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满分冲刺专项练习—17课 密度、密度公式、量筒及其使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物理满分冲刺专项练习—17课 密度、密度公式、量筒及其使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23 10:52:51

文档简介

第17课 密度、密度公式、量筒及其使用
(1)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体积相同的质量相同。
(2)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3)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自然界中的物体是多种多样的,大石块重,小石块轻,木块也是这样,但没有石块重,有些很小的物体却特别重。同学们根据这些生活经验能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 )
A.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是否有关 B.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C.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是定值 D. 物体的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小明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积不同,质量不同的实心铜块做实验。实验中,他将数据记录在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质量 体积 比值
铜块
铜块
铜块
小明在分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时,发现其中的一组数据比值明显不同,他认为可能是测量错误,对此他应该进行的做法是( )
A. 利用测得的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图分析
B. 将怀疑数据删除,利用其它的两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作图分析
C. 将怀疑数据找出分析错误原因,改正后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图分析
D. 将怀疑数据删除,再测一组数据,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图分析
3.小军对水进行研究时,描绘出了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如图甲所示他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甲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应该是图中的 乙丙丁
4.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 体积 质量体积
铁块
铁块
松木
松木
将表格填写完整;
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与的质量与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松木,它们的体积不相同。
分析上表中铁块和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实验所用器材______,实验目的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同”。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对多种物质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______。
为了测量液体的密度,小明和小华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表所示:
小明 小华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盐水注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根据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盐水注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根据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
请判断,______设计的实验方案更合理选填“小明”或“小华”。
6.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时,记录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物体 质量 体积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铁块
铁块
铁块
铝块
铝块
铝块
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的密度为________.
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________.
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班级三个小组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以下现象:
A.一块橡皮比半块橡皮的质量大
B.同样大小的树脂镜片比玻璃镜片质量小
C.一杯水和半杯水的质量不同
根据上述现象中的 选填字母,第一小组提出了猜想: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第二小组提出的猜想是: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若要验证此猜想,则应选择下列材料中的 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的铜块
的铝块
的铁块
的铝块
的铝块
第三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分别选用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表一:甲液体
序号 体积 质量
表二:乙液体
序号 体积 质量
表三:丙液体
序号 体积 质量
根据实验序号、和或、和,或、和的质量及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分析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和体积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根据实验序号 ,可分析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进一步分析上表中甲、乙、丙三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可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实验序号、和,可分析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
根据实验序号、和,可分析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
为了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物理学中引入的物理量是 ;
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选填字母。
A.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结论
(1)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可用来鉴别物质,如水的密度为ρ水=1.0×103kg/m3
掌握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并会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玉不琢,不成器”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在雕刻玉石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玉石的( )
A. 质量 B. 体积 C. 密度 D. 形状
2.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
水 冰
水银 干松木
酒精 铜
煤油 铝
A.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 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 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铜块的体积比铝块大
3.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
A. 把纸撕成碎片 B. 冰熔化成水
C.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 把铁丝烧红
4.甲物质的密度为,乙物质的密度为,丙物质的密度为,丁物质的密度为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金属锇的密度为;中子星每的物质有,脉冲星核的密度为,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万分之一.上述物质密度最大的是( )
A. 超巨星 B. 脉冲星核 C. 中子星 D. 金属锇
13.单位换算:
6.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它的卵只有,合______;铁的密度是,合______;冰的密度是,一块体积为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______,体积是______。
