境地。
以:第一个是动词,“实行”。第二个是转折连词。
处:保持。
胜:战胜,克服。
国君主持着帝王的重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穷的福禄。(如果)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就(如同)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流远啊。
治国的根本之道在于
全文的核心论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正面论证
第一段结构
“积其德义”
源不深
根不固
德不厚
反面论证
比喻论证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德处其厚
情胜其欲
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和修辞?从什么角度、证明了什么观点?
用比喻论证和排比修辞,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说明治国必“积德义”。
元首:古义“泛指所有帝王”,
今义为“国家最高领导人”
景:大。
殷:深切。
著:显著。
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实:的确。
克:能够。
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
岂……乎:难道是……吗?
之:代词,代指天下。
(历代)所有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而治道显著,但大功告成之后就德性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很困难了吗?
以:连词,表修饰。
以:连词,表并列。
傲:轻视。
行路:古义指“陌路人,陌生人”,今义为“走路”。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当初取得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志愿就放纵性情,轻视他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越这样的敌对国结成一个整体。傲视他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人。
董:督责。
之:代词,代指百姓。
以:介词,“用”。
振:通“震”。
而:连词,“却”,表转折。
怀:感念,感激。
貌、心:名词用作状语,表面上、内心里。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威吓人们,人们最终只是苟且以求免除刑罚,却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畏惧的是民心;(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大:译为“大小”。
人:百姓。
深慎:深切警惕。
奔车:疾驶的车辆。
其:难道。
忽:轻视。
取江山
守江山
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人
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吴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本段结构
奔车朽索
其可忽乎
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是从什么角度分析论证的?作者概括了一条什么普遍规律?阐述了什么观点?
角度:历史角度
普遍规律: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
从取守天下的不同心态上进行论证,说明是否竭诚待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阐明其“民本”思想。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君人者,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安:使……安宁。
冲:虚。牧:养。
下:居……之下。
盘:快乐。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敬:谨慎。
谗邪: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到自己贪图的东西就要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建筑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而险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却能容纳百川,喜爱田猎取乐就想到网开一面,担心懈怠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可能会出现)以谗言陷害别人的小人,就想到端正自身斥退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戒?
①② 知道满足,适可而止;
③④ 礼贤下士,谦虚包容;
⑤⑥ 持之有度,慎始慎终;
⑧ 虚心纳谏,正身黜恶;
⑨⑩ 喜怒有常,赏罚有度。
十 思
戒奢侈
戒骄傲
戒纵欲
戒蒙蔽
戒不公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简:选拔。
效:献出。
化:教化。
役:役使。亏:减损。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中所讲的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用尽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广泛施布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就没有烦扰的事情,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目,违背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
君王做到“十思”,会有怎样的结果?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为什么思
思什么
提出问题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本文论证思路
(以“固本思源”为喻)
(总结历史教训)
(提出具体做法)

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本文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