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逐渐确立了( )
A.封建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度
C.封君封臣制度 D.民主共和制度
2.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将其中议会获得的新权力伪装成“古老的权力和自由”,“主导这场革命的人力图使这场革命看起来尽可能的波澜不惊,使之看起来像是进行了一道法律程序。”这一做法旨在( )
A.为英王保留更多权力 B.维护政治稳定和秩序
C.便于群众接受与理解 D.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
3.18世纪的法国和英国同为君主制。法国的君主专制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而君主立宪制度则成为英国革命的成果。这主要是由于英法两国( )
A.革命风暴程度不同 B.君主实际权力不同
C.工业革命效果不同 D.启蒙思想主张不同
4.自1776年费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后,该宣言即被印刷成几百份并被分送到当时的13个殖民地。各地人民纷纷拥上街头,载歌载舞,教堂更是以彻夜不停的钟声,欢庆自由的来临。这说明,《独立宣言》( )
A.传播了欧洲启蒙思想 B.使北美人民获得自由
C.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 D.推动了北美独立运动
5.有学者在论述19世纪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时指出:“对殖民地革命思想影响最深的是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这主要是因为美法革命( )
A.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传播了民主与平等理念 D.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6.下面为美国《独立宣言》的部分内容,这体现了( )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者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节选
A.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理论 B.卢棱的主权在民和平等思想
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D.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主张
7.1789年起法国出现更改地名的现象。1789年流行的是“自由”和“法律”;1790年流行的是“国家”和“统一”;1791年则流行“平等”。1794年还出现了“自由人路”、“共和国集市”、“无套裤汉济贫院”之类的新地名。这表明,法国大革命期间( )
A.启蒙运动的影响渐次呈现 B.权利观念混乱导致政体更迭
C.私有产权始终是革命焦点 D.民主共和理念完全被人接受
8.1796年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入侵意大利后,共和国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些共和国都废除封建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土地,实行公民一律平等。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
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得到了被征服民众支持
C.传播了法国大革命原则 D.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9.1791年,法国议会颁布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世袭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这一原则( )
A.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B.成为欧洲各国建立制度蓝本
C.引起反法同盟对革命干预 D.保留了浓厚的专制制度传统
10.“光荣革命”后,尽管英国议会发表宣言批评威廉三世为其妻子争取女王地位的行为,也在夫妇二人登基之前向他们正式宣读过《权利法案》,但夫妇二人都没有明确表示接受该法案的约束,也不将其视为接受王位的先决条件。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议会立法权徒有其名 B.专制王权势力强大
C.政治民主化任重道远 D.革命成果遭到窃取
11.美国宪法明确地将国会置于政府权力中心,但即使在国会,也存在着监督和制约,因为国会本身划分为两院——参议院和众议院,而且两院必须以一致的方式批准所有的法律。总统对法律的实施负责,而法院则就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进行裁决。这可以用来说明,美国( )
A.平衡了各州权力分配 B.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C.遵循了主权在民原则 D.践行了分权制衡原则
12.英国有学者认为,法国19世纪复辟的君主制完全不像其父兄那样的君主制,从很多方面看,他们继承的不是其父兄的王位,而是拿破仑的王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国共和制具有民主基础 B.法国民主政体是大势所趋
C.法国共和制确立极为曲折 D.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13.近代以来,英、美、德、法四国通过资产阶级宪法的颁布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下表)。这反映出( )
国家 时间 宪法 确立政体
英国 1689年 《权利法案》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 1787年 美国1787年宪法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民主共和制
A.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B.资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欧美主导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 D.共和体制的确立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14.1861年俄国颁布《农民改革法令》规定农奴通过赎买才能得到份地,份地“不归农民所有,而是永久使用”,未经村社允许农奴仍旧不得离开村庄。据此可知农奴制改革( )
A.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使农奴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 D.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15.林肯政府于1862年5月颁布《宅地法》。该法令规定:凡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的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交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作为份地,且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从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这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的目的是( )
A.缓解当时财政困难 B.强化联邦政府权力
C.承认黑人公民权利 D.服务战争维护统一
16.19世纪中期,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重大事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B.工业革命扩张到全球各角落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初步确立
17.“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与上述条款相符合的是( )
A.美国共和制 B.英国君主立宪制
C.法国共和制 D.德国君主立宪制
18.学者评价近代某国政体,“能充分结合本国国情,创造性地结合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和联邦制的优点,建立起一个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君主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畸形政体”。以下对于该国制度成因表述妥当的是( )
A.君主制源于其历史传统和民族情感 B.贵族制说明其政体具有封建性色彩
C.民主制可见其资本主义发展的迅速 D.联邦制根植于其建国路径的独特性
19.下表所示为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土地制度改革的措施。这些措施( )
时间 内容
1868年12月 宣布“各村地面均应作为农民占有之土地”
1872年2月 明令解除幕府颁布的永世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
1872年7月 在全国丈量土地,发给土地的实际所有者以土地执照
1873年7月 发布“地税改革法令”,将新地税的税率一律定为地价的3%。税费一律以货币缴纳
