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总课时04)§1.1等腰三角形(4)
【学习目标】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的内容,并能应用;
【学习重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导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等边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____;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____,并且每个角都等于____°;
(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条对称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边上的高、中线、对应的角平分线____,且长度____.
2.在△ABC中,若∠B=∠C,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这一定理可简称为____________.
3.在△ABC中,AB=AC,∠BAC=40°,M是BC的中点,那么∠AMC=____,∠BAM=____.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除了通过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外,还有其他方法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思考:(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猜想1:__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验证:如图1画一个三角形,使每一个角都等60°,用刻度尺量一量,三边是否相等.
已知:在△ABC中,____________
求证:△ABC是________.
证明:∵____________∴AB=AC=BC(____________________)
∴△ABC是等边三角形
判定定理1:__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在△ABC中,∵____________∴△ABC为等边三角形
思考:(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某个角度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个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猜想2:____________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验证:如图2,将圆规的两只脚张开到60°,放在纸面上,量一量两只脚尖间的距离是否等于两脚的长.
已知:在△ABC中,AB=AC,________
求证:△ABC是________.
证明:∵AB=AC,________,∴____=____=60°
∴△ABC是________.(________)
判定定理2:____________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在△ABC中,∵____________,∴△ABC为等边三角形.
探究二:含有30 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证明
将两个含有30°的三角尺如图3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ABC
的直角边BC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____________.
已知:如图4,在Rt△ABC中,∠C=90°,∠BAC=30°.求证:BC=AB
证明:如图4,延长BC至点D,使CD=BC,连接AD.
∵∠ACB=∠ACD=____°,AC=AC∴△ABC≌________(____)
∴AB=____(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B=60°∴△ABD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BC=____BD=____AB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________.
符号语言:在Rt△ABC中,∠C=90°,∵________,∴________
推论:在Rt△ABC中,∠C=90°,若∠A=30°则有BC:AC:AB=________.
三.典例与练习
例1.如图5,等边三角形ABC,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三角形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1)在边AB,AC,分别截取AD=AE
(2)∠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3)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AC于E点
解:(1)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已知△ABC中,∠A=∠B=60°,AB=3cm,则△ABC的周长为____cm.
例2.如图,在Rt△ABC中,∠B=30°,BD=AD,BD=12,求DC的长.
解:在Rt△ABC,∠B=30°∵BD=AD,∴∠B=____=____∴∠ADC=____.
∵∠C=90°,∴∠DAC=____.在Rt△ADC中,∠DAC=____∴CD=____A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AD=12,∴CD=____.
练习2.求证: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那么腰上的高是腰长的一半.
已知:如图7,在△ABC中,AB=AC,∠B=15°,CD是腰AB上的高.
求证:CD=0.5AB
证明:在△ABC中,∵AB=AC,∠B=15°∴∠ACB=____=____(________).
∴∠DAC=____=____.∵CD是腰AB上的高,∴∠ADC=90°.∴CD=____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AB.
四.课堂小结
1.判断等边三角形的三种方法:
①定义:________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判定定理1:________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等于60°的____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____________.
五.分层过关
1.在△ABC中,BC=AC,若________(只填一种情况),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8,已知在△ABC中,AB=AC,∠C=30°,AB⊥AD,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为( )
A.BD=CD B.BD=2CD C.BD=3CD D.BD=4CD
3.如图9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2,D是AB上的动点,过D作DE⊥AC于点E,过E作EF⊥BC于点F,过F作FG⊥AB于点G.当G与D重合时,AD的长是( )
A.3 B.4 C.8 D.9
4.如图10,△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E⊥AB,垂足分别为D,E,如果AB=8cm,则BE=____cm,
∠BDE=____.
5.如图11,在△ABC中,AB=AC,点D在△ABC内,BD=BC,∠DBC=60°,点E在△ABC外,∠BCE=150°,
∠ABE=60°.(1)则∠ADB=____;
(2)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3)连接DE,若DE⊥BD,DE=8,求AD的长.
图1
图2
图3
图4
E
D
图5
图6
图7
图9
图8
图10
图1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总课时04)§1.1等腰三角形(4)
一.选择题:
1.△ABC中,AB=AC,∠A=∠C,则△ABC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不等边三角形 D.不能确定
2.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说法:
(1)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等边三角形两边上中线相等.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1,E是等边△ABC中AC边上的点,∠1=∠2,BE=CD,则△ADE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不等边三角形 D.不能确定形状
4.如图2,△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 )
A.3.5 B.4.2 C.5.8 D.7
5.如图3,∠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3个以上
二.填空题:
6.如图4,△ABC中,AD为角平分线,若∠B=∠C=60°,AB=8,则CD的长度为___.
