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开学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开学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3 14:34:57

文档简介

昭通市正道中学 2024 年春季学期开学考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题干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九卿”等信息,
可知这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由结构示意图中皇帝处于“金字塔”的最顶端,可见皇权至
上的特点,九卿中多个部门专为皇家服务,则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特点,B 项正确;该示意图
只反映了中央机构的隶属关系与职责,无法据此了解官员数量与工作任务情况,排除 A 项;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原则,“三公”服务于专制皇权,排除 C 项;唐朝三省
六部制,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排除 D 项。故选 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炀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隋炀帝置四
方馆接待周边少数民族,与之贸易,设置专门官员进行管理,说明民族间贸易繁荣,B 项正
确;材料只是说管理,不是控制商业,排除 A项;材料未体现税收变化,排除 C 项;材料是
关于民族间贸易的,不能得出民间交易的情况,排除 D 项。故选 B项。
3.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隋唐(中国)。据材料可知,
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选官的局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①②符
合题意,A 项正确;材料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未涉及官员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中央集权的
加强,③④错误,排除 BCD 项。故选 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
始于杨炎”可知,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
民的人身控制,B 项正确;均田制遭到破坏是两税法实施的背景,排除 A 项;材料未提及两
税法的征收时间,排除 C项;两税法的征税标准仍然是以田亩为主,排除 D项。故选 B 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贱民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管
{#{QQABDYAEggCAABAAAAhCAwl4CkCQkBEACAoGAFAAMAABSQFABAA=}#}
理的居民,变为赋税征收的对象,利于增加政府收入,D项正确;此举不会改变户籍的管理
职能,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 B 项;确保了基层秩序的稳定,叙述
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故选 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清代出现了大量反映良好社
会风气的作品,而那些“淫词艳曲”则被政府禁止刊卖。由此可知,戏曲教化功能得到重视,
D项正确。材料中的这一现象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 A 项;清代戏曲塑造的人物品质,
依然是符合儒家思想要求的,所以儒家思想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 B 项;清政府禁止
刊卖淫词艳曲的行为意在肃清社会风气,不是文化专制,排除 C 项。故选 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中
国。根据材料“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及所学可知,材料涉及学习器物的
洋务运动,仿制度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反映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时
代主题,B 项正确;维新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不符合主旨,排除 A 项;民主自强不
符合器物学习阶段特征,排除 C 项;变法图强只符合戊戌变法运动,排除 D项。故选 B 项。
8.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
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22 次会议一致
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可知,1953 年该选举法的通过,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奠定了基础,所以其预示着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重大突破,A 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排除 B项;“根本上改变”说法过于绝对且错误,
排除 C项;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 D 项。故选 A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中法建交是 1964 年,20 世纪 60
年代,中法都面临美苏冷战的影响,处于维护自身安全的共同的利益,中法两国建交,B 项
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是 20 世纪 70 年代,排除 A 项;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不是主要原
因,排除 C项;中国曾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国没有共同的历
史遭遇,排除 D项。故选 B 项。
{#{QQABDYAEggCAABAAAAhCAwl4CkCQkBEACAoGAFAAMAABSQFABAA=}#}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差不
多同一时间都出现了原始农业,这表明农业起源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材料只是列举了不
同地方出现了原始农业,无法说明其不均衡性,排除 A 项;只是列举不用地区文明几乎同时
出现了原始农业,并没有提到他们之间是封闭的,事实上,各个不同地区的文明是存在交流
的,排除 C项;材料没有提及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问题,排除 D 项。故选 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 世纪(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印刷术的传入推动了英国文学、宗
教、教育、史地类英语印刷品大量出版,使得英语逐渐突破口语化和地方性的语言,受众日
增,成为了“国王的语言”“国家语言”,这有利于推动英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从而有利于
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印刷术对英语传播和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性,
无发得出动摇教会在英国的统治,排除 A项;材料强调的是印刷术对英语传播和民族国家形
成的重要性,未体现促进人文主义的传播,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印刷术对英语传播和民
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性,未体现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排除 C项。故选 D 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 15 世
纪末 16 世纪初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欧洲出现海外产品,
稻米、蔗糖等食品的食用量也在不断增加,这说明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物种
交流,A 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欧洲饮食文化被颠覆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 B 项;材料
未涉及欧洲传统生活习惯改变的相关信息,排除 C 项;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不符
合题意,排除 D项。故选 A 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4 年的意大利。材料表明一个人只要不能断定他是有罪的,那么
社会就应该对他有公共保护,可知这是无罪推定原则,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无罪推定,
