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作业纸(含答案)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作业纸(含答案)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3 14:5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作业纸及答案
选择题
1.在《吉尔伽美什》的史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基什王阿伽派遣使者来到乌鲁克城邦,让乌鲁克人臣服,乌鲁克城邦立即召开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商讨是降是战的问题。国王表达了作战的决心,但长老们纷纷反对。这说明乌鲁克城邦(  )
A.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B.管理机构呈分权态势
C.国王主宰城邦事务 D.奴隶制民主制度完善
2.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3.下表为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称谓解读表。据表可知,古埃及法老(  )
称谓 原名 登基名 荷鲁斯名 两女神名 金荷鲁斯名
解读 图特摩斯和拉神的美丽之子 莎草和蜜蜂之子,拉神的化身 底比斯的荷鲁斯神牛 两女神之子,在天上像拉神一样行使王权 全能的金荷斯鲁,神圣的仪表
A.重视神化自身权力 B.权力由神化走向民间
C.权力的来源多元化 D.刻意打压其执政对手
4.大约在3 000年前,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沙漠商队在运输货物途中,如果马匹死亡、货物被劫或发生其他损失,经当事人宣誓并证实当事人无纵容或过失行为后,可免除其个人的责任,由商队全体给予补偿。这一规定(  )
A.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 B.反映了平等的社会观念
C.首次把人置于社会的中心 D.注重于个人道德的修养
5.埃及新王国时期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统一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部分地区后,一度征服埃及。这说明(  )
A.战争是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 B.农耕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游牧民族具有极强的扩张性 D.全球性联系开始逐渐形成
6.上古西亚地区的跨区城贸易,沟通了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中亚地区、安纳托利亚、东地中海沿岸以及埃及和希腊等地区。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西亚地区的贸易逐渐被纳入沟通东西方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据此可知,西亚地区的贸易发展推动了(  )
A.物质文明的扩展 B.东西文化的碰撞
C.隔绝状态的打破 D.贸易体系的完善
7.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一般由国王从王室成员或波斯大贵族中挑选,有的行省总督由同一家族继承但需经国王批准。同时,远离本土的西里西亚和塞浦路斯的地方诸侯仍保留了统治权,波斯王室从来没有派遣总督到那里进行统治。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
A.统治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 B.行省制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C.整个官僚体系的不稳定性 D.选官大权掌握在贵族之手
8.公元前9世纪,希腊人根据腓尼基字母表增加了元音字母。希腊字母又由厄脱鲁利亚人传给罗马人,形成拉丁字母。在腓尼基字母表上还分化出阿拉马字母,由此产生了阿拉伯字母。这表明(  )
A.欧亚文明间交流的历史悠久 B.腓尼基字母是文字的起源
C.字母文字有利于学习使用 D.腓尼基文化水平世界领先
9.考古学家在南美的秘鲁和印度河谷的摩亨朱达罗(今巴基斯坦境内)挖掘出了4000多年前的棉布碎片;在新疆罗布泊西汉末至东汉的楼兰遗址中,发现了非洲棉的棉布残片,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棉织物。这反映了(  )
A.技术传播突破地理障碍 B.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源性
C.文明演进呈一体化趋势 D.历史研究依赖考古发现
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则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处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该法官之席位应从审判会议中撤销,不得再置身于法官之列。”这一规定(  )
A.保障了自由民的利益 B.体现公平正义原则
C.杜绝了判决的随意性 D.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11.图1、图2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西亚和埃及(  )
图1公元前4千纪西亚彩陶罐 图2埃及前王朝时期(公元前4千纪)红陶花瓶
A.原始农业和手工业较发达 B.彼此进行文明交流
C.手工业制作工艺水平较高 D.文明水平大致接近
12.亚历山大远征征服波斯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同时他还多次举办希腊式的文学、音乐比赛和体育比赛等文艺竞赛。这些措施(  )
A.使得希腊地区逐渐东方化 B.为了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C.旨在缓和各民族间的矛盾 D.推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
13.罗马帝国许多殖民地“里昂、维也纳、那尔博纳和图卢兹等的书店出售的都是最新的希腊、拉丁文学作品……外省读者看到的这些书都是罗马书商委托当地‘负责人’邮寄到外省的,还有一些书是他们亲自从罗马带回去的。”这主要用来说明(  )
A.文化渗透推动罗马化进程 B.帝国垄断了殖民地教育
C.殖民地印刷技术有待提升 D.帝国具有成熟文化体系
14.瑙克拉提斯城曾是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时期的希腊据点,在这里出土了希腊式陶碗,碗的边缘有斯芬克斯神的头像。这表明了(  )
A.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 B.古代希腊神话对埃及文化的影响
C.古代埃及通过战争征服了古希腊 D.希腊的制陶技艺传播到古代埃及
15.有学者认为希腊的殖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是地中海航海史上互动潜力最为充分的一次。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已将由希腊海外定居点构成的世界视为一个文化和社会的统一体。作者意在说明古代(  )
A.希腊文明影响近代欧洲发展 B.希腊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C.地中海各地文明的交流互鉴 D.希腊人航海活动的目的较复杂
16.有学者指出:“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又由于他们没有马,不知道使用铁犁和车轮,因而,比起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这一论述旨在(  )
A.论证区域文明发展的差异性 B.揭示亚欧文明的先进性
C.阐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 D.说明文明交流的必要性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第3章:最初的欧亚大陆文明
