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登勃朗峰
了解作者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等。
本文关联知识点
勃朗峰(法语:Mont Blanc,意大利语:Monte Bianco,意为白色之山),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西欧的最高峰。
翌日:次日。
穹顶: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穹或穹形面。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缭绕:回环旋转。
巉峻:险峻陡峭。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变化多而快。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词语解释
课文分层
第一部分(1—6段):写作者上山路上的所见所想。
01
第二部分(7—11段):写作者下山前往沙蒙尼途中遭遇。
02
作者主要的浏览路线
山中奇景(散文笔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又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认真阅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作者如何描写沿途所见?侧重表现这些景色怎样的特点呢?
从文中(1-6自然段)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景物的段落。
第1自然段 写沿途游客:可怜可悯;
第2自然段 写脚下峡谷:清流瀑布;
第3自然段 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第4自然段 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第5—6自然段 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
画面1——“可怜可悯乘车游客”
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挡,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移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炎阳之下,其状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思考:为什么作者认为骑骡乘车的游客可怜可悯?
因为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像“我们”一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
画面2——脚下峡谷,美不胜收
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一股清流急湍其间,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思考:作者着重抓住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这部分着重抓住了清流、岩壁、丘岗、瀑布等景物。特点:运用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写出了景物的美。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穹顶呈V字形,巍峨壮观,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据苍穹。
山为什么会随我们拾级而上“愈升愈高”?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因为前面是“远看”,所以感觉山小;等到越来越走近,大山就会反过 来感觉山越来越高了,所以会“愈升愈高”。
画面3——远望勃朗峰,光艳耀目
下山奇人(小说的笔法)
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读第7—11自然段,标出描写车夫的句子。)
语言描写
“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
“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直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出发前,“把握十足”;
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
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心理的特点。
神态描写
行车情景
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却气定神显,突出“车夫之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小结:作者在后半部分又叙述了下山过程中遇见的奇人奇事和惊险经历。
作者下山时,是以叙述小说的笔法,用极为幽默诙谐的写法描述了车夫之王,以及他们惊险而又激动的旅行,富有感染力和一种传奇色彩。表达了作者游览时的激动与喜悦之情。
“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
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因为他们是花了钱坐车的,要让钱花得值,如果他们下车来就觉得“钱白花了”,所以不会象我们那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
作者认为,车王能超过游客车队,我们住进上等的房间,一是因为车王车技非常敏捷,二是因为“喝得酒气醺醺”,借着酒的力量,车才驾驶得又快又好。语言幽默诙谐,表达了内心的自得和对车夫的赞赏之情。
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01
写“车夫之王”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突出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写其朋友虽是简笔勾勒,但作为“勃朗队长” ,相比之下,自然水平更高!
02
作者这样的详略安排,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从文章题目“登勃朗峰”看,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为什么还要花很大的篇幅写下山时遇见的奇人奇事呢?
美景令人感觉美不胜收。在写景的基础上,作者在后半部分又叙述了下山过程中遇见的奇人奇事和惊险经历,这样,增强了游勃朗峰的趣味性,让读者觉得,勃朗峰不仅景物优美,还富有传奇色彩。
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笔法,这是一种怎样的语言风格?有怎样的好处?
教师总结
本文记述了一次愉悦的旅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雄壮、奇伟、变幻多姿的山中所见之景,从多角度叙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车夫精彩的神奇的驾车本领,语言幽默风趣,细细品味,趣味横生。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