不涉及分权制衡,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契约的内容,不涉及契约自由原则,排除 B项;材料
体现的是一个人在断定他无罪之前,他是无罪的,不涉及政治中立原则,排除 D项。故选 B
项。
{#{QQABDYAEggCAABAAAAhCAwl4CkCQkBEACAoGAFAAMAABSQFABAA=}#}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实行双挂钩
一固定的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的汇率制,C 项正确;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 ABD 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 C 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美国。据材料可知,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行政、立法、司法相互独立,相互制衡,D 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分权制衡,而非中央政府
权威强化,排除 A 项;联邦制名存实亡,说法错误,排除 B项;材料描述的是三权分立的原
则,而非各州之间的矛盾,排除 C项。故选 D 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
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荷兰。根据材料“每周所得的津贴比他的薪金还多 8
美元”可知,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涉及面广,待遇较好,但西欧福利政策会降低部分公民的
劳动积极性,同时意味着部分公民对国家福利的依赖性增强,D项正确;材料中的福利政策
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不能体现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加强,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欧洲
就业率的相关信息,排除 B项;仅凭材料中的福利政策无法得出英国经济发展优于荷兰的结
论,排除 C项。故选 D 项。
17.(1)举措:任用高官主持立法;制定反贪法律;设立专门监察机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监督与引导。(任答 3 点)
背景:唐后期以来的历史教训;中央集权的治国政策;“与民休息”的仁政思想;辽、西夏
的边境威胁。(任答 2 点)
(2)特点:亲自参与;明晰司法依据;以案例警示;注重民间监督;重典治吏;鼓励告发。
(任答 4 点)
(3)意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官枉法行为;确立了良好的道德取向;增加了财政收入;缓
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后世反贪倡廉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答一点得
2分,答两点得 4 分,答三点得 6分,答四点得 7 分)
{#{QQABDYAEggCAABAAAAhCAwl4CkCQkBEACAoGAFAAMAABSQFABAA=}#}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
举措:根据材料“宋太祖令判大理寺事窦仪主持立法”可知,任用高官主持立法;根据材料
“《宋刑统》制定完成,成为反贪倡廉的主要律条,《诫告贪污诏》等多类反贪法律亦相继颁
行。”可知,制定反贪法律,颁行反贪法律;根据材料“宋代中央专门设有御史台和谏院负
责监察事务,御史甚至可以‘风闻’言事,即使纯属捕风捉影,也不承担诬告责任,算合法
监督。宋代还通过官员、儒士等的奏折、上书或社会评议等形式的舆论对官员进行监督与引
导”可知,设立专门监察机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监督与引导。
背景:根据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官枉法之行,确立了追求清正廉洁、重义轻利的良
好道德取向。由此,宋初‘与民休息’的仁政得到顺利贯彻,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唐后期以来的历史教训;中央集权的
治国政策;“与民休息”的仁政思想;辽、西夏的边境威胁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
特点:根据材料“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三编《大诰》,将之与《大明律》并行作司法依据”可
知,亲自参与,明晰司法依据;根据材料“以大量惩治官民贪赃受贿、侵吞税粮等重刑案例
‘警省愚顽’。”可知,以案例警示;根据材料“许境内耆宿人等,遍处乡村市井联名赴京状
奏”可知,注重民间监督;根据材料“太祖以重典治吏”可知,重典治吏;根据材料“许境
内耆宿人等,遍处乡村市井联名赴京状奏”可知,鼓励告发。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
意义:根据材料“宋代还通过官员、儒士等的奏折、上书或社会评议等形式的舆论对官员进
行监督与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官枉法之行,确立了追求清正廉洁、重义轻利的良
好道德取向。”可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官枉法行为,确立了良好的道德取向;根据材料
“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知,增加了财政收入,缓和了社会
矛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后世反贪倡廉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8.示例一:论题: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影响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论述: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方式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形成了两党或
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往往伴随着执政党的更换,大批政府官员也随之更换,政党分肥
不仅容易造成腐败,还影响了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工业革命以来,
西方国家形成了“两官分途”的官员分类原则,文官要保持政治的中立,其考核和管理也由
独立于党派之外的专门机构管理,不受政党更迭的影响。在选用标准上,更加注重专业知识,
{#{QQABDYAEggCAABAAAAhCAwl4CkCQkBEACAoGAFAAMAABSQFABAA=}#}
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标准的选用原则。在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的影
响下,形成了西方文官注重公平正义、维护公共利益等价值取向。总之,西方文官制度的形
成和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充分考
虑本国传统和实际国情。
示例二:论题:文化传统、时代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论述: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的公务员,必须
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管干部。我国国家的权力属
于人民,党的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的公务员必须始终
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不仅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要求,也是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影响下形成
的公务员价值取向。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影响了当代公务员的用人标准,形成了德才兼
备,以德为先的选才标准。总之,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文化传统、时代特征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充分考虑本国传统和时代需要,合理借鉴他国可
取之处。
【详解】本题为历史事物阐释类论述题。时空范围为近代(西方)。根据材料“中西文官制
度的对比”可知看出中西在对公务员进行选拔的时候,在用人标准、政治立场、管理原则和
行政价值取向上皆有不同。在用人标准上,西方更加注重专业知识,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
主要标准的选用原则。在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西方文官
注重公平正义、维护公共利益等价值取向;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影响了当代公务
员的用人标准,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标准。在政治立场上,西方国家形成了“两
官分途”的官员分类原则,文官要保持政治的中立,其考核和管理也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专