7.一乒乓球被踩瘪,并没有发生破裂。球变瘪后和原来相比,球内气体质量 ,球内气体密度 。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现在装有水的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的过程中,水的密度 。
9.小明用水的对流运动模拟空气的对流运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问他观察到环形玻璃管里的水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流动的,由此你猜想夏天在房间安装空调,应将空调装在房子的 填“上端”或“下端”。
式中的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表示密度。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
当ρ一定时,=;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 V一定时,;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
能运用公式 及变形计算
1.关于密度公式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 提供了一种测算密度的方法
B. 与和无关,而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
C. 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与成正比
D. 测算出铁块的密度,因此物质的密度是由测量结果决定的
2.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 B. C. D.
3.不同材料组成的、、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密度是的倍
B. 三者的密度关系为
C. 将的体积增大到,它的密度为
D. 将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
4.在测量物体的密度时,测量了四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并在坐标系中画出来,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有四个判断:;;;以上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近日发改委宣布:“本周五零时,将汽油价格每吨提高元,测算到零售价格号汽油每升上调元.”据此估测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A. B. C. D.
6.如图,密度分别为、且质量相等的圆柱体甲和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甲、乙剩余质量为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7.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及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液体密度为 B. 该液体密度为
C. 量杯质量为 D. 该液体的质量为
8.体积为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质量的,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__。
;氧气的体积一定,故剩余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
9.小可为测量如图所示中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则酸奶的密度为____,然后观察了盒上标注的净含量:,计算出酸奶的体积为____。
测量步骤 测整盒酸奶的质量 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 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质量
测量数据
10.国家标准打印纸每包张,经测量某品牌打印纸每包总厚度为外包装厚度不计,则该品牌打印纸一张纸的厚度是______包装上有参数,意思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则一张一平方米该品牌的打印纸体积为______该品牌打印纸的密度为______。
1.量筒: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如图1所示。
(1)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
(2)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①选:选择量程与分度值适当的量筒;
②放: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中部相平,即要与凸液面(如水银)的顶部或凹液面的底部(如水)相平,如图2乙所示。
2.测量固体的体积:
(1)形状规则的固体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相关的数据,再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来。
(2)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以用“排液法”间接地测定。
①下沉物体(如金属块、小石块等等)的测量方法:
②漂浮物体(如石蜡、木块等等)的测量方法:沉坠法或针压法。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1.实验室里有四种规格的量筒,根据学习过的密度知识,小明同学想一次性准确测量出的酒精,他应该选择( )
A. 最大测量值是,最小分度是的量筒
B. 最大测量值是,最小分度是的量筒
C. 最大测量值是,最小分度是的量筒
D. 最大测量值是,最小分度是的量筒
2.某同学用量筒量取酒精溶液。他将装有酒精的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仍将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却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酒精溶液的体积( )
A. 大于毫升 B. 小于毫升 C. 等于毫升 D. 无法确定
3.利用物质的密度进行“特殊测量”,下面的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用天平“称”出墨水瓶的容积 B. 用量筒“量”出小钢珠的质量
C. 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 D. 用量筒“量”出的酒精
4.现有只量筒,量程和最小刻度如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量程
最小刻度
现要一次性尽可能准确地量取酒精,最好选用_________。
现要测量体积约为的小石块的体积,最好选用_________。
5.小芳用量筒和酒精测量一物块的体积,量筒在物块放入前、后的液面分别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块的体积是______,合______。这种测量体积的方法叫做______法。
6.某同学用量程为的量筒量取某液体,读数时视线如图所示,该量筒的分度值为________;该同学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偏大相等偏小,正确读数是________.
7.小明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他先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_他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则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第17课 密度、密度公式、量筒及其使用
(1)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体积相同的质量相同。
(2)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3)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自然界中的物体是多种多样的,大石块重,小石块轻,木块也是这样,但没有石块重,有些很小的物体却特别重。同学们根据这些生活经验能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 )
A.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是否有关 B.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C.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是定值 D. 物体的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C
【解析】略
2.小明的实验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择了三个体积不同,质量不同的实心铜块做实验。实验中,他将数据记录在了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质量 体积 比值
铜块
铜块
铜块
小明在分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时,发现其中的一组数据比值明显不同,他认为可能是测量错误,对此他应该进行的做法是( )
A. 利用测得的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图分析
B. 将怀疑数据删除,利用其它的两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作图分析
