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资料分析综合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资料分析综合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5 12: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资料分析题(附答案)
1.资料一:白冠攀雀是一种小型鸟类,多分布于我国西北林间,生来善于筑巢,被誉为世界上最顶级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建好的巢像一只靴子悬挂在树枝上(图1)。
资料二:2021年3月4日,我国研制的软体智能机器鱼成功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的10900米深处,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智能软体机器人在深海中畅游。如图是中国“机器鱼”与为它提供灵感的狮子鱼。(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白冠攀雀筑巢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
(2)中国“机器鱼”是仿造狮子鱼的结构与功能来进行设计的,这种技术叫   技术。
(3)海洋中的鱼类用   呼吸,用鳍协调游泳,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阻力。
(4)每年的6月8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是“海洋星球,潮流之变”,旨在告诉公众,人类活动对于海洋的影响,推动全人类共同守护海洋。然而,日本政府却罔顾国际社会的抗议与不满,执意强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意图让全世界为其恶劣行径来买单。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环境理念的是(____)
A.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人类将受到严重的危害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只要我们国家减少了水污染,我国就不会受到水污染的危害
D.保护鸟类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少用农药杀虫有利于保护环境
2.小林与同学们跟随老师,对枸杞展开了研究性学习。根据观察,小林做了如下记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枸杞的花和果实的观察记录单 ★整体观察 ·花:花瓣呈淡紫色,有淡淡的香气。 ·果实:红色、口感微甜。 ★局部观察 ·去除部分花萼、花瓣后,可见花蕊。 ·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 ·雌蕊下部膨大,纵剖后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并与果实结构对比,绘制简图如下图。
(1)枸杞果实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储存于细胞质内的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2)枸杞的花、果实和种子属于植物体的   (填“营养”或“生殖”)器官。
(3)枸杞可以通过昆虫协助传粉。花粉落到柱头上后萌发出   ,该结构从花柱向下生长,直至胚珠的内部释放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将发育成种子中的   。
(4)枸杞果实是由雌蕊下部膨大的[1]   发育而成的,该结构内部有若干个[2]   ,能发育成种子。
3.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稻蛙共生”种养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该模式中蛙类在稻田中生长繁殖,能够大量清除害虫,为水稻提供保护,减少农药使用量,从而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水稻为蛙类提供栖息场所和遮荫;微生物可以把蛙类的粪便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为水稻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产量。
资料二:“稻蛙共生”种养模式实现了水稻和蛙类立体开发、互利共生、绿色高效,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韶关曲江区也在积极探索实施“稻蛙共生”种养模式,据《羊城晚报》的报道,曲江区大塘镇这种模式预计今年每亩可收获黑斑蛙1500斤以上,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1)结合资料一,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水稻属于   (填“生产者”或“消费者”),属于消费者的是   。(填两种以上)
(2)与单独种水稻相比,“稻蛙共生”种养模式的水稻产量   (填“增加”或“减少”),其原因可能是:蛙类是稻田的捕虫能手,它的粪便可作为稻田的肥料,被水稻的   吸收,促进了水稻的生长。
(3)据资料一分析,动物的粪便会被  (填“寄生性”或“腐生性”)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微生物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者,参与了自然界中的  循环。
(4)据资料一、二,从生态和经济两方面分析,“稻蛙共生”种养模式的优势是  。
4.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除夕,由上海歌舞团精心打磨的舞剧《朱鹮》亮相央视春晚舞台。朱鹮,象征幸福吉祥的美丽珍禽,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因大片树林被砍伐,数量锐减,几乎灭绝。现在,朱鹮已有80多只,受危等级由极危降为濒危。
(1)繁殖季节,朱鹮脸颊部位会分泌一种黑色黏稠液体,并依靠颈将其涂抹到体表,吸引异性注意。从功能来看,朱鹮这种特殊的行为属于   行为,朱鹮是我陕西洋县保护区主要保护动物,那么四川卧龙、王朗保护区主要保护动物有   。
(2)朱鹮取食会频繁抬头扫视周围,一旦天敌进入警戒区,该朱鹮行为属于   行为。
(3)朱鹮具有群居现象。科研人员对朱鹮群体大小与其警戒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通过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个体被捕食的概率   。
(4)根据以上信息,推测合理的结论有____(多选)。
A.群居生活可增加个体觅食难度 B.群居生活可增加个体生存机会
C.群居生活可降低传染病的蔓延 D.群体的个体间存在着生物通讯
(5)为保护朱鹮在陕西省建立了洋县保护区,这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属于   ,除此之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还有   、   。最根本保护措施是保护   。洋县保护区每个朱鹮都长得不一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最实质的   多样性。
5.卷叶象甲和蝗虫都是常见的农业害虫。卷叶象甲会切叶卷筒,将卵产于其中,孵化后幼虫则自内向外取食叶,成虫羽化后破筒而出。
(1)请写出蝗虫的发育过程:   ,这种发育称为   变态发育。
(2)卷叶象甲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   期,卷叶象甲的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变态发育。正在切叶卷筒的卷叶象甲处于   期。
(3)蝗虫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农业害虫,飞行能力强,消灭它很困难。根据所学知识  期。
6.请分析作答。
某同学在读一本英文科普书时了解到,世界“第四大主粮”——马铃薯是全世界120多个国家13亿人的主粮,因此其安全、品质和产量事关重大。图1是该书中的一幅马铃薯图片。
(1)由图1可知,马铃薯用块茎繁殖的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其产生的后代只具有   的遗传特性。用于繁殖的块茎需带有芽眼,其原因是   。
(2)该马铃薯植株的生殖器官有④、⑤、⑥。图1中所示的“Seed"来源于“Flower”中的   (填“子房壁”或“胚珠”)。
(3)2021年6月24日《细胞(Cell)》杂志报道,我国科学家黄三文团队培育出一种用种子繁殖的杂交马铃薯新品种-“优薯1号”。用种子繁殖与A过程所示生殖方式相比,优势之一是,后代具有   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4)马铃薯晚疫病是由一种叫做“致病疫霉”的真菌寄生引起的,可导致马铃薯大幅减产。由此可推测,这种真菌是靠马铃薯体内的   生活的。马铃薯的主要成分有淀粉、蛋白质等,消化道中可以初步消化淀粉的器官是   。
