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外阅读专项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古诗赏析《白云泉》。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由“云自无心水自闲”中的“闲”字看不出泉水具有怎样的特点( )
A.从容奔流 B.自由奔泻 C.清澈见底
2.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的画面不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形容( )
A.娴静雅致 B.逍遥惬意 C.从容自得 D.大气磅礴
3.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此时白居易政务十分繁忙,很不自由,面对白云泉水,不禁产生羡慕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A.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思想。
B.反映了诗人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
C.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思想。
D.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的渴望。
4.下列对本诗内容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 )
A.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达坦荡淡泊的情怀。
B.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
C.句中连用两个“自”字,只为了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得其乐。
D.诗人十分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其中重点摹画了白云与泉水的神态。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7.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 淡墨痕:___________
夸: 满乾坤:______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 。
8.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 。
9.“岁寒三友”指的是 、 、 。
“文房四宝”指的是 、 、 、 。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公仆精神一:为人民服务
下面是妙妙对本次学习会的总结,请你帮她完善一下。
1.根据拼音写汉字,帮助妙妙完成会议记录。
chè( )底 pī( )评
xī( )牲 送zàng( ) 压pò( )
2.为了使会议记录中的语句更连贯,请在“学习要点”的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3.在整理论证材料时,妙妙有三处遗漏,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1)根据前后语境,帮妙妙写出①处司马迁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课文内容,在②处用具体事例论证与之对应的学习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妙妙不确定③④处所放的词语,请你帮她选择。
A.中国人民正在受难,作为人民的队伍,我们有 (职责 责任)解救人民。
B.张思德同志为了人民的利益奉献出生命,我们要开追悼会, (托付 寄托)哀思。
(二)公仆精神二:雷锋精神
在学习“螺丝钉精神”时,妙妙提供了相应的人物材料,请你阅读并参与会议问题的讨论。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范晶
①他的一生不满22岁,却在人们心中活成了永恒。
②他的身高只有1米54.却是人们心中的道德高峰。
③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力挽狂澜的伟业,却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褒奖。
④他就是雷锋。这个一身朴素军装、一张英俊面庞、一脸灿烂笑容的普通士兵,他的名字已经不再是区别人的标识符号,而是升华为一个国家的精神记忆、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
⑤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近60年光阴流逝,那个在部队营房前不幸倒下的温暖身影,从未走出我们的视线。是什么原因,让这名年轻士兵的传奇,历经波澜壮阔的光阴流转,化为半个多世纪的精神丰碑?是什么原因,让今天的中国,依然需要他的精神传承和弘扬,始终呼唤他平凡而伟大的名字?
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哪里都闪闪发光。
⑦雷锋这颗“螺丝钉”的光彩有多耀眼?泛黄的档案里给出清晰的回答:当学生,他是先锋少先队员;当农民,他是优秀拖拉机手、治水模范;当工人,他是标兵、红旗手、先进工作者……他在本职岗位,为我们论证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他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标定出“平凡与伟大”的坐标系。
⑧“螺丝钉”精神的价值之一在于没有“门槛”,这种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2021年6月29日,我们党把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全部颁授给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就是告诉全体党员和全军官兵,“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
⑨人民,永远铭记雷锋;事业,永远需要“螺丝钉”。如果没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我们的各项事业怎能成功?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螺丝钉”的传棒接力,我们的各项事业怎能一次又一次抵达时代高峰?
⑩“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当前,我国的发展建设开启了奋斗的新历程,每个岗位都是实现奋斗目标不可缺少的一环,让我们再次诵读雷锋日记里的这句话,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把本职岗位作为复兴支点,努力做复兴征程中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选文有删改)
4.(论证结构)下列关于文章段落关系结构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5.(论证思路)阅读下面这段话,分析这些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雷锋这颗“螺丝钉”的光彩有多耀眼?泛黄的档案里给出清晰的回答:当学生,他是先锋少先队员;当农民,他是优秀拖拉机手、治水模范;当工人,他是标兵、,红旗手、先进工作者……他在本职岗位,为我们论证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他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标定出“平凡与伟大”的坐标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词语理解)文中两次用“平凡而伟大”形容雷锋,请你结合文章,联系具体的事例,说说对“平凡而伟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链接材料·雷锋精神探究请你阅读文章,并结合【链接材料】,说说“雷锋精神”具体指的是什么。(语文要素: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链接材料】今天是星期日,我没外出,给班里的同志洗了五床褥单,帮高云奎战士补了一床被子,协助炊事班洗了六百多斤白菜,打扫了室内外卫生,还做了些零碎事……今后还应该多做一些日常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少说漂亮的话。
——节选自《雷锋日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积累
李大钊(节选)
①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士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②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在1922-1924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③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④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8.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的“南陈”指的是 ,“北李”指的是 ,“党”指的是 。
10.下列事项中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多选)
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D.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11.你是怎么理解李大钊在临刑前的发言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学习了短文,你能从李大钊身上体会到什么精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积累
回忆烈士邓中夏
郑绍文口述 郜虹记录整理
①1933年5月,邓中夏被捕了,和我关押在同一间牢房。
②那天,几个国民党宪兵押着一个人到我住的号子(牢房)来了,号子的粉牌上又加了一个名字:“施义即邓中夏”。我看了大吃一惊!由于当时环境的残酷,一连串的问题不能不在我心里琢磨:“怎么邓中夏也被捕了?他是怎么被捕的?身份暴露了没有?如果他的情况全被敌人掌握,我还能隐瞒什么呢?”
