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红色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2 22:09:15

文档简介

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江西红色十校2月联考
生物学
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动物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需要多种细胞器参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都需要囊泡参与并消耗能量
B.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体现了细胞器间的协调和配合
C.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是在生物膜分隔的不同区室中完成的
D.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各种细胞器的蛋白质含量相同
2.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能生成ATP,在ATP合成过程被抑制的酵母菌A中,分别注入野生
型蓝细菌(对照组)和导入了目的基因的蓝细菌甲(实验组),获得重构酵母菌。将两组重构
酵母菌分别接种于培养液中,都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处理,一段时间后计数,得到结果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和蓝细菌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合成ATP
1
明7
B.导人目的基因的蓝细菌甲可能为酵母菌A提供ATP
6
C.在酵母菌和蓝细菌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合
成ATP
D.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可能具有将蓝细菌的ATP运输至
0
对照组
实组
酵母菌的功能
3.人体的正常细胞和一些实体肿瘤中都存在ARC基因、基因1、基因2等基因,三种基因的部
分生命活动图解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调亡抑制因子
ARC基因①
mRNA

)+抑制细胞凋亡

基周①体如
、r
核酸杂交分子1
miR-223
装血前体心虹O
④O
核酸杂交分子2
HRCR
A.过程①②③④中均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较,HRCR的含量较少
C.用药物促进过程③抑制过程④,可限制肿瘤快速生长
D过程②中,少量mRNA同时和多个核糖体结合生成较多的调亡抑制因子
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6页)
4.小鼠先天性肢体畸形是受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小鼠E基因的正常表
达依赖其上游的M基因,一条染色体上的M基因突变将导致下游的E基因异常表达而出
现先天性肢体畸形。研究人员用表型正常的M基因突变杂合小鼠(EEMm)与表型正常的
E基因突变杂合小鼠(EMM)杂交,得到了F,肢体畸形小鼠。下列相关F,肢体畸形小鼠
形成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上E基因上游存在M基因,另外一条染色体上的M基因正常但存在E基因
B.一条染色体上E基因上游存在M基因,另外一条染色体上的M基因正常但不存在E
基因
C.一条染色体上E基因上游不存在M基因,另外一条染色体上的M基因正常但存在E基因
D.一条染色体上E基因上游不存在M基因,另外一条染色体上的M基因正常但不存在E
基因
5.Y射线照射大豆,筛选出纯合突变体甲,将其与野生型大豆为亲本,进行正反交获得F,,采
用特异性引物对双亲及F,植株的基因组进行PCR扩增,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Y射线照射可提高大豆基因突变频率
标准
DNA里野生突变
B.杂交成功获得的F植株有3、4、7、9
片段型体亩12345678910
C.突变体甲自交获得的F,植株有3种
D.获得的F,植株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
不变
6.睡眠一觉醒的调节主要依赖于下丘脑中氨基酸类的神经递质,包括Y-氨基丁酸(GABA)
和谷氨酸(Glu)。GABA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促进睡眠的功能,Glu与GABA的促
进效应相抗衡。已知G引u可在谷氨酸脱羧酶(GAD)的作用下转化为GABA,谷氨酰胺合
成酶(GS)可促进Gu的再生。研究表明,失眠与这两种酶的含量变化有关,由此推测失眠
大鼠下丘脑内这两种酶的含量变化情况是
A.GAD含量减少,GS含量增多
B.GAD含量增多,GS含量减少
C.GAD含量减少,GS含量减少
D.GAD含量增多,GS含量增多
7,人体患桥本甲状腺炎的机理大致是:由于遗传因素及高碘饮食,B细胞会将人体自身的甲
状腺组织识别为抗原,从而产生特异性抗体对其进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桥本甲状腺炎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所致
B.甲状腺组织受到攻击后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量增加
C.在患病后期,患者会表现为体温偏高、精神亢奋等症状
D.采用免疫抑制剂减弱机体的免疫应答是其治疗的思路之一
8.三十烷醇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探究三十烷醇对茶树插条生根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
一组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物质的量浓度/×10‘
0
8
12
15
20
平均生根数(条)
19
46
52
23
15
A.设计并进行预实验可进一步摸索实验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B.结果表明:低浓度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高浓度三十烷醇抑制茶树插条生根