(5)由图2可知,与未补光相比(即补光时间为0),补光时间在2~6h范围内,马铃薯单个块茎质量随着补光时间的延长而   (填“增加”或“减少”),除补光外,还可控制昼夜温差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其中夜晚降低温度利于增产的原理是  。
7.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过,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Ⅰ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地加快。
材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   。
(2)由材料二可知,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3)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和   的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5)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你准备怎么做?   (写一条即可)。
8.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夏季来临,天气越来越炎热,一些中小学生可能私自到江河湖泊等水域嬉戏游泳,造成了一些安全隐患,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湛江市各学校按照防汛部门的要求开展对幼儿、中小学生防溺水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材料二:2023年2月,甲型流感在我国进入高发期,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肉酸痛,严重的会引发肺炎或其他脏器的衰竭。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通过消化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方式传播。
(1)溺水容易导致死亡是因为阻断了人体   的气体交换。
(2)为了增强学生的急救常识,学校邀请急救中心的医务工作人员到校进行了一次关于急救知识的讲座,在模拟抢救溺水者的急救措施中,其中心肺复苏急救过程包括人工呼吸和图甲中所示的   。
(3)夏季炎热,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迹象,可适量服用藿香正气口服液以缓解上述症状。图乙中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属于   (选填“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4)甲型流感主要通过   传播,针对这一特点,请你提出一项阻断这种传染病在校园传播的具体做法   。
9.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资料二:科学家把红薯撒在海滩上,诱惑猕猴走出森林到海滩取食。一只两岁的小猴偶然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它猴子也逐渐学会这种处理红薯的办法。
资料三:英国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一个蚁巢,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恐万分,约20秒后,许多蚂蚁迎难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可一只蚂蚁喷射的蚁酸量毕竟有限,结果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蚂蚁们迅速调兵遣将,分工合作,终于将火扑灭。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资料一中小燕子的行为属于   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决定的;而资料二中“其他猴子洗红薯”的行为属于   行为,是由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资料二中科学家用   法研究猕猴的行为。
(3)根据资料三的信息,从行为的功能看,“蚂蚁集体灭火”属于   行为。
10.根据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202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工作中狠抓环境保护,科学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进一步补齐基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完成营造林117.9万亩,修复退化草原437.5万亩。全区7个地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均达到或者优于Ⅲ类标准。
资料二:1996年2月23日,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的研究小组利用绵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出一只基因结构与供体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世界为之哗然。“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研究人员先将母羊A的卵细胞的细胞核抽出,再将母羊B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取出,与母羊A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融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融合细胞,经组织培养后移植到母羊C的子宫内,胚胎发育结束后,母羊C产下了小绵羊——“多莉”。上述资料为世界上第一只“无性繁殖”的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小多莉虽然是由C羊生出来的,但长相却不像C羊,反而与B羊十分相像。
(1)人工林树种较单一,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人工林的成分较   (简单/复杂),因此其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   (弱/强)。
(2)下图是人工林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链。
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成分外,还需要补充   部分和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3)如果该人工林被污染,则图中生物   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4)该人工林中的能量最终来自   。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6)资料二中,请问“多莉”的性别是   (选填:公羊或母羊)。克隆羊的实例说明,   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答案
1.(1)先天性;遗传物质
(2)仿生
(3)鳃
(4)C
2.(1)液泡
(2)生殖
(3)花粉管;胚
(4)子房;胚珠
3.(1)生产者;蛙、害虫
(2)增加;根(或根毛)
(3)腐生性;分解;物质
(4)减少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环境污染;清除害虫;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等
4.(1)繁殖;大熊猫(2)防御(3)较小(4)B;D
(5)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遗传
5.(1)受精卵(卵)、幼虫(若虫)、蛹;不完全
(2)蛹;完全;若虫
(3)若虫
6.(1)无性;母体;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可作种薯,进行繁殖,没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不能繁殖
(2)胚珠
(3)双亲
(4)有机物;口腔
(5)增加;夜晚温度低,马铃薯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越少
7.(1)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2)栖息地丧失
(3)基因;生态系统
(4)建立自然保护区
(5)不乱扔垃圾等(合理即可)
8.(1)肺与外界
(2)胸外心脏按压
(3)非处方药
(4)空气和飞沫;戴口罩、环境消毒
9.(1)先天性;遗传物质(或遗传因素);学习;生活经验
(2)实验
(3)社群(或社会)
10.(1)简单;弱
(2)非生物;分解者;生产者
(3)食虫鸟
(4)光能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母羊;细胞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