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家国情怀: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课程标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了解“一五”计划,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新课导入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里面这样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新年伊始的号召热情洋溢,吹响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
工业
工业是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采集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经过手工业、机器工业几个发展阶段。工业是第二产业的组成部分,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类。自2014年起,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国。
近代民族工业的总体特征:
工业化
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做好圈点批注。
01
03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目的、基本任务、成就和意义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时间,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意义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一五计划的关系
01、第一个五年计划
1.实施背景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
增加
粮食 1.639亿吨 49% 9.3%
棉花 130.4万吨 193% 53%
钢铁 135万吨 154% 46.2%
煤炭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1952年农业
总产值 1952年工业
总产值
483.9亿元
343.3亿元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②我国工业水平很低, 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概况
1953-1957年
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重点)原因?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时间:
②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目的:
①为了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
②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讨论,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作迟了,那就要失败。”
——摘自《斯大林选集》
国防建设的需要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1954年10月周恩来和米高扬在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苏联的影响
什么是重工业?
重工业
为什么一五计划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毛泽东
材料三:既然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辆汽车,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 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西,就要搞重工业。
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
国防建设的需要。
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
3.实施过程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1954年10月周恩来和米高扬在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4.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一大桥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通车后的宝成铁路
通车后的鹰厦铁路
主要成就:二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主要成就 :三公路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承担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运输任务,在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
从东到西进藏依次翻过14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汹涌湍急的江河,路途艰辛危险,但景色壮丽。
此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9度。沿途翻越5000米以上大山5座、冰山达坂(即山口)16个、冰河44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苦的公路。
1948年鞍山钢铁公司重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便是由7号高炉、大型轧钢厂和无缝钢管厂组成的鞍钢“三大工程”。1953年10月27日下午2点半, 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
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1956年7月13日,被毛泽东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批国产汽车试制成功。
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汽车
主要成就 :四厂
1956年7月,第一汽车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主要成就:四厂
1949年沈阳第一机器厂建立。1953年更名为沈阳第一机床厂,被列入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1955年自行研制开发出中国第一台车床C620-1。
沈阳第一机床厂1955年生产的我国第一台620-1普通车床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主要成就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开始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相关史事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原因:
①东北工业基础较好;
②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援助;
③东北矿产资源丰富;
5.结果及历史意义
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新中国工业化起步)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粮食 1.95亿吨 19%
棉花 164万吨 16%
钢铁 535万吨 196%
煤炭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中国在“一五”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指数为:美国2.8%,英国4.1%,中国18%;钢为:美国3.9%,英国5.7%,中国31.7%;原煤为:美国0.4%,英国负增长,中国14.4%;发电量为:美国9.1%,英国7.8%,中国21.6%。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各个领域捷报频传。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编制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决策)还是地方(工农群众掀起建设高潮),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如右图)。“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苏联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各界齐心协力积极投身于建设工业化
链接中考
1.(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计划经济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新阶段。此阶段的建设和改造是为了( )
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C.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 D.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2.(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序开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A
0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时间:
2.会议内容:
1954年9月
宪法内容:
宪法地位:
宪法意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主席·
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
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人大委员长·刘少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59年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同步举行,“两会”概念应运而生。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
①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地位)
③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据材料,为什么说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五四《宪法》
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
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从制定过程看,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
后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从内容上看,宪法真正反映人民的利益,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原则,在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
主义发展方向。
壹
探
究
两会是对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简称做“两会”。从省级地方到中央,各地的政协及人大的全体会议的会期全部基本重合,所以两会的名称可以同时适用于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
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知识拓展
两会
链接中考
1.(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民主进步与法制完善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体现。为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各国在法律文献的制定上作出了不同的努力。对各国的“努力”,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
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王权至上”的原则
B.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宪法——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C.1912年参议院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戊戌变法的重要成果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C
D
课堂小结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五计划
第一届全国人大
背景:
时间:
目的:
基本任务:
意义:
时间:
内容:
意义:
1953-1957年
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4年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推动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