C.在物质的量浓度为8×10-6~12×106的范围内增设实验组,可探究三十烷醇促进茶树
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生产实践中用三十烷醇而不用生长素用于茶树的扦插繁殖,原因之一是前者的效果稳定
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6页)江西红色十校 2 月联考
生物学答案
1.【答案】B
【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不需要囊泡,A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体现了细胞器间的协调和配
合,B正确;分泌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中进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
和运输的各种细胞器的蛋白质含量不相同,D错误。
2.【答案】C
【解析】酵母菌和蓝细菌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合成 ATP,A正确;实验结果表明,野
生型蓝细菌和酵母菌 A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导致酵母菌因为不能获得能量而无法大量繁殖,而
导入目的基因的蓝细菌甲可能为酵母菌 A提供 ATP,进而使酵母菌大量繁殖,B正确;蓝细菌是原核生物,
无线粒体,C错误;酵母菌 A不能合成 ATP,而酵母菌繁殖需要 ATP,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可能具有将蓝细菌
的 ATP运输至酵母菌的功能,D正确。
3.【答案】B
【解析】过程①为转录过程、过程②为翻译过程、过程③④为 RNA分子杂交过程,均发生着碱基互补配对,
A正确;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旺盛,HRCR 增多时,可以与更多的 miR-223结合,从而使 ARC基因表达
的凋亡抑制因子的数量增多,抑制细胞凋亡。所以肿瘤细胞(分裂旺盛)中 HRCR 的含量较多,B错误;为
了限制肿瘤快速生长,就要减少凋亡抑制因子的合成,因此要使过程③增强,让更多的 miR-223与 ARC基
因转录的 mRNA结合,那么过程④就得减弱,C正确;过程②中,少量 mRNA 同时和多个核糖体结合,生成
较多的凋亡抑制因子,D正确。
4.【答案】D
【解析】E基因的正常表达依赖其上游的 M基因,即 E、M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当 E、M基因都存在
时肢体发育正常,表型正常的 M基因突变杂合小鼠(EEMm)与表型正常的 E基因突变杂合小鼠(EeMM)杂
交,则 F1肢体畸形小鼠的基因型为 EeMm,F1小鼠肢体畸形的原因是肢体畸形小鼠的一条染色体上 E基因上
游不存在 M基因,另外一条染色体上的 M基因正常但不存在 E基因。
5.【答案】D
【解析】γ射线照射可提高大豆基因突变频率,A正确;将 F1的 DNA片段与亲本的 DNA片段进行比对可判
断,1~10中 3、4、7、9是杂交成功获得的 F1植株,实验结果显示 F1中出现其它植株,而这些植株的 DNA
比对情况表现为与亲本之一相同,因而可推测,这些植株的出现是由于亲本发生自交产生的。1、5、10植
株的 DNA比对情况表现为与突变体甲相同,B、C正确;杂交成功获得的 F1植株,后代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D正确。
6.【答案】A
【解析】Glu可在谷氨酸脱羧酶(GAD)的作用下转化为 GABA,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可促进 Glu的再生,而
GABA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促进睡眠的功能,Glu与 GABA的促进效应相抗衡,据此推测,失眠大鼠
下丘脑内,GAD含量减少,GS含量增多。
7.【答案】C
【解析】桥本甲状腺炎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所致,A正确;甲状腺组织受到攻击后,甲状腺
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激素分泌的抑制功能减弱,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量增加,B正确;患病后期患
者大部分甲状腺细胞被破坏,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因而畏寒怕冷、无精打采 ,C错误;采用免疫抑制剂
{#{QQABBYCAgggIABJAAQhCEwX4CEMQkAGACAoGwEAAMAIBiAFABAA=}#}
减弱机体的免疫应答是其治疗的思路之一,D正确。
8.【答案】C
【解析】设计并进行预实验可进一步摸索实验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A正确。与空白对照
组相比,物质的量浓度等于或高于 20×10-6的三十烷醇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三十烷醇
对茶树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低浓度三十烷醇促进茶树插条生根,高浓度三十烷醇
抑制茶树插条生根,B正确。实验中设置了物质的量浓度为 0的空白对照组,因此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可知,
促进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在 12×10-6左右。如果需要探究最适浓度,可以在物质的量浓度为 8×10-6~15×10-6
的范围内增设实验组即可,C错误。三十烷醇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效果稳定,D正确。
9.【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达到 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 K/2,所以种群为增长型,
则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2之后,种群的增长速率=0,则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研究某种生物的
