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端午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端午棕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2 22:2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下册《端午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在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一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二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三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可以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时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 13个生字,2个偏旁,会写 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读好长句子。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小吃货,猜节日”,游戏规则:小眼睛看图,小耳朵听题,猜出节日举手说。听明白了吗?
游戏开始!小汤圆,圆又圆。吃月饼,赏明月。元宵节、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过节吃一吃美食才更有滋味!再过不久,就是端午节了,反过来考考你,端午节吃什么呢?一起说(粽子)没错,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端午棕!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识新偏旁。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题!
(端午棕)
真好!诶,题目里有两个新偏旁,谁认识?你说!
(“立字旁”和“米字旁”)
评价:你都认识了!跟老师读一遍!粽子吃过吧?
(吃过)
请你想一想,“粽”为什么是米字旁呢?
(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
评价:有道理!联系事物本身的特点记住它的偏旁真是个好方法!看老师写题目!立做偏旁横变提,午是生字,伸出小手一块写!
(一起说笔顺,指导长横)米字旁,捺变点,空出位置写右边。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42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就多读几遍。
评价:同学们刚刚读得特别认真,生字都会了吗?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难一点怕不怕呢?瞧,拼音没了,位置也全变了,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齐读。
(3)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交流记字方法。针对孩子们的交流相机评价。
(4)趣味识“豆”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金豆!“豆”字怎么记?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豆?七嘴八舌说豆子喽!这些豆,你们认识吗?蚕豆、红豆、毛豆、豇豆。
小豆子要给你们变个小魔术!看好喽!小豆子,大变身!变成什么字
啦?
(豆)还有一首小儿歌,我们一起读,帮助我们记住它!
毛豆短,蚕豆扁,红豆圆圆像两点,豇豆长长拖上面。
好。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这个字送到田字格里。
边写边读:
毛豆短,蚕豆扁,红豆圆圆像两点,豇豆常常拖上面。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2遍,教师巡视评价。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写得好,课文也能读流利!老师想听你们读故事,谁来读一读?你来,其他同学把书端起来,做个文明的小听众。
(1)指名读第一段:针对“一到端午节”和“一锅粽子”指导“一”的音变。
(2)指名读第二段:接着读,谁来?针对长句子指导方法:标点停顿、词语连起来。
(3)指名读第三段针对长句子指导中间换气。
(4)指名读第四段,相机评价。
2、整体感知
(1)孩子们,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呢?预设:种类、食材、由来等。
(2)教师带领孩子梳理同学们真会读书!现在把书轻轻放下,你们的脑海里肯定还留下了许多温暖的画面,一起来看!(多媒体出示课文)
师读: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你们读:煮好一锅粽子(放大)
师读:盼着我们回去。粽子煮熟了,我剥开粽叶,读:咬一口粽子
师:恩......又黏又甜。临走时,外婆还会
生:装一小篮粽子
师: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同学们。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锅粽子,一份心;一篮粽子,一片情。
五、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学习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指导读好长句子。
(1)你们爱吃粽子吗?那一定知道,外婆用什么包粽子呢?交流出示:箬竹叶,糯米,枣。
(2)指名读,评价!
(3)指导读:“箬”和“糯”有点难读,遇到难读的字,我们一起拼一拼!(箬、糯)连起来(箬竹叶、糯米、枣),拼过以后,我们就读得更准了!
(4)介绍箬竹叶:瞧,这就是箬竹叶!什么样的?你说?(长长的、青青的)其实这种叶子还香香的!青青的箬竹叶不怕水煮,越煮越香。
(5)加上颜色,谁再来读一读?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相机评价。
(6)师生配合读:
师:青青的
生:箬竹叶
师:箬竹叶
生:青青的白白的糯米糯米白白的红红的枣枣红红的像这样读,你们会吗?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生再次合作读)
(7)词语训练: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知道吗?别着急回答,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前面的叠词是表示颜色的,什么颜色的什么,谁还会说?师生交流,师相机评价。
(8)回到课文,品读第一句:一小把糯米,一大颗枣,几张箬竹叶,就变成了一个好看的粽子了!咱们快把词语送到句子里,谁来读给大家听?
(9)指名读
(10)齐读
(11)外婆的粽子包得好看,咱们读得也好听!(板书:好看)
2.品读二三句话
过渡:粽子包好了,也煮熟了,那味道怎么样呢?咱们接着这个句子往下读!
(1)指名读生读第二句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师打断,指导朗读:
香味有了,但老师觉得粽子的淡淡的!别忘了,粽子可是越煮越香呢!再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哇,好香啊!接着往下读!剥开粽叶,真是又黏又甜。”黏黏的是——糯米,甜甜的是——枣!
评价:他读出了进步,把掌声送给他!粽子好香又好吃!
(板书:好香、好吃)
(2)再指名读,相机评价。
(3)词语训练:“又黏又甜”,像这样的词,你又知道哪些?师生交流,相机评价。
3.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品读第二段
过渡:是的,外婆把甜甜的枣包进粽子里,希望我们生活得甜甜蜜蜜!
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我的外婆也喜欢在端午的时候包粽子!外婆包着,我看着;外婆煮着,我等着;我美滋滋地吃着,外婆乐呵呵地笑着!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连起来和老师一起把第二段读一读!读得真好,我想同学们都想读!让我们一起,带着美好的回忆,把第二段读一读!全班齐读。
4.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只有一种吗?包含哪些种类?(花样多)
5.找一找:在外婆家吃了这么多粽子,我心里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理解“美滋滋”,并指生说句子。
6.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指生答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7.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六、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端午棕》,读到了外婆好看、好吃、好香的粽子。
青青粽叶香,浓浓端午情。
外婆给我们做各种各样的粽子,给我们讲端午节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纪念的人。今天老师给你们布置的一个作业便是:回家也让自己的爸爸妈妈给自己讲讲端午节的故事,讲讲要纪念的人。
七、板书设计:
9 端午棕
好看
好香
好吃
评测练习
一、辨字组词
午()来()真()间()据()牛()米()直()问()居()
二、连线
一股 枣 青青的 枣
一锅 粽子 红红的 糯米
一颗 清香 白白的 箬竹叶
课后反思
《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文章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感受:
得:
1.识字写字教学。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识字写字仍是教学的重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侧重识字方法的指导,所以本节课,孩子们识字看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自己已经能用多种方法记字。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的“豆”字的趣味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热情。写字教学,我观察到本节生字中三个带有“长横”这一笔画的字,将三个字对比学习,加深孩子们对字的间架结构的认识。
2.指导朗读。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读好长句子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我在设计时首先注重在对孩子的评价语中穿插朗读方法的指导,其次遵循“由词到句”的原则,让孩子体会句子的层次,进而把句子读好。第三,创设的情景也让孩子们能结合自身的体验去感悟小小的粽子中包含的深深的情,进而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书。
3.本课的设计不是面面俱到。在常态课中,本课应该是两个课时的课,把两个课时的课浓缩到一节课里,务必就要有所取舍。我在设计时选取了第二段来作为学习的侧重点,其他孩子自己读书或通过和家长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我都放手给了孩子,没再啰嗦,使自己的课更加精炼。
失:时间把握上不是很好。怕超时,以致几处和孩子的交流都不是很充分,结果结束课时时间还有所剩余。自己的教学还不够从容。当孩子的反应与自己的预期有所偏颇时,自己的反应还不够机智,随着孩子就走了,对自己的设计也有所遗忘。
改: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准,提高自己驾驭教材、驾驭时间和驾驭孩子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使自己的课有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