材料二 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侯官严氏考定小亚细亚即汉之安息,今从之。)邻相望。(地球上古文明古国有四:中国及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
——摘自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1901年
根据材料中关于文明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这一说法进行解释、修改或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答案】
1.解析:B 材料“国王表达了作战的决心,但长老们纷纷反对”体现的是乌鲁克城邦的管理机构呈现分权的态势,国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B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C排除;材料与城邦的政体无关,D排除。
2.解析:D 材料“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对于国家产生的决定性作用,D正确;材料与人类文明的曲折性和长期性无关,A排除;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排除;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文明产生的标志,C说法错误。
3.解析:A 根据“莎草和蜜蜂之子,拉神的化身”“莎草和蜜蜂之子,拉神的化身”“两女神之子,在天上像拉神一样行使王权”可以看出,其通过神化的名称来神化及加强自身的地位与权力,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走向民间的趋势,排除B;权力都来源于神,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针对其他人,排除D。
4.解析:A 《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非个人过失导致损失“免除其个人的责任”,体现了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当时并没有形成平等的社会观念,B项错误;“首次把人置于社会的中心”“注重于个人道德的修养”既不符合题干主旨,也不符合史实,C、D两项排除。
5.解析: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述现象就是农耕文明影响不断扩大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战争是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游牧民族具有极强的扩张性”,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全球性联系开始逐渐形成,故D项错误。
6.解析:A 材料“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西亚地区的贸易逐渐被纳入沟通东西方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说明世界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而贸易必然带来物质文明的扩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
7.解析:A 从材料可以看出,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的产生与任命存在着不同的形式,这体现出当时统治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削弱中央权威,排除B;C说法绝对,D排除。
8.解析:A 腓尼基字母和希腊字母、拉丁字母、阿拉马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之间都存在渊源,而这些字母是亚欧不同地区之间的字母,说明欧亚间交流的历史悠久,故选A;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腓尼基字母最早,是文字的起源,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其影响,排除C;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腓尼基文化世界领先,排除D。
9.解析:B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印度、中国)。据材料可知,考古学家在美洲、印度、中国分别发现了棉布和棉织物,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前,美洲相对独立发展,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源性,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南美在新航路开辟前相对独立于其他地区,其棉纺织业是独立发展的,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并不相同,不能体现文明演进呈一体化趋势,排除C项;考古发现有利于推动历史研究,但历史研究并非完全依赖考古发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解析:B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关于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等的法律,材料中提到法官作出错误判决时,应处以其原案中起诉金额的12倍罚金,并撤销其法官资格,这有利于保障判决的公平正义,因此体现了公平正义原则,B项正确;材料主要讲法官的问题,与自由民的利益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杜绝”表达太过绝对,排除C项;人文主义色彩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解析:C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西亚和埃及。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古代西亚和埃及都出土精美的陶器,反映了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C项正确;材料提到的是古西亚前4千纪和埃及前王朝时期的手工业,而不是原始社会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排除A项;虽然材料提到古西亚和埃及处于同一时期,但材料没有提到彼此交流,排除B项;两个地区都出现陶器,但证据不足,不能得出两地文明水平接近,排除D项。故选C项。
12.解析:D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成功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一方面积极推广希腊文化,另一方面因俗而治,保留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借鉴东方优秀文化成果,可见亚历山大的统治促进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D项正确;据材料“举办希腊式的文学、音乐比赛和体育比赛等文艺竞赛”可知推广了希腊文化的扩展,没有使希腊地区逐渐东方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促进,非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排除B项;这些措施是为了维护统治,非旨在缓和各民族间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13.解析:A 根据材料罗马帝国许多殖民地的书店出售的都是最新的希腊、拉丁文学作品,而且这些书是“罗马书商委托当地‘负责人’邮寄到外省的,还有一些书是他们亲自从罗马带回去的”可知,随着书籍传播,罗马文化的影响力会逐渐增大并逐渐向殖民地人民渗透,这有利于殖民地的罗马化,A项正确;通过材料信息,无法证明当时罗马帝国垄断了殖民地教育,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殖民地使用的书籍,而非印刷技术,排除C项;通过殖民地使用的书籍无法证明罗马帝国文化发展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4.解析:A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在古埃及的领域内出现了希腊据点和具有希腊文化特征的物品,体现了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A项正确;材料表明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不能说明古代希腊神话对埃及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古代埃及没有通过战争征服古希腊,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项。