③邓中夏一进号子,就神情自若地和所有人打招呼,谈话应答皆从容不迫。邓中夏看见我也在这里,以同样态度打了招呼,并没显示出我们之间的特殊关系。我想要进一步了解他,于是凑到他身边,小声问道:“老大哥,你打算怎么样?
④邓中夏乐呵呵地说:“打算上雨花台去!”
⑤他又问我:“你知道罗登贤的情况吗,他在哪里?”
⑥我回答:“他上雨花台了。”
⑦邓中夏沉思片刻后,敬佩地说:“啊!他先走了一步!”
⑧邓中夏这一系列表现,让我得出结论——邓中夏还是原来那个邓中夏,他对党的忠诚没有变,他从进入牢房那天,已抱定了牺牲的决心。
⑨入狱两周之后,敌人正式提审邓中夏。可是,不到半个小时,邓中夏就回号子了。大家很诧异,我问道:“怎么这样快就结束了,他们审问你了吗?”
⑩他说:“问过了,我学给你听听吧。”他笑了笑,装着法官的腔调表演起来。
“你叫什么名字?”“邓中夏,又叫施义。”
“你是共产党员吗?”“不错,是共产党员。”
“你在党支部里干什么?”“中央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委。”
“还干过什么?”“够了!够枪毙了,还问什么?”
“贺龙红军中和你同事的还有哪些人?”“你明明知道我不会讲,何必问我?”
邓中夏哈哈一笑,拍着我的肩头说:“就这样五问五答,法官看再也问不出什么来,便不问了,所以我很快就回来了。”
邓中夏身份暴露后,由于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肯就范,遂被定为死刑犯,转移到了另一间牢房。在即将告别人生的时刻,他给党中央留了一封信,信中深情地写道: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
1933年9月21日黎明,邓中夏从容地穿好衣服,大声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口号,大步走向刑场。
临刑前,宪兵问:“你还有话说吗?”邓中夏回答:“对你们当兵的人,我有一句话说,请你们睡到半夜三更时好好想一想,杀死了为工农谋福利的人,对你们自己有什么好处?”
敌人害怕邓中夏进行革命宣传,命令立即开枪。就这样,在雨花台下,邓中夏英勇地献出了生命,年仅39岁。
(选文有删改)
13.(情节梳理)在设计脚本前,聪聪想把与邓中夏相关的拍摄场景梳理出来,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将下列拍摄场景补充完整。
14.(人物形象)请根据示例,为“革命先驱——邓中夏”的短视频脚本设计一个拍摄目的。
示例:“革命先驱——李大钊”短视频的拍摄目的:通过镜头语言,表现革命先驱李大钊无私无畏、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沉着镇定、安定严峻的革命态度,显示革命者身上的浩然正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拍摄目的,完成下面这一场景的短视频脚本设计。(画面/景别设计可运用外貌、神态或言行描写)(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拍摄场景 地点、人物 画面/景别 背景音乐
行刑时 由激昂到悲壮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永远的老兵
徐明卉
①肖老大的儿子智勇在边境服役,驻守在边境线上,原本八月要回家探亲。当地天气预报说今年雨季天气反常,部队把探亲假一律推迟到秋季。肖老大打电话问儿子,天气反常,为啥要推迟探亲假啊?儿子回答,按国境线划定规定,国境线以河流划定的,一律以河道为国界。通俗说法说是,凡以界河为国境线的,河水流到哪里,就以哪里划分国境线。所以两国都在界河两岸修筑堤坝,防止界河移动位置,使国境线发生变化。今年天气反常,怕发大洪水引起溃坝导致界河流向改变,所以部队要严阵以待。
②知道了儿子不能回家探亲的原因,老两口放心不下。商量了一下,肖老大决定去看看儿子。害怕儿子反对,也没跟他打招呼就上路了。
③到了部队,果然让儿子智勇好一顿埋怨。大老远跑来干什么?看到我就行了,都挺好的,收拾收拾赶紧回家。团长通情达理,说老人既然已经来了,就多待上几天,转一转看一看,回去就放心了。
④这天上午,肖老大走过连队厨房,看到炊事班的战士正在忙活炒菜蒸馒头,鼓风机呼呼地往炉灶里送风。忽然,没电了。炊事班班长赶紧叫营部后勤派人来修。肖老大说,我是老电工,给我找电工工具来,能帮着看看是怎么回事。
⑤炊事班班长急忙叫人找来电工工具兜,肖老大开始检查。老电工有经验,很快找到停电原因:有段线路经过院子里的几棵大树,电线常年与树枝摩擦,破皮露出铝线,与树枝接触漏电造成短路。肖老大把漏电的电线进行更换,马上来电了。炊事班班长笑得合不拢嘴,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地夸……
