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
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叫__U形管压强计__。 把它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一定深度,根据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__高度差__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2.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p=ρgh__,其中液体密度ρ的单位是__kg/m3,深度h的单位是__m__,压强p的单位是__Pa__。
高度差
p=ρgh
kg/m3
m
Pa
U形管压强计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1)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撑它的容器底产生压强;
(2)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流动的容器壁产生压强;
(3)液体由于流动而在液体内部相互挤压,因此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产生压强。
2.透析液体压强公式p=ρgh
(1)应用公式p=ρgh时,各个物理量的单位都应统一取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式中g取9.8 N/kg或10 N/kg,h的单位是m,ρ的单位是kg/m3,压强p的单位是Pa。
(2)从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ρ和深度h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容器的形状及底面积无关。
(3)公式p=ρgh对所有静止液体都适用。
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中,h表示液体的深度,而不是高度或长度,深度是指从液面到计算压强处的竖直距离。
知识点1:液体压强的特点
1.如图所示,在玻璃管的底部和侧壁上的开口处包上橡皮膜,往玻璃管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发现橡皮膜外凸(选填“外凸”或“内凹”),这说明
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
外凸
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
2.(北京中考)小京利用同一个微小压强计及其他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进行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液体内部的压强是通过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柱高度差反映。
(2)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U形管两侧液柱高度差
液体深度
液体密度
知识点2:液体压强的计算
3.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g取10 N/kg) ( )
A.300 Pa
B.800 Pa
C.900 Pa
D.1 100 Pa
C
4.(吉林中考)某容器中装有5 kg的水,水的深度是0.4 m。求:(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水的重力;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解:(1)水的重力:G=mg=5 kg×10 N/kg=50 N;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4 m=4×103 Pa。
5.(乐山中考)小明用隔板将一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如图所示)。当左右两侧各注入适量的液体后(ρ盐水>ρ水),选项图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B
6.(多选题)(株洲中考改编)如图,在一个不带瓶盖的塑料瓶侧壁打一个小孔,a、b为瓶中小孔下方位置不同的两点,用手堵住小孔,在瓶中装满某种液体。松手后,在液体喷出的过程中 ( )
A.液体喷出的水平距离s逐渐变大
B.液体喷出的水平距离s逐渐变小
C.a、b两点间的液体压强差变小
D.a、b两点间的液体压强差不变
BD
7.如图是“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液体密度ρ甲>(选填“>”“<”或“=”)ρ乙。
正比
>
8.质量为100 g、底面积为20 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500 g水,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2×103 Pa,则容器内水深h为____cm,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____N。(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20
4
9.小亮想“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取四只瓶嘴大小相同的塑料瓶去底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A、B、C中装入水,D中装入盐水。
(1)瓶嘴下方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可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此研究方法是
转换法(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根据A、B两图中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3)根据B、C两图中橡皮膜鼓起的程度不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深度有关。
(4)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通过比较C、D两图中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转换法
无关
深度
C、D
(5)实验后,该同学自制如图E装置继续探究,已知隔板在容器的中央,他向隔板左侧倒水,发现橡皮膜向右侧凸起。他再向隔板右侧倒入另一种液体,当加到一定程度时,橡皮膜恢复原状,如图F所示,则此液体密度 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小于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设容器底部受到水和酒精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容器底部受到水和酒精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p甲____p乙,F甲____F乙。
<
<(共19张PPT)
第2课时 液体压强的应用
1.连通器是上端__开口__、底部__互相连通__的容器。
2.静止在连通器内的__同一种__液体, 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__同一__水平面上。
3.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__大小不变__地被液体向__各个方向__传递 ,这个规律被称为__帕斯卡__定律。
互相连通
同一种
同一
大小不变
各个方向
帕斯卡
开口
1.关于连通器原理的理解
(1)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相同的条件:一是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二是液体不流动。若连通器里装有不同种液体,则液体静止时,液面高度一定不相等,但是两边液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
(2)连通器的原理的证明:各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理想液片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液体不流动时,液片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液片两侧受到的液体的压力相等,即F左=F右,而F左=p左S=ρ液gh左S,F右=p右S=ρ液gh右S,得h左=h右,所以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相平。
2.帕斯卡定律
(1)条件:“液体密闭”。
(2)液体传递压强的特点是“大小不变”和“各个方向”。
(3)应用:在液压传动过程中,大、小活塞上的压强是相等的,使用液压技术可以省力。
知识点1:连通器
1.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
D
2.(防城区模拟)如图所示,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里面灌入适量的水(水中无气泡),两人各持管的一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当水面静止时,在与水面相平的位置做标记,这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目的是保证两处的高度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
连通器
相同
知识点2:帕斯卡定律
3.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下面哪个定律或原理来解释 ( )
A.光的反射定律
B.连通器原理
C.牛顿第一定律
D.帕斯卡定律
D
