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内阅读专项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忆古诗《竹石》,完成要求。
咬定青山不放松,
__________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
_________________。
1.给诗中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的括号里用“ ”标示。
青(qīn qīng) 松(sōng shōng) 磨(mó mò) 劲(jìn jìng)
2.填写诗中所缺诗句,再说说“最后两个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郑燮的人生经历有什么特点?读此诗可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竹石》是清代画家 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
5.“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运用了 修辞手法,说明了 。下面对本句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夸张 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B.拟人 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夸张 竹子很有劲,能穿破石头 D.拟人 竹子紧紧扎根石缝中,顽强生长
6.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二、阅读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灰吟
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
2.诗句 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3.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政治家、军事家——于谦。“吟”是吟颂的意思。
B.这首诗借景抒情,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及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一语双关,表达出作者永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精神追求。
D.这首诗将物质与精神融为一体,构思十分巧妙。前三句都是着力描写炼石灰的过程,最后一句点出石灰的特性。
5.下列诗句中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运用的写法最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D.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三、品读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①月似钩②。
何当③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③何当:什么时候。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1.《马诗》是唐朝诗人 写的,他与 、 称为唐代三李,有“ ”之称。
2.从诗中哪些事物景象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助注释,说说“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从人物描写方法看,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 描写,画“ ”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2.当你读到“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时,将你的阅读体会批注下来。
批注(阅读体会): 。
3.文中加点的两句话形成前后 的联系。这样写的好处是 。
五、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活。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⑤“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着——( ) 伟大——( )
2.画横线的句子从 、神态等方面对父亲进行了描写,其中“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父亲 ,“平静”体现了父亲 ,“慈祥”体现了父亲 。
3.选文中“一种伟大的力量”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北大校园内有一尊李大钊的塑像。如果你来到这尊塑像前,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
2.读选文第一段中画“ ”的句子,完成题目。
(1)这句话运用 的写法,极力颂扬 的人,极为憎恶 的人。
(2)请将合适的标点符号填入句中“□”内。
3.在选文第二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所以 只要 才 B.因为 所以 只要 就
C.只要 就 即使 也 D.因为 所以 只有 才
4.结合短文和你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①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这时,他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趁着腾起的黑烟,董存瑞猛冲到桥下。
②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在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
道路被封锁→① →负伤前行→② →解放隆化
2.选段2通过对董存瑞 、 、 的描写,表现了董存瑞 、 的英雄气概。
3.“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这句话写出了董存瑞怎样的形象?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面”描写的一句话,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画“——”的句子,说说作者写时间的流逝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选段通过对董存瑞 、 、 的描写,表现了董存瑞 。
2.读画“——”的句子,说说作者写时间的流逝的用意是什么。
。
3.用“﹏﹏”在选段中画出与课文“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相呼应的部分。品析:从这两处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董存瑞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抬头眺望远方”时会想些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5.联系上下文分析:为什么董存瑞不把炸药包放在暗堡附近,而选择自己托起炸药包?
。
6.2022年5月25日是董存瑞牺牲74周年的纪念日,让我们再读选段,记住英雄的光辉形象,用一两句话写出此时此刻最真实的感受。
。
九、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 他想把炸药包放在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糙——( ) 中心——( )
2.文中加点的字都是描写董存瑞炸暗堡时的 ,表现了董存瑞 的精神。
3.用“﹏﹏﹏”画出描写董存瑞神态的句子。
4.“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这句话把“ ”比作“ ”,表现了董存瑞 的精神。
5.这段文字主要讲( )
A.炸暗堡的困难。
B.放炸药包的困难。
C.炸暗堡的经过。
参考答案
一、1.qīng sōng mó jìng
2.立根原在破岩中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3.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读此诗可感受到作者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以及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4.郑燮
5.D
6.C
二、1.千锤万凿出深山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
2.要留清白在人间
3.托物言志
4.D
5.C
三、1.李贺 李白 李商隐 诗鬼
2.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些景物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3.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4.托物言志 表达了诗人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
四、1.外貌 神态
2.我体会到“父亲”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他坚信革命事业必将取得胜利。 3.照应 突出了父亲的慈祥和对子女的爱
五、1.惊慌 平庸
2.外貌 遭受了严刑拷打 在经历种种磨难后依旧对革命有坚定的信心 对家人的爱
3.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4.您是多么的伟大啊,在苦难面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您又是多么的慈祥,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灯塔。
六、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1)对比 为人民利益而死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和压迫人民去死
(2), ; , ,
3.B
4.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为人民利益而死,它的死就是重于泰山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无数战士为了国家的安全失去宝贵的生命,他们的死也是重于泰山的。
七、1.请求任务 舍身炸暗堡
2.动作 神态 语言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3.写出了董存瑞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形象。用“巨人”凸显董存瑞形象高大,对目光细致的描写表现董存瑞坚定的信念。
4.面的描写的句子有:“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敌人的机枪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道火网。”面的描写句子写出了敌人的凶猛,敌方火力的密集衬托出董存瑞英勇无畏的精神和身手敏捷的特点。
5.表现出情况的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董存瑞没有退缩,更突显了他坚定不移、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
八、1.动作 神态 语言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表现出情况的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董存瑞没有退缩,更突显了他坚定不移、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
3.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从“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到“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董存瑞将对敌人的仇恨转化成对消灭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我从中体会到董存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4.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我心甘情愿付出自己的生命,我相信胜利的曙光-定会到来的!
5.因为暗堡附近的地理环境不利于放置炸药包,如果不托起炸药包,就很难摧毁暗堡,这样在我军冲锋的时候就会造成更大的伤亡。董存瑞这样做是为了开辟前进的道路,顺利完成任务。
6.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九、1.光滑 两边或四周
2.动作 无所畏惧
3.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4.脸 钢铸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5.C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