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西门豹治邺 教学设计 (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6西门豹治邺 教学设计 (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3 15: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西门豹惩办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西门豹惩办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题质疑
师:看到同学们热情的笑脸、积极的学习态度,真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那老师先做个自我介绍,让大家认识我!我呀,姓秦,大家可以叫我秦老师,愿意我给你们上课吗?好那咱们上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的姓却不止一个字,如“诸葛亮”他姓“诸葛”名“亮”,有这样复姓的人你还了解谁?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一位复姓的历史人物,他叫“西门豹”(板书,强调“豹”字的写法)让我们来了解他管理邺这个地方的故事。
读题,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我们可以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结果这几个问题。)
初读感悟、整体把握
过渡:同学们提问的水平真不错,常言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书翻到92页,我们一起来读书愿意吗?
出示读文要求:请同学们用自己拿手的读书方法来读书,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流利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按为什么治邺、怎么样治邺、结果怎样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把课文按问题分成三部分,谁做到了?讲一讲。
再读展示、梳理故事情节
学习为什么治邺——摸清底细
西门豹为什么要治邺呢?浏览1-9自然段,用两个词语总结治理邺的原因?(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西门豹进行了调查,他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用笔勾画。(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说的③新娘从哪里来④漳河有没有发过大水)
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了哪些情况?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总结。
(①河伯娶媳妇②巫婆和官绅③家里有女孩子的逃走④漳河闹旱灾)
过渡,分角色读文: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愿意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对话吗?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西门豹就是在与老大爷的交谈中摸清了底细,接下来就要去治理了。那他是怎样去治理的呢?
学习怎样治邺?——惩治巫婆和官绅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西门豹都做了那些事?目的是什么?做好批注,然后填一下表格。
师总结
做法 目的
把巫婆投入漳河中 救下新娘,惩治巫婆
把官绅头子投入漳河中 惩治官绅头子
威胁其他官绅,假装要将他们投入漳河 震慑帮凶
让其他官绅回去 破除了迷信
到此为止,西门豹彻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
学习结果——兴修水利
送走了巫婆、官绅头子,破除了迷信,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为了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引读:——总结板书:开凿渠道、兴修水利。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庄稼得到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四、三读课文,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西门豹治邺”的故事非常有意思,你想讲给大家听吗?那就需要我们把故事复述出来。怎么复述呢?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地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西门豹治邺的过程中,那些写的详细?那些写的简略?(我们可以看出来,摸清底细和惩治巫婆和官绅写得比较详细,兴修水利写得比较简略)
由此可见文章在谋篇布局上做到了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中心。那么,我们在复述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几点提示:
在复述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复述前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重点复述主要情节,次要情节可以适当省略,注意语言要简略。
所以,在“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这三部分环节中,兴修水利要写得简略些。“惩治巫婆和官绅”和“摸清底细”要讲得详细些。
在“摸清底细”这一环节中,老大爷的话很多,我们要怎样复述呢?请同学们再读这一部分,然后说说哪些信息不能省略,哪些信息可以删除。
我们可以看出“巫婆和官绅借给河神娶媳妇骗取钱财”“人们外逃”等内容是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所以,复述时不能省略;“送新娘的方式”与后面惩治巫婆的办法有关,可以保留;“新娘顺着河水漂的过程”则可以删除。
在复述的语言上,要注意语言的简略。比如第一自然段,可以提取“时间”“谁”“地方”“什么事”等信息,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复述。可以复述为“战国时候,西门豹到漳河边上的邺县去管理,看到天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一位老大爷来问原因。”
老大爷的话比较详细,我们可以在提取关键信息之后练习转述。比如,老大爷的第一次回答,我们可以提取信息“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我们可以转述为老大爷告诉西门豹,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惩治巫婆和官绅”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要复述得详细些。可以借助之前填写的表格,说清楚惩治恶人的步骤,同时要说清楚相关人物的表现,人物对话可以转述。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提示将是哪个情节串联起来,在小组内练习复述。要求:
主要内容要说得详细,其他内容要简洁。复述语言要简略。
五、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了解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管理邺地时,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
同学们,其实古往今来,世界上并不存在鬼神等东西,这些都是封建迷信,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今天的学习在这里就告一段落,谢谢同学们专心致志的倾听老师讲课,同学们为你们精彩表现鼓鼓掌吧!