4.关于帕斯卡定律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在液体上的压强,能够按照原来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B.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力,能够按照原来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C.密闭容器里各点的液体压强,在各个方向上都相等
D.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按照原来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D
5.如图,在一个充满油的固定装置中,两端同时用大小相等的力去推原来静止的活塞。若活塞与容器壁的摩擦不计,则活塞将 (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静止
D.上述说法都有可能
B
6.如图为船闸工作示意图,阀门A关闭时,打开阀门B,则 ( )
A.闸室与上游构成连通器
B.闸室与下游构成连通器
C.闸室中的水位逐渐上升
D.闸室中的水位保持不变
B
7.一台水压机大活塞的面积是小活塞面积的2倍,如果在小活塞上加50 N的压力,则大活塞能顶起物体的重量为 ( )
A.100 N
B.200 N
C.50 N
D.25 N
A
8.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从左至右,管口口径依序变大的盛水连通管。放置在管口的活塞与管壁、水面完全密合且可以在管壁上自由滑动,忽略活塞与管壁间的摩擦力,当三活塞达到静止平衡时,三管内的水面齐高,如图所示,则关于活塞甲、乙、丙的质量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甲=m乙=m丙
B.m乙>m甲=m丙
C.m甲>m乙>m丙
D.m丙>m乙>m甲
D
9.(陕西中考)位于陕西泾阳的郑国渠,是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如图是郑国渠跨路面两侧的截面示意图,两侧水渠和中间的涵洞可以看作是一个 连通器。当水不流动时,水对A点的压强 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对B点的压强。
连通器
小于
10.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 g,底面积是40 cm2,内盛 0.6 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 m2的水平桌面中央,装水深度为12 cm。茶壶的壶身与壶嘴一样高,且其中的液面总是相平,它是根据____ 原理做成的,茶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___ _Pa。(g取10 N/kg,ρ茶水=1.0×103 kg/m3)
连通器
1 200
11.如图,在U形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则A、B两点的压强之比pA∶pB=3∶7。若B处所受液体的压强为560 Pa,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为0.8× 10kg/m3。(g取10 N/kg)
3∶7
0.8×103
【方法技巧】
1. 常见的解题方法:
(1)液体压强:一律用p=ρgh判断。
(2)液体压力:先根据p=ρgh判断压强,在根据F=pS来判断压力。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压力大小比较
2. 不同形状的容器,液体重力与液体对容器底压力的大小关系
【针对训练】
(黑龙江中考)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A、B两容器,装有深度相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若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A和p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C(共18张PPT)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1.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大气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2.人们通常把760 mm高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1_013hPa=1.013×105Pa。
3.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常见的气压计有汞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
气压
地球
引力
760
1013
1.013×105
汞
空盒
减小
1.有关大气压的理解
(1)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测定大气压的著名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3)平时我们感觉不到大气压的存在,是因为人体内外的气压相互平衡。
2.有关托里拆利实验的注意事项
(1)托里拆利实验是通过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来间接显示大气压的大小的。
(2)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会变长,竖直高度不变。
(3)实验结果与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插入水银中的深浅等因素均无关。
(4)实验时,若管内混入了空气,测量值就会小于真实值。
3.大气压的变化特点
(1)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海拔3 000 m以内,大约每升高10 m,大气压减小100 Pa。
(2)大气压对沸点的影响: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知识点1:大气压强
1.以下情境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 )
C
2.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水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甲所示),其原因是空气中存在大气压;将杯子倾斜(如图乙所示),发现纸片也不掉下,这说明了空气中各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
大气压
各个方向
大气压
知识点2:测量大气压
3.某同学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B.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则管内外
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
C.此时的大气压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
D.若换用密度比水银小的液体做实验,
则大气压能支持液柱的高度会增大
D
4.托里拆利实验是测量 大气压强大小的实验,若实验操作规范,水银的密度为ρ,可计算出如图显示的测量值为 p=ρgh2(用题中字母和g表示)。
大气压强
ρgh2
知识点3:大气压强的变化
5.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 ( )
A.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
B.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
C.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
D.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
C
6.(龙岗区期末)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生物结构中与大气压有关的是 ( )
A
7.如图是自制气压计,说法正确的是 ( )
A.带着它登山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液柱会逐渐上升
B.玻璃管中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玻璃管中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D.为提高气压计测量精度,可选用更粗的玻璃管
A
8.果汁盒瓶口设计都会偏向某一侧,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新开封的果汁倾倒时很容易出现断断续续、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列最不容易出现此情况的操作是 ( )
D
9.如图所示是病人输液时用的吊瓶,A管是输液管,B管是空气管。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发现病人的血液沿输液管回流,可将吊瓶适当地升高,使流入患者血管处药液的压强变大。B管的作用是保持瓶口C处的压强始终等于大气压。
大
大气压
10.(广东中考)如图所示,用两个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吸盘对接,用力挤压出空气后难以将其分开,说明吸盘内部气体压强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若在吸盘上戳一个小孔,吸盘内部气体压强会变大。若在海拔更高的地方做同样的实验,将其分开所需的力更小,说明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小于
大
小
11.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4×10-4 m2,轻轻向挂在吸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3.5 kg。(g取10 N/kg)
(1)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是多大?