7.如图5,在△ABC中,∠ABC=45°,∠CAB=60°,AC=10,则BC=____ .
8.如图6,在△ABC中,∠C=90°,AC=3, 如果∠BAC的平分线AD=6, 那么∠B=___°.
9.如图7,已知△ABC和△BDE均为等边三角形,且A、B、E三点共线,连接AD、CE,若∠BAD=39°,那么∠AEC=___.
10.如图8,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8,M、N分别是射线OA和OB上的动点,若△PMN周长的最小值为8,则∠AOB=___.
三.解答题:
11.如图9,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2时,判断△BQP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2.已知:如图10,等边△ABC中,D、E分别在BC、AC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BD=CE,点D、E始终不与等边△ABC的顶点重合.连接AD、BE,AD、BE交于点F.
(1)写出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全等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组证明;
(2)运动过程中,∠BFD的度数是否会改变?如果改变,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求出∠BFD的度数,再说明理由.
(3)直接写出运动过程中,AE、AB、BD三条线段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
图4
图3
图1
图2
图8
图5
图6
图7
图9
图1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总课时04)§1.1等腰三角形(4)
一.选择题:
1.△ABC中,AB=AC,∠A=∠C,则△ABC是(B)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不等边三角形 D.不能确定
2.关于等边三角形的说法:
(1)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等边三角形两边上中线相等.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D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1,E是等边△ABC中AC边上的点,∠1=∠2,BE=CD,则△ADE的形状是( B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不等边三角形 D.不能确定形状
4.如图2,△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 D )
A.3.5 B.4.2 C.5.8 D.7
5.如图3,∠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 D)
A. 1个 B. 2个 C. 3个 D. 3个以上
二.填空题:
6.如图4,△ABC中,AD为角平分线,若∠B=∠C=60°,AB=8,则CD的长度为4.
7.如图5,在△ABC中,∠ABC=45°,∠CAB=60°,AC=10,则BC=____ .
8.如图6,在△ABC中,∠C=90°,AC=3, 如果∠BAC的平分线AD=6, 那么∠B=30°.
9.如图7,已知△ABC和△BDE均为等边三角形,且A、B、E三点共线,连接AD、CE,若∠BAD=39°,那么∠AEC=21°.
10.如图8,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8,M、N分别是射线OA和OB上的动点,若△PMN周长的最小值为8,则∠AOB=30°.
三.解答题:
11.如图9,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2时,判断△BQP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BPQ是等边三角形,
当t=2时,AP=2×1=2,BQ=2×2=4,∴BP=AB﹣AP=6﹣2=4,∴BQ=BP.
又∵△ABC是等边三角形,∴∠B=60°,∴△BPQ是等边三角形.
12.已知:如图10,等边△ABC中,D、E分别在BC、AC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BD=CE,点D、E始终不与等边△ABC的顶点重合.连接AD、BE,AD、BE交于点F.
(1)写出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全等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组证明;
(2)运动过程中,∠BFD的度数是否会改变?如果改变,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求出∠BFD的度数,再说明理由.
(3)直接写出运动过程中,AE、AB、BD三条线段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
解(1)△ACD≌△BAE,△ABD≌△BCE;理由如下:
∵△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C=BCA=BAC=60°,
∵BD=CE,∴CD=AE,
在△ACD和BAE中,
,∴△ACD≌BAE(SAS);
(2)∠BFD的度数不变;理由如下:∵△ABD≌△BCE,∴∠BAD=∠CBE,
∵∠AFB+∠BAD+∠ABF=180°,∴∠AFB+∠CBE+∠ABF=180°,
∵∠CBE+∠ABF=∠ABC=60°,∴∠AFB=120°,
∵∠BFD+∠AFB=180°,∴∠BFD=60°∴∠BFD的度数不变;
(3)∵AB=BC=AC,BD=CE,CD=AE,∴AE+BD=AE+CE=AC=AB,∴AE+BD=AB.
图4
图3
图1
图2
图8
图5
图6
图7
图9
图1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总课时04)§1.1等腰三角形(4)
【学习目标】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的内容,并能应用;
【学习重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导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等边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3)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分别为三边的垂直平分线;
(4)各边上的高、中线、对应的角平分线重合,且长度相等.
2.在△ABC中,若∠B=∠C,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定理可简称为等角对等边.