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摸清底细(详)
惩治巫婆和官绅(详)
兴修水利(略)
第二课时
一、提纲挈领话治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西门豹治邺分了哪几步?哪一部分你觉得最精彩?(惩恶)大家回忆,为了不打草惊蛇,西门豹为惩恶找了一个巧妙的突破口,是什么?(送新娘。)他是如何通过“送”达到“惩恶”的目的呢?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这个古老的历史故事。
二、字斟句酌品送意。
1.请大家速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看看西门豹除了送新娘还送了哪些人? 我们从文中得知,西门豹还送了巫婆和官绅头子。
2.同样是送,含义一样吗?你能读出这“送”的含义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结合文章,同桌可以交流一下。(送新娘是“救”,送巫婆和官绅头子的送是“惩治”“警告”的意思。)
3.交流悟其妙。
看来这个送字还真是耐人寻味啊!看似平常,蕴意却如此丰富;听着随意,却并非有口无心。俗话说听锣听声,听话听音,咱们现在就来好好品品西门豹的话,看看妙在何处?
请大家默读第11-13自然段,划出西门豹的语言,用心体会这些语言的言外之意和巧妙之处,选取其中你最有感悟的一句话和同桌交流一下。(大家可以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读一读,读出这句话的巧妙。)
4.引导学生体会句子感受巧妙。,突出“巧妙”解决问题
(1)“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不漂亮”、“不会满意的”“选个漂亮的”这是真的吗?(肯定不是)这些只是西门豹的──借口,其真正的目的是──救出新娘,惩治巫婆。
西门豹在这里用了哪一计,读出来了吗?
正如大家所说这句话将计就计,方法巧;一箭双雕,计谋高。我们再来读因读这句话,让大家再来回味一下它的巧妙。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词语无声,却有自己的情感。“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的。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够回来的样子。“麻烦”就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得客气话,实际上就是要严惩官绅头子,要把他投到漳河中去。现在明白这句妙在哪里了呢?
点评:妙就妙在将腾腾杀机暗藏于客套礼仪之中,客客气气,说法妙。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读。

(3)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谈谈你的理解。(这一段是为了教训官绅)达到目的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从“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和“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目的达到了。(文字无声,却能带给我们丰富的遐想。师范读)请大家边听边想:此时此刻,这些官绅们心里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看来啊,这个教训送得可真是刻骨铭心啊!)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啊!你看西门豹这么客客气气的几句话不仅巧妙地救了新娘,还达到了惩首恶,警官绅的目的。可真是“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6.西门豹这一送仅仅达到了这三重目的吗?还送谁了什么呢?(送老百姓一个道理:不要迷信。)现在,你觉得西门豹这一送送得好不好?送得巧不巧?送得妙不妙?
7.连在一起就是三个字:好---巧--妙!漳河边上的老百姓也是赞不绝口,可就在这时,人群中却有一个人小声嘀咕:“这西门大人权力大着呢!为什么不直接命人将那巫婆、官绅捉了去,丢进河里,何必如此大费周折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说、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8.由此可见,这一送又一送,环环紧相扣,既是西门豹缜密的惩恶计划,又是作者清晰的行文思路。透过这巧妙的四送,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西门豹?
是啊,西门豹在治邺中充分显示了他的智慧,真是“治邺显其智,智在巧治中”啊!
9.西门豹把惩恶作为治邺的突破口,成功地破除了迷信,紧接着,他又做了什么?(兴修水利,造福世人)
10.开渠治水添送意。
下面请同学们点击暂停,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
如果说惩恶救人是送老百姓一个道理,从此不再迷信的话,开渠治水又是送给老百姓了什么呢?(幸福生活,一世安康)可见,一个送字,贯穿在治邺的始终,也成就了这个历史故事永不褪色的精彩!
三、由此及彼留余味。
这节课让你明白了些什么?(科学态度,处世之法,写作方法……)这些收获与启迪都是这个历史故事送给你的,它的名字就是叫──齐读课题)
课后,推荐大家阅读几个历史故事:《草船借箭》《完璧归赵》《田忌赛马》《包公审驴》。
以史为鉴,以史明智,智会永留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