(2)求出此时大气压的测量值。
解:(1)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重力:
G=mg=3.5 kg×10 N/kg
=35 N,
吸盘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
F′=G=35 N,
吸盘静止在玻璃上,吸盘受到竖直向下的力和竖直向上的大气压力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条件得,
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F′=35 N;
(2)此时大气压的测量值:
p= = =8.75×104 Pa。
(共19张PPT)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和液体都具有__流动__性,因此它们统称为流体,它们流动时的压强与它们__流动的速度__有关。
2.飞机的升力: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表面凸起、下表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或空中飞行)时,由于机翼的特殊形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__大__,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__小__,机翼上、下方所受的__压力差__形成向上的升力。
流动
流动的速度
大
小
压力差
1.流体压强规律:
(1)规律: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应用:流体压强规律不仅适用于气体,也适用于液体。
2.导致流体流速大的几种情况:
(1)外力导致流体流速变快;
(2)高速运动的物体带动流体流速变快;
(3)同一流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较大的路程处流速大;
(4)同一流体流经不同的横截面时,流过横截面小的位置流速大。
运用流体压强规律推测相关现象时,要警惕生活经验的影响,因为结果往往与生活经验相反。
飞机机翼做得妙,上面凸来下面平;
上方空气流速大,下方空气流速小;
上下流速不相同,升力由此产生了。
知识点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下列能够用来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图片是 ( )
A
2.乘高铁时为了保障安全,乘客必须站在警戒线以外,其原因是:若高铁急速驶过车站,警戒线区域内的空气流速会变大,压强变小;若高铁提速,站台上乘客与行驶的高铁之间安全距离应变大。(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小
变大
3.(吉林中考)注射器吸取药液是利用了大气压原理;如图所示,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拉出一部分再向里推,吸管内水面上升是因为吸管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大气压
小
知识点2:升力的产生
4.挂着重物的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受到升力的作用,升力的施力物体是
( )
A.地球
B.空气
C.螺旋桨
D.重物
B
5. 关于飞机的升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个物体,只要在空气中高速运动都会受到这样的升力
B.直升机能飞上天也是因为受到向上的升力
C.飞机升力由机翼两表面气流速度不同出现压强差而产生
D.太空中宇航员乘坐的宇宙飞船,也同样受到升力作用
C
6.飞机飞行时,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如图)。机翼上方气流比下方气流的路程长,速度较__大__,气流对上表面的压强就较__小__,机翼的上、下方就会形成向__上__的压强差,这就是机翼产生升力的原因。
大
小
上
7.(怀化中考)唐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秋风“卷”走“三重茅”是由于屋顶外侧空气流速快(选填“快”或“慢”),压强小(选填“大”或“小”),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力。
快
小
8.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整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 )
B
9.(烟台中考)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
A.图甲,刮大风时,伞面会被向上“吸”起
B.图乙,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吸”起来
C.图丙,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可能会被“吸”向列车
D.图丁,将吸盘压在光洁的瓷砖表面,吸盘会被“吸”在瓷砖上
D
10.龙卷风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人、动物或物体等“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的原因是 ( )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大
A
11.如图,在一次比赛中,足球从右侧绕过“人墙”射入球门,这是因为踢出的足球左侧空气流速快(选填“快”或“慢”),压强小(选填“大”或“小”)。
快
小
12.有一个风洞实验室,一架模型飞机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为15 N;当迎面吹着飞机的风的速度达到20 m/s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7 N,可以判定飞机受到了一个新的力。根据你的分析,飞机受到的该力大小为8N,方向竖直向上。
8
竖直向上
13.打开自来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图所示的玻璃管,在A、B、C三处,水的流速较大的是B处,压强较小的是B处。(均选填“A”“B”或“C”)
B
B
14.(多选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系安全带可以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
B.两车刮碰时,受伤严重的车受到的力大
C.赛车的尾翼是利用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的原理
D.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时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AC(共17张PPT)
第八章 压 强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1课时 压力和压强
1.物理学中把__垂直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__越大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__越小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__帕斯卡__,简称帕,符号是__Pa__,1 Pa=__1__ N/m2。
垂直
越大
越小
帕斯卡
Pa
1
1.压力和重力的辨析
区别 压力 重力
定义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符号 F G
施力物体 施压物体 地球
方向 垂直于受压面,指向被压物体 竖直向下
作用点 在受压物体的受力面上 物体的重心
2.四点透析压强公式
(1)p= 为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物体间压强的计算。
(2)用此公式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其单位分别是p—Pa、F—N、S—m2。
(3)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它是施力物体挤压受力物体时,两者相互接触的面积。
(4)公式中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只受重力和支持力),对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C
知识点1:压力
1.下图中压力表示正确的是 ( )
知识点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2.(梧州期中)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实验时通过观察海绵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可知,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可知,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凹陷程度
压力
乙、丙
小
知识点3:压强的计算
3.下面对于公式p= 解释正确的是 ( )