C. 将怀疑数据找出分析错误原因,改正后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图分析
D. 将怀疑数据删除,再测一组数据,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图分析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知道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一般最少三次得出普遍规律,对于错误的数据需要分析错误原因,改正后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中作图分析。
【解答】
解: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若其中的一组数据比值明显不同,他认为可能是测量错误,需要将怀疑数据找出,分析错误原因,改正后利用三组数据在直角坐标中作图分析,得出结论,故C正确。
3.小军对水进行研究时,描绘出了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如图甲所示他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甲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应该是图中的 乙丙丁
【答案】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
同种物质,状态一定,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解答】
水的状态确定,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去掉烧杯的质量后,水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应该是与甲平行的,故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应该是图中的丙。
故答案为:丙。
4.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 体积 质量体积
铁块
铁块
松木
松木
将表格填写完整;
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与的质量与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松木,它们的体积不相同。
分析上表中铁块和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 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解析】解:
第一次实验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
第二次实验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
第二次实验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
第二次实验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
比较、两次实验数据,物质都是铁,体积是,质量是;当体积增大一倍即,质量也增大一倍即,所以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从第、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其质量相同都是,但不是同种物质,其体积不相等;
由表中质量和体积比值可知,铁块和铁块是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比值都是,松木和松木是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比值都是,可见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故答案为:见下表:
实验次数 物 体 质量 体积 质量体积
铁块
铁块
松木
松木
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已知题目中各次实验中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求出质量和体积比值;
比较、两次实验数据,物质都是铝;、两次实验数据,物质都是铁块,由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可找到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关系;
比较第、两次实验数据,首先看质量都是,但一个是铁块,一个是松木,说明是不同物质,再看它们的体积一个是,一个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表中四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已求出,通过分析可找到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及不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
本题考查了密度及其特性,题中的计算比较简单;找规律得结论也比较明显,难度不大,属于基本内容。注意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
5.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实验所用器材______,实验目的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同”。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对多种物质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______。
为了测量液体的密度,小明和小华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表所示:
小明 小华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盐水注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根据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盐水注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根据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
请判断,______设计的实验方案更合理选填“小明”或“小华”。
【答案】相同;不同;得出普遍性结论;小华
【解析】解: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目的是:在物质一定时,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目的是:测量物体的密度;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
所以两个实验的实验目的不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以及实验所用器材是相同的;
为了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所以要对多种物质进行多次测量,这样才能得到普遍性的规律。
小明的实验方案中,在将盐水倒入量筒时,因烧杯壁粘有少量的盐水,烧杯中的盐水不能全部倒入量筒,致使测出的液体体积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大;
测盐水密度的正确方法是:先将盐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再将适量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为,并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则盐水的密度为,小华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故小华设计的实验方案更合理。
故答案为:相同;不同;得出普遍性结论;小华。
明确“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解题的关键;
为了探究规律应多测量几组实验数据,并且应测量不同种类的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根据液体密度的正确测量方法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密度的探究过程,密度的特性是从实验得来的,因此还要求学生会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6.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时,记录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物体 质量 体积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铁块
铁块
铁块
铝块
铝块
铝块
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的密度为________.
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________.
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恒定的或各自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两者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说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是物质特有的性质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不可以,因为仅收集一组数据找不出质量与体积的普遍关系

