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2课《谁先看到日出》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2课《谁先看到日出》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23 21:3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备课
课题 2谁先看到日出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1 课时)
教材分析 第2课是《谁先看到日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本课首先引导学生对北京、乌鲁木齐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进行思考,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根据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对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提出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设计、进行模拟实验;最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在不同地区昼夜现象不同,且存在时差,知道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较中培养了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在探究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日出时间不同并设计模拟实验验证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空间想象、模型思维和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模拟实验能说出地球围绕地轴西向向东转,能解释我国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日出时间早的原因。 科学探究:能根据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对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解释。 科学思维:能根据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时间不同的猜想设计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分析等思维方法进行验证。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发展模型思维能力。 态度责任:在探究过程中积极与同伴交流和合作,能尊重事实,勇于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能够对北京比乌鲁木齐时间早的原因进行猜想,并设计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 能够对北京比乌鲁木齐时间早的原因进行猜想,并设计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板书设计 2.谁先看到日出 乌鲁木齐 北京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位置 西 东 北京先看到太阳 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日出 晚 早 符合事实 不符合事实 日落 晚 早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图像资料。问:你知道这样的现象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为什么两地的日出时间不一样? 日落时间一样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谁先看到日出》。 板书:谁先看到日出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现象,联系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说一说,并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二、科学实践 一、了解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 (一)在地球仪上找到两地的位置。 1.提问:这两个城市在哪里呢? 2.在地球仪上找到两地的位置并标记。 学生尝试在地球仪上找到两地的位置并标记。 (二)明确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 1.提问:北京和乌鲁木齐那个在东边?哪个在西边?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规则判断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不同。进而思考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 二、讨论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提出探究方法。 (一)将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与地球自转建立联系。 1.提问:哪些现象能说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日出时间早?这个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关么? 学生根据现象联系已有认识和经验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就,全班汇报。 预设:学生的观点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先被太阳照到, 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北京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先转到了太阳能找到的地方所以就先看到日出。 (二)设(四)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解释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 1.汇报实验现象 分析计模拟实验 1.怎么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 2.先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分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3.全班交流,适时引导提问: 如:模拟实验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日出的先后? 要观察什么? 什么现象能说明与自己的猜想相符等等。 【设计意图】学生基于经验做出各种猜想,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日地关系模型,并明确模拟实验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模型思维能。 (三)进行模拟实验 1.学生分组实验,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并及记录。 如实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设计意图】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将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进行比较,并最终确定与事实相符的模型,只有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才能出现北京比乌鲁木齐先到太阳的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符。 3.解释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已经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此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 阅读资料,对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 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课文和小资料。 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地球自转以及地轴的相关科学解释。 引导学生阅读后与自己得出的结论相比较,再次解释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 通过完善对地抽的解释和地球自转方向的认识,进一步完事自己的解释。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发现与人类2000多年的研究相比较,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完善学生上节课得出的日地关系模型。
作业布置
教 学 反 思 学生在昼夜交替和地球自转基础上通过两地日出、日落时间的比较、结合太阳东升西落的事实作出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猜想,并且建立两个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模型。在探究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日出时间不同并设计模拟实验验证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空间想象、模型思维和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在本课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学生非常关注实验过程和事实是否相符,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观点,并最终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的完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