A.物体所受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B.物体的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C.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D.受力面积不变,产生的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D
4.[新素材](蚌埠期末)光压是指光照射到物体上对物体表面产生的压力。若太阳帆受到的太阳光压为9×10-4 Pa,则“9×10-4 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太阳帆受到太阳光的压力为 9×10 -4 N。
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太阳帆受到太阳光的压力为 9×10-4 N
B
5.(象山区期中)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C.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
D.压力有时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
6.家用小轿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 m2,车重1.2×104 N。驾驶员及乘客共重3×103 N,小轿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 )
A.3.00×105 Pa
B.3.75×105 Pa
C.1.20×106 Pa
D.1.50×106 Pa
B
7.物体A重力为10 N,如图甲所示,对它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F=20 N的作用力,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为30N;若如图乙所示,水平力F=20 N作用在物体A上,墙面受到的压力是20N。
30
20
8.(防城港期末)如图所示,用两拇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F1
等于F2,p1大于p2。(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等于
大于
9.一位同学体重为600 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力为600__N,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__小__;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
2×104 Pa,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至少为__0.03__m2,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600
小
0.03
10.小明利用A、B两物体、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__泡沫凹陷的深度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小明控制不变的量是__受力面积__,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比较图__甲、丙__所示实验。
(4)小明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而仅改变受力面积__。
泡沫凹陷的深度
受力面积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甲、丙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而仅改变受力面积
11.(多选题)如图所示,每块砖的质量相等,长、宽、高分别是40 cm、20 cm、10 cm,以三种方式摆放在水平地面上。比较地面受到的压力(F甲、F乙、F丙)和压强(p甲、p乙、p丙)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 ( )
A.F乙>F甲>F丙
B.F甲=F乙=F丙
C.p甲>p乙>p丙
D.p乙>p丙>p甲
BD(共17张PPT)
第2课时 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应用
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__减小__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__增大__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__增大__受力面积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__减小__压力。
3.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__增大__压强;坦克的轮上装有履带是为了__减小__压强;书包带做得较宽是为了__减小__压强。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减小
1.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1)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应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如压路机装有质量很大的碾子;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如菜刀磨得很锋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如敲钉子时,一方面用较大的力,另一方面钉子做得尖细。
(2)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应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如减少背包内物品;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如推土机装有宽大的履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如车辆限重并增加轮子个数。
2.均匀柱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p= 适用于任何条件下压强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而利用p=ρgh也可求解特殊情况下的固体压强,推导过程如下:设均匀柱状物体高为h,密度为ρ,底面积为S,对水平面的压强:p= = = = = =ρgh。
知识点1: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1.(青海中考)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品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
B
2.如图甲姿势换成图乙姿势时,人对水平地面的 ( )
A.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B.压力变大,压强变大
C.压力不变,压强变小
D.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D
3.(南宁四十七中期末)如图所示,逃生安全锤前端设计成锥形,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 增大压强,从而破坏玻璃窗逃生。(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减小
增大
D
知识点2:固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
4.如图所示,一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竖直切去
后,圆柱体剩余部分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 )
A.变为原来的
B.变为原来的
C.变为原来的4倍
D.不变
5.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均匀正方体A、B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边长小于B的边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pB
B.若均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则剩余
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pB
C.若均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则剩余
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pB
D.若均沿虚线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pB
D
6.如图,三个体重、体型相同的人叠成两层静态造型。每个人体重均为G,每只鞋的鞋底面积均为S,则图中箭头所指的那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 )