【解析】略
7.某班级三个小组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以下现象:
A.一块橡皮比半块橡皮的质量大
B.同样大小的树脂镜片比玻璃镜片质量小
C.一杯水和半杯水的质量不同
根据上述现象中的 选填字母,第一小组提出了猜想: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第二小组提出的猜想是: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若要验证此猜想,则应选择下列材料中的 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的铜块
的铝块
的铁块
的铝块
的铝块
第三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分别选用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表一:甲液体
序号 体积 质量
表二:乙液体
序号 体积 质量
表三:丙液体
序号 体积 质量
根据实验序号、和或、和,或、和的质量及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分析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和体积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根据实验序号 ,可分析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进一步分析上表中甲、乙、丙三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可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实验序号、和,可分析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
根据实验序号、和,可分析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
为了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物理学中引入的物理量是 ;
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选填字母。
A.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结论
【答案】 正比 、、或、、或、、 相同 不同 密度
【解析】解:中物质的种类相同,而中物质的种类不同,根据上述现象中的,第一小组提出了猜想: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第二小组提出的猜想是: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要控制物质的种类相同,改变物体的体积,若要验证此猜想,则应选择下列材料中的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序号、和或、和,或、和的质量及体积变化的关系可知,体积增大为原来的几倍,质量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根据实验序号、、或、、或、、,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根据实验序号、和,可分析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根据实验序号、和可知,甲、乙、丙三种液体,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分析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为了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物理学中引入的物理量是密度;
根据归纳法的要求,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结论,
选选:。
故答案为:;;正比;、、或、、或、、;相同;不同;密度;。
中物质的种类相同,而中物质的种类不同,据此回答;
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要控制物质的种类相同,改变物体的体积,据此回答;
分析实验序号、和或、和,或、和的质量及体积变化的关系得出初步结论;
要求比较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质量的关系,据此回答;
分析实验序号、和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实验序号、和的数据得出结论;
物理中用密度反应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满足个条件:一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足够多。
本题研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考查数据分析及密度的物理意义。
(1)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可用来鉴别物质,如水的密度为ρ水=1.0×103kg/m3
掌握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并会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玉不琢,不成器”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在雕刻玉石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玉石的( )
A. 质量 B. 体积 C. 密度 D. 形状
【答案】C
【解析】略
2.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
水 冰
水银 干松木
酒精 铜
煤油 铝
A.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 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 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铜块的体积比铝块大
【答案】C
【解析】【分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体不同,密度一般不同,但也存在相同密度的不同物质,因此在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时,只是说可能是哪种物质,而不说一定是哪种物质。
密度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的情况,同种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其密度是定值,是不变的,在不同状态下,如水和冰,其密度是不同的。
【解答】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的情况,如、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煤油的密度相同,故A错误;
液体的密度有时比固体的大,如水银的密度大于表中四种固体的密度,故B错误;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如水和冰,它们密度不同,故C正确;
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根据可知,质量相同时,体积和密度成反比,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所以铜块的体积比铝块的体积小,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
A. 把纸撕成碎片 B. 冰熔化成水
C.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 把铁丝烧红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了解与掌握,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
A.把纸撕成碎片,形状变化了,物质种类和状态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
B.冰熔化为水后,状态变化了,密度发生了变化,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故B不符合题意;
C.氧气罐内氧气用去一部分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小,其密度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铁丝烧红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热膨胀,所以密度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甲物质的密度为,乙物质的密度为,丙物质的密度为,丁物质的密度为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单位换算,密度单位换算是学生经常出错的一个知识点,学生要掌握密度的单位换算。
,,
所以,在进行密度单位换算时,要注意将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同时换算,然后再算出它们的比值。
题中的四个单位都是密度单位,但由于密度的单位都不相同,所以要比较这四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需要先将它们的单位进行单位换算,统一之后才能比较。
【解答】
,,,,
甲物质的密度:,
乙物质的密度:,
丙物质的密度:,
丁物质的密度:。
由此可知,,所以丙物质的密度是最小的。
故选C。
5.金属锇的密度为;中子星每的物质有,脉冲星核的密度为,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万分之一.上述物质密度最大的是( )
A. 超巨星 B. 脉冲星核 C. 中子星 D. 金属锇
【答案】B
【解析】【分析】
根据密度计算公式求出中子星和超巨星的密度,同时将密度的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
此题考查的是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单位的换算,密度单位的换算是比较简单的,但出错的比较多,这就需要我们换算单位时一定要细心认真.
【解答】
地球上金属锇的密度为;
宇宙中的“中子星”的密度,
“脉冲星”核的密度;
“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万分之一,即,
由此可知“脉冲星”的密度是最大的.
故选B.
13.单位换算:
【答案】;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和密度单位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密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解答】
;;
6.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它的卵只有,合______;铁的密度是,合______;冰的密度是,一块体积为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______,体积是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质量、密度的单位换算及密度的计算,熟练不同单位间的换算;明确密度和质量的含义;熟练运用密度的公式和变形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密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状态无关;根据求出冰的质量,从而得到熔化为水的质量,再由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
【解答】
解:

