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唱歌《大钟和小钟》 编创《大钟小钟一起响》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唱歌《大钟和小钟》 编创《大钟小钟一起响》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2-22 19:5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唱歌《大钟和小钟》 编创《大钟小钟一起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大钟和小钟》,做到两个声部声音和谐统一。
2.积极参与编创活动,能编创声势、动作表现大钟和小钟的声音,并能与同学合作,编创四小节节奏。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体验到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歌曲《大钟和小钟》合唱部分的处理。
教学难点:歌曲演唱声音的和谐、悦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一)师生问好,请学生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钟声)
(二)都有什么钟的声音?
预设:大钟闹钟布谷鸟钟小钟
(三)这节课,我们把大钟和小钟请来课堂,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钟声,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了解“大钟”与“小钟”的声音特点,进行节奏练习。
(一)用声音和动作模仿大钟,并总结大钟的声音特点。大钟声音长而且低沉
(二)用声音和动作模仿小钟,师生总结小钟的声音特点。小钟的声音短,清脆。
(三)游戏:练习大钟和小钟节奏(分组练习、合作练习)
1.分组练习老师用动作提示大钟或小钟,学生说对应的节奏并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2.合作练习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根据老师动作提示,合作练习节奏。
三、学习歌曲
(一)重难点解决:(二声部合唱部分学习)
1.逐句唱谱练习。把节奏加上小音符,用科尔文手势表示音高来唱一唱。
2.填词演唱。
3.演唱力度处理。教师示范演唱,并提醒学生注意四二拍强弱规律。
4.学生观察谱例并聆听范唱,发现二声部唱法的不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现了合唱大括号)
同学们边看谱例,边聆听,并思考:这和平时的唱法有什么不同?
①请同学们先听琴声;
②老师唱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
③老师再唱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引导学生发现老师唱的旋律和弹的琴声旋律不同。
5.合唱练习--闯关小游戏。
6.师生接龙演唱全曲,学生练习合唱部分旋律。
(1)提出合唱要求:合唱时,应唱好自己的声部,同时注意聆听其他声部,声音才能和谐、悦耳。
(2)师生接龙练习演唱歌曲。
(二)聆听乐曲
1.初听师生总结: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合唱。
2.二次聆听:了解乐曲结构。再次聆听乐曲,并用手画拍子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乐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辨乐句,知道齐唱和合唱这两种演唱的形式并加以实践,感受合唱与齐唱的不同演唱效果。
(三)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1.学唱齐唱部分旋律,反馈矫正。
①先来听一听琴声;
②再听一听录音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唱的;
③跟琴演唱乐句,并注意最后一个 1音的时值。
2.注意第二乐句休止符的演唱。
3.加入伴奏音乐完整演唱。
四、表现歌曲:
(一)学生随伴奏分声部完整演唱歌曲,在尾声处加入大钟和小钟的节奏。(学生完整演唱,老师在尾声处加入小钟的节奏演唱)
(二)加入打击乐器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歌曲的基本旋律有准确的概念,能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简单的节奏和简洁的音符中深入体会大钟“当当”的摆动声和小钟“滴滴答答”的走动声。增加合唱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在演奏与表演中体会表达音乐的快乐。五、编创《大钟小钟一起响》
(一)选择节奏象声词及合适的乐器来参与表现,也可以加入律动动作。
(二)小组合作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三)学生分组汇报展示,教师评价。
(四)教师总结编创规律:通常情况下长音都要放到最后一小节,这样乐曲才有结束感。
【设计意图】根据大钟和小钟的声音特点,引导学生自行选择节奏象声词及合适的乐器来参与表现,并加入律动动作进行编创。以小组形式创编,激发学生全员参与。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效果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真是太佩服大家了,要不是时间有限,老师还想和同学们继续编创下去呢,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唱歌《大钟和小钟》编创《大钟小钟一起响》课后反思
在本课学唱歌曲《大钟和小钟》的教学中,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猜一猜、模仿、练习、合作中从节奏上升到旋律、齐唱、合唱,逐步提高要求,完整表达音乐形象。在解决歌曲重难点时,我采用了用科尔文手势表示音高唱旋律以及游戏小闯关来练习二声部旋律,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突破了歌曲的重难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编创课《大钟小钟一起响》是依据单元主题情景安排的一个编创活动。当学生熟悉和了解“大钟”与“小钟”的音乐表现特点后,再分组创编大钟“当当”摆动和小钟“嘀嗒”走动的声响节奏。虽然短小,但具有儿童特点,和生活经验能紧密结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二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歌曲《大钟和小钟》合唱部分的处理。歌曲演唱声音的和谐、悦耳设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重难点而展开。
一、创设情境,释放情感
课堂伊始,我根据本课的的内容、风格、情绪,通过创设让学生听辨钟声音频的音乐情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学习音乐的心理状态,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经验,用多种方式表达音乐形象
二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利用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接着设计学生听听是谁先到,谁后到来感受大钟和小钟的声音特点并进行模仿,用动作辅助学生理解大钟和小钟的形象特点,通过模仿、加入声势动作、加入打击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特点,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及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达到育人目的。
三、引导聆听、学会歌曲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听,让音乐的旋律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使音乐在脑海里形成形象。在分声部演唱二声部旋律时,要求学生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去聆听其它声部的声音,这样我们的声音才能和谐、悦耳、动听,体验二声部合唱的魅力。
四、创造性能力培养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
编创《大钟小钟一起响》,编创活动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比如,用动作来表现大钟和小钟的声音形象、为节奏设计声势、边唱边表演,以及编创节奏,给学生即兴活动的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培养学生感知理解音乐形式、结构、形象,培养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能力。以小组形式创编,激发了学生全员参与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这个环节,我意识到教师的指导过程是不可缺少的
必要环节,要讲究指导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交流、共享美好音乐的过程。
这一堂课上完以后,我的收获和感想很多。收获的是同学们能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完成双声部合唱,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师自身的音乐感受还应更充分与学生交流,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创设更多的即兴编创活动,共同表达音乐,享受音乐。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课后认真反思,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