A.促成了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B.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D.废除了土地剥削制度
20.1868—1885年,明治政府除了直接投资近2亿日元创办交通、采矿等基础产业之外,还设立基金资助民间兴办新式企业,资助金额总计达10793万多日元;政府还将相当数量的官办企业廉价转让给民间,从而促进了民营资本的发展。这体现了日本( )
A.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B.以基础产业为主导
C.积极倡导“文明开化” D.基本实现富国强兵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摘编自陈曦《浅谈美国的权力制衡机制》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并说明“光荣革命”体现英国人政治智慧的理由。
(2)材料二体现了1787年美国宪法的哪些原则?分析这种“安排”对美国发展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法国革命的何种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盛顿曾经把邦联制的情况形象地比作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所以1787年宪法决定改邦联制为联邦制,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条约、同盟或联盟”;“不得铸币和发行纸币”“未经国会核准不得征收进出口税,船舶吨税”等。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的权力很大,但是宪法又明确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是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时,应当免职处分”。即人民有权选举总统,也有权罢免他。1787年宪法明确宣布在美国实行共和制,对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巨大的冲击。
——摘编自刘伟《浅谈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功之处》
材料二 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在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全力配合的缺失等。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成功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和制衡对权力运行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美国政治制度建构中得到的启示。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宣言》(简称《宣言》)是昭示废除农奴制的官方文件,列在各改革法令之首。……《宣言》向农民描绘废除农奴制后的美好生活,使农民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在适当的时候,农民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拥有的一切权利”“在地主仍保持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农民可在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后长期使用宅基地,并且使用法令规定数量的土地”。拥有人身自由,拥有自己的土地,这些美好愿景确实使农民欢欣鼓舞。沙皇发表《宣言》后,农民对沙皇更加感恩戴德,期待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唐艳凤《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经济研究》
材料二 2018年10月,正值明治维新150周年。日本邮政发行了明治维新15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图案为明治维新后的社会景象等。其中,图1邮票是东京汐留铁路馆蒸汽汽车等候图,图2邮票是欧洲管弦乐合奏图。
——摘编自章锁《邮票图说世界通史——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农民对沙皇感恩戴德,期待美好生活”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社会出现的趋势,并概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对两国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9年(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起来,B项正确;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制度,排除C项;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而非共和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9年(英国)。根据材料“主导这场革命的人力图使这场革命看起来尽可能的波澜不惊,使之看起来像是进行了一道法律程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的过程尽量平稳,这是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正确;《权利法案》明确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国王权力受议会制约,排除A项;《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代议制,并非维护政治稳定和秩序,排除B项;群众是否理解《权利法案》并不是主导这场革命的人最在乎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法国和英国。根据材料“18世纪的法国和英国同为君主制。法国的君主专制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而君主立宪制度则成为英国革命的成果。”可知,君主立宪制度则成为英国革命的成果,是因为成功限制了王权,而法国的君主专制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因为法国封建君主权力过大,资产阶级无法对其进行限制,进而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实行共和制,即君主实际权力不同,B项正确;英国和法国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C项;启蒙思想源于英国,高潮于法国,其思想主张具有延续性,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76年美国。据材料可知,《独立宣言》被印刷成几百份并被分送到当时的13个殖民地后,各地人民纷纷拥上街头,欢庆自由的来临,可知《独立宣言》推动了北美独立运动,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启蒙运动不相关,排除A项;题干涉及时间是1776年,据所学可知,当时北美独立战争尚在进行中,B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应该说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实现了美国的独立,维护美国国家统一的是南北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美国与法国。根据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都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即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对其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法国本身就是独立的国家,排除A项;美国并没有封建专制的传统,排除B项;美法革命并没有冲击殖民主义,他们本身就是殖民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材料“人人生而平等”体现了平等思想,材料“。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者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B项正确;美国建立的是共和制,没有体现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理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美国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分立和制衡,排除C项;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主张是经济主张,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上的构建,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据材料“1789年起法国出现更改地名的现象”,可知法国地名的更改,无论是“自由”、“法律”,还是“平等”、“自由人路”等,都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政体更迭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私有产权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完全被人接受”,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可知,拿破仑远征意大利后,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传播到其征服的地区,推动意大利共和国的建立、废除封建贵族特权、实行公民一律平等,C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国革命思想的传播,无法体现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是非正义侵略战争,不可能得到被征服民众的支持,排除B项;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D项因果颠倒,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1年法国。