A. B. C. D.
A
7.如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的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m甲=m乙=m丙
D.m甲>m乙=m丙
A
8.(多选题)三个形状相同的铜、铁、铝实心圆柱体,静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已知这几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铜>ρ铁>ρ铝,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铜>p铁>p铝
B.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F铜>F铁>F铝
C.质量关系是m铝>m铁>m铜
D.重力关系是G铁>G铝>G铜
AB
9.(东营中考)在中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见到了收割麦子的镰刀、挑水的扁担等农具,镰刀刀刃被磨得非常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扁担中段制作得稍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受力面积
10.(广西中考)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A、B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柱体,并将该柱体叠放在A上,A、B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随截取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则B的密度为
0.6×103 kg/m3,A的重力为6N(g取10 N/kg)。
0.6×103
6
11.在海滩的案发现场留下了罪犯行走时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注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 cm,质量为1 125 g,又经测试知道要造成与脚印同样深度所需的压强为3×104 Pa,ρ蜡=0.9×103 kg/m3,g取10 N/kg。求:
(1)蜡浇注鞋模的体积V;
(2)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S;
(3)罪犯的体重。
解:(1)由ρ= 得,鞋模的体积:
V= = =1 250 cm3;
(2)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
S= = =250 cm2=2.5×10-2 m2;
(3)由p= 得,罪犯对地面的压力:
F=pS=3×104 Pa×2.5×10-2 m2=750 N,
则罪犯的体重:
m′= = = =75 kg。
(共15张PPT)
第八章复习与提升
考点1:固体压强
1.(泰州中考)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 )
A.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B.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C.滑雪板与雪地接触面积较大
D.背包用较宽的背带
B
2.(达州中考)如图所示,甲、乙两质地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L甲∶L乙=1∶2,质量之比m甲∶m乙=2∶3,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ρ甲∶ρ乙=8∶3
B.ρ甲∶ρ乙=3∶4
C.p甲∶p乙=2∶3
D.p甲∶p乙=8∶3
D
3.(宁夏中考)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实验器材,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 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对比 乙、丙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3)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凹陷程度
乙、丙
压力越大
4.(岳阳中考)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中玻璃桥使用的特种玻璃,具备极强的耐压耐磨抗冲击的特性。现有一块该特种玻璃,质量为 25 kg,体积为0.01 m3,g取10 N/kg。
(1)求这块玻璃所受的重力;
(2)求这块玻璃的密度;
(3)一名质量为60 kg的游客静止站立在桥上,与桥面总接触面积为0.04 m2,求此游客对桥面的压强。
解:(1)已知该特种玻璃质量为25 kg,它受到的重力:G=mg=25 kg×10 N/kg=250 N;
(2)玻璃的密度:ρ= = =2.5×103 kg/m3;
(3)游客静止站立在桥上,对桥面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即F=G人=m人g=60 kg×10 N/kg=600 N,
此游客对桥面的压强:
p= = =1.5×104 Pa。
考点2:液体压强
5.(武汉中考)同学们可能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敞口塑料
瓶侧壁上钻两个大小相同的小圆孔a、b,注入水,水从
两个小圆孔喷出。在某一时刻,从两个小圆孔喷出的水分别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d两处,其中d离塑料瓶远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d是从a孔喷出水的落点
B.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水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C.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在相同的时间内a孔喷出水的质量比b孔喷出水的质量多
B
6.(多选题)如图,质量、底面积相同的薄壁容器甲、乙、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为圆柱形,乙、丙为圆台形,分别装有A、B、C三种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的密度:ρA>ρB>ρC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B>pA>pC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B<FA<FC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BD
7.某潜水器的质量为12 t,若它在5 min内从水面下潜到1 800 m深处作业。求:(g取10 N/kg,ρ海水取1.0×103 kg/m3)
(1)潜水器的重力;
(2)潜水器在1 800 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
解:(1)潜水器的重力:
G=mg=12×103 kg×10 N/kg=1.2×105 N;
(2)潜水器在1 800 m处受到海水的压强:
p=ρ海水gh=1.0×103 kg/m3×10 N/kg×1 800 m
=1.8×107 Pa。
考点3:大气压强
8.(徐州中考)将压水泵插入水桶中,从上端向下按压,水就会从出水口流出。按压的作用是使桶内气压 ( )
A.大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小于大气压
D.变为零
A