门机构管理,不受政党更迭的影响;而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中国的公务员,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坚
持党管干部。在行政价值取向方面,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平等、民主,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
形成了西方文官注重公平正义、维护公共利益等价值取向;而中国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党
的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的公务员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
服务。中西方文官制度的种种差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故可
以“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影响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论题展开论述,
在论述时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QQABDYAEggCAABAAAAhCAwl4CkCQkBEACAoGAFAAMAABSQFABAA=}#}
19.(1)特点:主要在山区种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量外省百姓入浙种植。(任答 2 点)
影响: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食物结构,饮食习惯;提高了抗饥荒能力;增加了粮
食供应总量。(任答 2 点)
(2) 特点:主要设置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郡太守兼有军事和行政、思想教化职能;
实行土流并治;执行赋税优惠政策;因俗而治;汉承秦制。(任答 2 点)
影响:有利于维护边疆稳定;促进边疆开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
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利于整体上推动边疆民族群体的经济文化
发展;为后世土司制度形成提供参考。(答一点得 2 分,答两点得 3 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
材料二“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包芦玉米……棚厂满山相望”得出主
要在山区种植;据材料二“各处山场……已十开六七”得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材料二“有
江苏、安徽、福建诸省农民‘入境租山’种植玉米的记载”得出大量外省百姓入浙种植。
影响:据材料二“足以济荒”得出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提高了抗饥荒能力;此外还可以从
丰富食物种类、改变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等方面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两汉(中国)。特点:依据材料“在西南边疆
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可得出主要设置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依据材料“两汉时
期,汉承秦制”,可得出汉承秦制;依据材料“在边郡辖区,既设置太守、边郡都尉等流官,
又设置侯王、将相等土官”,可得出实行土流并治;依据材料“边郡太守缴纳境内的田赋和
口赋等赋税,可减可免。同时要求蛮夷君长解纳土贡”,可得出执行赋税优惠政策;依据材
料“形成了边郡‘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局面”,可得出因俗而治;依据材料“在防止边
疆民族地区民族事变发生的同时还对边郡辖区采取一些‘用夏变夷’的经济文化措施”,可
得出边郡太守兼有军事和行政、思想教化职能。
意义: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思考,如有利于维护边
疆稳定;促进边疆开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
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利于整体上推动边疆民族群体的经济文化发展;为后世土司制
度形成提供参考。
{#{QQABDYAEggCAABAAAAhCAwl4CkCQkBEACAoGAFAAMAABSQFABAA=}#}88
昭通市正道中学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远择题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停题卡上。答
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据此可知,该朝代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
皇帝
御史



监察】
(行政)
(军事)






(宗庙
(官门
(同法(外交(皇
(皇室需(马
礼仪)
(官殿
警卫)
审判)
和民族、宗
用的山海
政)
警卫)
族事室事
(租税
池泽之税
务)务)
钱谷
及官府手
财政
工业)
收支)
A.官员众多,政务繁忙
B.家国一体,皇权至上
B.C.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D,官制成熟,后世沿用
2.隋场帝在长安建国门外置东、南、西、北四方馆,并各设使者一人,以接待周边少数民族,并与之贸易,
每个使者署下设典护、叙职、叙仪、监府、监置。其中“监置掌安置其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
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材料说明了隋炀帝时期()
A.国家控制商业B。民族间贸易繁荣C.政府税收大增D.民间交易较频繁
3.从“故据上品者,非公候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由此可知,与九品中正制
相比,科举制()
①扩大了统治基础②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③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④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1页共6页
0
4,马端临在《文款通考自序》中关于两税法曾说:“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
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始于杨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导致了均田制遭到破环
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固定了国家征税的时间
D,改变了以田亩为主的征税标准
5、雍正时期废除贱籍制度,把世代相传的不属于士、农、工、商的贱民,“开豁"为民,编入户籍。雍正帝
此举〔)
A,改变了户籍的管理职能
B.便于加强中央集权
C.确保了基层秩序的稳定一一
D.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6.清代戏曲塑造了一大批忠于国家、敢于谏诤、智勇双全的忠臣: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光宗耀祖的孝子:
坚贞不屈、聪慧贤达的节妇:以及侠义相助、信义行善的义夫。清代禁毁戏曲成为一种制度性的查禁,如康
熙十三年,礼部复魏象枢上荟禁止刊卖淫词艳曲。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动摇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戏曲教化功能得到重视
7.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
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
贯穿其中的主题是()
A.思想启蒙B.救亡图存
C.民主自强
D.变法图强
8.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一致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3月1日,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这部法律。这()
A,预示着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B,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9.2023年4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北京,在为第十七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揭幕时表示:“在疫
悄期间中法终止或暂停了一些交流,但当再次相遇时,中法文化交流将延续过去的历史,并不断创新。“2024
年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当年法国选择较早地与新中国建交,主要是因为()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法两国共同利益的驱动
C.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开
D.中法两国共同的历史遭遇
0
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