根据所学可知,此时处在法国大革命时期,1791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信息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A项正确;“成为欧洲各国”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原则本身并不会引起反法同盟对革命的干预,反法同盟干预革命是因为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君主专制,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179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专制制度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9年(英国)。根据材料“但夫妇二人都没有明确表示接受该法案的约束,也不将其视为接受王位的先决条件”可知,《权利法案》后,英国国王并不承认王权受到法律约束,隐藏着专制的威胁,民主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说明政治民主化任重道远,C项正确;议会立法权真实存在,并不是徒有其名,排除A项;英国光荣革命后专制王权势力削弱,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并未把遭到窃取,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后的美国。材料“但即使在国会,也存在着监督和制约”“总统对法律的实施负责,而法院则就有关法律问题的争议进行裁决”体现的是美国机构内部存在制衡的机制,说明美国践行了分权制衡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机构的制衡,非对各州权力的分配,排除A项;美国通过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主权在民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后复辟的政体也遵守宪章,与拿破仑时期政体均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由此说明法国实行民主政体是大势所趋,B项正确;复辟后的政体是君主制,不是共和制,排除A项;本题主旨是强调法国实行民主政体是大势所趋,法国民主道路的曲折不是本题主旨,排除C项;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是在1875年以后,D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项。
13.A
【详解】据材料可知,英美法德在不同时期确立了不同的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体现出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同时英美法德四国的资本主义政体在本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政治文明的统一性,A项正确;德国是通过容克贵族领导的王朝战争加改革的方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并非资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排除B项;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最终将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英国和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并非共和政体,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861年的俄国。根据材料“农奴通过赎买才能得到份地,份地不归农民所有,而是永久使用”“未经村社允许,仍旧不得离开村庄”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奴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农奴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农奴制激化社会矛盾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美国。根据材料“1862年”“凡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的合众国公民”“就可获得土地执照,从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可知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宅地法》针对的对象是未参与叛乱的公民,同时通过《宅地法》可以满足民众对土地的要求,有利于瓦解南方阵营的反叛力量,维护国家统一,D项正确。“交纳10美元费用”说明当时土地价格很低廉,对国家财政并无较大影响,排除A项;《宅地法》主要针对的对象是普通民众,不是联邦政府,无法体现强化联邦政府的权力,排除B项;颁布《宅地法》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不是承认黑人公民权利,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世界)。据所学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历史事件都让这些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者是加速了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它们是属于资本主义扩展,A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不能表明工业革命扩张到全球各角落,全球各角度的说法夸大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而不是初步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的德意志帝国。根据材料“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及所学可知,叙述的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表明德意志皇帝权力巨大,这属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D项正确;美国共和制下,实行三权分立体制,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A项;英国君主立宪制下,体现了“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的原则,排除B项;法国共和制下,总统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排除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最佳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德国。根据“能充分结合本国国情,创造性地结合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和联邦制的优点,建立起一个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君主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畸形政体”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近代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结合所学可知,德国政体中的贵族制,说明其政体具有一定的封建性色彩,B项正确;君主制源于其历史传统和民族情感反映的是英国的政体,德国有君主但是与“民族情感”无关,排除A项;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并不迅速,排除C项;德国的建国路径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这与是否实行联邦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据材料“明令解除幕府颁布的永世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将新地税的税率一律定为地价的3%。税费一律以货币缴纳”等信息可知,明治维新通过对土地制度的改革,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就已经是中央集权国家,排除A项;该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排除B项;该土地制度改革并没有废除土地剥削制度,本质仍是剥削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日本)。据本题材料,明治维新时期,国家引导、资助民间兴办工矿企业,促进民营资本发展的做法,体现了日本大力推行“殖产兴业”,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明治政府以官促民,大力发展工矿企业,并非日本以基础产业为主导,排除B项;积极倡导“文明开化”与“(政府)将相当数量的官办企业廉价转让给民间”等做法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非日本改革军事,追求富国强兵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