铁的密度是;
由可得,冰的质量为: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故水的质量为;
冰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
7.一乒乓球被踩瘪,并没有发生破裂。球变瘪后和原来相比,球内气体质量 ,球内气体密度 。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变大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质量和密度。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根据体积的变化和比较密度。
【解答】
球变瘪后球内气体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球内气体的体积变小,由可知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8.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现在装有水的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的过程中,水的密度 。
【答案】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略
9.小明用水的对流运动模拟空气的对流运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问他观察到环形玻璃管里的水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流动的,由此你猜想夏天在房间安装空调,应将空调装在房子的 填“上端”或“下端”。
【答案】逆时针;
上端

【解析】略
式中的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表示密度。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
当ρ一定时,=;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 V一定时,;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
能运用公式 及变形计算
1.关于密度公式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 提供了一种测算密度的方法
B. 与和无关,而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
C. 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与成正比
D. 测算出铁块的密度,因此物质的密度是由测量结果决定的
【答案】D
【解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之一,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取决于物质本身,公式提供了一种测算密度的方法,、B正确;同种物质,是定值,与成正比,C正确;物质的密度并非由测量结果决定,本来就有 ,D错误。
2.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由图知,, 则。
3.不同材料组成的、、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密度是的倍
B. 三者的密度关系为
C. 将的体积增大到,它的密度为
D. 将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
【答案】C
【解析】略
4.在测量物体的密度时,测量了四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并在坐标系中画出来,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有四个判断:;;;以上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分析图像可知:,;
下图中,分别连接与点、与点、与点并延长,得四种物体的图像,由于第二种、第三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即二者的密度相等,即在横轴上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所以点一定经过与点所在的射线。分析图像可知:。
故选:。
分析图示图像,根据图像特点可以看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比较密度大小,可以在横轴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大小,或在纵轴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大小,根据确定密度大大小。
信息题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形式,它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工具性,读懂图像,能从图像中迅速确定有用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5.近日发改委宣布:“本周五零时,将汽油价格每吨提高元,测算到零售价格号汽油每升上调元.”据此估测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由汽油价格每吨提高元,可算出上调元对应的质量,
则:;
也就是的汽油上调价格是元。
由汽油每升提高了元,可算出上调元对应的体积,
则:,
也就是的汽油上调价格是元。
由密度公式可算出汽油的密度:

故选:。
先根据表格数据得到上调元对应的质量,再根据数据求解升高元对应的体积,最后得到密度。
本题关键是根据表格数据得到上调一元对应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解密度。
6.如图,密度分别为、且质量相等的圆柱体甲和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甲、乙剩余质量为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解:由图可知,质量相等的圆柱体甲、乙的体积,根据可知;
原来两圆柱体的质量相等,由密度公式可得,由图知,所以,
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
则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
因,所以,即甲、乙剩余质量的关系为。
故选A。
由图可知,质量相等的圆柱体甲、乙的体积,根据可知、的大小关系;
原来两圆柱体的质量相等,由密度公式可得,由图知,则;
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面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根据密度公式和体积公式表示出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结合比较甲、乙剩余质量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7.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及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液体密度为 B. 该液体密度为
C. 量杯质量为 D. 该液体的质量为
【答案】D
【解析】【分析】
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设量杯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量杯质量;
当液体的体积,利用求液体质量。
【解答】
设量杯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可得:,---
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可得:,---
得:
液体的密度,故AB错;
代入得,故C错;
当液体的体积,液体质量:
,故D正确。
故选:。
8.体积为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质量的,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注意气体在容器中的体积是一定的。
利用计算氧气的总质量,用去三分之一,则剩余三分之二;根据气体的体积一定,用计算密度。
【解答】
氧气瓶中氧气的总质量为,故剩余的质量为;氧气的体积一定,故剩余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
9.小可为测量如图所示中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则酸奶的密度为____,然后观察了盒上标注的净含量:,计算出酸奶的体积为____。
测量步骤 测整盒酸奶的质量 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 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质量
测量数据
【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喝掉酸奶和整盒酸奶的密度相等,同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整盒酸奶的质量减去喝掉部分酸奶后测得的质量即为喝掉酸奶的质量,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得的质量减去喝掉部分酸奶后测得的质量即为所加水的质量,根据求出所加水的体积即为喝掉酸奶的体积,根据求出酸奶的密度,盒上标注的净含量即为酸奶的总质量,根据求出酸奶的体积。
【解答】
由步骤可得,喝掉酸奶的质量:

由步骤可得,所加水的质量:

由可得,喝掉酸奶的体积:

酸奶的密度:

由盒上标注的净含量可知,盒中酸奶的总质量,
则酸奶的总体积:

故答案为:;。
10.国家标准打印纸每包张,经测量某品牌打印纸每包总厚度为外包装厚度不计,则该品牌打印纸一张纸的厚度是______包装上有参数,意思是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则一张一平方米该品牌的打印纸体积为______该品牌打印纸的密度为______。
【答案】
【解析】解:一张纸的厚度:

纸的体积:

由可知,纸的质量,
该品牌打印纸的密度:

