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运动和力 单元复习练习
一、选择题
1.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情境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老师抓不住手中的粉笔
B.天花板上的吸顶灯会下落
C.轻轻一吹,课桌上的作业本便可飞出去
D.教师和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在教室内行走
2.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对力属于平衡力( )
A.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B.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3.关于汽车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汽车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②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③汽车在急刹车时的惯性最大
④汽车在行驶时、静止时以及急刹车时的惯性一样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只有④
4.打篮球可以训练脑部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形,深得中学生的喜爱。同学们在篮球训练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篮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平衡力的作用
B.篮球在上升、下降过程中,惯性大小变化
C.假如正在上升的篮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篮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5.2022年12月19日,梅西率领的阿根廷队战胜法国队,获得世界杯冠军,如图所示,下列足球运动中描述正确的是( )
A.足球滚出后慢慢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力维持足球的运动
B.头球破门时,足球对头的力是由于足球发生形变产生的
C.守门员踢出的足球,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
D.梅西踢球瞬间,脚先给球一个力,然后球再给脚一个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
6.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5s内,小车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D.5~7s内,小车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7.如图所示,在光滑的车厢地板上,放着甲、乙两个小球随车厢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的质量,当车厢突然减速,在小球未撞击车厢壁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B.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
C.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减小
D.甲、乙两球相对车厢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8.如图所示,木块A、B、C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木块A受到向左的摩擦力20N
B.木块C受到B对它向右的摩擦力为20N
C.木块C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C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木块B受到的拉力与木块C受到的向左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二、填空题
9.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40N,被F甲=60N的水平压力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35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为 N,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为 N。
10.小军在整理房间时,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动玩具箱,如图所示。若地面粗糙程度相同,则箱内玩具越重,箱子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 (选填“大”或“小”)。
11.如图所示,甲、乙两列高铁列车相向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行驶的列车不提供动力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原因是 ,目前我国正在打造比飞机还快的“超级高铁”,若“超级高铁”以4000km/h的速度沿地球赤道绕一圈所用时间约为 h。(已知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00km)
12.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液体上有气泡,如图所示,当车开动时,气泡将向 运动;刹车时,气泡将向 运动(前两空选填“前”或“后”),其原因是 (选填“气体”或“液体”)具有惯性。
三、作图题
13.如图所示,将木块与长木板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用绳子将木块与墙相连,绳子处于伸直状态。水平向右拉动长木板,请画出长木板对木块作用力的示意图。(以O点为力的作用点)
14.如图所示,一个均匀材质的方形物块在传送带上匀速向上运动。请画出这个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题
15.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为完成实验,需要自己制作木块,他制作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2)本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弹簧测力计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乙);
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请从实验操作方面阐述你的理由: ;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之上,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即f=μN(f表示摩擦力、N表示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即正比例系数);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该同学使用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方案。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中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弹簧测力计a、b示数不相等的原因为 。
1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聪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老师指出图乙的装置更科学,原因是选用小车,可以减小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中判断小车是否受平衡力作用的依据是小车保持 (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左右两盘放质量相等的砝码,小车保持静止。将左盘中再添加一个砝码,小车将运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大小 ;
(4)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与的大小不变,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小车将转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 上。
17.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模型法”或“控制变量法“)。
(2)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说明物体的运动 (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 。
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B
6.A
7.B
8.B
9.40 35
10.大
11.运动 列车具有惯性 10
12.前 后 液体
13.
14.
15.B 方案二 无需匀速拉动木板 0.4 地面对A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16.摩擦力 静止 相等 同一直线
17.同一高度 控制变量法 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需要 C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