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正确;连续使用同一种化学
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C正确;不论防治与否,植食性昆
虫都会出现抗药性变异,D错误。
10.【答案】A
【解析】碳元素在甲、乙、丙、丁和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形式循环,A错误;表中 GP=X+R,GP为
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则 X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正确;乙为第一营养级,丁为第二营养
2 2
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丙为第四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105.0×10 kJ/(m ·a),第三营养级的同
2 2 2 2
化量为 12.6×10 kJ/(m ·a),能量传递效率=[(12.6×10)÷(105.0×10)]×100%=12%,C正确;分
解者能将甲、乙、丙、丁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D正确。
11.【答案】C
【解析】可通过体外受精、核移植技术获得胚胎,A正确;获得二分胚时要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
会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B正确;分割胚胎会造成损伤,降低胚胎发育率,C错误;取滋养层细
胞将来发育成胎盘和胎膜,进行性别鉴定可避免对胚胎的影响,D正确。
12.【答案】C
【解析】图中①为逆转录,利用 mRNA 获得目的基因后,必须再表达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只能从病毒感
染者的浆细胞中提取对应的 mRNA。A正确;②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将目的基因与质粒正向连接,需
要不同限制酶进行切割,B正确;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若为动物
细胞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若为植物细胞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若为原核细胞通常采用钙离子转化法,C
错误;导入重组质粒的鼠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病毒抗体,D正确。
13.【答案】ACD
【解析】黑暗条件下,气孔打开,CO2吸收增加,用于合成苹果酸,有机酸含量增加。光照增强气孔逐渐关
闭,CO2吸收减少,苹果酸分解加快,产生 CO2用于暗反应。两条曲线中,a曲线上升在前,所以 a曲线表
示的是 CO2吸收在 24h内的变化,b曲线则表示的是有机酸在 24h内的变化,A正确;验证该植物固定 CO2
的方式的自变量是白天和晚上,不是干旱环境和正常环境,B错误,C正确;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
收 CO2生成苹果酸,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发生反应释放 CO2用于光合作用,D正确。
14.【答案】ABC
【解析】小龙虾属于消费者,能加速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昆虫能以稻田杂草为食,小龙虾
以昆虫、稻田杂草、某些小鱼等为食,与昆虫的种间关系有种间竞争和捕食,B 正确;稻虾共作减少了化
学除草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C正确;稻虾共作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D错
误。
{#{QQABBYCAgggIABJAAQhCEwX4CEMQkAGACAoGwEAAMAIBiAFABAA=}#}
15.【答案】AC
【解析】该细胞正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A错误;该细胞染色体行为会导致染色单体的基
因重组,是卵细胞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之一,B正确;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 ab,该卵细
15 15
胞染色体的 DNA中不含有 N,C错误;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的 DNA中都含有 N,D正确。
16.【答案】AC
【解析】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该培养基缺少营养成分 H2O,该培养基中不含有
纤维素分解菌的基本营养成分,A错误;表中的酵母膏能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维生素,B正确;富集培养
纤维素分解菌用的是液体培养基,所以该培养基的配制不需要加入琼脂,C错误;改变该培养基部分成分
可用于尿素分解菌的分离,D正确。
17.【答案】
(1)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3分)
(2)CO2的浓度升高可促进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同时可促进 R 酶催化更多的五碳化合物与 CO2结合,而减
少与 O2的结合,从而降低光呼吸。(5分)
(3)将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分为两组,分别在含 Mg2+和无 Mg2+的培养液中培育一段时间后,进行光暗交替处
理,检测两组 R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4分)
【解析】(1)酶的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2)见答案
