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关雎》是部编本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了一个君子对心爱淑女思念和追求的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而不得的焦虑和即便如此仍然对爱情不懈追求的乐观,可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古代诗文名篇,阅读这些经典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学习本单元要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大意,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二、学情分析
《关雎》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诗经》,诗歌中有些诗句学生已经耳熟能详,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并有了朦胧的情感体验。因此对于学习《关雎》这首爱情诗,想象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和追求,理解其中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和阅读体验。但是所处时代不同,对于爱情的理解不同,因此对于古代人民对于真挚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等情感体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对阅读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以及“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等若干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了解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2.通过抓取关键词语,分析诗中“淑女”“君子”的人物形象。
3.感受古代人民对于真挚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抓取关键词语,分析“淑女”“君子”人物形象。
2.感受古代人民对于真挚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五、说教学方法
(一)情境法: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二)提问点拨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对材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所谓“教学相长”,合适的教法使教师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法如下:
(一)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确保“眼到、心到、手到”,抓住诗中关键词语进行品读。
(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在对话中分享语文经验、生活经验。
(三)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朗读,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和韵律美。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浅唱低吟韵悠长
请大家自由地大声朗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
预设:句式相同,只在句式中变换了几个字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节奏感和音韵美)
大家一起诵读这首诗,读出它的余韵悠长,回环往复。
(二)重章叠句意曲折
1.请大家关注重章叠句的句子是否在内容上简单的重复?
预设:不是,它有完整的过程,有清晰的层次,还有曲折的情感。
2.这完整清晰曲折的重章叠句讲了一个怎么的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预设: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
3.这是写君子追求淑女的诗,为什么在开头写了关雎在不停的鸣叫?
预设:比兴手法
老师总结:重章叠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这其中有美好的意境,波折的情感,还有美好的故事。美好的爱情故事固然令人心驰神往,但是也只有遇到对的人才能幸福一生。
(三)细品慢酌赏形象
1.同学们,假如你们现在就是君子和淑女的亲友团,请你们合议合议,文中的君子值不值得托付?淑女值不值得追求?(合作探究)
君子、淑女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抓关键词法:动词、形容词)
我从 ,读出君子是 人,他值得托付。
我从 ,读出淑女是 人,她值得追求。
预设:
淑女:文静美好、内外兼修、秀外慧中、勤劳能干、谨慎细致、矜持不随便
君子:以礼节情、多才多艺、品德高尚、执着专一、涵养深厚、发乎情止乎礼
这个淑女最可贵之处在于面对异性的追求,矜持有主见,不盲从。男子最可贵之处在于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以礼节情。所以孔子也给了这段纯情以至高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一开始采诗官采诗三千多首,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筛选了305首,编成了《诗》。孔子的目的何在?
预设:教化人们
(四)含英咀华思教化
1.同学们学习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预设:克己复礼、做懂礼之人,节制收敛、情调高雅——修身。
2.试想以礼节情的君子和文静美好的淑女组合成了家庭,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预设:家庭美满,社会和谐——齐家
教师总结:
同学们,《诗经》是诗歌的源头,更是我们精神的源泉,希望大家可以多阅读传统经典作品,用这些源于生活的传统文化,用你诗意的心来润泽生活,净化心灵。也希望我们的男生和女生能够对照“君子”和“淑女”的形象,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最后让我们怀着对经典文化的敬畏和亲近之心,再次深情地诵读《关雎》。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关雎》全诗
八、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环节完整,重点突出。本节课由4个环节组成:
(一)浅唱低吟韵悠长(二)重章叠句意曲折(三)细品慢酌赏形象(四)含英咀华思教化,从重章叠句的结构入手,通过朗读感知重章叠句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从重章叠句的内容来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明确诗歌内容。
2.设置情境,巧析形象。在解决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时,巧设情境,“假如你们现在就是君子和淑女的亲友团,请你们合议合议,文中的君子值不值得托付?淑女值不值得追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课堂生成较好。
3.关注全体,教态亲切。这节课基本上一半以上的同学都起来回答了问题,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耐心倾听,在学生紧张的时候,微笑面对,给他们鼓励。
4.互动自然,个性评价。本节课师生之间的互动配合较好,对于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后都能进行个性化的点评,给予学生认可和肯定。
5.深挖教材,主题深刻。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能够钻研教材,深挖文字背后的思想价值。对于《诗经》之首的《关雎》,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于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向往,更在于让学生能够从“君子”“淑女”的形象中对照自己,努力提高个人修养,达到修身的目的,并且思考它的社会影响,起到齐家的作用。
课堂是不完美的艺术,总会有遗憾。本节课因为是赛教课,在别的班上课,所以对于班情和学情不是很了解。在课堂语言上还不够简洁,有口头禅。因为时间关系,最后的主旨深化生成的有点仓促。在说课的时候,有点紧张,说话磕巴。
针对以上不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多听名师优质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语言,多和同组的教师交流,听课磨课。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写好教学反思。