21.(1)政体:君主立宪制。
理由:既克服了专制,又避免了流血革命,规避了从革命到复辟的历史循环。
(2)原则: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人民主权。
意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3)特点:长期性;曲折性;艰难性;反复性。
原因:法国国内的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大革命时期外部环境恶劣,欧洲国家的联合干涉;法国民族全民性的政治冲动的冲击,难以建立稳定的秩序;法国政治派别较多,相互斗争。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40年至1688年的英国。第一问政体,由材料一“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及所学可得出君主立宪制政体。第二问理由,由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及所学可得出“光荣革命”既克服了专制,又避免了流血革命,规避了从革命到复辟的历史循环。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87年的美国。第一问原则,由材料二“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可得出三权分立;由材料二“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可得出分权制衡;人民主权。第二问影响,由材料二“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及所学可得出维护了美国的统一;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3)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89年至1870年的法国。第一问特点,由材料三“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及所学可得出长期性;曲折性;艰难性;反复性。第二问原因,由材料三“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可得出法国国内的封建势力强大;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大革命时期外部环境恶劣,欧洲国家的联合干涉;法国民族全民性的政治冲动的冲击,难以建立稳定的秩序;法国政治派别较多,相互斗争等方面分析说明。
22.(1)成功之处:加强了国家权力,又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为美国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积极影响: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决策效率和行政效率的低下。
(3)启示:在政治制度构建中应不断完善制度,加强法制,强化监督,发扬民主,制衡权力。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一“(邦联制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宪法规定,‘(各州)不得铸币和发行纸币’”“未经国会核准不得征收进出口税,船舶吨税”“人民有权选举总统,也有权罢免他”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加强了国家权力,又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据材料一“明确宣布在美国实行共和制,对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巨大的冲击”可知,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综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本质和作用等角度思考可得出,为美国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二“在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据材料二“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全力配合的缺失等”可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决策效率和行政效率的低下。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建构的经验教训等角度思考可得出,在政治制度构建中应不断完善制度,加强法制,强化监督,发扬民主,制衡权力。
23.(1)理解:农民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拥有的一切权利;农民可在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后长期使用宅基地,并且使用法令规定数量的土地(或答“废除农奴制,农奴活的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
(2)趋势:近代化(现代化)趋势。
内容: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仿效西方指定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3)积极影响: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走向现代化;促使两国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近代化;促使两国政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任答一点)
消极影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详解】(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61年(俄国)。
理解:根据材料“农民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拥有的一切权利;农民可在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后长期使用宅基地,并且使用法令规定数量的土地”可知,俄国农民对沙皇感恩戴德,期待美好生活主要是由于政治上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经济上获得自己的土地。也可结合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如:废除农奴制,农奴活的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相关等内容作答。
(2)本题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68年(日本)。
趋势:从材料中给出的邮票场景为明治维新后的社会景象,结合东京汐留铁路馆蒸汽汽车等候图和欧洲管弦乐合奏图,可以看出,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与西方文明靠拢,出现近代化趋势。图4邮票是东京汐留铁路馆蒸汽汽车等候图,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后进行了工业上的近代化措施,与明治维新中殖产兴业措施相关。图5邮票是欧洲管弦乐合奏图,说明日本的文化向西方学习,与明治维新中的文明开化政策相关。
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仿效西方制定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等。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61年(俄国)、1868年(日本)。
影响:需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作答。
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是向西方学习,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他的改革措施促使两国的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近代化。
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两国的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专制色彩,所以对之后的发展道路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