(3)将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分为两组,分别在含 Mg2+和无 Mg2+的培养液中培育一段时间后,进行光暗交替处
理,检测两组 R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可得到实验结果。
18.【答案】
(1)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2分) 乙(2分)
(2)XABXab (2 分) 1/4(2分)
(3)XAbXab或 XAbXAb (4分)
【解析】(1)根据 II-1无致病基因,II-2为纯合子可以排除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和常染色体显性的可能,
又根据 I-2的女儿不都患甲病可知,该病不可能是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可知甲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且
位于 X染色体上。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主要特点是: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
亲那里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乙病为伴性遗传,根据乙病患者的性状表现可知,乙病不可能是伴 Y遗传,
题中显示相关基因不位于 X、Y 的同源区,因此确定乙病的相关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根据 II-5 患乙病,
其母亲、女儿均患乙病可知该病为显性遗传,抗维生素 D佝偻病也是伴 X染色休显性遗传病。
(2)II-3的基因型为 XABXab,II-4的基因型为 XAbY,则二者婚配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 1/4。
(3)II-3的基因型为 XABXab,II-5的基因型为 XABY,II-6的基因型为 XAbXab或 XAbXAb。
19. 【答案】(1)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 分) ①④(2 分)
①(1分)
(2)④的分泌受③的调控,③的分泌受②的调控,天气转冷时,体内的②③分泌增多,导致④含量增加,
反过来抑制②③的分泌,体内④含量不会不断增多。(3分)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2分)
(4)不受意识支配(2分)
【解析】(1)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④是甲状腺激
素,可作用于全身细胞,①是抗利尿激素,能作用于肾小管细胞,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2)④的分泌受③的调控,③的分泌受②的调控,天气转冷时,体内的②③分泌增多,导致④含量增加,
反过来抑制②③的分泌,体内④含量不会不断增多。
(3)人体体温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QQABBYCAgggIABJAAQhCEwX4CEMQkAGACAoGwEAAMAIBiAFABAA=}#}
(4)人体中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20.【答案】
(1)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可避免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物
种形成腾出空间(4分)
(2)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是作为捕食风险存在的(2分) 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2分)
(3)与对照组相比,捕食风险可明显降低低密度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2分)
(4)直接捕杀(2分)
【解析】(1)在生物进化中,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较多的物种,可避免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
中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会增加物种多样性
(1)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利用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
捕食风险,其进行的生物防治利用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3)捕食风险可明显降低低密度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进而减弱低密度种群的种内竞争。
(4)由柱状图可知,捕食风险对高密度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降低不显著,应该直接捕杀。
21.【答案】
(1)防止 DNA降解(2分) 二苯胺试剂(2分)
(2)DNA半保留复制(2分) 能与 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一小段短单链核酸(2分)
琼脂糖凝胶电泳(2分)
(3)消毒(1分) 脱分化(1分)
【解析】(1)低温时 DNA酶的活性较低,过滤液在 4℃冰箱中进行是为了防止 DNA降解;对 DNA进行鉴定
通常用二苯胺试剂沸水中加热鉴定。
(2)PCR技术依据的原理是 DNA半保留复制,引物是指能与 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一小段短
单链核酸,PCR完成后,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 PCR的产物
(3)培养愈伤组织时,外植体要先消毒,再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QQABBYCAgggIABJAAQhCEwX4CEMQkAGACAoGwEAAMAIBi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