9.【新素材】如图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的示意图。长柄上端与球形底部各开一小孔a、b当汲酒器下方浸没到酒缸中时球形容器内充满酒水,堵住开口a向上提升长柄取酒时,酒水不流出(选填“流出”或“不流出”),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不流出
大气压
考点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0.如图所示,将一张明信片沿着其边长弯成弧形放在玻璃台面上,形成一座“拱桥”,当你对着“拱桥”使劲吹气时,你会发现 ( )
A.“纸桥”被吹开较长距离
B.“纸桥”紧贴桌面不动
C.“纸桥”被吹开较短距离
D.“纸桥”被吹得上下跳动几下
B
11.(多选题)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长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使木板沿着与桌子边缘平行的方向缓慢向右做直线运动,直到木板的 长度伸出桌面时停止运动,此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强p与木板被推动的距离x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木板宽为0.25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长木板的底面积为0.25 m2
B.当x=0.26 m时,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为37.5 Pa
C.当x=0.30 m时,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为 6 N
D.移动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先不变后增大
BC(共13张PPT)
第八章实验突破
实验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器材及作用:
1.砝码:改变压力的大小。2.海绵: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结论:
1.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交流与反思:
1.选用海绵而不用木板:海绵容易被压缩, 实验现象 更。2.可代替海绵的材料:沙子、橡皮泥等。
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越大
海绵容易被压缩,实验现象更明显
橡皮泥
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在前三次实验中,均用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小桌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初步得出实验结论: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若想通过比较甲、丙两图也得出相同的实验结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取下丙图中小桌上的砝码。
(4)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5)砝码的作用是改变小桌对海绵的压力。
海绵
受力面积
乙、丙
取下丙图中小桌上的砝码
控制变量法
压
(6)此实验不能用木板代替海绵,原因是木板形变小,实验效果不明显。
(7)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 的大小关系为p =(选填“>”“<”或“=”)p′。
木板形变小,实验效果不明显
=
(8)实验后,小强做了如图戊所示实验,小强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错误
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实验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实验装置:
各个方向
相等
越大
深度相同
交流与反思:
1.实验前,用手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变,说明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 2.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的密度越大;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等时,深度深的液体密度小。
不好
大
小
(黄冈中考改编)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使用压强计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指轻压探头橡皮膜,观察U形管的两侧液面高度差。若发现U型管中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
不漏气(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如图甲所示,从结构上来看,U形管压强计不是(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在选择U形管压强计时,探头上的橡皮膜应该用薄(选填“薄”或“厚”)一些的较好。
(3)小明把压强计的探头浸入水中一定深度,把探头分别朝侧面、朝下、朝上(如图乙、丙、丁),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说明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着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两侧液面高度差
不漏气
不是
薄
向着各个方向
(4)小张同学在图戊所示的实验中保持探头位置不变,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他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探头深度相同。
没有控制探头深度相同
(5)小明发现探头所处深度较浅时,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不明显,可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密度更小的液体以方便读数;探究过程中,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将U形管逐渐向后倾斜,偏离竖直方向,U形管中两液面所对刻度线间的距离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压强计通过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大小,反映探头薄膜所受压强大小,应用了转换法。在使用压强计时,待探究液体与U形管中液体的密度差越大(选填“大”或“小”),实验现象越明显。
小
变大
转换法
大
(7)实验完成后,小张设计了如图己实验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用薄橡皮膜封闭的圆孔。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同种液体,液面稳定后,橡皮膜形变如图己所示,左、右两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左<(选填“>”“<”或“=”)p右;当左
侧注入的是水,橡皮膜距离水面hA,右侧注入液体B,
橡皮膜距离液体B液面hB时,橡皮膜不发生形变,右
侧液体密度ρB= (用hA、hB、ρ水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