15.解析:C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是地中海航海史上互动潜力最为充分的一次”及所学知识可知,学者通过“互动潜力”意在说明此时的地中海地区各地文明的交流互鉴,C项正确;材料内容为古希腊移民对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影响,没有涉及古希腊文化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地中海地区文明的交流,并非古希腊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吸收,排除B项;希腊人海外移民的主要目的是应对人口压力,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古希腊人航海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6.解析:D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又由于他们没有马,不知道使用铁犁和车轮,因而,比起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因美洲文明远离古代的世界文明中心,难以吸收和借鉴先进文明,故生产方式和文化较为落后,这体现出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并非论证区域文明发展的差异性,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非为了揭示亚欧文明的先进性,而是肯定文明交流的必要性,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为了阐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示例一)赞同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
古中国:夏商周时期都有政治中心,即都城形成王宫建筑群;形成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比较成熟的汉字:甲骨文。
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左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金字塔的建造;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
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形成一系列国家;种姓制度;佛教、史诗、创造了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古巴比伦: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原有城市成为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汉谟拉比法典》。
以上史实可以证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形成了符合文明象征的相关内容,可以称之为四大文明古国。
(示例二)“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需要修改。
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产生文明的时间并不相同,如果以此作为判断文明古国的依据,那么古希腊以及美洲的玛雅、印加帝国都可以作为文明古国。
古希腊:公元前2千纪,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6世纪,城邦制度逐渐发展起来;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玛雅文明: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城市建筑精美;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统治阶级;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印加帝国:马丘比丘城;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综上所述,由于文明的起源地不止四个,而是更多个,各地区进入文明的时间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从“古”的标准、从“大”的标准来看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并不准确,应改为多个文明古国。
(示例三)“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是错误的。
虽然“四大文明古国”都符合“文明”的大部分特征,但它的产生并不是学术界认可的研究成果。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戊戌维新失败后,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严峻挑战,民族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开启民智、维护传统文化以提振民族信心是当务之急,在其宣传下,“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广泛传播。
“四大文明古国”的称呼是不确切的。因为对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这四个国家的判断标准不确定;指代的地域不准确;与新的考古成就不切合。因此它并不是学术界认可的考古学或历史学研究成果。
所以,“四大文明古国”只是近代时期出现的带有特殊目的的说法,不具有史学价值。
解析:根据“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的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可得出赞同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古中国:根据所学,概括夏商周的具体内容,可得出夏商周时期都有政治中心,即都城形成王宫建筑群;形成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比较成熟的汉字:甲骨文。古埃及:根据所学可得出公元前3100年左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金字塔的建造;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古印度:根据所学可得出公元前6世纪,形成一系列国家;种姓制度;佛教、史诗、创造了1到9的数字,发明了“0”。古巴比伦:结合所学可得出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原有城市成为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汉谟拉比法典》。最后总结可得出以上史实可以证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形成了符合文明象征的相关内容,可以称之为四大文明古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