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鹭”等7个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宜”等10个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课文内容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喜爱白鹭的情感。
2.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三幅优美的画面,能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3.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自己感情的方法。
4.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课前三分钟】
主持人讲述有关白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关于白鹭的古诗和图画感受白鹭美丽的形象。
让学生看图画,说说能想到哪句诗?
再依次出示下面三句诗,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小结:这几幅美图中都有一个美丽的形象——白鹭,或翱于蓝天,或翔于山前,或飞于水上,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美,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
同样是白鹭,郭沫若眼中的白鹭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白鹭》。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悟。
1.了解作者(课件出示):
郭沫若(1892—1978),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原名郭开贞,后改名沫若。四川乐山人。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
郭沫若早期的诗文,感情炽热,语言激昂,而以后的作品则较多的是清新、俊逸。
2.检查生字词:
白鹭 嫌弃 黛眉 嵌入 蓑毛 长喙 镜匣 嗜好 清澄 铿锵
“喙、嗜”易读错,要反复读强化记忆。词语重点理解”清澄”和“铿锵”的意思。学写生字,重点注意“嫌”字,要和“谦、歉、赚”等字区分开。
3.听配乐朗读课文的音频,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总体
印象,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4.浏览课文,作者赞美白鹭之美的思路是怎样的?也就是如何起笔?如何结尾?中间部分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从整体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本文是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具体从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几方面写白鹭的美,最后以“白鹭实在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作结,是“总-分-总”的结构。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南方极为常见的白鹭,为什么在作者的心中是一首精巧的诗?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画出相关的句子,品读,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第2、5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究竟适宜到何种程度呢 那是恰到好处,就是"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抓住关键词“一分、一忽”理解体会白鹭精巧独特的外形美真是恰到好处,在郭沫若眼中白鹭就是最美的鸟。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白鹭的美,并试着背一背。
这篇文章写的是白鹭,第3自然段写的却是别的鸟,可否把这段去掉(不可。对比,突出了白鹭外形的精巧。)
(6-8自然段)除了运用对比的写法,作者在6、7、8自然段还为我们直接描绘了白鹭的美。
指生朗读第6自然段,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通过“钓”字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白鹭觅食时的悠闲,接着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读出这份闲适惬意,再让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画面(清田独钓图,意思差不多即可)。
第7.8自然段,让学生自己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体会白鹭栖息、飞行时的悠然与清澄,并小组交流。最后概括出两个小标题(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
指导读好6-8自然段,读出这份悠然的孤独与清澄。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试着背一背。
3.小结:白鹭实在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配乐读好全文,并试着背一背。
四、总结全文,品评语言
回顾全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表现在(外形、觅食、栖息、飞行)作者通过对白鹭外形与活动的描绘,表现了韵在骨子里的美,全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那么文章借助白鹭的外形和活动的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白鹭的喜爱与惊叹之情)这情自然、真挚的流淌在字里行间,无声地打动着人心。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情感?(比喻、拟人、对比、概括的注重神韵的写法)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引领学生把前面的体会理解进行梳理总结,使学生脑中的知识变得清晰而具有整体性。
五、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石榴》
2.背诵课文,抄写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1. 白鹭
水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黄昏低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