⑥第二天,肖老大和连长说,我闲着也是闲着,把营房里的线路啊,用电设备啊,都好好检查一遍,免得再出用电故障。连长连连点头,让智勇给肖老大打下手。肖老大一边干活一边挪揄儿子,你还叫我赶紧回家呢,你老爸的技术是不是也有点用啊!智勇只是笑,不说话。
⑦这天半夜,肖老大在睡梦中听到紧急集合的号声,急忙穿好衣服跑出来看是怎么回事。原来界河上游连续下大暴雨,冰山雪峰突然断裂引发大洪水。界河中国一侧堤坝在大洪水突然冲击下溃口,河水向中国境内漫延。如不能及时堵住溃口,造成界河改道,国境线势必向中国一侧移动,形势危急!
⑧部队紧急动员,全力以赴堵住溃口。肖老大看着儿子和战士们登上卡车,急忙大喊,千万小心啊!
⑨肖老大担心不已,正好遇到炊事班给堵溃口的部队送饭。肖老大说,我也帮忙送饭,一起去看看。炊事班班长理解他的心情,让他上了送饭的卡车。
⑩送饭的卡车开到大坝堵溃口地点,天还没亮。战士们在冰冷的河水里奋战,哪还顾得上吃饭。大坝溃口在一点一点向里收缩,但还有十几米就是堵不住。因为从溃口里涌出来的河水湍急,沙包和石头扔下去马上就被咆哮的河水冲走……
作为老兵的肖老大在老家组织过堵溃口会战,知道在这种情形下该怎么办。天色黑咕隆咚的,周围景象看不大清楚。肖老大什么也顾不得了,抱住一个大沙包,扑通一声跳进溃口,大声喊,赶紧下来人啊!手挽手筑成人坝!
负责指挥的团长还以为是自己的战士跳下去了,挥手喊,赶紧跳!说着,自己先跳下去。战士们一个跟着一个抱着沙包扑通扑通跳进溃口处,在洪水中紧紧挽住胳膊,抵挡河水奔涌。其他战士把沙包和绳索、树枝、石块做成的滚笼不断抛进人坝前面,筑起一条新水坝……
在冰冷的河水里,肖老大有点支持不住了,他拼命咬牙坚持。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堵住溃口,不能让国境线因界河而改变!
大坝溃口一点一点缩小,最后终于合拢。营长赶紧指挥站在水里的战士们上岸,肖老大突发心脏病,一头栽倒在地上……
驻守国境线官兵的英勇表现受到上级通令嘉奖。营长把嘉奖令放到肖老大墓前,眼含热泪说,你是我们部队永远不退伍的老兵……
(选文有删改)
16.(内容概括)肖老大来到部队后做了哪些事?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环境描写)选文开篇写天气反常,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物形象)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肖老大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标题含义)文章的标题“永远的老兵”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拓展探究)读完文章后,同学们针对肖老大的行为展开讨论。讨论中妙妙提出以下质疑,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为她解答疑惑。
肖老大是不是有些莽撞了?他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体情况就以身犯险,如果他当时让年轻战士们打头阵,自己根据经验负责指挥,也许就能避免牺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志向
①李大钊还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过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情。当时八国联军的一部分队伍曾经从乐亭县沿海登陆,到处杀人劫财,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在那时,李大钊的胸中就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仇恨腐败清政府的种子。他渐渐长大以后,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在他的心灵深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个救国救民的志向,一天天地在他的心田里萌发。
②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玉堂老先生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听得非常(入神 凝神)。黄老先生曾把他叫到自己的屋里,问他:“你听了太平天国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啊?”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说:“我要学习洪秀全,推翻腐败的政府!中国要富强,不受外国欺负!”
