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端午粽》这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家人”这个主题来编排的。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具体的描写,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习俗,使同学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 13个生字,会写“午、节” 7个字。认识“立、米”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剥开”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5.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端午粽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你们能说说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端午节有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
师:瞧,题目里的“午”还是咱们今天的会写字呢!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生 1:没有头的牛(猜字谜的方法)
生 2:中午(通过组词记住)
师:如何写好午字呢?
师: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午,第一笔短撇,第二笔短横在撇中间处起笔向上倾斜,第三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稍向上倾斜,写舒展,第四笔悬针竖写在竖中线上。
师:到了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刻了,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描红一个,写一个,起笔即练字,注意你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师: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写完了。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师:读完就坐端正,同学们刚刚读的特别认真,那生字会读了吗 请同桌合作朗读生字,并交流识字办法。
师:没了拼音,你还认识吗?
师:老师要加大难度咯,接下来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课件)谁来试试!(声音真洪亮!)
师:都读准确了!
师:我们来看“带”字,他的本义是束衣的腰带,后来人们把长条状的东西都称之为”带”。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和带有关的词语,请同学们结合图读词语“腰带、领带、发带、海带”。生:“了”是多音字出示“一”的读音,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
师:生字读好了,相信课文也难不倒大家了。一到端午节时,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师:读完的同学请坐端正。谁来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呢?
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师:齐读这句话。这一句就写出了粽子的样子。(板书:样子)
师:(出示课件(?)箬竹叶(?)糯米(?)枣)。谁来读读些字词?(字音读的准确)你能根据课文填上合适的词语吗?
生: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师:同学们看,“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几个词语写出了粽子的可爱漂亮。谁能读好这几个短语呢?请你来。
生: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师:我们把这些短语放回到句子里,你能把这个长句子读好吗?请你来读。
师: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谁想再来读读?
师:(读得可真好)
师:叠词拓展。
师:展示学生包粽子照片。
师:展示学生包粽子的视频。
师:外婆包的粽子煮熟了,闻起来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第二句。
生: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师:(读得真不错)
师:外婆包的粽子闻起来怎么样呢?请你说。
找生读(外婆包的粽子可真香啊!)
师:剥开粽子尝一尝吧?请你读(又粘又甜指的是)
(板书:味道)。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这样的词语呢
生:又大又红、又长又细
师:找生读,边读边想象你品尝粽子的情景。(外婆包的粽子真很好吃啊!)
师:外婆包的粽子真香啊!我们一起再来齐读第二自然段,回味下既好看又好吃的粽子,感受外婆包的粽子的美味吧!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师: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外婆包了哪些粽子?
生:外婆包的粽子除了红枣粽,还有......,
师:粽子的花样可真多呢!吃着好看又好吃的粽子,心里感觉——美滋滋的。说出这种 ABB似的词语。请你用美滋滋说一句话。当你把粽子分享给领居的时候,你会怎样向邻居介绍外婆包的粽子呢?
师:课文小结,出示课件。
师: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师:为什么会有这些习俗?
生:纪念屈原
师:那你们了解屈原的故事吗?
师:谁来说一说。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你了解的知识可真丰富!
四、唱端午
请同学们用手势舞演绎端午习俗。大家跟着视频一起做。
展示:绘端午。端午律动
(五月五过端午,包粽子呀挂菖蒲,赛龙舟敲锣鼓,家家户户庆端午。)
五、吟端午
吟诵古诗的方式也能纪念屈原。我们一起吟诵《和端午》师:诗词是中国的名片,少年儿童都应该学好诗词,让经典咏流传!
和端午
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故事。咱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呢,每个传统节日也都有一些节日的风俗,请看课件。
六、作业:分享和端午节有关的故事。
《端午粽》评测练习
一、把音节补充完整。
du______ z ______ z ______
端 粽 总
二、比一比,再组词。
午( ) 米( ) 牛( ) 木( )
三、给下面的词语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 )的箬竹叶 ( )的糯米 ( )的枣( )的粽子 ( )的景色 ( )的童年
四、按照课文的内容填空。
1、包红枣粽需要准备( )、( )、( )。
2、外婆会包( )种粽子,分别是( )、( )、( )。
五、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1、十五的月亮又( )又( )。
2、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 )又( )。
3、树上的苹果又( )又( )。
六、照样子,写句子。
例: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1、我一 ___________________就 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___________________ 就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粽》课后反思收获:
1.以读为主,感受课文情感。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体会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是了解外婆包的端午粽和其中包含的情感。因为这一节日学生们都有体验过,所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课文,他们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
3.包粽子、吃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课文最后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屈原的爱国之情,感受百姓对屈原的怀念。进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使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不足之处:
1.学生参与度不够。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还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还不够自信等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2.教学过程中,对于游戏或者活动的环节加入的不够多。低年级学生还是对于一些参与度高的活动感兴趣,今后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该多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