故答案为:;;。
知道这包纸的总厚度和张数,两者相除即为一张纸的厚度;
知道每张纸的厚度可求纸的体积,由可知纸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纸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理解的含义是关键,同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1.量筒: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如图1所示。
(1)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
(2)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①选:选择量程与分度值适当的量筒;
②放: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中部相平,即要与凸液面(如水银)的顶部或凹液面的底部(如水)相平,如图2乙所示。
2.测量固体的体积:
(1)形状规则的固体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相关的数据,再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来。
(2)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以用“排液法”间接地测定。
①下沉物体(如金属块、小石块等等)的测量方法:
②漂浮物体(如石蜡、木块等等)的测量方法:沉坠法或针压法。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1.实验室里有四种规格的量筒,根据学习过的密度知识,小明同学想一次性准确测量出的酒精,他应该选择( )
A. 最大测量值是,最小分度是的量筒
B. 最大测量值是,最小分度是的量筒
C. 最大测量值是,最小分度是的量筒
D. 最大测量值是,最小分度是的量筒
【答案】B
【解析】解:酒精质量是:
酒精密度是:
酒精的体积是:
量筒的量程应大于,即选量程为、分度值是的.
故选B.
首先根据密度公式算出酒精的体积,选用量筒时应选择量程稍微大些的,只称一次且量筒的分度值越小越精确.
此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及量筒量程的选择,在学生做实验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是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技能,属于基础题.
2.某同学用量筒量取酒精溶液。他将装有酒精的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俯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仍将量筒竖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却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酒精溶液的体积( )
A. 大于毫升 B. 小于毫升 C. 等于毫升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解:俯视读数为,则量筒内实际的液体体积;
仰视读数为,则量筒内剩余液体的实际体积,
所以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小于。
故选:。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利用物质的密度进行“特殊测量”,下面的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用天平“称”出墨水瓶的容积 B. 用量筒“量”出小钢珠的质量
C. 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 D. 用量筒“量”出的酒精
【答案】C
【解析】【分析】
称出空瓶的质量,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这样计算出的质量差就是倒入墨水瓶中的水的质量,已知水的密度是常量,根据密度公式,就能求出墨水瓶的容积;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量筒可以测量出钢珠的体积,知道钢珠的密度,就能测出钢珠的质量;
由于纸的厚度不足,比刻度尺的分度值还小,所以就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厚度,需要用其它的方法来测量;我们用天平测出纸的质量,然后除以纸的密度,这样就得出纸的体积;用刻度尺测出纸的长和宽,算出纸的面积,最后用体积除以面积算出纸的厚度;
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已知酒精的质量,除以酒精的密度,就能求出酒精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水的密度是常数,常常利用等效替代法,利用水来测量容器的体积;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利用累积的方法;熟练应用变形,求出酒精的体积。
【解答】
A.称出空瓶的质量,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天平称量出水的质量,除以水的密度,就是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就是墨水瓶的体积,选项A方法可行,不合题意;
B.根据密度公式,可得,量筒测量出钢珠的体积,乘以钢的密度,就是钢珠的质量,选项B方法可行,不合题意;
C.我们用天平测出纸的质量,然后除以纸的密度,这样就得出纸的体积。用刻度尺测出纸的长和宽,算出纸的面积,最后用体积除以面积算出纸的厚度;但一张纸的质量太轻,用天平也无法测量,所以要测量张纸的质量,再求出一张的质量,误差就小了,选项C方法不可行,符合题意;
D.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已知酒精的质量,除以酒精的密度,就能求出酒精的体积,选项D方法可行,不合题意。
故选C。
4.现有只量筒,量程和最小刻度如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量程
最小刻度
现要一次性尽可能准确地量取酒精,最好选用_________。
现要测量体积约为的小石块的体积,最好选用_________。
【答案】乙;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量筒规格的选用方法,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实验的基础,所以要能正确选择量筒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根据量筒规格选用的依据判断,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选;
择量筒测量液体或间接测量固体体积时,对测量对象的体积大小要有所了解,然后据此选择合适的量筒。
【解答】
现要一次性尽可能准确地量取酒精,应该用量程稍大于,且分度值较小的,故乙符合题意;
现要测量体积约为的小石块的体积,所用量筒的量程不能小于毫升,且放入水中后,要全部浸没但又不能超过量程,所以不能用的,故应该用的量筒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乙;甲。
5.小芳用量筒和酒精测量一物块的体积,量筒在物块放入前、后的液面分别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块的体积是______,合______。这种测量体积的方法叫做______法。
【答案】 排水
【解析】解:物块体积;;量筒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物体的体积,这种方法叫做排水法。
故答案为:;;排水法。
根据排水法来测体积,量筒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物体的体积,此题用的是酒精,和都是体积单位。
此题考查了排水法的使用,属于基础题。
6.某同学用量程为的量筒量取某液体,读数时视线如图所示,该量筒的分度值为________;该同学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偏大相等偏小,正确读数是________.
【答案】偏大
【解析】略
7.小明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他先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_他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则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由图示天平可知,矿石的质量;
图中矿石的体积:
矿石的密度。
故答案为:;;。
矿石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
知道矿石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量筒读数、天平的读数、固体密度的测方法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