③后来,李大钊在天津政法学校读书时,他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增长 增强)。当时的一般学生 有各种各样的思想 也有各种各样的志向 有的想做个名士 游山玩水乐呵一生 有的想着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 有的糊里糊涂混日子
④李大钊却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和研究政治理论方面。他胸怀大志,(寻求 寻找)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他和同学们一起交谈,用他的思想帮助和启发了一些同学。
⑤当时在那样的花花世界里,李大钊一尘不染,有好多人不理解,问他:“你这样用心读书,将来要干点什么呢?”他微微一笑,认真地说:“我将来,只希望做一个对老百姓有用的人!活着,以自己的本领为民众做事;我死后,一不要棺椁(guǒ),二不要埋在地下,只希望把我的尸体扔进大海里,喂肥鱼虾,供民众食用,也使人民得到我的一点好处。这就是我平生最大的志向!”
2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萌发”一词原指: ,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尘不染”一词原指: ,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句子体会意思。
李大钊抬起头,眼睛里好像喷着火苗一般。
这句话是对李大钊 和 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 的思想感情。
24.给文中第三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5.李大钊的志向是什么?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草地夜行(节选)
①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②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③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④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⑤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⑥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⑦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26.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丧命(sāng sàng) 吞没(mò méi) 可恶(wù è)
27.下列句子属于神态描写的是( )
A.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
B.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C.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D.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
28.从“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这些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这几句话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中的“光明大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
2.D
3.D
4.C
5.诗人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比喻令人困扰的事情。
6.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7.我 淡淡的墨痕 称赞 弥漫在天地之间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8.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9.松 竹 梅 笔 墨 纸 砚
二、1.彻 批 牺 葬 迫
2.不管 都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责任 寄托
4.D
5.这段话先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对雷锋身上“螺丝钉”精神具体体现的表述。紧接着列举雷锋当学生、当农民、当工人时取得的成就,来论述“螺丝钉”精神。最后,通过议论的形式说明“螺丝钉”精神的重要价值及影响。
6.一个人生来是平凡的,但是他为社会做出的奉献及他身上的精神却是伟大的。雷锋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革命战士,但是他任劳任怨、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种精神和举动是伟大的,值得我们不断传承与发展。
7.“雷锋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也是服务人民、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
8.在文中是指李大钊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在文中是指李大钊视死如归,精神振奋,情绪昂扬,充满正气。
9.陈独秀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
10.BCD
11.这句话是李大钊对反动派的怒斥:反动派绞死我一人不等于绞死共产主义,胜利永远属于共产主义。李大钊坚信共产主义必定胜利。因为漫漫长夜中,他高擎火炬,在旧中国最早播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他将短暂的一生,全部倾注到建立“青春中国”的革命伟业中,并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12.我从李大钊的身上体会到他爱国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以及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13.①邓中夏被捕,“我”和他狱中交流时,得知他决心就义。②邓中夏被提审,向狱友表演五问五答,绝不就范。
14.通过镜头语言,表现革命先驱邓中夏忠心为党、一心为民的革命理想,不畏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态度,彰显革命者身上的英勇气魄。
15.雨花台 邓中夏大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随后大步走向刑场,没有丝毫迟疑。 邓中夏、宪兵
16.①厨房停电后帮助检查,找到停电原因,更换漏电电线;②主动检查营房里的线路、用电设备,防止用电故障;③主动请缨为堵溃口的部队送饭;④危急时刻抱住一个大沙包,跳进溃口,号召大家用身体堵住溃口,并咬牙坚持到最后。
17.①交代智勇推迟探亲假的原因,为后文肖老大去部队探亲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②为后文因连续大暴雨而引发大洪水冲击堤坝导致其溃口,战士们去堵溃口的情节做铺垫。
18.文中画线句子中提到了肖老大义务维修电路、跳进河中堵溃口,咬牙坚持不肯退缩的事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肖老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19.①“永远的老兵”指肖老大。他虽然退伍了,但当国家有需要时,他却义无反顾,是永远的老兵;②“永远的老兵”指肖老大身上永不褪色的精神,这种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精神将永远闪耀,不断有新兵继承这一精神,并将其世代传承。
20.我认为肖老大并不是莽撞。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能及时堵住溃口,将造成界河改道,国境线势必向中国一侧移动,肖老大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选择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正所谓“舍生而取义者也”,他没有做过多思考,一心关心国境线的位置,选择用身体堵住溃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赞扬,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1.凝神 增长 寻求
22.植物开始发芽,常用于比喻事物的开端。 李大钊在心里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 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气的沾染。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李大钊洁身自好,丝毫没有染上坏习惯
23.动作 神态 可以看出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24.,,。,;,;。
25.李大钊的志向是救国救民,推翻腐败的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读书上。
26.sàng mò wù
27.A
28.体会到红军战士对战友的爱护忘我的牺牲精神、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29.环境描写。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沉重的心情。
30.“光明大路”既指过草地的过程中,通往陕北方向的路,也指充满了光明与希望的革命之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