3.在△ABC中,AB=AC,∠BAC=40°,M是BC的中点,那么∠AMC=90°,∠BAM=20°.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除了通过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外,还有其他方法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
思考:(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猜想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验证:如图1画一个三角形,使每一个角都等60°,用刻度尺量一量,三边是否相等.
已知:在△ABC中,∠B=∠C=∠A,
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C=60°∴AB=AC=BC(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ABC是等边三角形
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在△ABC中,∵∠A=∠B=∠C∴△ABC为等边三角形
思考:(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某个角度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个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猜想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验证:如图2,将圆规的两只脚张开到60°,放在纸面上,量一量两只脚尖间的距离是否等于两脚的长.
已知:在△ABC中,AB=AC,∠A=60°
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AC,∠A=60°,∴∠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1)
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在△ABC中,∵AB=AC,∠A=60°,∴△ABC为等边三角形.
探究二:含有30 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证明
将两个含有30°的三角尺如图3摆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ABC
的直角边BC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4,在Rt△ABC中,∠C=90°,∠BAC=30°.求证:BC=AB
证明:如图4,延长BC至点D,使CD=BC,连接AD.
∵∠ACB=∠ACD=90°,AC=AC∴△ABC≌△ADC(SAS)
∴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B=60°∴△ABD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C=BD=AB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斜边的一半.
符号语言:在Rt△ABC中,∠C=90°,∵∠A=30°,∴BC=AB
推论:在Rt△ABC中,∠C=90°,若∠A=30°则有BC:AC:AB=1::2.
三.典例与练习
例1.如图5,等边三角形ABC,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三角形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1)在边AB,AC,分别截取AD=AE
(2)∠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3)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AC于E点
解:(1)是,理由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是,由∠ADE=60°可得,三角形的三个角均为60°,是等边三角形。
(3)是,由DE∥BC知三角形ADE的三个角均为60°,是等边三角形。
练习1.已知△ABC中,∠A=∠B=60°,AB=3cm,则△ABC的周长为9cm.
例2.如图,在Rt△ABC中,∠B=30°,BD=AD,BD=12,求DC的长.
解:在Rt△ABC,∠B=30°∵BD=AD,∴∠B=∠BAD=30°∴∠ADC=60°.
∵∠C=90°,∴∠DAC=30°.在Rt△ADC中,∠DAC=30°∴CD=0.5AD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BD=AD=12,∴CD=6.
练习2.求证: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那么腰上的高是腰长的一半.
已知:如图7,在△ABC中,AB=AC,∠B=15°,CD是腰AB上的高.
求证:CD=0.5AB
证明:在△ABC中,∵AB=AC,∠B=15°∴∠ACB=∠B=15°(等边对等角).
∴∠DAC=∠B+∠ACB=30°.∵CD是腰AB上的高,∴∠ADC=90°.∴CD=0.5AC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CD=0.5AB.
四.课堂小结
1.判断等边三角形的三种方法:
①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斜边的一半.
五.分层过关
1.在△ABC中,BC=AC,若∠A=60°(只填一种情况),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8,已知在△ABC中,AB=AC,∠C=30°,AB⊥AD,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为( B )
A.BD=CD B.BD=2CD C.BD=3CD D.BD=4CD
3.如图9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2,D是AB上的动点,过D作DE⊥AC于点E,过E作EF⊥BC于点F,过F作FG⊥AB于点G.当G与D重合时,AD的长是( C )
A.3 B.4 C.8 D.9
4.如图10,△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E⊥AB,垂足分别为D,E,如果AB=8cm,则BE=2 cm,
∠BDE=30°.
5.如图11,在△ABC中,AB=AC,点D在△ABC内,BD=BC,∠DBC=60°,点E在△ABC外,∠BCE=150°,∠ABE=60°.(1)则∠ADB=150°;
(2)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3)连接DE,若DE⊥BD,DE=8,求AD的长.
解(2)解:结论:△ABE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ABE=∠DBC=60°,∴∠ABD=∠CBE,
在△ABD和△EBC中,
EMBED Equation.DSMT4 ,∴△ABD≌△EBC,∴AB=BE,∵∠ABE=60°,∴△ABE是等边三角形.
(3)解:连接DE.
∵∠BCE=150°,∠DCB=60°,∴∠DCE=90°,∵∠EDB=90°,∠BDC=60°,
∴∠EDC=30°,∴EC=DE=4,∵△ABD≌△EBC,∴AD=EC=4.
图1
图2
图3
图4
D
E
D
图5
图6
图7
图9
图8
图10
图1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