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3 08:1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以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2.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创设法、师生互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PPT展示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教师:《水调歌头 游泳》是毛泽东写于1956年的一首词,其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你知道指的是哪座大桥吗?它建立于什么时期?这一时期还有哪些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领略它的风采。
讲授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1)学生阅读史料和教材,回答问题。
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教师总结: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我国工业水平很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过渡:为了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我国决定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国家建设经验,特别制定了发展工业的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即“一五计划”。
(2)学生阅读教材,并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呢
材料一: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中国为什么采取以工业为中心的快速发展政策呢?因为来自外部的威胁。中国不清楚什么时候会被攻击,同时美国对中国完全实施封锁政策,特别是经济封锁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有强烈的危机感——来自外部的压力。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毛里和子
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过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起来。
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指数为:美国2.8%,英国4.1%,中国18%;钢为:美国3.9%,英国5.7%,中国31.7%;原煤为:美国0.4%,英国负增长,中国14.4%;发电量为:美国9.1%,英国7.8%,中国21.6%。
2.成就。
提出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工业成就:(1)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2)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3)1956年,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1956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5)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
交通成就:(1)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落成;(2)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3)新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等30余条。
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1)鞍山钢铁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黑色冶金工业基地。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新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建成投产。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这是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2)1956年“一五”期间,全国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车间一角
(3)7月13日,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三条通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4)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它的建成通车,接连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3.意义。
提出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师:请阅读课文,了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要内容。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教师出示材料: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生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及地位,教师总结: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提出问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总结提升: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分别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对我们国家后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一百年的工业发展。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睿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