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会写“戎”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象形字“戎”导入,并指导“戎”字书写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咱们老祖宗造字的时候充满了智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字,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这是这个字最早的样子,你认识这个字吗?
请你,你可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就看出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戎”字,里面这个部件代表的是盾牌,外面这个部首“戈”部代表兵器,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戎”字,代表武器的意思。戎”字是本节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空(板书:戎,一笔长横、二笔短横,三笔竖撇,四笔斜勾要舒展,五笔撇要穿插、六笔点),在田字本上工整的书写两个,这个字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主人公名字中的一个字,他叫什么呢,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看老师补全课题。(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好小古文,是理解小古文的关键,下面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交流在这篇课文中,那句话比较难读?
你可真会学习,找到了文中最长的一句话。为了读好这句话,今天老师给大家来了一位小助手,(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瞧,在有斜线的地方我们可以停顿一下,听老师来读,谁再来试试,请你,你瞧,注意了句子中的停顿,就可以读好长难句了。
(出示整篇文章的分隔符号)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请大家试着像刚才那样,来读读这篇课文。
请你,注意了停顿,真好。
请你,有点小古文的味道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那这篇小古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事呢,在讲故事之前先来回忆
一下,之前我们在学习小古文得时候,都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借助注释。(板贴:借助注释)
结合插图。(板贴:结合插图)
请同学们用上这两种方法,来讲讲这故事。
谁来讲给大家听?请你。
我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说这个句子“尝与诸小儿游。”很有智慧。小儿在现代汉语中是“小儿子”的意思,在古文中却是“小朋友、小伙
伴”的意思,同一个词它在古文和现代文中意思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词叫做“古今异义词”,学好小古文啊,咱们还要理解古今异义词。(板贴:理解古今异义词)
你再来试试,故事讲的很完整,如果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有趣一些,就更好了。老师有个法宝送给大家,看这个句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这个句子会读了,在你的眼前这句话会变成一副什么画面呀?你看到了什么?(大大的李子,绿色的叶子,那一个个大大的李子,长在树的什么地方?长在树头上,长在叶子下,枝叶长在哪里,李子就长在哪里?枝上的李子真多啊,多得如......满天的繁星,海边的贝壳,河滩的卵石,海中的浪花,数也数不清,真是“多子”啊。(叫起一个学生)采访一下,此时你如果从树旁过,伸出手你能够到李子吗?你能吗?你能吗?是啊,这就是“多子”)
瞧,我们通过给句子添枝加叶,适当增改的方法,帮助我们把小古文理解的更透彻了。(板贴:适当增改)
接下来,谁能想象画面来读读这个句子。(真是“多子”,真有画面感,彷佛就让我看到了那硕果累累的李子树)
让我们想象着画面,来读读。
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再来试试这个句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请你,争先恐后地跑,一窝蜂地跑,真形象,比喻真
恰当,很有画面感。)
让我们想象当时的情境,加上动作来读读。
读到这里老师有个疑问了,为什么其他小伙伴们争着抢着去摘
李子,王戎会不动呢?
请你,是的,王戎的确是这样说的“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老师关注到了“必”这个字,必是一定的意思,为什么王戎如此自信一定认为这是苦李子呢?(板书:必。红色)
请你,是啊,要是李子是甜的,不早被人们摘光了吗?那透过
王戎的这句话,透过这个“必”字,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善观察、爱思考)
认识了这样一个爱观察、善思考的王戎,让我们带着对王戎的
喜爱,再来读一读。
这篇小古文短小精炼,给同学们2分钟,试着背下来。
请你,背的很熟练。
请你,不仅熟练,还很有节奏。
让我们一起来背背。
四、补充资料、课外延伸
王戎他不仅七岁的时候能识李,他还能识虎呢,请看这篇小古文,谁来给大家读读,再借助咱们今天所学习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一下。
谁来读读,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听到这里,老师又有一个疑问了,看到老虎可怕的样子,听到老虎咆哮的声音,观者的反应是?王戎的反应是?为什么王戎会了无惧色呢?(当时他和其他人们一起在宣武场看表演,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都不禁称赞他为奇童。)正是因为他善思考、爱观察,他长大后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大才子,并成为“竹林七贤”之一,并在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
像这个短小精炼,并蕴含一定道理的小文章,还有很多,表现人物聪明智慧的《杨氏之子》讲述兄弟情深的《人琴俱亡》,比如重诚信的《陈太丘与友期》,这些小古文都和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一样,选自于《世说新语》。希望同学们课下读读这本书,感受古人的聪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